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紀錄片:他們的上學路

2021-03-03 一隻月月鳥

暑假的時候在CCTV看到了一部德國人拍的紀錄片,叫做《翻山越嶺去上學》。

想起高中搖擺的公交車放學路和大學的堵車漫漫長路,已經讓我覺得疲憊不堪了。

數學題:一個小孩,從家步行到學校,共20公裡,中間有野獸和非洲巨象出沒,請問她活著到達學校的概率到達學校要花費的時間是多少?

正常情況下像我這種運動弱雞人士在如履平地的道路上騎單車要花費三個小時。(經過專業測試——本人真的弱雞)

不得不承認的是,有些孩子的世界裡,科學文化知識對他們生活產生的影響很小。

他們不過是憑著一股信念,想擺脫這種與世隔絕的生活。

不惜每天、每周、每月克服上學路上的種種艱難,上演現實版的荒野求生

地理題:為什麼一個成年男性帶著兩個孩子在熱帶雨林趕路,各自只背了一個小包的情況下能夠支撐三天?

不得不說,路上的吃飯問題也是讓我覺得上演著荒野求生。從野果到蛇,從沙漠上蹭水喝到沿路去蹭飯吃。

毫不誇張地說,在紀錄片中的很多地區,每一次上學路,都是一次未經修飾的《荒野求生——學生版》。

為了上學面對喪命的危險,造成很多家長都不願意讓孩子去學校的事實。

物理題:根據物理學的知識,想想怎麼樣才能將鐵索上滿載孩子的鐵框從河中央低處推至河對岸?

每一次跨河都是一次生與死的較量,因為腳下就是湍急的河流。

抱著獵奇的心態看下來,卻對他們產生了不僅僅是同情,很多孩子比我的年紀要小得多,卻在對抗著自然給他們埋下的大山和大河。他們的勇氣更加讓我敬佩。

我想這樣的路途上需要的也不僅僅是勇氣和魄力,還有對知識的渴求和熱愛。

我們常常懷著同情看這類紀錄片,以獲得對比之下的幸福感。可是換一種角度,換成看《荒野求生》的角度,看《藍色星球》的角度——

紀錄片並沒有大幅度地渲染他們的艱苦,而是在平淡地講述他們的上學路程。

片中還有非常多有趣的細節以及驚險的場面,也有很多高大上的升華在這裡沒有贅述。

噢,對了,這套題把一百分打給他們(嘻嘻),他們真的很棒!

相關焦點

  • 震撼德國紀錄片《翻山涉水上學路》,世界上最危險的上學之路!
    2013年一部《翻山涉水上學路》上映,至今豆瓣仍在9.6分。這是一部來自德國的紀錄片共有十集分別介紹十個地區——尼泊爾、肯亞、喜馬拉雅山秘魯、西伯利亞、衣索比亞、墨西哥蒙古、尼加拉瓜、巴布亞新幾內亞尼孩子們每天克服各種上學路上的危險到達學校學習的歷程震撼紀錄片《翻山涉水上學路》第二季
  • 紀錄片跟拍各國兒童上學路,天差地別!
    圖片來源於SBS紀錄片《自立的日本孩子》 這樣的特殊現象,曾引起澳大利亞SBS電視臺的注意。前幾年,他們專門拍攝了一部微型紀錄片《自立的日本孩子》,通過跟拍對比日本與澳大利亞孩子的上學路,揭開了日本教育中獨特的一環——「自立教育」。
  • 【全10集】紀錄片《翻山涉水上學路》,世界上最危險的上學之路!
    這是一部來自德國的紀錄片共有十集分別介紹十個地區——尼泊爾、肯亞、喜馬拉雅山
  • 經典電影紀錄片 | 豆瓣9.6高分紀錄片《翻山涉水上學路》一二季 孩子看完,也許再不抱怨學習苦!
    《翻山涉水上學路》是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在2016年3月25日開始播出的紀錄片,講述了山區孩子們的上學經歷。目前紀錄片已經發布到第二季,適合孩子們在暑假觀影。這部系列片陪伴來自最邊緣地區的學校孩子們,從他們的生活環境開始,並繼續展示他們上學之路,直到最後達到他們的目標。
  • 豆瓣9.6佳作《翻山涉水上學路》再出續集:在上學途中,他們隨時會死
    相信每個人都吐槽過:「我最不想走的路,就是去上學的路了。」然而,在我們看不到的世界,不少孩子為了上學,竟然每天都在和死神較量。最近紀錄片《翻山涉水上學路》的第二部悄悄播出了,一經上映,豆瓣評分就高達9.2。
  • 翻山涉水上學路 稼軒小學開展觀影主題班會
    我們從未想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孩子要冒著生命危險去上學 。紀錄片《翻山涉水上學路》就是展現世界各地,那些住在偏遠地區的孩子們每天克服各種上學路上的危險仍堅持求學的歷程。  為了讓隊員們認識到上學的重要性,更加珍惜現有的學習機會和美好的在校學習生活,稼軒小學六(2)中隊輔導員推薦隊員利用周末時間觀看紀錄片《翻山涉水上學路》,中隊輔導員線上發起,隊員們利用周末時間觀影,看隊員們觀影多認真吶!
  • 紀錄片跟拍兩國兒童上學路,揭秘教育真諦
    試想一下,如果你家娃剛上小學,學校離家不算近,每天需要乘公交、導地鐵,你能放心在沒有大人的陪伴下,讓孩子一個人走完這段路嗎?恐怕大多數中國父母的回答,都是「不願意」。前幾年,他們專門拍攝了一部微型紀錄片《自立的日本孩子》,通過跟拍對比日本與澳大利亞孩子的上學路,揭開了日本教育中獨特的一環——「自立教育」。
  • 「媽媽,我為什麼要上學?」央視9.6分紀錄片給出了最好的回答!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事,2013年,央視播出了一部紀錄片叫《翻山涉水上學路》,這部紀錄片記錄了世界各地孩子們的上學之路 那麼,《翻山涉水上學路》到底是怎樣一部「神作」?
  • 澳大利亞電視臺拍攝了一部紀錄片《自立的日本孩子》
    在SBS紀錄片《自立的日本孩子》的開頭,有著這樣一句極富詩意的話——「請把你摯愛的孩子送上旅途吧。」 試想一下,如果你家娃剛上小學,學校離家不算近,每天需要乘公交、導地鐵,你能放心在沒有大人的陪伴下,讓孩子一個人走完這段路嗎?
  • 一部紀錄片引發的深思:讀書雖然苦,但卻是很容易走的路
    這部2015年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紀錄片將帶給您最直觀的感覺。它被稱為「歷史上最可怕的紀錄片」。這是一部反映中國高考現狀的寫實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0。重要的轉折點整部紀錄片共6集這是一個位於安徽省大別山的小鎮,那裡有一個初中,即毛坦廠中學,被稱為「亞洲最大高考工廠」。
  • 《千緒的上學路》上學的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但與其他校園題材的動畫把目光盯在校園內生活不同,這個主要發掘上學路上的有趣故事。首先是上學的路被堵住了,她竟然想到的是翻牆走,感覺那些房子的屋頂還挺結實的,不然就要踩空跌倒了。再有就是遇到了自己的同學也要糾結一下同學到底是不是跟自己打招呼,然後還故意跌倒在垃圾堆,後來又躲進廁所避免尷尬。路上還能遇到機車暴走族,慌亂中打倒了暴走族還教訓了一頓他,竟然讓暴走族回頭是岸了。
  • 紀錄片《出·路》: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
    鄭瓊導演歷時6年拍攝的紀錄片《出.路》,真實地再現了三個來自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年輕人,青春的成長經歷和重要的人生選擇。這部紀錄片,直視社會真實狀況,有非常強的帶入感,讓你不自覺地融入其中,感覺片子裡的人物就是你自己,或者你周圍人的境遇,不失凝重,發人深思。
  • 《翻山涉水上學路》讀後感
    假期,媽媽陪我看了《翻山涉水上學路》,看完之後,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西伯利亞的孩子居住在冰天雪地的環境裡,他們每天要冒著零下五十攝氏度的低溫去上學;肯亞馬賽族的孩子們要穿過廣闊無垠的大草原,冒著遇見野牛和大象的危險去上學;秘魯烏魯族的孩子們居住在漂流島上,他們要應對瞬息萬變的天氣和蘆葦蕩中交錯縱橫的水路,划船去上學……  為了知識和夢想,為了擁有更好的未來,他們跋山涉水,不畏艱難去上學。
  • 這幾部紀錄片,幫孩子把手機時間變成紀錄片時間 ​
    孩子之所以這樣,一方面父母該反思是不是自己沒有帶好頭,另一方面,父母是否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的精神世界變得豐富呢?宅在家,不妨和孩子一起看看紀錄片,讓孩子的手機時間變成紀錄片時間吧。優秀的紀錄片,就像一扇窗、一本書,打開它,就如同打開一個美妙的世界。
  • 2019年10部親子必看的超高分紀錄片,每一部都堪稱神作!
    該紀錄片是採用擬人敘事+實景還原的方式,很直觀又通俗易懂,堪稱一部行星旅行指南!有人說,看了它,仿佛世間的一切的煩惱都不值得一提了;也有人說,人太渺小了,好在人們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從未放棄過。麥可·艾普特從1964年開始拍攝紀錄片系列的第一部,採訪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小孩子,他們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是上層社會的小孩。
  • 在日本,連神經病上學都不會遲到呢!丨千緒的上學路
    「可能是每個人上學路上的黑歷史」學生時代,除了每天在校期間和老師鬥智鬥勇之外,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放學回家的路上,和朋友們一同嬉戲、玩耍。但你有沒有想過,那些日子裡,每天早晨你睜開惺忪的睡眼、在家人的催促下慌慌張張地出門,總是掐著點進教室的,那條令人嫌棄的上學路,也會充滿了無比驚險和刺激的體驗在等著你呢?
  • 央視最「扎心」紀錄片,揭露人生殘酷真相:讀書苦,路卻最好走
    下個月,也許在烈日炎炎下,也許在和風細雨中,有一群有理想抱負,朝氣蓬勃的年青年,將要面對他們人生中第一個重要關口:高考。央視最「扎心」紀錄片——《高考》,揭露人生殘酷的真相曾經央視拍過一部真實的紀錄片,就叫《高考》,這部紀錄片,真實地記錄下考生的掙扎,家長的焦慮,老師的急迫,以及諸多因為高考而改變命運的家庭。這是央視曾耗時一年拍攝完成的高考紀錄片。
  • 山裡娃的上學路 | 每天5.38公裡,儘管路很長,依舊乘風破浪!
    雖然每天上學要趕2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學校,兩個孩子都十分上進好學,湘西娃一股韌勁兒真不一般。在學校裡,成績優異的他們經常受到老師表揚。他們臉上堅定的神情提醒著大家,永遠不要小看孩子的夢想和潛力。 在鳳凰縣兩頭羊中心完小,像佳佳和小勇這樣「辛苦」去上學的學生還有很多,這也是老師們最操心的問題:「現在的基礎設施比以前好,村裡基本通了路,但還是有一部分孩子上學要經過很多山路
  • 《礦民、馬夫、塵肺病》導演口述:一部紀錄片的意外走紅
    過去的兩周裡,紀錄片《礦民、馬夫、塵肺病》始終盤踞豆瓣電影「一周口碑榜」榜首, 導演蔣能傑也經歷了近期最忙碌的一段時間,「拍了十年紀錄片,曝光率加起來沒有這一部高。」 在這部紀錄片的豆瓣頁面上,被頂到最高的一條短評是蔣能傑本人在3月8日寫的。
  • 看看這一部紀錄片:讀書是普通人逆襲最好的出路!(附視頻)
    看看這一部紀錄片:讀書是普通人逆襲最好的出路!即使父母準備好一切用品,開著車送他們學校,放學帶著點心排隊在校門口等候,孩子們對學習也沒有增添絲毫好感。當孩子問你:「爸爸,我為什麼要去上學?「媽媽,我可不可以不要去上學?」你要怎麼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