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時候在CCTV看到了一部德國人拍的紀錄片,叫做《翻山越嶺去上學》。
想起高中搖擺的公交車放學路和大學的堵車漫漫長路,已經讓我覺得疲憊不堪了。
數學題:一個小孩,從家步行到學校,共20公裡,中間有野獸和非洲巨象出沒,請問她活著到達學校的概率到達學校要花費的時間是多少?
正常情況下像我這種運動弱雞人士在如履平地的道路上騎單車要花費三個小時。(經過專業測試——本人真的弱雞)
不得不承認的是,有些孩子的世界裡,科學文化知識對他們生活產生的影響很小。
他們不過是憑著一股信念,想擺脫這種與世隔絕的生活。
不惜每天、每周、每月克服上學路上的種種艱難,上演現實版的荒野求生。
地理題:為什麼一個成年男性帶著兩個孩子在熱帶雨林趕路,各自只背了一個小包的情況下能夠支撐三天?
不得不說,路上的吃飯問題也是讓我覺得上演著荒野求生。從野果到蛇,從沙漠上蹭水喝到沿路去蹭飯吃。
毫不誇張地說,在紀錄片中的很多地區,每一次上學路,都是一次未經修飾的《荒野求生——學生版》。
為了上學面對喪命的危險,造成很多家長都不願意讓孩子去學校的事實。
物理題:根據物理學的知識,想想怎麼樣才能將鐵索上滿載孩子的鐵框從河中央低處推至河對岸?
每一次跨河都是一次生與死的較量,因為腳下就是湍急的河流。
抱著獵奇的心態看下來,卻對他們產生了不僅僅是同情,很多孩子比我的年紀要小得多,卻在對抗著自然給他們埋下的大山和大河。他們的勇氣更加讓我敬佩。
我想這樣的路途上需要的也不僅僅是勇氣和魄力,還有對知識的渴求和熱愛。
我們常常懷著同情看這類紀錄片,以獲得對比之下的幸福感。可是換一種角度,換成看《荒野求生》的角度,看《藍色星球》的角度——
紀錄片並沒有大幅度地渲染他們的艱苦,而是在平淡地講述他們的上學路程。
片中還有非常多有趣的細節以及驚險的場面,也有很多高大上的升華在這裡沒有贅述。
噢,對了,這套題把一百分打給他們(嘻嘻),他們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