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我聽歌的時候一直都是聽喜歡的,並不會刻意去更新最新的單曲在歌單裡,最近又迷上了廬州月。真的是聽了好些年聽了好多遍都不會聽膩。反倒是越聽越有味道。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先說一下許嵩這個人了。其實他年齡也不大,86年出生的。
而且他近年來也算是最有關注度的那個獨立的音樂人,關於這一點真的沒有之一。他的那種不一樣就是在聲音處理當年的乾淨的感覺,讓我們覺得那整個過程都是特別乾脆的,也可以讓很多的人在一種驚喜裡被感動到。他的風格裡帶著現代感的同時又有那麼幾分古代感。
而這種感覺也只有他可以做得到,有感但是不傷,這是一種很獨特的唱法,並且還有幾分吧理性和感性交叉在一起的感覺。經常聽的人都知道他的歌大多是偏向於中國風的。感覺他個人也是特別喜歡古風的,其實在這樣一個浮躁的社會裡有他這樣的一個人也是挺不容易的。
要說美如畫的一首歌就得是那首廬州月了,一直感覺它就像是一首古代的詞一樣。這是他在09年的4月寫的,那會兒他剛好在武漢,他在湖邊散步的時候一下子有了靈感就寫了這首歌,寫的就是他
總的來說就是幾分思念裡夾雜著幾分無奈吧。在這首歌裡,他就好像是一個古代的人,他在對自己未來的前途的憧憬裡一點一點的努力,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開始的幾句,兒時鑿了自家的牆借了別家的光,一苦就是十年的寒窗。到了後來才發現,原來著半輩子的浮名都只是一些虛妄。
這也是一種對於自己的思考,我們在生活裡也不應該為了追求一些自己想要的虛名而忘了自己的內心,這也都是一種忘了自己物是人非的悽涼。同時他也借著那月光和那烏篷船來表達出自己對於家的一種思念。他把很多種細膩的感情都給糅合在了一起。
這幾天在立意方面一下子變得高大了起來。只是可惜啊,我沒有親眼看到過廬州那涼涼的月光,也沒有聽到月光下帶著梨花味兒的雨裡傳出來的那曲離殤。也沒看到那三月的鶯和草,我只不過是聽著他的描述去憑著感覺去想那個景兒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