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特別感謝【扎堆兒在香港】的元朗小吃特輯
在沒有去元朗之前,我對它的印象是
好遠,有烏頭
好遠這個特點,相當直觀。從港鐵路線圖裡看,有種肘子住長江頭,元朗住長江尾的感覺。元朗區其實是香港八個地方行政區中位置最西北的一區,位於新界的西北邊,三面環山,地勢平坦,原來這裡是一片平原,有連綿的農田。在多山的香港,非常難得有這樣一塊平整而廣闊的平原。
而關於第二點,香港中文大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的《尋找烏頭種的故事》裡提到過烏頭魚。烏頭魚主要產於鹹淡水交匯處,元朗一帶鹹淡水交界的魚塘裡養殖的烏頭背部有一片甘香可口的黃油,從而保持它原有的肥美。而且烏頭魚這種獨特的飼養方式,可算得上是香港本地淡水漁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們華南地區的文化傳承。
在地鐵上,肘子的一個小夥伴對肘子說
「老師曾經說,新界西北地區因為鄰近珠三角,所以空氣汙染比較嚴重。其中元朗的空氣品質是香港最差的。」
「啊,原來我們是要去吸霾啊!」
輕鐵是香港目前唯一的輕型鐵路系統,行駛於新界西北部的屯門及元朗。輕鐵和港島雙層路面叮叮車是不一樣的;雖然兩者都是路面有軌電車,但是叮叮車是大家耳熟能詳眼見更詳的香港遊覽比坐轉車,而輕鐵則是專門行駛在屯門元朗這等偏僻地區的扭扭車。
我叫它扭扭車因為它實在是,太扭了。大概是軌道十八彎的關係,你還沒站定它就開始向左扭;你把中心調整到右邊兩秒鐘它又開始向右扭。想和在地鐵上一樣裝Bility光靠兩隻腳平衡簡直是痴心妄想。
【輕鐵內坐】
香港不止有「大如迷宮只怕銀行卡不夠刷」的海港城,也不僅有人流穿梭雪糕車時現的旺角鬧市;在元朗,有幾條穿插鄰近的街道,數不盡的食鋪緊緊相擁,他們雖然大中午才慵懶開門,但大多一直經營至凌晨,為街坊點亮放工後少食多餐的不眠夜。肘子接下來就為大家細數已經被肘子消化的元朗美食。
我們到達元朗的時候已經餓得不能邁步了,所以就直奔能填飽肚子的燒麥皇后。燒麥很大顆,醬汁也很入味。然而比燒麥更好吃的是冰冰的芒果糯米餈:糯米餈裡的芒果又大又新鮮,包裹著它的皮兒也又薄又透,吃完有一種我心永恆的感覺……
【芒果糯米餈】
這家豆腐花就在燒麥皇后隔壁。肘子看了許多元朗美食攻略,裡面都把這家豆腐花誇上天了;而實際上,肘子覺得雖然好吃,但是還沒有到讓人流連忘返再來一碗的程度。
和肘子同行的一位小夥伴把糖末撒在豆花上,一點一點用調羹舀著吃。幾勺過後覺得不爽,就把豆花搗碎了,號稱「將糖和豆花攪拌均勻」。然而,這一壯舉被老闆娘看到了,她非常生氣地大喊:「豆花是一層一層吃的,你這樣攪碎了像什麼樣子!」
像豆腐腦的樣子啊
如果你來勁了非要和我爭辯豆腐腦和豆花,請你先去知乎看看「豆腐腦和豆花是不是同一件事物?」這個問題。
因為店鋪小,只有一張坐得下4個人的小桌子,所以很多路人買了豆腐花以後都站在店鋪門口吃。這位大媽盯著坐在店裡的肘子和小夥伴,一臉介意。
【砵仔糕】
店裡還有賣砵仔糕。這是一種傳統廣東小吃糕點,源自廣東臺山。每個都晶瑩剔透,咬下去的口感很彈牙,裡面還有一小堆的口味的餡料,多種多樣,常見的有綠豆、紅豆、巧克力、菠蘿、椰子、香橙、芒果、馬蹄、西米、香芋等。
這是肘子第一次吃砵仔糕,它的口感有點接近年糕,表面放滿紅豆。由於砵仔糕是放在一個小碗內製成的,看似一個石本的形狀,所以被稱為砵仔糕。
滷味,不用多說,必須要來一份。滷汁會分開包裝,讓你自己添加,鹹味鮮味是否恰到好處全看你的手感了。
【鵝肝】
天氣熱起來了,大名鼎鼎的Tiffany藍冰淇淋可以吃起來了。需要注意的是Scaredy Cat的店鋪很小,沒有座位,而且下午兩點才開門。
講起元朗甜品,每一個人都會去佳記甜品嘗嘗傳說中的「B仔涼粉」,肘子那晚就在小小範圍內看到兩家店面。
大多數人都誤以為B仔是老闆的乳名。其實B仔確有此人,但不是老闆,而是一位常客。佳記甜品開業初期跟一般糖水店無異,但這位常客B仔覺得有些沉悶乏味了,就建議老闆搞搞新意。於是後來老闆替他搞出一個水果伴涼粉,B仔一試就愛上了,還大事推介給他的朋友們。因為餐牌上沒有這款涼粉,所以他的朋友只好叫它「B仔吃的那種涼粉」,店裡的服務員亦不知該怎樣下單,於是慢慢就叫成【B仔涼粉】。
然而肘子非常納悶為什麼B仔涼粉的分量大得嚇人,感覺像是用臉盆盛放的。居然連這個疑問都有小趣事來解釋,店家的故事營銷做的太全面了:據說因為老闆專誠買了一個大盆給B仔和他的朋友用,其他客人看到這麼大份的涼粉紛紛表示想試。所以老闆才多買了幾個大盆,並且正式將【B仔涼粉】加到餐牌上。不久,這款涼粉就傳遍元朗,甚至市區之外,成為了佳記甜品的招牌菜,同時也成為元朗的主要特色食品之一。
【B仔涼粉】
涼粉搭配下圖中的蒜茸香辣雞翼尖食用,香辣味被水果的清香消解,感覺特別棒。
穿梭在元朗的大街小巷,
肘子總是能看到深水埗的影子。
深水埗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迄今仍大抵維持1960年代的原始面貌。乍看之下,也許難以領會那歷盡滄桑的老舊街區究竟有何迷人之處,然而這個滿是歲月痕跡的社區其實魅力無窮,隨處都能讓人一窺老香港的影子。
和深水埗相似的是元朗的霓虹招牌、破舊的竹製腳手架、遍地的塑料棚和脫皮的舊房屋。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市區而外,新界衛星城市競相興起。只有元朗及其鄰近地區,仍舊不覺變化。原來一直是香港新界最大鄉鎮的元朗區,在相當長時間內,依然是香港最具傳統鄉鎮風味的地方。而這三十年,元朗的某些區域終於在現代發展中被噬沒了,漸漸與市區和其他衛星城無異。
兩者一切的一切都這麼像,
然而元朗卻遠比深水埗簡單平靜。
嗯,還比深水埗髒一點。
看到過這樣一段評論:
「很多人都話中環鴨巴甸街的九記爽腩是天下第一腩,九龍佐敦的苑記崩沙腩是TopTop切腩 什,坦白講,勝利牛丸就配得上是元朗之驕傲。當日曾爵士未做特首還有餘暇時,總會叫司 機駕其大寶馬,接其住牛丸大王處一兩粒香口無糖的靚牛丸,唔信?你在勝利找數時記得望望被蒸氣蒸得白濛濛的玻璃門上的一張歷史相片,無花無假,一清二楚了。而元朗有這麼高 質的牛丸,史稱「元朗高丸」,是很值得閣下千裡迢迢來試試。」
【牛腩牛丸牛筋三拼】
而肘子對它的印象大概是任性:晚上八點半就關門,不做晚市的店鋪都是耍流氓。就味道而言,牛丸真心不錯;牛腩呈方塊狀且肉多膏少,不像一般的潮州腩切得一片片和多膏。估計它是用大量香草丁香茴香加花椒八角來燉,肘子聞著它的味道覺得有些怪異。不過據說在周星馳電影《食神》裡面有一幕用牛丸當桌球來打,大家都約定俗成的認為周星馳說的『瀨尿牛丸』就是元朗的勝利牛丸……
老闆的小名是不是「大家」?
牛肉餅皮薄不油,大口咬下肉汁濺得滿手都是;肉餡鮮甜有嚼勁。肘子和小夥伴在攻略上看到了這款牛肉餅,然而在找到這家店前,大家的肚子都基本上被填飽了。於是我們三個大活人恬著臉對老闆說:一個牛肉餅,打包帶走。老闆毫無怨言並且允許我們坐進店裡等候,給好評。
【雞蛋仔和蛇羹大概是哪裡都有吧】
看到蠔,能想到的也只有流浮山了。流浮山位於元朗西,近海之邊緣,與寶安縣蛇口,一水相隔。因水流近珠江口,淡水流入,所以流浮山一帶得海面,適宜蠔只生長,而山邊居民也多以養蠔為業。
六十年代初開始,政府發展土地,自此流浮山交通便捷。當時蠔業仍在興旺時,每年秋涼八九月是蠔業收成季節,假日時,便有很多遊客前往新界旅行,沿路更可欣賞農村風光。七八十年代為流浮山全盛時期,酒家越開越多,當時生產的蠔,據說不僅個頭大,而且味道肥美可口。然而,所有山水人煙處的必經之災流浮山也在劫難逃。人流帶來的變遷,造成海水汙染,蠔只漸漸生長困難,故養蠔之地已十去其八九,以住從事養蠔業的居民亦紛紛轉業或退休,新一代青年人更不願再從辛苦的祖業,流浮山的蠔田已成為香港歷史。
嚴重的海水汙染已導致流浮山徹底失去產蠔能力。流浮山一間海鮮檔的負責人表示,現時在附近一帶海鮮酒家吃到的蠔由均全部由大陸入口;這些蠔買回來後,會放養在流浮山對出海面較深水的地方。
肘子不知道自己吃的蠔餅裡蠔是哪裡來的,但是油炸的蠔餅配上酸酸的醬汁,順便在小河邊邊吹風邊用筷子挑著,是一件誰看了都知道很愜意的事情。
元朗古稱「圓塱」。「圓」是完整、豐滿的意思,「塱」則是指江邊或湖邊的低洼地。從字面上推測古時元朗可能是一塊水源充足的沼澤低地。現在的元朗當然不是沼澤了,但是它依舊很完整、豐滿。希望一應俱全的它,不要再改變了。
我忽然覺得很慶幸,慶幸它遠離了九龍和港島,慶幸它獨自一人繾綣在這西北角。遠一點很好,遠一點最好。
最後,當然是要幹一碗雞湯:
去一趟元朗確實不易,
而很多事情就像這趟短途,
當你決定要出發的時候,
最困難的部分其實就已經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