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如何生活,而在於如何設想生活。
大多數人都會對生命有所感悟,都會思考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意義。我們中的很多人在追尋生命意義的過程中有了個人的信仰,於是人們就有了不同的見解、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社會角色以及不同的思想意識。然而生活不是沙子砌成的世界,風雨可以暫時讓生活失去原來的樣子,但自己的內心世界那些有關孤獨,逃避孤獨,一切有關自由人生的渴求在無形中之中被擴大了。
孤獨是一種感受!當一個孤獨的人為了治癒孤獨,而遇上另一個孤獨的人以後會是什麼樣子?
瑞士作家帕斯卡·梅西耶的作品《裡斯本夜車》講述了一個感受孤獨、治癒孤獨、並在孤獨中認知世界的故事。當然每一個讀者對一本小說都有屬於自己的見解。在這本書裡從最初戈列格裡斯雨中與一個奇異的紅衣女子的相遇為開始,這個奇怪的紅衣女子在他額頭書寫了一個電話號碼。也就是這一位奇怪的女子打破了戈列格裡斯原有的生活軌跡。在此之前我們的男主角戈列格裡斯的生活可謂是一眼到頭,按部就班的一成不變,平淡無奇生活裡緩步向前。
而這個女子的出現使得戈列格裡斯惡生活發生了傾斜,他原有的生活軌跡就此被打斷。戈列格裡斯作為一個精通希臘文、拉丁文和希伯來文的教授,在他30年的教學生涯裡他始終一板一眼、堅實、牢靠。
「你的母語是什麼?
葡萄牙語。」
在我看來就是這位以葡萄牙語為母語的女子打開了戈列格裡斯內心世界的大門。在我看來安分守己的在自己圈子裡生活的人不是真的甘於平靜,他是沒有見識過外面的精彩。籠中的鳥兒一旦感受過翅膀衝擊天空的快感,原有的籠子就真的成了枷鎖。戈列格裡斯決定走出困守一隅的世界,而當下的第一步就是不辭而別的出走,而出在的目的地則是——裡斯本。裡斯本的百年老電車,帶著戈列格裡斯回到在伯恩的童年。他來到這裡是為了尋找那位眼神無畏的葡萄牙貴族普拉多。
你覺得我乏味嗎?
這是我想要的生活。
到達了裡斯本,這裡到處都有關於普拉多的傳說,他的故去、他的生平、他的種種、在別人的口中更有一種奇特的魅力。戈列格裡斯為了普拉多而來到裡斯本。一個人追尋著城市裡的過去,一個人在慢慢感受著越發真實的普拉多。戈列格裡斯感受到了孤獨,這種孤獨是從未有過的。關於自己的故事,外人描述的更準確,還是自己的更接近真實?這真的是你自己的故事?人是主宰自我的權威嗎?人的靈魂是否是真相的歸宿?
《裡斯本夜車》講述孤獨追尋自由。我們很多人都像沒有改變前的戈列格裡斯一樣,日子平淡,好像缺了一個打破這種平靜的由頭。而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像戈列格裡斯一樣突然間的覺醒。打破眼前的平靜需要勇氣,邁出步子去探索那個對自己來講是未知的圈子仍然需要莫大的勇氣。然而從未有過的自由、自信、心之嚮往促使戈列格裡斯做出了改變。
我們大多數人或許對當下迷茫,或許也會不斷的困惑,不斷的否定自己。人生的旅途是否有終點?而這個所謂的終點究竟是終點還是起點?普拉多的一生隨著戈列格裡斯的奔走在慢慢的還原。在沒有遇見普拉多之前戈列格裡斯是孤獨的,治癒一個孤獨的人,需要另一個孤獨的人。普拉多的一生精彩且瑰麗,而戈列格裡斯也在追隨他的腳步中感受不一樣的人生。
「那時,所有的一切都攤在我的眼前。我擁有那麼多的可能性,所有一切都是開放的。」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如何生活,而在於如何設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