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不屬於義務教育,各學校可以名正言順地設立重點班,其中重點高中的重點班,是所有學生最渴望的地方,也是每所高中高考的關鍵。進了重點班,一隻腳已經踏入重點大學的大門。
作為多年帶重點班的高中班主任,我對高中重點班的運作、班級學生的特點有很深的了解。重點班的組建,是開學初依照中考成績進行的,也就是參照了學生的歷史成績。
但學生在高中的變化,往往非常大,兩次月考後,重點班學生就分成了三類:成績保持穩定的、明顯提高的、持續退步的。今天我們重點關注第三類學生,對此我要說,高一重點班「混不下去」的3類學生,不刻苦排最後。
1、對高中學習模式認識不清,效率低下
雖然學段轉換被各高中一再重視,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可謂收效甚微。這樣不難理解,畢竟讓一部分學生從很多年的學習習慣轉變到另一種模式,難度很大。在我的了解中,有個別重點班學生,從開學第一節課開始,就難以跟上學習進度,其中不乏中考成績靠前學生。
看上去很認真,實際上不理解,也無法靈活運用,這類學生在重點班比較多,依據程度的不同,對學習的影響而不同,最嚴重的,月考成績會非常慘,比如不及格。
這類學生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是對學習效果缺乏準確認識,他們常說的是「差不多」,理解的差不多、歸納總結的差不多,實際上是對知識掌握的「半生不熟」,於是這種差不多,就導致考場上的差很多。比如考試成績比預期的低很多,尤其是理科。如數學比預計的少考了二十分,這二十分丟在哪裡?能力欠缺,題型熟練程度不夠。
2、心態不夠穩健,個人「內耗」過於嚴重
這種情況最容易出現在第一次月考失利之後,也有個別學生一進入高中就壓力特別大,整天學習不在狀態。壓力大本是重點班的常態,只要及時調整、把握好度,壓力甚至會變成動力;但是也有些學生心態不夠穩健,最常見的是對自己在班級的名次無法接受。
重點班學生,大多數在初中都是班級前三,現在一進高中就變成了三十名以後,內心深處難以接受。這種難以接受的心態,導致學生給自己制定不合理目標,比如現在是班級三十五名,要求自己下次考進前二十。
但是越是要求高,越是壓力大,學習過程就問題重重,為了趕進度忽視了細節 ,為了拔高難度 ,忽視了基礎,整個學習過程隱患重重。壓力大,整日惶惶不安,其實一定程度是自己無法與自己和解,形成了一種內耗,當然這還不是內捲化的表現。
3、對學習喪失動力,刻苦精神後退
這類學生普遍的特點是特別聰明,學習效率不低,但就是不能安心學習。他們這種表現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初中就如此,高一沒有中考前那麼緊張, 因此就更加放鬆了。另一個是,從初中的認真到現在的有意識放鬆。高一學習自主性很強, 班主任的管理也不再是全程跟蹤,而是全憑藉自覺性。
邊學邊玩,對於一些特別聰明的學生,在初中可以繼續是學霸,但在高中不可能,因為科目的難度與知識點遠遠高於初中。因此,這類天天玩耍的學生,在高中優勢不再。
面對以上3類學生,家長、老師要形成合理,轉變學習模式、轉變心態,積極調整,同時要有耐心。然後在堅持中改變,必能成為更加優秀的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