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點擊上面藍色「彬彬風情」免費訂閱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日本盆舞節(Bon Odori Festival)
盆舞節裡的「盆」字在日語裡解釋為「時節」或「節令」。盆舞節最主要的目的,是敬奉以及歡迎先人的靈魂「重返人間」,讓活人和離去的亡魂一同相聚、共舞。所以,一年一度的盆舞節,日本人都會舉辦盛大的舞蹈和其他慶典,召喚亡魂回來,歡聚共舞。
另外,他們也會到廟宇拜祭,以追憶逝世的親戚朋友。如今,這項節日已演變成日本人維繫文化情感的歡娛日子。
盆舞節在日本每個州都有不同的歡慶日期,但通常會落在7月或8月的中旬。扇子、帽子或鐮刀都是他們慶祝盆舞節不可缺少的「道具」。盆舞節,顧名思義,舞蹈是整個節日慶典的重點。盆舞,也是日本傳統的圓圈舞,共分為5種,即「大東京」、「花笠」、「炭坎郎」、「東京音樂」和「大東京」。其他的慶祝活動尚包括唱歌、擊掌,加以鼓、鑼和笛子伴奏,有時還配合傳統的日本三弦。
日本人會趁著這個佳節,為自己或孩童穿上美麗的棉質夏季和服(Yukata),還有日本木屐,去赴這一場盛會。日本人通常在七月中舉行盆舞節。
大馬的日本盆舞節起源於1976年,盆舞節由日本大使館主辦,每年都在大馬多地舉行,至今已舉辦了41屆。大馬的盆舞節也是世界上最大(日本之外)的盆舞節。每年吸引大約4萬人參加,以下是大馬日本盆舞節起源歷史的官方解讀——
在大馬生活是非常幸福的,常年有機會接觸歐亞各國的不同文化風情——華人的春節以及各種中國傳統節慶;馬來人的開齋節和各種傳統馬來節日;印度人的大寶森節等不同的傳統節慶。除了這三大民族的國民節慶之外,還有日本、韓國、印尼、菲律賓、泰國等鄰國的不同節慶也時常在大馬舉辦。西方的復活節、聖誕節等等,在大馬都是氣氛滿滿的節日。大馬是一個讓所有人都沒有異鄉感的國家。
大馬旅遊局的宣傳語是;Truly Asia ——亞洲的縮影。真的並不誇張,這也是大馬獨一無二之處——這個國家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使得它具有多元文化的形成條件和包容性。這些構成了一個他國無法比擬的「繽紛大馬」。這些東西,是其骨髓和血液裡的東西,他國只能模仿的風情,在大馬卻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景象。300多年殖民文化植入以及大馬的包容性,使得這些文化風情早就深入其骨髓。無需模仿無需刻意。那就是大馬特色。
一年一度的日本盆舞節,是人們穿著日本和服走上街頭體驗日本風情和載歌載舞的好機會。更是人們品嘗地道的日本美食的好時機:盆舞節有上百個不同種類的日本美食,經營者大都是日本人。
這屆的日本盆舞節在莎阿南的松下體育館舉辦。我是非常幸運的,得到日本使館朋友的邀約和一路照應,使得我順利地參加了這次活動和從便利的角度拍攝到不少精彩的圖片。
我到莎阿南的時候,日本松下電視大廈和體育館周圍已經被車流包圍。開始大塞車,也根本沒有車位。在日本朋友的協助下,我把車停到VIP停車場,非常順利進入了會場的VIP觀看區。
和馬來電視臺的美女主持人在節目開始拍攝之前來一個大合影。
電視臺工作人員在開拍前,給美女主持人整理服裝和補妝。那一瞬間,我想起徐志摩的詩歌: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馬來人的頭巾和日本和服搭配,別有一種說不出的別樣風情。
她是用馬來語主持的,中間夾著一句日語「晚上好」和一些英語——除了這句日語和一些英語單詞外,其他的馬來語我居然一句也聽不懂。在大馬生活這麼多年,我的馬來語一直就沒有什麼進步。很多年前我選修過日語,所以也能聽懂一些日常用語
臺上的是吉隆坡日本學校的學生在表演,我周圍都是日本媽媽們,她們一邊眉飛色舞地用日語交談一邊拍照。我置身其中,居然以為自己又到了日本。
臺下的觀眾服裝與裝飾也是看點
現場有原版的日本人和各族不同的山寨版日本人
印度版本的日本女孩
馬來包頭版本的日本女孩
放眼望去,到處是穿和服的人們,感覺像是到了日本似的。
看到會場如此多姿多彩,我有些後悔,我實在應該穿我的和服過來的,只好用2016年在大阪拍的和服照湊個數吧,那是我第一次穿和服。
參加盆舞節之前,我特意問了在日本使館工作的朋友,這個場合該穿什麼服裝最合適,他告訴我可以穿夏天的純棉日本浴衣或是休閒服。不必太在意著裝,舒適為主。
(聽說這種叫做浴衣,就是夏天穿的和服)
可巧的是,面子書提醒我看「去年今日」的動態——去年的今天我在日本大阪。而且,我當時在大阪買了一套日本和服。買它是為了參加日本朋友招待我們的酒會,就穿了那一次,回來就束之高閣了:一是嫌這服裝太熱,二是嫌它穿著太麻煩。基本上和裹粽子差不多,想到這個活動是在體育館露天舉辦,想到沒有空調的環境,為了不把自己熱成一個變質的「粽子」,我決定還是穿休閒的T恤配長百褶裙出門。
盆舞節最好玩的,就是全民共慶的氣氛——臺上領舞,臺下互動,我真心覺得臺下的觀眾跳舞更有看頭。他們純屬模仿,卻是熱情高漲。
人們跟著日本音樂歡樂起舞
快樂的表情
舞動的風情
我喜歡盆舞節的音樂與舞蹈——有日本傳統音樂,也有混合了大馬本地音樂元素的日本新音樂。
Yosakoi舞,日本的傳統舞蹈。大家一邊舞一邊前進。比的是氣勢和整齊。「」包頭的日本人」象徵著大馬人對文化的包容。
今年是馬來西亞和日本建交60周年,日本風在大馬颳得很猛,盆舞節每年的7-9月都會在大馬多地舉辦——吉隆坡、新山和檳城都會有會場。配合盆舞節慶的還有日本美食嘉年華。
坐在草地看櫻花、吃美食 。有100個日本美食和遊戲攤位,還有豐富的日本舞臺劇觀賞,不用飛日本,也能領略到日本風情。
有超大日本風情鳥居和色彩繽紛的許願樹
去年我去過一趟日本的大阪。大阪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是其美食。有人說大阪人之所以熱情樂觀是因為他們吃的好。做為一個吃貨,我深以為然——熱愛美食就是熱愛生活的一種體現。大馬人和海南人也是很喜歡美食,所以性格也是熱情快樂。香港美食作家蔡瀾說:吃貨一般都很善良,因為他們把時間都花在吃上面了。根本沒有時間去琢磨如何害人。那次日本行,讓我明白了為何日本人會如此喜歡大馬——大馬連續7年被日本人評為最喜歡的國度和最理想的退休國——一群吃貨遇見一個盛產美食的國家,能不歡樂嗎?!
是不是感覺像是到了日本?日本人到了大馬,大都是樂不思鄉的
各種日本美食,有傳統的日本飲食,也有改良和創新的美食
除了美食之外,日本美酒也是不容錯過的
日本老闆親自叫賣
燈泡飲料也是一個亮點和特色
日本美食嘉年華上各種餐車也極具特色
笑容是熱帶人常有的自然表情
大馬和日本建交60周年的煙花秀將盆舞節推上高潮——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很有質量。非常漂亮和很讓人震撼!
大馬的盆舞節同時在多地舉辦,而且持續的時間很長,今年會一直舉辦到九月份,《彬彬風情》也將陸續把不同會場的盆舞節系列活動的圖文推送到公號上,敬請關注...
本文著作權受微信公眾號原創保護,如需採用可以在本文底部給作者留言,也可以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繫風情作者
掃描以下二維碼,快速關注<<彬彬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