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播已經15年,憑什麼亮劍是國產戰爭劇巔峰?

2020-10-13 鐵血網

你最喜歡的軍事電視劇是什麼?


恐怕一千個人裡有一千個漢姆雷特。


但是,如果搞投票的話,當選的絕對是一部2011年的劇集《兄弟連》。


這部HBO出品的只有短短十集的電視劇,一經問世就為全世界重新定義了戰爭劇的內涵。


可以說,很多人都是因為看了《兄弟連》,才踏上軍迷的不歸路的。


可是當我們只需要輕輕按一下遙控器,就能從殘酷的西線戰場,跳到東方魔幻抗日戰場。


這些國產抗日神劇展現的抗日戰爭,畫風是醬嬸的:



被各種離奇和有辱觀眾智商的情節轟炸之後,很多人都發出感嘆:難道中國只有這樣的神劇嗎?


不!中國有《亮劍》!


作為一部經典的抗日戰爭題材劇,《亮劍》可謂是長盛不衰。


據統計,《亮劍》在5年內就被各電視臺重播了3000多次,天津衛視曾斥巨資買下了《亮劍》完整版的五年獨播權,直到現在,你仍然能不時地在電視上看到「李雲龍」的身影。


在2020年的B站春晚上,《亮劍》主題歌更是引發了全場年輕人的大合唱。



《亮劍》的熱度持續度以及受眾的廣度,都是其他國產抗戰劇根本無法超越的。


那麼,《亮劍》到底有怎樣的魅力?讓它被譽為國產戰爭劇的巔峰?今天校長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01.


亮劍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尊重觀眾的智商,向大家展示了真正的抗日戰爭是什麼樣子。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展現抗日戰爭的抗戰劇,滿屏幕都是濃妝豔抹的俊男靚女打鬼子。男主角永遠不忘記耍帥談戀愛,服裝都是現代韓版流行服裝款式,妝容精緻,看著和時裝秀別無二致。


▲這鮮肉劇,也配叫亮劍?


在神劇中,男女主角就算再炮火硝煙中作戰也仍是髮型不亂,而且在槍林彈雨中是永遠不會被打死的,就算實在是敵強我弱實力懸殊支撐不住了,也肯定就是滾下懸崖後被好心村民給救了……


▲頭可斷,血可流,髮型不能亂


最關鍵的是女性角色在抗戰題材劇中的分量越來越重,一個個花枝招展,還個個都是神槍手,直接扭轉了二戰的戰爭格局。


而且毫不意外的是,還有穿著軍裝,美豔動人、心狠手辣的漂亮女日軍(女特務),而且一定會跟男主有一段愛恨情仇,還有到最後一般是會掛的。



至於日軍,則基本上智商四捨五入約等於0,和動不動「太君裡面請」的漢奸一起,被我方耍的團團轉,最後被我軍一槍一個全部消滅。



然後氣氛突然尷尬了,按照這個邏輯我們推敲一下:


既然日本人都是這種智障殘廢,那對一直被他們欺負的我國廣大人民是多麼大的侮辱?


面對腦殘的日軍,中國人還辛辛苦苦打了十幾年才把日軍趕跑(確切地講還是日軍主動投降的),中國得弱成什麼樣啊?



中國人要麼手撕鬼子、要麼輕功蓋世、要麼手榴彈炸飛機、要麼八百裡一槍打死日軍機槍手,這麼厲害的中國人,那為什麼日軍在南京大屠殺如入無人之境?為什麼重慶轟炸中國人只能挨著忍著毫無還手之力?為什麼在日本投降前幾天,中國還在被日軍佔領縣城?



在那痛苦的十幾年中,多少多少家庭生離死別,多少青春消逝成灰,多少珍寶慘遭掠奪,多少有名的、無名的中華兒女慷慨赴死,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中華民族的長城。


這場中國近代史上最殘酷也最光榮的自衛戰爭,卻被抗日神劇們糟蹋得不成樣子。



還好,《亮劍》告訴了我們真實的一切。


《亮劍》中的日軍狡詐、勇猛、單兵素質高、裝備好,進攻時各個戰鬥小組交替前進,從容不迫,在防守時非常注意利用掩蔽物,體現出了成熟的戰場經驗,真實還原了當時橫掃東亞的日軍。


比如在《亮劍》第三集的李家坡之戰,山崎大隊在得知進入八路軍腹地後,並沒有自亂陣腳,而是有條不紊地佔領高地,構築工事,憑藉著優勢裝備和訓練有素的士兵,形成了一道猛烈的火力網,僅憑500人擊退了八路軍772團的八次衝鋒。


▲山崎大隊戰力不俗


《亮劍》中的八路軍,也沒有像其他抗日神劇那樣都被塑造成超人,而是和歷史上一樣武器不夠,火力不足,戰士們只能冒著彈雨,衝鋒到日軍陣地展開白刃戰,互拼刺刀,用十倍、二十倍的犧牲去換日軍的命!



這麼做其實也是沒辦法,八路軍的武器裝備普遍很差,甚至都做不到每個戰士人手一槍,每一場戰鬥的人均耗彈也僅僅只有3發。


在這種極低火力密度的情況下,如果選擇與日軍對射,幾乎就只有挨打的份了。所以八路軍每次作戰,都儘量選擇近距離設伏突擊戰,即在一百米之內伏擊日軍,先打幾槍,然後迅速衝鋒到日軍中拼刺刀,這樣跟日軍的差距起碼要比互射子彈時小得多。


▲用冷兵器很悲壯,但也是無奈的選擇


李雲龍就曾說到過這個問題,在伏擊觀摩團的時候,楚雲飛的部下吐槽為什麼最後要拼刺刀,李雲龍說:「老子要是有錢,人手一把衝鋒鎗,見人就突突,那多爽啊,還拼什麼刺刀。」


▲李雲龍如果有更好的裝備,孫德勝可能不會犧牲


不僅是八路軍和日軍,即使是國民黨,《亮劍》也堅持把他們進行客觀塑造。


楚雲飛是一個真正具有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的國民黨將領,李雲龍打平安縣城,358團也要幫幫場子。而到了解放戰爭,楚雲飛打起李雲龍來也毫不留情。



除了李雲龍和楚雲飛的相愛相殺,就連一個配角魏和尚,《亮劍》也是塑造得有血有肉。


和尚忠厚老實、武功高強,殺敵是一把好手,也是很多觀眾喜愛的角色之一。



但卻在日本快要投降的時候,和尚卻很冤地死在了土匪手裡,身首分離,讓人覺得無比惋惜。


當年很多觀眾都不滿電視劇給和尚安排的死法,可是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戰爭嗎?


李雲龍被降職處分收拾行李的時候,習慣性地去叫和尚,「和尚,和尚,去把老子那個……」



然後突然想起,和尚已經不在了。


李雲龍臉上的表情從茫然、到落寞,喃喃自語:「魏和尚,多好的兄弟,他救過老子的命,都怪我李雲龍無能,連自己的兄弟,都護不住。」



是啊,戰爭不是電視劇,不會因為你不喜歡看而修改情節,而是,充滿了遺憾、無奈,以及變幻莫測。


就是這種尊重歷史的做法,《亮劍》成功塑造了李雲龍、趙剛、山本一木、楚雲飛等經典角色,不醜化敵人,不神化自己,讓我們認識到戰爭的殘酷,更讓我們認識到革命先烈們為了民族解放事業而付出的巨大犧牲。


這在一眾神劇中,堪稱一股清流。


02.


除了劇情考究,《亮劍》在服化道細節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亮劍》中,沒有一塵不染的軍裝,沒有乾淨白皙的臉龐,只有衣服顏色都不統一的八路軍,這是非常符合史實的。


▲《亮劍3》中的筆挺軍裝


獨立團顧名思義,是獨立於國民政府分發的正規番號之外的團,自然是無法從國民政府拿到軍餉的(就算正規番號,1940年之後也拿不到軍餉了),因此八路軍只能在根據地人民支持下,勉強生存並抵抗日寇,軍裝也都是土布製作,用草木灰做染料染色,由於各家的配料都不同,八路軍的軍服幾乎沒幾個顏色一樣的。


▲蘇聯攝影師的真實照片,四個將領,四種顏色的衣服


再加上土布耐磨性較差,八路軍的軍服磨損比較嚴重,褪色、打補丁的情況非常常見,李雲龍那一身軍裝,就是一件不知道穿了多久的補丁軍裝。


▲李雲龍的軍裝就比趙剛的要髒一些


而楚雲飛的晉綏軍的軍裝,同樣也十分考究。


很多人可能都注意到了了,358團的軍裝是藍色的,和我們印象中國軍的黃色軍裝顏色不同,這裡面也是有故事的。



在當時的中國,除了嫡系中央軍以外,還有著很多名義上屬於中央政府領導,實際上是由地方軍閥控制的地方性武裝,包括閻錫山的晉綏軍,馮玉祥的西北軍,此外還有川軍、滇軍、粵軍等。這些軍隊從軍需到彈藥基本要獨立解決,軍服顏色自然也是五花八門。


1936年初,國民黨頒布了《陸軍制服條例》,統一規定了軍服、軍帽等制服的樣式。條例規定,國軍的制服以黃綠色為主。


▲《陸軍制服條例》明確的式樣


但是,幾百萬軍隊換裝是要錢的!地方軍閥哪捨得把錢花到軍服上來?


於是,他們只是簡單按照條例統一了樣式,很多軍服都是拿以前的軍服改的,因此雖然樣式、軍銜統一了,但顏色還是沒有統一。


所以《亮劍》中的358團仍然穿著藏藍色軍裝,這與現實中的晉綏軍是非常符合相符的。



不只有軍裝,《亮劍》中的武器道具也做了精細的安排。


雖然有人吐槽日軍特工隊使用了美制M3衝鋒鎗是「穿越」,但這真的錯怪劇組了,畢竟國內想找到德制MP38/40的衝鋒鎗或者日本百式衝鋒鎗的道具槍實在太難了。


作為一部投資僅有1600萬的電視劇,讓劇組再去國外租槍械,再辦理槍械入境手續,實在太難為人家了。


▲山本特工隊的M3衝鋒鎗,算是少有的bug


除了難以搞到的德日衝鋒鎗被迫用M3代替之外,其他武器還是比較符合史實的。比如358團用的多為中正式,八路軍則是中正式和三八大蓋混裝,而且八路軍的捷克式輕機槍也是「正經」的ZB26。



啥叫「正經」的ZB26呢?主要是原廠的ZB-26採用的都是20發彈匣,彈匣是直的。


▲李雲龍衝鋒時抱的就是直彈匣捷克式


雖然後來的山寨版英軍布倫式輕機槍和日軍九九式輕機槍都使用了30發的彈匣,彈匣是彎的,但這兩種山寨版並沒有在中國大規模出現。


建國後,大批捷克式從部隊退役裝備民兵,但是隨著中國完全蘇械化,原版的7.92x57mm步槍彈沒有了怎麼辦?好辦,改膛啊!中國軍工人員將ZB-26的槍膛和進彈口稍加改造,就成了能使用蘇制7.62x39mm彈的版本,直接可安裝56式衝鋒鎗彈匣,也就是我們在影視劇中常見的「彎彈匣」的捷克式。


▲插上56/AK47彈匣的捷克式機槍


這種「彎彈匣」的捷克式發射蘇式7.62空包彈,使用成本較低,因此在國產抗戰神劇中,中國軍隊使用的捷克式幾乎絕大部分都是彎彈匣,但這樣無疑影響了道具的真實性。


而《亮劍》中出現的捷克式,都是直彈匣,可見劇組並沒有因為使用成本的問題,而肆意拿不符合歷史的槍來湊合。


▲到了《亮劍3》,劇組為了節省經費,就拿彎彈匣的捷克式湊數了


除了捷克式,還有一支道具槍充分體現了《亮劍》精益求精的態度。


在有一集中,358團錢伯鈞叛變,楚雲飛向八路軍魏和尚借了一匹馬和一支槍,追趕上企圖率部叛國投敵的錢伯鈞,騎在馬背上單手持槍甩手一槍擊斃了錢伯鈞。


▲楚雲飛挺有眼光


很多人可能都注意到了,這支短短的步槍和普通的步槍都不太一樣。其實,這支魏和尚專用步槍可大有來頭,就是被稱為「貴族步槍」日本四四式步騎槍,是日本專門為騎兵研製的制式步槍。


▲左三就是四四式騎槍


四四式騎槍由三八式騎槍發展而來,槍管遞減到了482mm,比三八式步槍槍管短了300mm,因此全長大大減小,只有96cm,便於騎兵背負和上下馬。

四四騎槍工藝精湛,生產量少,就算日本騎兵也不是都裝備,被繳獲的步槍更是罕見。而作為天天騎著馬傳遞命令的魏和尚,使用這支槍就很合適,比普通步槍輕便,比駁殼槍射程遠,也難怪楚雲飛別的不借,非要借這支槍了。



所以劇組安排這支步槍,是既符合歷史,又符合人物特徵的精彩設定。


《亮劍》中的演員也十分敬業,特別是演日軍的演員,很多人都注意到日軍都講一口日語。


▲一句一頓的日語


由於請不起日本人演員,劇組都是找翻譯把臺詞翻譯成日語,然後用中文諧音標註,讓演日軍的演員背下來,真是難為這些演員了。


雖然大部分一聽都是中國口音,而且還有一些語法錯誤,但起碼證明:劇組用心了。


03.


《亮劍》的最大成功之處,就是通過不同的人物刻畫,以小人物的故事,來證明大歷史。


簡單來說,你仔細看了《亮劍》,就知道為什麼共產黨、八路軍能贏得最後勝利。


以重要角色楚雲飛為例,他可能是中國人最喜歡的抗戰劇國民黨角色了,雖然後來成為了李雲龍的敵人,但觀眾卻對他恨不起來。



楚雲飛,黃埔出身,上校軍銜,算是那個年代中國「上層人士」了。從他身上,體現了良好的教育,軍人的素質、過人的膽識、文人的傲骨、兄弟的義氣、對信仰的絕對忠誠和對家鄉故土的無比熱愛。


楚雲飛算是一位絕對的愛國者,堅守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理念,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閻錫山在和日軍搞妥協的時候,作為晉綏軍一部分的358團還在堅持作戰,在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時,楚雲飛明知那是八路軍的作戰行動,仍命令358團「幫幫場子」。



楚雲飛還有一股子文人氣質,楚雲飛和李雲龍見面時的第一句話,就引用了杜甫寫給李白的一句詩:「我自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李、杜二人均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兩人雖然相差11歲,但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楚雲飛以這句話贈李雲龍,明顯認為自己和李雲龍就是軍事界的李、杜。



但是,楚雲飛雖然愛國,但卻是狹義的愛國,這個也沒辦法,是階級的局限性決定的。


楚雲飛作為黃埔子弟,自然有一股天子門生的傲氣,打仗要帶白手套,請客非常鋪張浪費,還喜歡「無拘束」的美式軍裝。


但這種人在民族抗戰中,卻是這麼格格不入,仗都打成這個樣子了,衣服還板正無比,皮鞋還油光鋥亮,還在大吃大喝,簡單來說,就是不接地氣,不接全民抗戰的地氣。



楚雲飛還非常愚忠於其信仰,雖然和八路軍合作,但仍然對八路軍深深提防。平安城下,李雲龍指揮隊伍攻城酣戰。褐陽溝,楚雲飛重炮齊鳴,阻擊吉野聯隊。誰知,褐陽溝之戰硝煙未散,楚雲飛就把步兵一營和炮營前出駐紮在了大孤鎮,掐住了李雲龍的脖子。



內戰開始後,楚雲飛開始毫不留情消滅政治派系不同的軍隊,絲毫不念共同抗戰的情義,絲毫不念人民對和平的訴求。


結果,這個絕對愛國,但也絕對和人民分離的男人,只能被迫離開大陸。


臨走時,他一無所帶,只捧起了一把黃土,最後以深情凝視作為告別,沒有任何語言。



「為什麼我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這是一個男人一個軍人,對祖國深深的愛,也是一個脫離了群眾的人,到死也想不明白的遺憾。


楚雲飛,就是那個年代無數自詡為愛國者的精英階層,卻走錯救國道路的典型代表。


而李雲龍則完全不同,他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山裡的篾匠,為了吃飽飯參加紅軍,就是當時千千萬萬中國底層農民中最普通的人的代表。


作為一個農民出身的將領,李雲龍堅韌、講義氣,但紀律性不強、看不起知識分子。



李雲龍嘴上說自己是「十裡八鄉有名的俊後生」,實際上從來不洗腳。


李雲龍充滿了「農民式的狡猾」,這種狡猾具體說就是偷換概念、混淆是非、死纏爛打,只佔便宜不吃虧。


但是「這種農民式的狡猾」,恰恰是他在戰爭中生存下來並發展壯大的根本。


畢竟,生存才是第一要務。


李雲龍死皮賴臉找人要手榴彈,就是空口套白狼,「咱窮光蛋一個,連老婆都沒有,真要有老婆,就拿老婆跟你換五十箱手榴彈」。



而幫他拿下平安縣城的戰友,找他借東西。連句「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都不說,直接「要錢沒有,要命,也不給」。


搶了楚雲飛的裝備,動不動就用「喝大了」做藉口,一件小事一來二去就拖了一年。


只要能賴掉楚雲飛的裝備,個人的臉面那是可以不要的,滿口忽悠簡直是電信詐騙界的祖師爺。



就是靠著李雲龍這種精打細算,八路軍才發展壯大,李雲龍也成了「土財主」,而像楚雲飛那樣愛面子,拉不下臉跟李雲龍死磕,就只能白白丟掉裝備。


但是對於日軍,李雲龍卻一掃痞氣,變得像一個守衛自己土地的農民一樣,跟日寇死磕,絕不退縮。


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女人和被屠殺的老百姓,毅然進攻平安縣城,雖然違抗命令,但是戰役最終確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他可以為了自己的兄弟不顧上級的命令和同僚的阻止,下令進攻山寨,將殺害和尚的土匪斬首。


他可以為了自己的戰友之身犯險,將自己的政委背出敵人的包圍圈。


這一切,都體現了農民式的質樸與淳厚。


李雲龍這樣的人物,在當時的八路軍中,絕對不在少數,孔捷、丁偉、張大彪無不是如此,他們沒文化,不識字,和楚雲飛這樣的精英階層是絕對沾不上邊的。


▲楚雲飛一針見血的指出,李雲龍沒受過教育


一個沒財富沒能力沒家世沒運氣的普通農民,又生在一個兵匪多如牛毛、侵略者鐵蹄橫行的時代,連活著都是一種奢望,一個不留神就成溝壑枯骨了。


可就是這樣當時中國底層農民中最普通的人,和千千萬萬和自己一樣的農民一樣走進了部隊,接受了我黨的領導和教育,在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中,不但生存下來,而且還能不斷進步,還成為了堅強勇敢的戰士,成為了李雲龍、孔捷、丁偉、張大彪一樣的人才,打贏了以楚雲飛為代表的精英階層,最終迎來了解放。


其實,李雲龍就是個牛逼點的中國農民,但就是這樣的農民,才創造了歷史。



同時,也只有共產黨,只有人民軍隊,才能在舊中國讓人民擁有活下去的權利,即使是個不識字的農民也能成長為一個有文化的戰士、一個共和國開國將領的權利,在那個時代僅僅是這一點,就足夠偉大了。


不信的話,我們去聽一聽曾經受過毛主席接見、受周總理鼓勵回到西藏為人民歌唱了一輩子的才旦卓瑪老人家唱的《北京的金山上》,感受一下一個曾經的西藏農奴最心底的情感,你就會明白為什麼農民出身的李雲龍們最後能贏得勝利。


一句話,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


04.


當然,亮劍因為經費的問題,也有不少小bug甚至穿幫鏡頭,但這些絲毫不能掩蓋亮劍的光芒。


起碼,亮劍在轟炸螢屏的抗日神劇中,絕對是一股清流。


在一眾菜雞中,清流《亮劍》的火爆,絲毫不意外。



可是,我們也只有一個《亮劍》。


雖然後來有《團長》《番號》等不錯的抗戰劇,但總是差了那麼一點意思。


更不要說近年來的一票可以改名為《女八路愛上我》《日軍女軍官愛上我》《國民黨女特務愛上我》的一些披著抗戰外衣的狗血劇了。



蔣校長真的希望,我們的抗戰劇影視人員多向《亮劍》學習:


少點脂粉,多點泥濘;

少點髮蠟,多點硝煙;

少點愛情,多點戰鬥。


請把給主演的天價稿酬,分一點給專業編劇、軍事顧問、道具考證。


也許只有這樣一點點努力下去,我們才能有第二部《亮劍》,並超越《亮劍》。


甚至,有朝一日我們也能有MADE IN CHINA的《兄弟連》。


我們熱切,盼望著。

相關焦點

  • 播出已經15年了,《亮劍》為何依然是國產戰爭劇的巔峰作品?
    近些年來,國產軍事類的影視劇比較火,國產類的關於戰爭題材的電視劇一直層出不窮,特別是關於抗日神劇這一個名詞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這些影視劇的看法。其中,有不少電視劇開始劍走偏鋒,過度誇張人物形象,劇情過於離譜,並且不符合大眾的口味。
  • 《我的團長我的團》和《亮劍》,誰才是國產抗戰劇的巔峰?
    2005年,《亮劍》登陸CCTV1的黃金檔。在「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石頭打飛機」的抗日神劇背景下。《亮劍》像一股清流,告訴了觀眾,我們也是可以拍出很正的戰爭劇,沒那麼多雷人的橋段,沒那麼多「武林高人」,都是一群熱血的漢子。
  • 《亮劍》:被譽為國產抗戰劇巔峰,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
    說起亮劍,很多都會想起李幼斌老師飾演李雲龍,特別是他的經典臺詞:二營長把義大利炮給我拿來。我們可以從臺詞,品一品李雲龍的痞。 《亮劍》應該算是國產抗戰劇的一個標杆,播出已經有15年了,但是它至今的熱度依舊不減。在B站你會發現非常多它的鬼畜視頻,甚至在2020年的B站春晚上,《亮劍》的主題曲《中國軍魂》,更是引發了全場年輕人的大合唱。
  • 《亮劍》15年,抗日劇為什麼越來越神了?
    [1]2010年,楊陽執導了《新亮劍》,冢越博隆果然參演其中。2005年李幼斌版《亮劍》已經珠玉在前,但《新亮劍》依舊由《亮劍》小說作者都梁編劇,提高了人們的期待。都梁說,05版有些地方拍得太粗糙,這一版自己做藝術總監,好好兒拍。這兩部《亮劍》播出成績都不錯,但《新亮劍》的口碑明顯下了一個臺階。
  • 2005年國產劇有多嚇人?17部神劇瘋狂輸出,成就巔峰之年!
    2005年是國產劇最為豐收的一年,在這一年,誕生了國產抗日經典《亮劍》,國產仙俠劇被《仙劍奇俠傳》敲開了大門,不僅如此,歷史正劇《漢武大帝》也在2005年誕生,這一年17部經典神劇瘋狂輸出,堪稱巔峰之年。揭曉了小編為大家總結一下吧。
  • 15年後的《亮劍》,政委專心幹革命,和尚鍾情做軍人
    2005年播出的《亮劍》,可以算得上國產抗戰劇巔峰。不僅塑造了一個血性與智慧並存,野蠻與溫柔共生,還帶有點匪氣的李雲龍。出演完《亮劍》後,何政軍又參演了多部電視劇。在2010年,曾因為飾演角色被導演否定,遭受「冷暴力」而患上過抑鬱症。萬幸在家人和自己的努力下擺脫了抑鬱症困擾。
  • 豆瓣最高評分9.7,這5大國產劇,憑什麼能讓人反覆刷?
    豆瓣最高評分9.7,這5大國產劇,憑什麼能讓人反覆刷?現在電視上播放的電視劇千篇一律,當紅偶像明星當主演,不管有沒有演技,刷刷流量隨隨便便就是破千萬的播放量,熱搜一上,點擊率又高升一波。但其中也不乏《偽裝者》、《琅琊榜》、《甄嬛傳》這種演技派挑大梁的劇,全民觀看還不厭煩。
  • 15年後,終於等到了「亮劍」系列新篇章!
    說起抗戰劇,一直是國產劇裡的熱門劇種。畢竟以劇集的形式,既填補了人們茶餘飯後的閒暇時光,又能起到警示「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像《我的團長我的團》、《亮劍》、《永不磨滅的番號》等等,都是名副其實的經典。尤其是《亮劍》,就算是15年後的現在,我們仍然能時不時地從電視裡聽到那句熟悉的「二營長!你的義大利炮呢?」
  • 《亮劍3》近期熱播於各大衛視,但卻槽點不斷,堪稱抗日神劇!
    小編相信大家都看由李幼斌、何政軍、張北光等人主演的《亮劍》這部電視劇,這部05年的戰爭劇一經開播,就迅速佔據各大衛視,成為大家茶前飯後刷劇必刷的電視劇了,一遍,兩遍,甚至更多。以至於這部電視劇的收視率等各項數據令人驚嘆,據不完全統計,《亮劍》已經被累計重播超過3000次,而且從05年到現在,豆瓣上給這部劇的評分高達9.4,超過了99%的國產戰爭劇。
  • 亮劍3開播,獨立團變髮膠團!如何才能辨別抗日神劇?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軍武次位面作者:XY156早在2017年,網上就傳出了翻拍《亮劍》的聲音,取名叫做《亮劍之雷霆戰將》,還公布了一些劇照和預告片:▲2017年公布的劇照李幼斌老師原版《亮劍》無疑是抗戰劇的巔峰之作,把李雲龍演的活靈活現
  • 《亮劍3》將襲,張雲龍、高偉光領銜引熱議,恐成下一部「神劇」
    《亮劍3》將襲,張雲龍、高偉光領銜引熱議,恐成下一部「神劇」2005年,一部《亮劍》開播,立即點燃了各大衛視,可謂火爆螢屏。據說上映五年之後,《亮劍》重播了將近3000次,相當驚人了。不得不說,《亮劍》是實至名歸的國產抗戰劇經典。
  • 亮劍3開播,獨立團變髮膠團!如何才能辨別抗日神劇?|輕武專欄
    ▲2017年公布的劇照李幼斌老師原版《亮劍》無疑是抗戰劇的巔峰之作,把李雲龍演的活靈活現,小毛病一大堆,卻又生動有趣,正好印證了人們對英雄的想像。3年後的2020年,《亮劍之雷霆戰將》開播了,可能是被罵怕了,正片出來後沒敢蹭亮劍的IP而是取名叫做《雷霆戰將》。我趕緊去看了兩集,果不其然槽點滿滿。想看吐槽這部偶像科幻動作抗日劇的,移步今天推送的頭條。
  • 《亮劍3》還沒開播就遭質疑,女主穿長裙忍了,李雲龍抽的啥煙?
    這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劇就是《亮劍》,一經播出引發強烈反響,獲得超高收視率。這部劇也是很多觀眾心中抗戰劇的巔峰,每年寒暑假都被很多電視臺拿來重播。開播人氣就異常火爆,平均收視率高達11.42,最高達到13.7,霸佔同時段收視冠軍的寶座。當時這部電視劇也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有著強大的群眾基礎。在後來的幾年裡,《亮劍》被反覆重播,五年累計重播次數達3000次。在十五年後的今天,收視還能穩定榜單前列。
  • 《亮劍》演員15年後再合體 李幼斌何政軍罕見同框 網友:這才叫亮劍
    11月30日,有人爆料《亮劍》演員李幼斌和何政軍同框的照片,令人回憶滿滿。兩人年紀已經步入中年,從外形上看卻看不出任何老態,似乎跟拍《亮劍》時比起來差別不大。如今《亮劍》已經播出15年,作為曾火遍全網的亮劍CP,兩人近幾年的合作並不頻繁,有網友看到後評論說:「這才叫亮劍」。
  • 《亮劍》15年後,為何依舊能把臺灣網友感動得全家落淚,產生共鳴
    抗日戰爭劇是國內觀眾比較喜歡的一種題材,不管是電視劇還是影視,都能夠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但是當下的抗戰片水平參差不齊,甚至出現下下滑的情況,為了收視率刻意去添加一些搞笑的話語,大篇幅劇情脫離了現實情況。這讓很多有著戰爭劇情懷的人不得不通過重溫經典的方式來緩解自己「劇荒」的情況。
  • 熱血抗戰·紅色影視放眼瞧④ |戰爭題材劇《亮劍》
    我是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倪自放,今天向大家推薦電視劇——《亮劍》。《亮劍》是由李幼斌、何政軍、張光北、張桐、童蕾等聯袂主演的戰爭題材劇。提起這部劇,很多觀眾都感覺這部劇剛剛播出,其實,這是2005年首播的一部劇,迄今已經15年,之所以大家感覺這部劇還很新的緣故,在於這部劇不斷地再重播,觀眾感覺這部劇既熟悉又新鮮。
  • 亮劍3開播,獨立團變髮膠團!如何才能辨別抗日神劇?|輕武專欄
    早在2017年,網上就傳出了翻拍《亮劍》的聲音,取名叫做《亮劍之雷霆戰將》,還公布了一些劇照和預告片:李幼斌老師原版《亮劍》無疑是抗戰劇的巔峰之作,把李雲龍演的活靈活現,小毛病一大堆,卻又生動有趣,正好印證了人們對英雄的想像。
  • 15年了,抗戰劇《亮劍》為何經久不衰?三大特質無法超越
    2005年,一部叫《亮劍》的抗戰劇在各大地方臺播出,記得那會,男女老少都喜歡看。至今,十多年過去了,很多人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重溫這部劇。李雲龍這位響噹噹的軍人,也被無數的人談及(當然拿來做表情包的也不少)。
  • 3天1155萬播放量,小鮮肉版《亮劍》慘敗,戰爭劇該怎麼拍?
    老劇翻拍是當下國內影視圈的常態,只不過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古裝劇中,至於《亮劍》這一類高分戰爭劇似乎翻拍更少。至於為什麼這部由張雲龍、高偉光主演的戰爭劇不敢直接用《亮劍3》這個名字,大概還是因為觀眾罵聲太慘,所以最後從《亮劍3》改成了《亮劍3之雷霆戰將》最後索性就直接把「亮劍」元素在劇名中去掉。
  • 「亮劍」出鞘十五年,「亮劍精神」猶存
    15年過去了,電視劇《亮劍》仍然是國產抗戰劇不可磨滅的豐碑。這把「亮劍」自打磨出鞘後,仍舊散發著光芒。亮劍》中蘊藏著的「亮劍精神」穿越時間的界限,並且煥發著新的生命力。「真沒想到這麼火」電視劇《亮劍》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3,15年間各類電視臺重播已超過3000次。每次重播電視劇《亮劍》的收視率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