孟子曾說:「人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握「分寸感」,有些事情過猶不及。
取捨得當,進退有度,方能讓人生多姿多彩。
王陽明曾經說過,為人處事有著兩件事情做不得。
王陽明作為心學的集大成者者,也是明代著名的哲學家、軍事家以及文學家。但王陽明的一生可謂是十分曲折,在他歷經無數苦難之後,終於頓悟,為人處事,有這兩件事情做不得。
一、不要賭天意
天意指的是上天的旨意。有人寒窗苦讀十年,卻一次又一次落榜;而有的人年紀輕輕卻已經登科及第,每每這時,我們總要感嘆一下,人生在世,這都是天意呀。
可是天意真的能決定我們的成敗嗎?
王陽明曾經說過:「天地雖大,只要心存良知,心懷善念,哪怕只是凡夫俗子,也有可能成為聖賢。」
外在的客觀條件我們可能無法改變,但我們能改變自己的內心,我們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盡力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常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我們把天意當作是不努力的藉口,逃避現實,那我們終將一事無成,只會感懷命運弄人。
二、不要猜人心
東野圭吾在《白夜行》中寫道:
「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人生在世,不要盲目去試探人心,一個人若是整天盲猜人心,那他一生都活在猜忌當中,不僅給自己帶來苦惱,同時也給別人帶來困擾。
王陽明也強調了:「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你只有修好了自己的內心,才能更好地看待世界,只有自己做到內心光明,才能看見最美的風景。
人生苦短,與其斤斤計較,不如修煉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充實,你的心情也會更加美麗。
王陽明一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他的弟子將他一生的成就都記錄在了《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當中,這本書不僅介紹了他一生的經歷,同時也處處體現著王陽明的智慧,書中從「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以及「致良知」的修養學說,這三部分探討了人生哲學。
我們總會在人生中的某些時刻感到困惑迷茫,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不如靜下心來靜靜修煉自己的內心,看一些王陽明的心學,讓自己的內心充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