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為人處事,有兩件事情做不得,別等到吃虧了再來後悔

2020-12-24 重慶臺生活劇

孟子曾說:「人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握「分寸感」,有些事情過猶不及。

取捨得當,進退有度,方能讓人生多姿多彩。

王陽明曾經說過,為人處事有著兩件事情做不得。

王陽明作為心學的集大成者者,也是明代著名的哲學家、軍事家以及文學家。但王陽明的一生可謂是十分曲折,在他歷經無數苦難之後,終於頓悟,為人處事,有這兩件事情做不得。

一、不要賭天意

天意指的是上天的旨意。有人寒窗苦讀十年,卻一次又一次落榜;而有的人年紀輕輕卻已經登科及第,每每這時,我們總要感嘆一下,人生在世,這都是天意呀。

可是天意真的能決定我們的成敗嗎?

王陽明曾經說過:「天地雖大,只要心存良知,心懷善念,哪怕只是凡夫俗子,也有可能成為聖賢。」

外在的客觀條件我們可能無法改變,但我們能改變自己的內心,我們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盡力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常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我們把天意當作是不努力的藉口,逃避現實,那我們終將一事無成,只會感懷命運弄人。

二、不要猜人心

東野圭吾在《白夜行》中寫道:

「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人生在世,不要盲目去試探人心,一個人若是整天盲猜人心,那他一生都活在猜忌當中,不僅給自己帶來苦惱,同時也給別人帶來困擾。

王陽明也強調了:「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你只有修好了自己的內心,才能更好地看待世界,只有自己做到內心光明,才能看見最美的風景。

人生苦短,與其斤斤計較,不如修煉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充實,你的心情也會更加美麗。

王陽明一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他的弟子將他一生的成就都記錄在了《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當中,這本書不僅介紹了他一生的經歷,同時也處處體現著王陽明的智慧,書中從「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以及「致良知」的修養學說,這三部分探討了人生哲學。

我們總會在人生中的某些時刻感到困惑迷茫,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不如靜下心來靜靜修煉自己的內心,看一些王陽明的心學,讓自己的內心充實起來。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為人處世牢記兩條「天規」,多數人不在意
    天規一:內方外圓,知寬厚會嚴厲宇宙乾坤就像人心一樣,神秘莫測,你永遠猜不了對方的心思,可是這在王陽明看來人心不容易把握,但是一個人的性格確實非常容易把握的,因此王陽明在「王陽明心學」中提出:為人處世要把握「方與圓」的關係,方與圓相輔相成,共同造就了一個人的性格特點。
  • 王陽明:操心之人累一生,若想幸福,這3件事你別「瞎操心」
    王陽明:生而為人,這3件事無需操心。一、早已過去的事,無需操心王陽明說:「過去之事,思之合益?」意思便是勸誡大家無需為了早已過去的事過度操心。往日的不順,該過去就由他過去吧,以前做生意失敗,工作遇上挫折,沒必要心心念念,假若沉浸在過去的失敗中,必將為其所困,難以前行。
  • 為人處事的標準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為人處事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因果正見!今天有感情,結婚了;明天就沒感情了,離婚了。今天愛得死去活來,是親人;明天又恨得咬牙切齒,成仇人了。這都是無常的,像演戲一樣。如果你本身確實不好,別人再怎樣讚嘆你,你也不會因此而變好;如果你本身確實好,別人再怎樣誹謗你,你也不會因此而變壞。如果你真的看透了,看明白了,自然就不會在乎這些了,主要是把握住自己,心地純正、內心清淨就行了。內心清淨了,即使所有的眾生都來汙染你,你也不會被染汙。我們要做到表裡如一、心口一致、心行一致,才能問心無愧。如果陽奉陰違、口是心非,最終吃虧的是自己。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四不爭」,別等到中年才知道
    我們在生活中總能看到一些爭強好勝的人,有好勝心,不服輸的勁頭其實是件好事。不服輸的人更能經受住磨難,所以也更容易獲得成功。但是有些事可以爭,有些事最好別爭。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明代「陽明心學」創始人,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有「四不爭」,真正的聰明人才懂得。一、不爭口舌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在與人爭口舌上浪費時間,畢竟是非成敗轉頭空,公道自在人心。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你,就有人討厭你。為什麼要和不喜歡你的人浪費時間爭論他們誹謗你的話呢?
  • 王陽明告誡:為人處世做好「三不管」,往後餘生順風又順水
    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在為人處事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他曾提出人生掌握這3不管,就能在社會上順風順水。01 .不管人非笑從前有個小偷想去偷古鐘,但是古鐘太重了,不能直接搬走。於是小偷就想要把鐘敲碎了在一塊一塊搬走,於是他拿出錘子就開始敲,鍾發出了一升很大的噪音,小偷就怕被人知道,開始捂住自己的耳朵,認為聽不見,最後人們都被人當場抓住。
  • 想提高為人處事的能力,做好這三件事是關鍵
    作者:巧姐講情感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偉大的事業不是等出來的,而是拼出來做出來的。要想獲得成功,擁有一個圓滿、完美的人生,不僅僅是要靠自己努力頑強拼搏、艱苦奮鬥,成功也與自己與人交流交往,為人處事息息相關。
  • 鬼谷子:為人處事,如何提升潛力?做到這4個字,助你實現目標
    其中有這麼一句話,「安徐正靜,其被節無不肉,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一傾損。」這句話中包含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學問,被人津津樂道稱為「四字真言」。能參透這四點的人,以後處理事務的時候,就能做到沉著冷靜,處理起社會關係來,也能遊刃有餘。交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交際更是一門學問。
  • 王陽明大智慧:做人有良知,才能當明白人,做正確事!
    梁啓超提出了朱熹「格物致知」的兩大病痛,其一是「泛濫無歸宿」,天下事物之多,若是想用科學方法「格物窮理」,恐怕某一件事物就足夠消磨一生了。若是想格完天下萬事萬物,恐怕是要等到輪迴轉世了。今格一物,明格一物,且不說到底能不能格透,在事事物物中求理,而這種理不是客觀的真理,而是玄之又玄的天理,所以不僅是泛濫,而且沒有歸宿。
  • 前臺美女提醒:女生住酒店,這3件事別忽略!不然有可能會吃虧
    這些酒店口碑參差不齊,有的酒店的安全隱私做的不是很到位,經常會有遊客發現房間內的攝像頭,自己的隱私就被暴露去了。尤其是一個人單獨出行的女孩子,經常會被一些不法分子偷拍或者盯上。於是前臺美女提醒我們:女生住酒店時,這三件事情別忽略!不然有可能會吃虧,到底是什麼呢?一起往下看看吧!首先,第一個事情就是隱私問題。如果一個女生單獨住酒店時,隱私問題千萬不要忽略。
  • 王陽明:養浩然正氣,立君子威風,才能久立於天地之間
    王陽明的心學理論之中,致良知是核心其核心內容,而致良知的本質就是養浩然正氣。一個有一股浩然正氣的人,才能長久立於天地之間。必須在身心上有了驗證之後,真正的體會到了這件事情,才算是無善無養,養浩然正氣才算成功。什麼叫做浩然正氣呢?
  • 家訓經典:王陽明訓子「三字詩」,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濃縮成96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可以稱之為聖人的,只有兩個半,其中就有王陽明。另外一個是孔子,剩下的半個是曾國藩。王陽明由於長年在外為官,家書成為他開展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徑其中《示憲兒》是他寫給兒子王正憲的三字詩,堪稱他家訓中的經典之作,被後人廣為傳誦。1518年,當時,王陽明正在贛南山區平息山民暴亂,因功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王陽明:「貴人多忘事」,一個人,要想交好運,忘卻這4件煩心事
    然而「心學」創始人王陽明先生,提出「貴人多忘事」其意應為:一個人想要成為「貴人」,想要交好運,就應該忘記無用的事情,煩心的事情,當沒有這些煩心事叨擾時,貴氣自然就來了。想要成為「貴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王陽明:做到這2點,沒錢沒背景也可以成功,別等30歲才知道
    古今中外如果說修身養性,可能就要數王陽明先生了。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與孟子、孔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朝鮮、東南亞乃至全球都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王陽明對於為人處世和人生態度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明朝正德年間,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陽明率兵徵伐,一舉擒獲了朱宸濠為朝廷建立了大功。但是當時極其受寵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陽明的功績,認為是他搶走了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於是開始散播王陽明的謠言,說他與外敵勾結,但王陽明並沒有報復他的行為,反而是將功勞讓給他,覺得退一步海闊天空。
  • 不管生活再怎麼艱難,也別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不管是什麼事情,都是會過去的,所以當我們遇到麻煩時,一定不要退縮,要始終記得,別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圖小時候我爸養過很多貓,可是因為我們不夠負責,再加上方法不對,所以很多貓咪壽命都不長,那個時候太小了,只知道短暫的傷心,但是並沒有放在心上,所以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慚愧的。
  • 席書:王陽明的生死知己,淺析四品官為何拜未入流的王陽明為師?
    題記:王陽明的心學核心是"知行合一",注重的是"拿得起",講究的是為人要有擔當精神。王陽明在自己悟出心學之後,他整個人的處事風格都變了,變得非常尖銳。他的尖銳來自於他的氣場強大的內心,再加上他"天才"的身份,很多達官貴人都想要交王陽明這個朋友,甚至還有官位比他大,而且年齡比他大的人拜王陽明為師。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五十,要對這3件事情「心狠」!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人被稱為是和「千古聖人——孔子」一樣的聖人,他是明朝的哲學家,被譽為是心學集大成者,也是著名的心學大師,是中國歷史長河裡有且僅有的「兩個半聖人」中的一個,這個人就是王陽明!作為創作了流芳千古的「陽明心學」的王陽明,不僅海思歷代文人墨客的學習典範,更是流傳海外,影響了很多海外名人,「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就是受其影響最明顯的其中一位。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五十,要對這3件事情「心狠」!
  • 別再讓孩子當「聖母」,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
    一般來說,當對方要求孩子送玩具時,孩子都會不樂意,可是小萬孩子不同,再捨不得的東西,他多摸摸,也就送出去了。這樣不會拒絕,一味順從的孩子,讓我們既心疼,又覺得自責。顯然,是因為家長的教育和影響,他們才會這麼委屈自己。所以,父母別再讓孩子當「聖母」了,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他們需要保護自己。
  • 王陽明告誡:人到50,人生過半,在3件事情上心狠,是積攢大愛
    在人生欲望這一方面,老顧最敬佩王陽明,王陽明的一生經歷起起落落,但是最終他成為了中國的聖人!成為了日本人的偶像,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告誡,其中一個就是對於年過50的人!王陽明告誡:人到50,人生過半,在3件事情上心狠,是積攢大愛1、狠心控制自己的欲望王陽明:人活到極致,是節制!
  • 為人處事,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教養
    別給他們添麻煩,別做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也許在你眼中,一些無足輕重的事託給別人,會改變他一天的所有計劃安排。 你永遠都不知道,你的麻煩,會帶給別人多大的困擾。
  • 鬼谷子智慧:人窮莫說3句話,沒錢別管3件事,為人處世不吃虧
    鬼谷子的學生有很多,其中,孫臏、商鞅、李牧最為出名,幾千年來,鬼谷子的智慧影響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鬼谷子曾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人窮莫說3句話,沒錢少管3件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