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荒郊、旅館、謀殺以及行為詭異的旅館老闆...最深沉的愛莫過於把自己活成了你的樣子,諾曼貝茨莫過於此。
我猜編劇應該是懂心理學的,尤其是在表達母子共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對幼子過度的保護形成對孩子的精神絞殺和人格畸形影響方面,塑造是成功的。
以前看《驚魂記》的時候只是覺得這個故事很不可思議,但我們只看到了多重人格犯罪時的可怕,卻從未想過多重人格的產生是因何而起,是像反社會人格一樣由基因攜帶,還是後天形成?於是《貝茨旅館》便探索了成因,揭示了惡魔的產生。
它在保留原著內核的基礎上,儘可能還原了電影中的一些場景。
上世紀美式恐怖片中常見的荒郊孤宅
講述的是變態殺人魔諾曼「黑化前」的故事。
與電影一樣,劇情圍繞著一家古老的汽車旅館所展開。
諾曼的父親長期酗酒,稍有不如意,就會對諾曼的母親諾瑪動手施暴。而母親諾瑪則將自己全部的注意力轉移到諾曼身上。
諾曼從小在這種畸形的家庭氛圍之下長大,心理漸漸出現了問題。
更可怕的是,諾曼有時還會產生恐怖的幻覺!
諾曼的父親在家中意外去世之後,母親帶著諾曼搬來這座海邊小鎮。
並用丈夫的死亡賠償金買下了當地的一家旅館,準備在這裡開始全新的生活。
這家旅館,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恐怖屋——貝茨旅館。
不料,旅館的前老闆卻屢次上門威脅挑釁。可是鎮上一半的警察都與前老闆交好,這裡又地處偏遠,萬一發生衝突根本無處求救。
諾曼來到新的環境、新的學校,很快就交上了新的朋友,學校裡最漂亮的女生布拉德利·馬丁。
母親極端的認為外面的人全都不懷好意,會傷害到他,可諾曼卻不以為然,還與布拉德利·馬丁越走越近。
被「冷落」的母親無法忍受諾曼的注意力在其他人身上,母子倆頻繁發生爭執。
因為布拉德利·馬丁,諾曼第一次違背母親的「命令」。
諾曼似乎也意識到,他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天天和母親待在一起。
於是,他決定同意布拉德利·馬丁的邀請,參加派對。
半夜,母親獨自一人在家。
前老闆闖了進來,侵犯了這位可憐的母親。
諾曼回到家時正好看到這一幕,他下意識的拿起手邊的門墩向對方砸去。
前老闆應聲倒地,諾曼打算去報警,可母親卻攔住了他。
在小鎮上一切「流言蜚語」都能影響到他們將來的生活。
但沒想到,前老闆不僅沒有就此收手,反倒又一次威脅母子倆。
可憐的母親再也忍不住了,她撿起之前打鬥時掉落在地上的刀,向前老闆捅了過去。前老闆失血多過而亡。
事後母子倆依舊選擇不報警,只是默默處理好現場,丟掉了帶血的地毯。並將前老闆的屍體捆好,沉入了海中。
諾曼將一切都怪罪到自己頭上,如果不是自己留母親獨自在家,也不會發生這些事。他似乎越來越能理解母親對他的偏執和控制。從那之後,諾曼就不再反抗。
其實,諾曼並不是這個家裡唯一的孩子,他還有一個同母異父的哥哥迪倫。
與諾曼不同,迪倫與母親的關係並不親密,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糟糕。冷著臉,只拿錢打發他走人。
哥哥迪倫很早就離開家獨自生活,他也意識到母親對諾曼的變態控制欲,並且這種控制已經對諾曼造成了嚴重影響。他想帶諾曼搬出去住,想幫助諾曼擺脫母親的「枷鎖」。
不過在那之前,他需要錢來付房租,為了賺錢哥哥加入了當地的黑幫組織。
但是哥哥迪倫忽略了一點,諾曼對母親也同樣有著強烈的依賴和愛。
前老闆的失蹤很快就引起了小鎮警察的注意,他們上門詢問並搜查。
副警長扎克·謝爾比在諾曼的床底下發現了旅館前老闆的腰帶,不過他沒有上交,而是偷偷藏了起來。
母親為了拿回證據,主動獻身扎克。母親又一次保護了諾曼!
之後,扎克便頻繁出現在諾曼家、出現在母親身邊。
他喜歡母親諾瑪也想要照顧母子倆,但這一次,卻換諾曼感覺「不舒服」了。
因為自己的「收集癖」,導致警察發現了那條腰帶,母親也不得不委身於人。
趁著夜色諾曼偷偷溜進副警長的家,想拿回腰帶。卻意外發現了副警長家地下室裡隱藏的驚天秘密,並通過這個秘密得知,副警長一直在幹著販賣性奴的勾當!
當秘密被暴露後,這對被命運捉弄的母子將再一次面臨著新的死亡威脅...
在長期遭受外界刺激的影響下,諾曼最終演變出了三種不同的人格:一個是真正的諾曼,一個是殺人時的人格,還有一個是「母親」。
一開始搬來小鎮時,諾曼以為自己將會擁有全新的生活,但結果無論是朋友、哥哥還是心理醫生...都沒能將諾曼從黑暗中解救出來。
想要解脫,唯一的辦法就是離開母親。
事實上,諾曼也曾嘗試過。
可每當諾曼做出「反抗時」,體內「母親」的人格就會出來制止他,催化他的殺人人格。
諾瑪作為母親是失敗的,她對兒子的變態控制欲和依賴造成了後來的一場場悲劇。
但諾瑪也是可悲的!她也是不幸家庭所導致的產物,母親早亡,父親有暴力傾向,之後又被哥哥強姦。
她敏感易怒,時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同時又本能的抗拒懷疑外界的一切,不相信任何人。對外界的錯誤認知,又導致了她後半生的悲劇和諾曼的悲劇。
整部劇的基調是陰暗的,尤其是諾瑪死後外人進入到諾曼屋裡看到現實的場景時,整個屋子都是陰暗,凌亂,沒有生機的。但無論是羅梅洛回來想像諾瑪還在,還是諾曼幻想的「mother」仍然在身邊,諾瑪出現的時候都是明亮的,歡快的,自帶光環。也由此可見她是這一切的核心,她擁有吸引所有人圍在她身邊的力量,奇剋死前也對羅梅洛說過,她是這座房子的女王,即使她死了也仍然統治這裡,用自己的方式。
諾瑪是個很有魅力的女性,雖然她確實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同時她又很真實,想要什麼直接伸手豪不掩飾。她想送諾曼去療養院錢又不夠就跑去找羅梅洛求婚,然後理由居然是這樣她就可以使用羅梅洛的保險去支付小兒子的醫療費,差點氣得羅梅洛警長吐血,因為羅梅洛已經愛上了諾瑪,他希望愛人和他結婚當然是因為愛而不是因為自己有保險啊~諾瑪聰明又不暗世事,成熟又幼稚,有時候甚至還會覺得她有點小女生的可愛,再加上漂亮又有品味,也許是她身上這些女性特質,讓她像女王蜂一樣吸引著一個又一個的男人最後都為她飛蛾撲火無怨無悔。但她真心愛過誰呢?不知道。她總是活在麻煩和恐懼中,她惴惴不安極度缺乏安全感,無論是誰只要能給她保護她就毫不猶豫地撲上去躲在對方懷裡,從她第一天到白松灣就委身當時的警長,到最後嫁給羅梅洛,其實都是一樣的理由。或許她曾愛過羅梅洛,但是當把愛情和兒子放在天平上稱量的時候,做為母親她的心她的情感她的理智永遠是向諾曼那邊傾斜的,諾曼就是她的一切,是她活著的理由。所以她對諾曼過度保護,即使兒子已經成年,但在她的懷裡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她把她這種怨念刻在自己的思想裡,以及諾曼的人生裡。所以每當她做出真正理智的,不同於控制諾曼的那個諾瑪所做出的選擇時,為了平衡這種關係諾曼總會喚醒控制型的諾瑪人格。
諾曼是個悲劇。他在父親酗酒和暴力下長大,又被母親過度控制,同時他弱小羞怯又帶點自卑而又善良。做為青春期男孩總有青春的萌動和性的憧憬,但因為和母親的關係過度親密又阻礙了他這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發展,導致他一有和其他女性親密關係的發生時他就會有罪惡感,雖然極度渴望性但每每臨近又總是逃離,而那種罪惡感又常常喚起另一個邪惡的人格,去消除他腦子裡認為不好的,會對諾曼造成不良影響的人和事,所以他才會殺掉自己的老師以及其他人。現實的諾曼是弱小的,所以當他切換到控制型人格的時候卻爆發了極大的能量,不但殺掉了比自己強壯很多的對手,也憑著過硬的心理素質通過了測謊儀和與警方的對抗。這本身並不茅盾,因為諾曼過度被母親保護,母子關係極度親密,而諾曼在成長後又渴望脫離這種關係又無法脫離,因為母親沒有安全感所以想要保護母親而自己又那麼弱小,並且母親又是個麻煩精所以每當有極端事件爆發後諾曼就會切換人格,成為一個極有能量的惡魔,不光殺掉會威脅到他們的壞人,也同樣殺害了很多無辜的人。最後結尾那裡我認為諾曼應該是對自己擁有雙重人格的事實有了清醒的意識和覺醒,但是他既不願意坐牢也不願意回到精神病院,所以他選擇用威脅迪倫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用這種方式來回歸最愛的mother的懷抱,或許這就是他最好的結局吧。
因為有個不正常的母親所以才有了不正常的兒子,所以做為這個不正常的母親和自己的親哥哥亂倫生下的大兒子迪倫,反而成了這個家唯一的正常人反倒讓人覺得稀奇。難道這孩子不應該有個輕微智障或者自閉症什麼的才正常麼?!啊原諒我這麼陰暗的想法,可是近親結合,尤其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妹的結合所生的孩子這么正常我真的花了很久,很努力才能接受。所以做為「正常人」,最後有個正常的,happy end也算符合觀眾的心理需求吧。雖然迪倫也是個苦孩子,從小不被媽媽愛,舅舅也是生父,好不容易和母親弟弟緩和了關係,卻發現弟弟精神有問題,希望母親選擇正確和健康的方式來對待弟弟,卻因此又被排斥在他渴望的家庭溫暖之外。但也正因為他一直被母親排斥,所以也造就了他人格的健康和獨立。所以雖然生在那樣的家庭有那樣的媽媽,即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幸吧。
以及羅梅洛警長,雖然是個黑警,但其實卻是個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人。他靠自己的智慧平衡小鎮上的各種勢力,所以他沒有也不可能清白,但同時他又極有原則,即使做黑警什麼錢該收不該收,什麼人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都很分明。這樣的男人也同樣很有魅力,也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女人。然而卻愛錯了諾瑪毀了自己。唯有嘆息~
總之追了五季的劇終於完結也終於鬆了一口氣。所以以後看見那種和媽媽關係特別親密的兒子,還是儘量離遠點吧,倒不是擔心會是另外一個變態的諾曼,而是這種關係下成長起來的兒子會比較缺乏生命力,精神永遠寄生在母親的身上,想想還是蠻可怕的啊~
愛美劇tv推薦 貝茨旅館
往期回顧 灰獵犬號
關注愛美劇tv,及時了解最新精彩美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