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森林法則是宇宙文明生存的真相

2021-01-18 紅塵一刀

黑暗森林法則含義

與我們看過的很多科幻片中善良的外星人不一樣,劉慈欣在《三體》中設想的外星文明的道德高度是值得商榷的,他認為存在零道德的宇宙文明是完全可能的。

黑暗森林法則是劉慈欣在《三體》系列小說《黑暗森林》中提出的,簡單點說就是在宇宙中不慎暴露自己位置的文明一定會被幹掉。從作者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假說;從小說的角度看,這就是宇宙文明生存的真相。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事只有一件: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費米悖論是一個有關外星人、星際旅行的科學悖論,闡述的是對地外文明存在性的過高估計和缺少相關證據之間的矛盾。

宇宙社會學

在小說中,悟出這黑暗森林法則的是羅輯。葉文杰曾建議他研究宇宙社會學,並給他提了兩條宇宙社會學的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第一條公理說一個明文明首先考慮的是生存,這點和地球生命一樣。第二條公理說明宇宙很擁擠,但資源有限,蛋糕不夠分,地球的情況也類似。

第一條公理是顯然的,如果宇宙是從一個奇點的大爆炸開始的,則資源有限,一百多億年後存在人以外的文明是必然的,則第二條公理也站得住腳。至少目前來看,這兩條公理是堅不可摧的,先假定它們正確。

就像歐幾裡得幾何建立在5條不證自明的公理之上,葉文杰建議羅輯在兩條公理的基礎上建立宇宙社會學。她同時還提出了兩個重要概念:猜疑鏈和技術爆炸。

黑暗森林法則推導

羅輯經過一番思考,終於推出了宇宙的黑暗森林圖景,大致推導過程如下:

假設宇宙中有兩個文明A和B,A發現了B(不管有意還是無意,這不重要),問題是,A會對B採取什麼措施呢?你會發現最後A只有一個選擇,幹掉B。

當然你可能會說,除了幹掉B,A還有兩個選擇:與B交流或保持沉默。而實際情況是,這兩種選擇都行不通。

這裡要限定一下宇宙中善意的文明和惡意的文明的界限,按羅輯給出的界定,善意就是指不主動攻擊或消滅其他文明。這應該是最低的善意了,可以類比人類的善意就是不主動攻擊或殺害別人。

一、A與B交流

回來研究兩個文明的情況。假定A是個善意的文明,如果A選擇冒險與B溝通,就會暴露自己的位置。如果B是惡意的,那A就等於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下,很可能被滅掉。

退一步,假設A運氣比較好,B也是一個善意的文明,但是根據第一條公理,當B得知A的存在的時候,它不會首先認為A是一個善意的文明。

再退一步,假設A和B相互知道對方是善意,但是它們還是不知道對方是否認為自己也是善意的。

再退一步,假設A和B相互知道對方把自己想成善意的,但是它們還是不知道對方怎麼想自己怎麼想對方。

再退一步,假設A和B相互知道對方認為自己把對方想成善意的,但是它們還是不知道對方怎麼想自己怎麼想對方怎麼想自己。再往下就越來越繞了,但是道理很簡單,這就是猜疑鏈,可以無窮無盡。

這種東西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因為相同的物種、相近的文化、相同的生態、近在咫尺的距離,猜疑鏈只能延伸一層兩層就會被交流所消解。但是在宇宙尺度上,文明的各種差異會很大,距離十分遙遠,信息交流很困難,一來一回時間很長,猜疑鏈可以延伸得很長,在猜疑消除之前,很可能就有一方動手了。

也就是說即使A和B是兩個善意的文明,猜疑鏈也難以消除,貿然交流也會把自己置於非常危險的境地,是不可取的。

另一種情況,如果B比A弱小得多,不會對A構成威脅,是不是就可以放心交流呢?還是不能。這又涉及到另一個概念:技術爆炸。

地球生命史有幾十億年,智人的歷史有二十多萬年,人類文明史只有五千年,現代技術的發展史只有幾百年。幾百年,在宇宙的時間尺度看,只是極短的時間,是技術爆炸。

每個文明都存在技術飛躍的可能性,只要條件成熟,隨時可能觸發技術爆炸。這就是說,任何看似弱小的文明,都有可能在將來某個時間突然變得非常強大。當它強大到有能力探索宇宙的時候,它就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所以不管B文明多麼弱小,和它交流都是十分危險的。

二、A保持沉默

那麼A保持沉默會怎麼樣呢?

可以想像,如果B比A強大,既然A能發現B,B早晚也能發現A;如果B比A弱小,由於技術爆炸,很可能在某個時間變得比A強大,這就變成了前面的情況。如果B發現了A,就又形成了猜疑鏈。

可以看出,不管交流還是沉默,如果A不動手,結果就是被B幹掉。

交流不行,沉默也不行,A只剩一個選擇了:幹掉B,不管是自己動手還是借刀殺人。

這就是宇宙的黑暗森林圖景,文明的生存法則。如果一個文明暴露了,只有死路一條。

當然,對於我們來說,黑暗森林法則還只是一個假說,如果那兩條公理能被推翻,宇宙的生存狀態也可能是另一個樣子。

相關焦點

  • 黑暗森林法則雖然恐怖,但並非不可戰勝!
    據介紹,《三體》動畫版的第一季將會主要展現三體宇宙的宏大和黑暗森林法則的殘酷。很多小夥伴聽了之後簡直很絕望,如果宇宙真的依照黑暗森林法則來運行的話,那人類簡直渺小的讓人絕望啊!這可如何是好?其實不必擔心,即使真的存在黑暗森林法則,那也並非是不可戰勝的。在此之前,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黑暗森林法則」。
  • 既然存在黑暗森林法則,為什麼歌者還敢用二向箔?真相很殘酷
    在小說《三體》中,很多粉絲都喜歡談論劉慈欣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則」。他們認為,這一法則確實是衡量宇宙中不同文明共存模式的經典理論。不過,也有不少粉絲懷疑「黑暗森林法則」在三體中存在矛盾。比如,有讀者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黑暗森林法則存在,那歌者文明為何敢於攻擊而不怕曝光?
  • 為什麼找不到外星文明?黑暗森林法則外,還有一個更害怕的理論
    只有宜居帶的星系才有可能孕育出生命星球和智慧文明。而太陽系正好在銀河系的宜居帶,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太陽系的位置不是文明的沙漠,而是非常適合文明發展的空間。科學家們還提出了宇宙實驗室猜想、虛擬宇宙猜想等等。這些猜想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但有許多難以來自洽,的地方卻沒有被許多人所認可。在眾多猜想中,認可度最高的應該是「黑暗森林法則」。也正是作家劉慈欣在《三體》中提出的理論。
  • 《三體》:三體文明與地球文明的對撞,最終真相有誰能看到?
    黑暗森林法則對初中級文明有效,但對於宇宙中的大神文明來說是無效的。這主要是因為【黑暗森林法則】有著局限性。對於浩瀚宇宙,【黑暗森林法則】太多狹隘,這也是作為誕生人類羅輯所能理解的極限,【黑暗森林法則】對於整個宇宙來說有著兩個明顯的破綻。
  • 「黑暗森林法則」究竟是什麼?
    說到黑暗森林法則,一些國內的科幻迷們應該是非常熟悉的,即使不熟悉也肯定聽過,這是一個解釋宇宙現象的科幻理論。宇宙如此浩瀚,人類為何在發現外星文明上一直沒有進展?也沒有任何外星文明拜訪地球,要知道即使人類科技達不到,難道其他文明全部都達不到嗎?
  • 網際網路裡的「黑暗森林」法則
    網絡何其危險,簡直就是一個「黑暗森林」!那麼什麼是黑暗森林呢? 宇宙中危險的「黑暗森林」 「黑暗森林」理論來源於劉慈欣的小說《三體》,它跟宇宙文明有關:整個宇宙都是一座黑暗的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森林中帶槍的獵人。
  • 「黑暗森林法則」是如何形成的?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劉慈欣成為了電影產業中的大IP,這很難得。如果橫向比較的話,早年間被拍攝的熱門讀物,大多被質疑為「圈錢之作」,口碑徹底敗壞,或毀大於譽。
  • 第75天——《三體》第二部——黑暗森林法則
    第一項:每日隨筆;第二項:健身數據;第三項:學習內容;第四項:基金定投………………………………第一項:隨筆三體第二部講的是「黑暗森林」,這是宇宙文明之間的一個法則。整個宇宙是一個黑暗的森林,所有的文明就像潛伏的獵人,因為誰也無法判斷別人是善的還是惡的,所以當發現其他人的時候,避免被別人消滅的唯一方法就是先消滅他。生存才是文明的第一需求。
  • 《三體》真實的結局,比黑暗森林法則還壓抑,最終所有文明皆隕落
    作者真實構想的結局是將保持宇宙坍縮狀態的臨界值,是宇宙所有物質的總和。宇宙是不能容忍弄虛作假,這樣也遵循了物質守恆的常論。在宇宙膨脹到臨界值之後,所有文明發掘宇宙的探索並非正常進行的結果,查詢的結果是因為地球人在三體人建造的小宇宙裡存留了物質。回歸運動失敗,宇宙從此陷入死寂狀態,所有文明在宇宙的生死簿消去,這才是死神永生主題的本意。
  • 劉慈欣:這正是黑暗森林法則
    當三體文明知道太陽系有地球的存在後,依然不敢輕易派來探測設備,那是因為三體人本身科技水平有限,當發現其他文明後,不敢決定對方是否厲害過自己,故此也會產生一種擔憂的恐慌。這也許就是宇宙中各種生物文明的本能,而在這種本能的影響下,宇宙才誕生了黑暗森林法則。
  • 叢林法則的時代已過,看《三體》如何講述「黑暗森林」生存法!
    一部既帶懸疑色彩,更是科幻小說中佼佼者,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的歸屬,迄今為止亞洲人的首次雨果獎,可想而知它的成就高度,而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為人所驚嘆的揭秘黑暗森林法則的《三體》系列三部曲。
  • 莊子一個童話故事闡明沉默是金格言,與三體黑暗森林法則不謀而合
    黑暗森林的法則一、黑暗森林:一聲初啼成絕響現代人都很好奇一個問題:我們人類,在宇宙當中,到底是不是孤獨的?《三體》小說當中,有一種「黑暗森林法則」,寫得很有趣:宇宙是一個黑暗的森林,所有文明都隱藏在森林裡,不敢發出任何聲音;一旦發出聲音,就會變成獵物、或者成為活靶子,受到難以承受的巨大打擊,遭受滅頂之災。文明之於宇宙,只有暗自隱藏才能「悶聲發大財」,活得久一點。而人類之於世界呢?該不該發聲,引起別人的注意?或者,那個造物主的注意?
  • 人類向宇宙發射大量信號,這樣安全嗎?黑暗森林法則是否成立?
    我們人類一直都嚮往著宇宙,也好奇是否存在地外文明。195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費米在與別人討論飛碟及外星人問題時,突然冒出一句:「他們都在哪兒呢?」,這句問話引出了著名的科學論題,被稱為「費米悖論」。
  • 劉慈欣:黑暗森林法則
    實際上,這也是宇宙空間間高文明行為的本能,在這類本能的直接影響下,才出現了如劉慈欣作品在書裡敘述的「黑暗森林」規律。那麼什麼叫「黑暗森林」規律呢?它說的是,宇宙空間就好似1個廣闊無垠的森林,在其中昏暗極其,殺機四伏,成千上萬的「獵人」藏匿自身的行跡,在這裡片黑暗中在這裡等你,如果有任何1個星體或者文明行為敢曝露在宇宙空間中的座標,那麼便會馬上遭受大災難。
  • 他們是人類科技的背後主導還是黑暗森林中無家可歸的獵人
    那就是天狼星B從主序星演變成紅巨星,再演變成白矮星,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幾十億年,很顯然地球的年齡只有四十五億歲,類人猿出現至今也絕對不超過350萬年,這個年齡差太尷尬了,怎麼也說不通啊,那問題又出在哪裡呢,我們接著推理,主序星→紅巨星一白矮星,和巴星,王序星,和已星,王序星,和已星,王序星,和已星,解釋米驚論的著名法則——黑暗森林法則,黑暗森林法則說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
  • 3Q大戰10年:叢林法則、黑暗森林與無限遊戲
    周鴻禕對中國網際網路的貢獻至少有兩點:1、他的故事向大眾普及了「三級火箭」與「免費經濟學」;2、他的故事給媒體揭示了網際網路產業朝氣和生機背後的運行規則——叢林法則,這裡弱肉強食,勝利者不受審判,為了生存就要跑得快,不必循規蹈矩。騰訊也好,奇虎360也好,均奉為圭臬。3Q大戰讓騰訊意識到,擴張受限於管理的效率半徑。
  • 《地球百子》終季:地球毀滅200年後,一個文明的生存與消亡
    世界是由暴力滅亡的,可宇宙的終極還是暴力決定生存嗎?如果暴力能決定一個物種的生存,所謂漫長的個人進化,群體進化又有什麼意義?第一是,無論身處哪個時空星球,想要將文明延續,就要過濾掉糟粕延續精華,隨後將精華的事物包裝,變成更與時俱進的東西。第二是,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身處現代的我們,還是身處未來的他們 ,生存法則一直都沒有變過: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 三體文明在惡劣環境下,生存都困難,怎樣創造比人類先進的科技?
    但有這樣一個問題困擾著大家,三體文,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怎麼可能創造比地球更先進的科技呢?三體文明歷史悠久三體文明通過漫長進化歷史,它們生存的多個星系都被太陽吞噬掉,遇到過很多惡劣環境,這些災難完全不輸於物種滅絕,其中部分文明已經完全被抹掉了,後來的文明很難通過痕跡尋找其他文明留下的信息。
  • 黑暗森林法則與最終決戰
    本期為您品評三體第二部的核心——黑暗森林法則,以及羅輯和三體人的最終對決,為劉慈欣的想像力鼓掌。同為科幻作家的韓松說:人類應該向劉慈欣致敬。
  • 《三體2:黑暗森林》:可以心懷善意,但請不要低估了別人的惡意
    如果說《三體》講述的是人性,那麼《黑暗森林》就更進一步,講述了人類的共性。可以說,這是一部殘酷的人類進化史,黑暗森林的法則在人類歷史上依舊可以成立。感覺這一本小說,是三本中看得最爽的一本。《三體》像是《黑暗森林》的前傳,更多的是歷史,講述的是三體人入侵地球的原因,《死神永生》則更像是後傳,講述的是黑暗森林法則的親身體驗。相較於《死神永生》,《黑暗森林》的時間跨度並不大,小說三分之二的篇幅集中在了三體危機的前二十年,這讓人在看的時候更加連貫。雖然說小說中的冬眠技術可以讓人直接出現在百年之後,但這樣就造成了主角身邊人物眾多,配角的形象可能就會過於抽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