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五步蛇咬了,走幾步才最安全?

2021-02-08 騰訊網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說》

前方有蛇出沒

《捕蛇者說》在許多版本的中學教材中都有收錄,相信很多同學都已經背誦並翻譯過全文了(雖然到今天可能只記得第一句話)。這篇文章中提到的黑質而白章的異蛇,就是尖吻蝮。

成熟的尖吻蝮,黑質而白章丨R and M Van Nostrand / FLPA / mindenpictures

只要嘴夠尖,別人就看不見我

尖吻蝮屬於蝰科蝮亞科,由於外觀形態上與其他蝮蛇有著顯著的差異,所以被單獨列為一屬,即尖吻蝮屬

在動物中,這些只有一個下級成員的分類單元,叫做「單型」(Monotypic),比如:單型目企鵝目 Sphenisciformes,僅包含一個科企鵝科 Spheniscidae;單型科小熊貓科 Ailuridae,僅包含一個屬小熊貓屬Ailurus。「單型」也意味著,它們相較於其他近緣物種,顯得頗為與眾不同。

小熊貓屬原本是單型屬,唯一物種小熊貓Ailurus fulgens原本有兩個亞種——毛色偏淺的喜馬拉雅亞種Ailurus fulgens fulgens,以及毛色偏深的中華亞種A. f. styani。2020年2月的一項研究顯示,這兩個亞種差異顯著,更支持把它們分別提升到種的地位丨Carlos Delgado & Greg Hume / wikimedia

顧名思義,尖吻蝮在外觀上最顯眼的不同之處,是它明顯延長而突出的尖吻,其學名中的acutus也是由此而來,在拉丁語中是「尖銳、鋒利」的意思。不過在尖吻蝮的成長過程中,這一突出的吻部會被逐漸磨損,變得短且圓潤,所以一些老年個體的尖吻特徵並不明顯

年幼的尖吻蝮丨植桐

這個尖吻有什麼作用,目前還沒有很確切的解釋。有觀點認為,這種不規則的頭部輪廓,或許可以起到模糊外形從而隱藏自己的作用。

在蛇類中,還有其他親緣關係和尖吻蝮相距甚遠的一些物種,也在頭部或多或少有著各種不規則的突起,比如同樣吻部延長突出的尖喙蛇Gonyosoma boulengeri、長吻瘦蛇Ahaetulla nasuta,或是眼眶上長了「角」的角原矛頭蝮Protobothrops cornutus、角樹蝰Atheris ceratophora。

依次是尖喙蛇、長吻瘦蛇、角原矛頭蝮、角樹蝰丨TimVickers / wikimedia;viewmantra.com;植桐;Michael and Patricia Fogden / mindenpictures

南方有異蛇,黑質而白章

除了模糊的外部輪廓,尖吻蝮「黑質而白章」的配色,也能幫助它更好地隱蔽自己。

「黑質」的「黑」,準確地說其實是深色之意,並不單純指黑色;尖吻蝮的體色為深棕色或棕褐色,其體色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加深。「白章」指的是它背部深褐底色上,那一排首尾相接的白色菱形斑紋,這種特別的排列方式有個專業術語叫做「方勝紋」。許多人容易因為「黑質而白章」望文生義,誤把「永州異蛇」當成體色黑白相間的銀環蛇。

菱形壓角相連或交錯的紋樣,古時稱作「方勝紋」。它與其他紋理結合,還衍生出了其他的複合紋樣,比如方勝盤長紋丨Ryu Uchiyama / Nature Production;吳衛等 / 包裝學報(2012);artxun.com

銀環蛇丨Briston / wikimedia

借著文學作品(語文課本)的強大流量,「永州異蛇」和「黔之驢」一樣成為了耳熟能詳且深入人心的標籤。然而實際上,尖吻蝮並不是湖南永州特有的,它在中國南方各地均有廣泛分布。從長江之濱到南嶺山地,從寶島臺灣到山城重慶,尖吻蝮都是山間常見的蛇類。

分布廣泛且又常見,使得尖吻蝮有了各色各樣的俗名。在貴州,尖吻蝮被稱作「翹鼻蛇」,指的是它的尖吻特徵;在其它一些地方又被稱作「白花蛇」,指的則是它的白章花紋。在湖北一帶,尖吻蝮被稱作「蘄(qí)蛇」,因蘄州(今湖北蘄春縣)而得名,是「蘄州四寶」之一,蘄州人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記載了並詳細描述了它的辨識特徵。

當然,在尖吻蝮這麼多的俗名中,最廣為人知的還要數「五步蛇」這個名字。

以齧人,無御之者

不管是「五步蛇」、「七步蛇」還是「百步蛇」,其實都是指尖吻蝮。這些名字形容的是尖吻蝮有劇毒,以致於被誇張為人被咬後在走五步的時間內就會死亡。嗯是的,指的是時間,所以不要以為你只走了四步然後不動就沒事了,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原地等死吧。

不過也不用太慌,相比其他國內毒蛇,尖吻蝮致死率並不高。

尖吻蝮的蛇毒主要是血液循環毒,會破壞中毒動物的血液循環系統和肌肉組織,造成動物機體出血、溶血、組織腫脹及壞死——說人話就是,被尖吻蝮咬後中毒,大概率是需要截肢的,雖然致死率不高,但是致殘率極高……好像還是挺慌的。

你慌嗎?丨Robert Valentic / NPL / mindenpictures

作為蝰科毒蛇,尖吻蝮的毒液是通過管狀毒牙注射到獵物體內的。毒牙平時橫臥在牙鞘內,張口時會往前豎起,以咬殺獵物——尖吻蝮屬學名Deinagkistrodon源自希臘語 deinos(恐怖的)+ agkistrodon(蝮屬),而 agkistrodon 又源自 agkistron(鉤狀的)+ odon(牙)。

尖吻蝮的毒牙之長在毒蛇中是名列前茅的,平均長度約11.5毫米,最長可達到15毫米以上。相比之下,國內其他常見的蝰科毒蛇的毒牙,少有超過10毫米的;而眼鏡蛇、銀環蛇等多數眼鏡蛇科毒蛇的毒牙更短,基本都在5毫米以下。

尖吻蝮的管狀毒牙,第一對為常用毒牙,後方常有一到兩對備用牙。管牙像小針頭,毒液從上端的大孔進入,從底下的小孔排出丨@靜聳雲天起

不同於其他毒蛇會用鮮豔的體色或明顯的動作告訴你「我有毒別惹我」,尖吻蝮更喜歡暗戳戳出其不意地伏擊,正如前面提到,尖吻蝮的外部輪廓和體色都能幫助它更好地隱藏自己。而且,尖吻蝮還非常喜歡將自己隱藏在路邊的枯葉堆、巖石縫或者草叢中,所謂「觸草木盡死」,其實是尖吻蝮經常呆在草叢中長時間不動,身下的植物被長時間壓著而蔫枯。

此外,尖吻蝮還有明顯的撲(向)火習性,夜行人手中的燈光,對它來說是明顯的攻擊目標

這些習性,都使得尖吻蝮咬傷人的機率比其他毒蛇更高。

中華珊瑚蛇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有著醒目鮮豔的配色;舟山眼鏡蛇Naja atra則會立起身子威嚇敵人丨Dan Rosenberg;Thomas Brown / flickr

被毒蛇咬了,別光在線等

所以,假如不小心被毒蛇咬傷了,該怎麼辦?

首先要知道,蛇的毒液本質是一類高度特化的唾液,有毒成分主要是一些蛋白質和多肽;對付蛇毒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抗蛇毒血清」

抗蛇毒血清,並不是利用「當事蛇」直接製備的,一般是通過向家畜(比如馬,馬的體重比較大,低量蛇毒對馬而言並不致命)體內注射一定劑量的蛇毒,使其血液中發生免疫反應,產生相應抗體,將這些含有抗體的血液抽提出來,再進一步提純得到的。

剛被眼鏡蛇咬過的食指,與相應的抗眼鏡蛇毒血清丨某羞於透露姓名的大豬蹄子

製備抗蛇毒血清的原理與製備疫苗有些類似,這也就意味著,抗蛇毒血清是具有特異性的,一般情況下只能一物降一物,特定的血清只對特定種類(或者說某一大類)的蛇有效。所以,認清楚是被什麼蛇咬了,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如果在野外被毒蛇咬傷,千萬別在線等。首先要儘可能地確定蛇的種類,記住它的特徵或拍照,必要時可以打死帶走,交給醫生或專業人士鑑別(切記儘量避免徒手捉活蛇),隨後火速趕往正規醫院注射相應的抗蛇毒血清。

在到達醫院之前,儘可能用乾淨的流動清水衝洗傷口。至於民間的各種包紮、開創、冷敷、火燒、草藥、飲酒等方法,都是不建議的。認為這些方法有效並推廣的人,多數只是因為倖存者偏差。

也有人徒手就帶著「當事蛇」去醫院了,好在是無毒的赤鏈蛇。不建議模仿。

最後,希望大家記住這兩句話:

在野外遇到蛇時,請先把它當作毒蛇。

所有毒蛇都是有毒的。

作者:植桐

相關焦點

  • 民間傳說的五步蛇到底是什麼蛇?它的毒性如何?
    前些年,網上流傳過一個段子,說是一個人走在野外,不小心被五步蛇咬了一口。這個人靈機一動,抓起五步蛇又往自己身上咬了19口,於是就能走100步了。這個段子裡的五步蛇究竟是什麼蛇,你知道嗎?它的毒性究竟有多強、是否真的五步之內置人於死地呢?
  • 王錦蛇吞食五步蛇,不愧為毒蛇的剋星!
    在一片石堆下,一條五步蛇正借著石堆的保護色靜靜狩獵,本以為五步蛇的偽裝已經非常完美了,但卻被一條王錦蛇發現
  • 早窗口大水面,五步蛇米翹連咬!
    早窗口大水面,五步蛇米翹連咬!本期節目 作釣於2019年5月 釣獲大翹嘴已經是8點左右 太陽空中高高掛著 五步蛇水面鉛筆
  • 五步蛇!女子上山挖筍被毒蛇咬,結果連骨頭都潰爛了……
    陳女士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上山挖筍時被毒蛇咬了一口,最後竟連骨頭都潰爛了……
  • 有人說被五步蛇咬傷,不死也是終生殘疾,到底是真的嗎?
    五步蛇五步蛇學名尖吻蝮,它是蝰蛇科尖吻蝮屬下唯一的物種。正如上面的配圖中,所說,被五步蛇咬傷並不是只能走五步,主要是因為被它咬傷毒發的時間很短。五步蛇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是眾多毒蛇中,知名度比較高的一種,在《捕蛇者說》中,: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以齧人,無御之者。說的就是這貨。可見在我國的古代,被五步蛇咬傷無藥可救。
  • 五步蛇!溫州男子釣魚被毒蛇咬,結果...
    當兩人匆忙趕到文成醫院後,院方表示,只有位於永嘉縣甌北的溫州市蛇類研究所才有抗蛇毒血清。趙林傑又趕忙驅車,將老傑往溫州市蛇類研究所送。當車輛行經瑞安市高樓鎮時,離老傑受傷已經過去近兩個小時。「我感覺自己開車還是太慢了,一路上有不少紅綠燈,萬一接下來的路有堵車,就糟了。」趙林傑想到了求助警察。
  • 溫州女子山上被五步蛇咬傷,民警接力背她下山保住性命
    7月15日晚上20時,溫州市蛇類研究所傳來了轉危為安的消息,民警陳世傑懸著的心才安了下來。 隨行的醫護人員檢查傷口,簡單清理創面,做好捆綁,判斷疑似被五步蛇咬傷。因五步蛇血清只有溫州市蛇類研究所有,必須儘快送至永嘉救治,否則有生命危險。但山路崎嶇,無法使用擔架。「背下去!被毒蛇咬傷可不是小事,重則危及生命。」陳世傑提議,將受傷的女子由大家輪流背下山。大家輪流背了20多分鐘後,終於抵達救護車,將其送往永嘉醫院。
  • 「過山峰」和「五步蛇」誰更厲害?為什麼?
    「過山峰」和「五步蛇」都是比較有名的毒蛇,而且這兩種蛇在我國都有分布,其中「過山峰」是眼鏡王蛇的俗稱,而「五步蛇」是尖吻蝮的俗稱。那麼,這兩種毒蛇如果狹路相逢的話,誰更厲害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溫州永嘉現瀕危白頭蝰 毒性堪比五步蛇
    它叫白頭蝰,是種毒蛇,被稱世上最令人頭疼的毒蛇之一,遇見它,要靠運氣,但卻也是你的不幸,常被比喻為「一碰斃命」。  昨天,一名攝影愛好者在永嘉茗岙拍攝梯田時差點踩到白頭蝰,險些被咬,幸好閃躲及時,仍不忘拍照,留下了這蛇的「倩影」,你不妨看看,認識一下。  對於白頭蝰的傳說不少,但它真面目究竟如何?昨天記者請教了蛇類專家。
  • 黃山一村民家闖進一條劇毒五步蛇
    通過村民描述,消防隊員初步判斷,村民看到的可能是一條俗稱「五步蛇」的毒蛇,兩名經驗豐富消防隊員在做好安全防護之後,與來自蛇傷研究所的專業捕蛇人員一道,小心翼翼在四周搜索。經過確認,這是一條學名叫尖吻蝮的毒蛇(五步蛇),長1.3米,重約4.4斤,蛇頭呈三角形,背部有灰黃色菱形斑塊,常活動在潮溼的巖壁、灌木叢和農宅內。
  • 同為爛肉王,莽山烙鐵頭和五步蛇哪個毒性更大?致死率更高
    五步蛇和莽山烙鐵頭蛇毒都屬於血循毒類,被咬傷口留疤是必然,這還算輕微的,沒有及時醫治的,可能是截肢甚至威脅生命,所以人們將它們通俗地稱為「爛肉王」,以此形容該類毒蛇的可怕程度。發現莽山烙鐵頭的陳遠輝博士,是治療蛇毒的專家,也因為在放生小蛇時不幸中招,最終因為醫治不及時,不得不截掉一截手指。莽山烙鐵頭和五步蛇體型如何?
  • 五步蛇(尖吻蝮)
    背鱗21(23)-21(23)-17(19)行,最外1~3行僅有極細的弱稜,其餘均具有結節的強稜,體表on糙;腹鱗雄性152~169,雌性162~171。肛鱗完整。尾下鱗雄性51~61,雌性48~63,大多為雙行。尾尖一枚鱗片側扁而尖長,俗稱"佛指甲"。 【分布】   在我國分布範圍大致在東經104°以東,北緯25°到31°之間。
  • 杭州某市民上山被五步蛇咬傷,為保命砍斷手指,這些常識不要錯過
    導語:「我被五步蛇咬了一口,怕毒發身亡,乾脆把手指斬斷了。」杭州市中醫院急診室的醫生看著張先生的傷口五味雜陳。名不副實、五步蛇:「我沒那麼毒」前兩日杭州市的張先生在山上幹活時不慎被蛇咬傷手指,張先生仔細一看發現咬傷自己的是一條劇毒的「五步蛇」,張先生擔心自己運動之後毒素擴散,情急之下砍斷自己了手指進行自救。但這種方法真的合適麼?當被毒蛇咬傷之後,我們要首先保持理智,不能因為恐懼而採取極端的自救方法。
  • 國內毒性最可怕的五種毒蛇,看見了最好迅速離開
    銀環蛇排毒量少,但是毒性極強,幾個小時內就能奪走人命。幸運的是,這種蛇生性算是比較溫和,不太喜歡主動攻擊人類。圖中的蛇俗名大家也許都很熟悉了,那就是「五步蛇」。意思是被這種蛇咬過之後,走路不超過五步就會毒發身亡。當然,事實上這麼說誇張了點,但也不算太離譜。五步蛇的真名叫做尖吻蝮。
  • 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動圖教你6種走路法!
    不知什麼時候,每日走10000步成了很多人的「信條」,他們堅信每天走萬步可以讓人更健康。但真的健康嗎?究竟每天走多少步合適呢?一起來漲漲姿勢吧~越來越多人相信每天走萬步能讓自己更加健康。真是如此嗎?怎麼走路才健康?每天究竟走多少步合適呢?今天就來教大家~怎麼走更健康?
  • 一天走多少步才能減肥
    核心提示:在這個以瘦為美的時代,既想有擁有完美的身材,而且還不能是以身體健康為代價,那麼,減肥者就要選擇健康安全的減肥方法,而運動就是一種最為健康的減肥方法之一,其中走路是一項很好的有氧運動,那麼,一天走多少步才能減肥?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 從女神到棄婦需要走幾步
    最終,走至窮途末路。一如阮籍,大哭而返。然而沒有歸途了。家鄉已遠離,舊人已變節,故友已疏遠。竟然只有死這一條路可走。然而,即使是這條路,走起來也是力不從心,一波三折,直到所有人都被消耗得毫無憐憫,她才真正離開。玫瑰當然是可憐的。一如《連環套》中的霓喜,民國時的蕭紅,以及我故鄉的傳聞裡,那些遍地生長的棄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