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同樣做了一期視頻,和下面的文章不同的是,視頻並沒有什麼太多嚴肅、嚴謹的試用體驗,但是聊了聊我的很多其他感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康康。
至少我敢保證,片頭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想了解產品的實際使用感受,可以看文字部分⬇️
手機圈的大佬們都曾說,自己從小就愛拆收音機,拆電視,到後來對硬體的痴迷成就了他們現在手機上的事業。一把稱手的螺絲刀,是徵服每一顆螺絲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每一個時代都是匠人們最重視的一環,甚至我之前看到一個這樣的評論,在羅永浩俯身搗鼓的桌面上,一定有一把 WOWSTICK 的螺絲刀。
我並沒有什麼拆收音機的童年,甚至連拆玩具的事都沒怎麼做過,所以我有充分的理由懷疑我爸在二十多年前扼殺了一個手機屆的天才。
第一次買螺絲刀還要追溯到大一給自己組裝電腦的時候,從此好像找回了自小就被壓抑的工具魂,從十元店 36 合 1 到後來的宜家工具套裝,再到後來的博世、史丹利……自然也不會放過顏值這麼高的 WOWSTICK ,這次有幸一次性集齊了 WOWSTICK 全套裝,拆快遞的時候,我就感覺自己已經二哈上身,做好了要拆家的準備。
接下來就來個簡單開個箱吧。
· 開箱 ·
I 手動螺絲刀套裝
包裝內含一大一小兩把螺絲刀,各自都有 10枚 S2 合金磁吸批頭,基本能滿足精修和日常家居使用。
兩者都採用了和筆電、手機類似的陽極氧化鋁的磨砂材質,這材質配上大螺絲刀一體成型的美妙曲線,讓我開箱後就拿在手上把玩了很久。
小號的精修螺絲刀非常小巧輕便,外觀看上去第一眼,讓我想起了原子筆芯。
我很喜歡這個白色的收納盒,能夠整齊地收納批頭和兩把螺絲刀。蓋子採用波浪形的設計,在使用過程中,還能用來當作收納螺絲的工具。
I SD 雙動力電動螺絲刀
這把電動螺絲刀的外觀可以說完全顛覆了傳統螺絲刀的形象,博世的 GO 電動螺絲刀從外觀上也許還能讓人認出來,但這把 SD 放在桌面上,還以為是什麼新奇的數碼產品。
一共包含 36 枚磁吸批頭,兩個便攜「彈夾」可以收納 12 枚常用的批頭。
說起來這兩個「彈夾」真的是別出心裁,收納批頭後,側面看起來確實和左輪手槍的彈夾十分相似。
比較遺憾的是,另外的 24 枚批頭,並沒有合適的收納方案。
I 1F+ 精修迷你電動螺絲刀
這把精修電動螺絲刀算是 WOWSTICK 的旗艦產品了,極高的顏值和豐富的配件,可以說就是為搞機而生。
個人非常喜歡這塊磁性墊,拆下來的小螺絲不至於亂滾,也易於分類,提高後期裝機效率。
磁力剛剛好,一般小設備上的小螺絲都不會隨意滾動或掉落,稍微大點的螺絲就 hold 不住了,不過也能理解,畢竟這是針對精修類別的。
只不過,如此精緻、具有科技感的外觀下,尾部使用 Micro-USB 的充電口,著實有點歷史產物的感覺了。
I 鋰電迷你熱熔膠筆
這是 WOWSTICK 新推出的一款熱門產品,也是這次全家福中我個人最期待的一款產品。
熱熔膠槍應該是工具人除了錘子螺絲刀之外,最常用到的一款工具了,萬能膠水可不是隨便說說。不過傳統熱熔膠槍的外觀確實和「顏值」兩個字不沾邊, WOWSTICK 這款精緻程度就像一款口袋剃鬚刀。
除了傳統的透明膠條,還有幾款彩色膠棒,官方的宣傳說可以用來做一些創意藝術品,甚至是火漆印。
所有產品在開箱後,我都試用了幾天,用來拆卸或組裝了一些東西,接下來聊聊它們各自的使用感受。
· 體驗 ·
I 手動螺絲刀套裝 - 使用場景
打算裡裡外外徹底清洗一下家裡的戴森 V8 ,長久沒有徹底清洗,無可避免的會有很多小灰塵會「鑽進」螺絲孔裡,無形加大了摩擦力,電動螺絲刀即便是最大扭力都不一定能夠順利拆卸,非得手動才行。
I 手動螺絲刀套裝 - 使用感受
大號螺絲刀由於尾部是內嵌式批頭收納,所有整個重心會特別偏向尾端,如果是抓到長杆處,不太好拿起來,加上一體化的設計,整體都是同一個顏色,個人覺得不是特別利於盲操,非得停下來瞥一眼。
另外,尾部的收納端,既不是按壓彈倉式,也不是旋轉螺口式,無論是取出還是收回,都要邊旋轉邊用力往外拔或者往裡壓,顯得不夠優雅。
當然,這種方式也許是產品經理在權衡各種利弊後,採用的最優解。但是剛開始使用,不知道的時候,一直取不出來,也沒有相關的說明或標示,導致初步上手體驗有所欠佳。
雖然整體是金屬材質,但是在實際使用中,發現其實也並不會打滑,消除了一開始的顧慮。遇到擰得很緊的螺絲時,也能很好的發力,不會有打滑的現象,這能很好的保護手腕,也不容易造成滑絲。
雖然只有 150 多克的重量,但我覺得還是因為重心的問題,導致後期手腕比較容易感到疲勞。
戴森吸塵器大部分螺絲都是用這種小號的六角螺絲,結果批頭裡並沒有合適的型號,急忙問隔壁 1F+ 借用了一下。主要也是因為螺絲太緊了,電動的扭力不夠,還是手動比較放心。
小號的重心設置比較合理,整個用力過程都很稱手,但唯一我覺得有所欠缺的是,手柄的長度如果能夠再長 1~2 釐米,或者是能多配送一支延長杆就更好了。因為這次拆吸塵器,就有好幾個螺絲孔位比較深,非常難用力。
在使用過程中我還突發奇想,像這樣的一套組合螺絲刀,如果把小號的手柄再設計細一點,一頭可以放日常的大號批頭,另一頭可以使用精修批頭,那這樣即是精修螺絲刀,又是延長杆,豈不美滋滋。如果 WOWSTICK 官方看到後或許能在第二代升級款裡考慮一下這個建議,到時再送我一把,嘿嘿。
兩把螺絲刀都採用了切面手柄設計,除了讓握持施力更加舒服,最主要還是放下時,不會隨意滾動,讓螺絲刀始終處於平穩狀態。想起以前使用螺絲刀時,每次放下做其他操作時,螺絲刀就會滾來滾去,遠離操作區甚至是滾到桌子邊緣掉地上,這點小改進,真的是解決了以往使用螺絲刀的痛點。
I SD 雙動力電動螺絲刀 - 使用場景
宜家家私大家都不陌生了,除了買到性價比高的實用小家私,最讓人興奮和期待的就是組裝環節了,宜家的做法更是帶動了整個行業都往這種易拆卸易組裝的形態去設計,優點當然是方便運輸,但是缺點也顯而易見,就拿宜家這款最常見的小凳子來說,五顆螺絲是跑不掉了,更不用說稍微複雜一點的衣帽架、柜子之類的了。
搬家的時候,無論是拆卸還是組裝,不要小看同時擰5、60顆螺絲好像也沒多大運動量,真正開始擰的時候,就會無限感嘆,要是這時候有把電動螺絲刀就好了。
I SD 雙動力電動螺絲刀 - 使用體驗
在此之前,我一直在使用米家的這款電動螺絲刀。
雖然已經能夠覆蓋絕大部分使用場景了,但是遇到一些角度特別刁鑽的螺絲,彎曲的就非常尷尬了,很難找到舒服的姿勢來用力,所以為什麼螺絲刀設計成直柄是有道理的。
那麼作為一款電動螺絲刀,首先它得是個合格的手動螺絲刀。相比上面那把手動螺絲刀,這款電動要稍微重 50g,畢竟內部有各種零件和電池,但好在重量分布平均,不會頭重腳輕,使用起來相對沒那麼容易感覺到疲勞。
可能是由於結構的問題,長杆處稍微有一點點小晃動,在和客服再三確認下,是正常情況,遇到很緊的螺絲手動使用時,也是完全沒有問題,可以放心使用。畢竟,官方還附贈了一塊防滑布,就是為了最大程度增加扭力,擰松螺絲。
按鍵採用了凸起的橫向設計,首先當然也是為了解決放下時隨處滾動的問題。
按鍵是應該橫向還是豎向?個人倒是認為豎向會更符合邏輯認知——豎向的邏輯是,螺絲要往下進去,就按下鍵;螺絲要往上出來,就按上鍵。橫向的邏輯是,螺絲要往左逆時針,就按左鍵;螺絲要往右順時針,就按右鍵。關於這點,各位怎麼看呢?
6 釐米長的輸出軸,就完全不需要用到延長杆了,基本能應付各種場景的使用了。
這類電動螺絲刀除了省力,另一個很大的優勢就在於,擰螺絲的時候用力均勻。以宜家的39元爆款小木桌為例,相信很多朋友在裝桌腿的螺絲時,是不是擰著擰著就發現螺絲擰歪了,最後導致四個桌腿高度不一,桌子晃來晃去,這就是因為手動擰螺絲的時候,沒有辦法保證每一次用力都是同一個線性方向,加上手腕的勞累,就很容易造成螺絲擰歪的情況,電動螺絲刀則最大程度避免了這個問題。
這款電動螺絲刀,在使用過後,讓我想到了老羅當年發布堅果手機時的一句 slogan :漂亮得不像實力派。
那麼它就真的這麼完美嗎?當然也不是,像這個非常有創意的彈夾設計,現在其實會有點鬆動,如果能改成磁吸式的設計,兩個彈夾和螺絲刀主體都能牢固地吸在一起,感覺會更加優雅。
尤其是一號彈夾這個矽膠墊,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採用固定的方式,導致每次插進去的時候,有一定概率會把它捅下來,如果嫌麻煩不用,任由它開口,又覺得一體性沒那麼強。
還有另一個小困惑,和下面的 1F+ 一起說。
I 1F+ 精修迷你電動螺絲刀 - 使用場景
既然是精修螺絲刀,自然得幹點精密的活。家裡有一臺 iPhone7P 電池已經掉到50%,電池幾乎就是鬧著玩的,充滿電半個小時就會沒電關機。由於並不是主力機,而且狀態還不錯,整體運行也流暢,所以正好乘這個機會,換塊電池試試。
I 1F+ 精修迷你電動螺絲刀 - 使用感受
除了給 iPhone 換電池,我還給我的黃蜂手柄換了個搖杆,讓它滿血復活。
兩次的使用體驗下來,在完成擰螺絲的任務下,我覺得 1F+ 沒有什麼可挑剔的,無論是握持手感,還是豎向按鍵的操作邏輯,加上和磁性墊的配合,讓整個拆機和組裝的過程都非常愉快。
尤其這個收納底座很討喜,用完之後可以優雅的豎立起來,主機和底座渾然一體非常漂亮。
反而是其他的小配件,用起來沒有那麼舒服。
第一,就是吸盤和翹板太小了,尤其面對 plus 這種機型,完全使不上力,吸不起來,也撬不開。
不過這時候我發現官方其實是有上架一套配件套裝……好的,我這就去下單。
第二,精修的批頭要更小更精緻,所以要在 36 枚批頭中找到當下最合適的那一枚,著實要花一點時間。雖然管子上有印這一管收納了哪些型號的批頭,但是要找到具體的,還是需要抽出來,逐個確認,提升了顏值,卻降低了效率。
相比之下,米家這款精修螺絲刀,雖然採用了傳統的收納布局,但是所見即所得,能夠快速地定位到需要的批頭。
第三,收納盒也有點尷尬,要麼裝下主機卻裝不下底座,要麼只裝兩管批頭其他配件無家可歸。
最後來吐槽一下,SD 和 1F+ 都有的無影燈,也算是這類電動螺絲刀產品的標配了。
無影燈的作用,其實是為了解決部分操作場景光線不足,看不清或者找不準螺絲,另外打燈,也許會增加陰影,解決不了問題,所以在輸出軸和機身連接處加上一盞無影燈。
這真的是個非常棒的想法,但問題就在於,這盞燈和輸出軸是同步的,在按下按鍵的時候,輸出軸開始轉、無影燈開始亮,不按的時候,輸出軸停止無影燈熄滅。所以要麼就是開燈我能看到螺絲但不能把批頭插進去,要麼就是熄燈於是又對不準螺絲了。
這就很尷尬了。我就在想,單獨給無影燈添置一個開關顯然沒有必要,但是否能設置成無影燈延遲幾秒關閉呢?
I 鋰電迷你熱熔膠筆 - 使用場景
用來固定,熱熔膠比 502 更可靠。502 謎一樣,不管怎麼小心都會弄到手上洗不掉,還有一定的腐蝕性,會讓塑料材質蒙上一層白色的粉末。熱熔膠完全不挑材質,如果想要拆掉,也不會留痕跡。
我終於弄好了我的這套 Hario 的咖啡扭蛋。
I 鋰電迷你熱熔膠筆 - 使用體驗
因為採用充電的形式,沒有了電線的束縛,加上全新設計的外觀,收納起來也更加方便。除了顏值上的巨大差異, WOWSTICK 這款熱熔膠筆的出膠量更加可控,傳統熱熔槍加熱後前面出來的膠都會比較多,遇上一些比較小件的物品,就不好處理。
下圖中,左邊是 WOWSTICK 的熱熔膠筆,可以看出點膠可以控制大小,右邊是熱熔槍,出膠較多。
左邊為 WOWSTICK 熱熔筆,可以點出非常小的膠
當然這也是因為出膠口本身就比較小,除了能夠控制流量,還降低了被燙傷的風險,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使用的時候留個心眼,因為剛加熱完,出膠口會有60多接近70度的高溫,存在一定被燙傷的機率。
以前買的膠條其實也是可以使用的,不過就是需要自己剪短。
長按底部這個開關,加熱過程中會一直閃爍,持續大概十秒鐘,指示燈常亮就表示加熱完成,只要輕輕推動紅色按鍵,就可以出膠了。
可能是考慮到持續加熱,會一直出膠的原因,所以放膠條的「彈倉」並沒有採用彈簧卡位,這個紅色按鍵是一個活動的、不固定的按鍵。
因為膠條比較短,有的時候看到膠條快用完了,就會想說提前補充一個進去,但由於「彈倉」沒有固定作用,所以使用過程中會掉下來,只能等舊的膠條完全用完再補充。
好在磁吸式的蓋子,可以收納三條備用膠條。也算是曲線延長了「續航」。
熱熔膠產品都是通過加熱讓膠棒暫時融化,達到溫度後,膠條就會融化變成液態。使用過程中,其實並不需要一直加熱,所以個人覺得置於底部的開關,在使用過程中要去關閉,就需要另外調整姿勢,如果能移到大拇指方便操作的側邊,也許會帶來更好的操作體驗。
· 最後說兩句 ·
早在小米眾籌第一款電動螺絲刀的時候,就看到過類似的討論:作為一款工具,是否需要好看的皮囊?
在做所有「施工」的時候,避免不了灰塵、髒亂的過程,有的時候不方便塞口袋或放下,也可以隨意的丟到地下。傳統橡膠的手柄,耐摔耐髒還防水。而現在主打顏值的工具,讓人愛不釋手的同時,好像在使用時,確實不忍心弄髒,也不忍心摔,當然電動的產品也確實不能摔。
不過我個人倒是覺得,家用工具本身就沒有特別高的使用頻率,使用場景也並不惡劣,工具的使用壽命自然也就更長。這次全家福中的三款產品,雖然都需要充電,但日常使用,即便是搬家、家私組裝的情況下,也不太可能會遇到一次性要處理幾百顆螺絲的情況。
傳統的工具,往往都會丟在工具箱裡,然後收納在某個不起眼的小角落,但是一款顏值高的工具,即便就是放在桌上,放在柜子裡展示出來,也完全不會格格不入,想用的時候隨手可得,兩全其美。
四把工具都提供了完全不輸給傳統工具的使用體驗,甚至在某些方面體驗要更好,尤其是 SD 和 1F+ 這兩把電動螺絲刀。我自己感覺,使用一把好看的工具,無形中提升了自信,提高了維修的成功率,畢竟,有一句玄學的俗語:顏值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