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們常鼓勵孩子好好讀書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考上大學進城上班,以後就不用再面朝黃土背朝天了。如今在城市裡奔波,閒來回到鄉下看山看水看遍地水果與野花。老齡化是能看見的事實,曾在想,若再等幾十年,村裡的老人都走了後,土地會不會荒廢?有過懷疑,想著自家那一畝二分地,多年後,會是如何境遇?
村裡約莫300戶人家,約1000人,雖然不能叫出每個人的名字,但總歸面熟。春節前後,村裡多了一個陌生的面孔,一位愛穿黑色衣服在魚塘裡幹活的年輕帥小夥。他成了村裡最大魚塘的新主人,以下簡稱塘主。
01
城市不能提供就業崗位的時候,就靠自己!
去過塘主所在的城市多次,總能聽見當地人說房價高。那時候就在想,憑啥房價能超過周邊城市,沒有像樣的工業園,知名企業,旅遊行業也沒做起來。房價高,不可理解?
回到90年代末期,當村裡的人都想著要出去打工的時候,塘主所在的城市農民就在思考,依託先天條件可以做點什麼?他們想到了種水果。摸索開始,一步步,從最初的橘子到橙子再到獼猴桃、櫻桃,耙耙柑,不知道多少次嘗試、突破、失敗、創新、堅持,當地老百姓在土地上找到了成就,成片成片的果園、蔬菜、養殖產業,觀光農業,當地老百姓已然不滿足當下,他們走出去,承包周邊城市的土地。小到幾畝大到上千畝,只要能找到他們滿意的土地總是能手起刀落,周邊城市超過一半的土地是被塘主所在城市的人給承包了。其他城市的農民還在思考明年去哪座城市打工的時候,其實土地已經完全能帶領大家奔小康。可是,受固有思想限制,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相信並且願意付諸行動。
農滾農的艱辛,不是簡單用汗水浸透衣服就能有所表達。不身臨其境,談何感同身受。這也是為何那麼多人選擇繼續在城市中穿梭與流浪也不願再回到農村靠自己勤勞雙手致富的原因。
但是,時代早已變化,只是身處環境不得知。
02
21世紀初,農村興起城鄉一體化建設,住宅由零星分布遷至交通環境較好的聚居點集中修建,從最開始的小青瓦房發展到現在的多層居住點,城鄉一體化不僅為農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環境,通自來水,用上了天然氣。搬到聚居點的農民曾經的宅基地就騰出來又重新做回農田,為農村的規劃化規模化的管理奠定了基礎。
在中國新疆,無人機噴灑農藥可以精確到釐米,相比僱傭農民噴灑農藥,田農使用無人機每年節約的成本可以買一輛幾十萬的牧馬人,簡直不能想像。
規模化生產是前提。
03
曾問塘主,有沒有擔心現在做的農業項目會有被淘汰的那天?
他倒是特別輕鬆地回答:不擔心。
一是農業是國家之根本,吃穿是必須;二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迭代產品以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就如塘主所在的城市,產品品種在近20年不知道改變了多少次,那些樸實的農民通過時間的歷練與鍛鍊,造就非一般的嗅覺,他們總是能找到一些產品然後去創造需求,引領潮流,讓大眾消費。這樣的基因傳承下來,是不用擔心被市場淘汰。
04
都說90後上班不是被老闆炒魷魚,而是被90後炒魷魚。
在日本農村,只要勤奮,收入並不比城市居民低,日本有許多農民是不願意去城市生活,不願去做農民工,因為在日本農村的生活,實際要比城裡人過得滋潤。日本農戶一般經營者上百畝土地,還會搭配養些牲畜與經營果園,每年收入能達到幾百萬人民幣。而東京這樣大城市一名中年員工一年的收入也就幾十萬人民幣。不僅如此,日本實行的是全民統一的國民養老保險制度,也就是農民的退休金與城裡人是一模一樣的。
中國目前處於發展中國家,日本屬於發達中國家,只要有年輕人進入農業這條賽道,一切都有希望!
90後嚮往自由自在地生活,工業化的進步必將支持農業的發展。也能想像,為何塘主會對公務員的工作不崇拜不嚮往,一對比,也就理解了。
其實很是疑惑,塘主不會遊泳就敢來承包魚塘養魚,還要泛舟漁船上餵魚撒藥,也真是人才。
最後問塘主,手臂上的紋身不怕未來對孩子的教育有影響?
他思考了下,笑著說:沒有什麼影響,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