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莫愁大觀園 ,作者王淑娟
莫愁大觀園
最原創,最溫暖,最美好
江蘇Women+
江蘇女性的暖心家園
關注
因為疫情,開學一延再延。孩子宅在家裡,除了讀書學習,是否常常捧著手機看視頻,或痴迷遊戲?
不要責怪孩子。孩子之所以這樣,一方面父母該反思是不是自己沒有帶好頭,另一方面,父母是否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的精神世界變得豐富呢?
宅在家,不妨和孩子一起看看紀錄片,讓孩子的手機時間變成紀錄片時間吧。優秀的紀錄片,就像一扇窗、一本書,打開它,就如同打開一個美妙的世界。
《翻山涉水上學路》——珍惜而期盼
明亮的教室、大大的操場、可親的老師、可愛的同學,一個月沒見,多想念啊。孩子們一定盼望開學了吧?
能上學是一件幸福的事。地鐵、公車、自行車、私家車……不管是什麼樣的交通工具,現在孩子們的上學路都是相對安全和舒適的。
但你知道嗎?有些孩子的上學之路是非常艱難,甚至危險的。他們需要穿過有野生動物的草原、過索道河流、在零下50℃的嚴寒中步行等,才能到達學校。這期間,他們可能被動物襲擊、掉入河中、凍傷凍僵……
這就是《翻山涉水上學路》所紀錄的真實的、「冒著生命危險去上學」的故事。片子已經推出兩季,共14集,反映了世界各地偏遠地區的孩子,克服各種危險上學的歷程。
儘管條件艱苦,但孩子們還是堅持行走在危險而艱難的上學路上。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他們實現夢想的唯一途徑。
東非12歲的小女孩,對未來有自己的期盼:「我去過一個500人的村鎮,長大以後我想去那裡生活。」
當然,對孩子來說,危險的上學路有時候會有樂趣。其中一集印象很深,講述的是秘魯某個蘆葦島上孩子的上學路。他們生活在蘆葦建的小島上,上學需要自己划船去,不管是是5歲、8歲,還是10歲,划船是必會的本領。
有個男孩會在上學放學路上捕鳥捉魚、撿拾鳥蛋。看著他劃著小船舶在蘆葦叢中自由穿行,設置陷阱時的小狡猾、發現鳥蛋時的欣喜,這一切,讓觀看紀錄片的觀眾感受到孩子的童真。
在這次疫情之前,孩子們的成長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他們也許以為世界就是如此平靜祥和。經歷了這場疫情,他們會明白生活不總是陽光花朵,也有磨難、也有坎坷。就如同紀錄片裡的孩子,為求學歷經千辛萬苦,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但不管如何艱難,都要勇敢面對,帶著希望努力向前。
推薦這部紀錄片,讓孩子珍惜學習的機會,滿懷熱情與憧憬重返校園。
《自然的力量》——熱愛且敬畏
新冠肺炎疫情給每一個人上了很重要的一課,那就是對生命與自然的熱愛和敬畏。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認知生命,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學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我們國家拍攝的紀錄片水準非常高,讓孩子在真實的畫面中了解祖國的自然之景和人文之美,更加熱愛這片土地。《我們誕生在中國》《家園,生態多樣的中國》《第三極》《自然的力量》等紀錄片都是不錯的選擇。其中,特別推薦《自然的力量》。
歷經五年的製作,拍攝組成員深入國內最為人跡罕至的角落,記錄了數十種神奇動植物的生命故事,反映了自然的雄奇與美好。全片共分《縱橫》《風起》《水流》《山峙》《共生》《追尋》等六集。
這樣的紀錄片適合親子觀看。讓孩子對生命、對自然,對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有更具象的認識,領略自然的魅力,感受生命的奇妙,激發孩子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欲望,對自然心懷敬畏。
《蘇東坡》——勇敢而坦然
人文歷史紀錄片《蘇東坡》的推薦語是林語堂的那句話:「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由央視紀錄片頻道、湖北廣播電視臺和黃岡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每集30分鐘,共6集。
從蘇軾貶謫黃州開始,講述他面臨困境後的人生沉浮、生命感悟,以及從「蘇軾」到「蘇東坡」的精神嬗變。每一集都有一個很美的名字:雪泥鴻爪、一蓑煙雨、大江東去、成竹在胸、千古遺愛、南渡北歸,既與蘇東坡的詩詞相結合,又真實表現他遭遇人生巨變後的心路歷程。
不管是遭遇疫情,還是面對生活中的其他磨難,我們都要學習蘇東坡的豁達與豪放,即使身處困境,依然能心平氣和。
其實,900多年前的蘇東坡也遭逢瘟疫流行。他臨危不懼,建醫坊購藥材,資助病人驅除瘟疫,造福百姓。蘇東坡的善行善念也值得我們學習。
作者:王淑娟 江蘇省家庭教育名師名家工作室專家、《莫愁•家庭教育》主編,從事科學家教理念傳播工作20餘年,開發了《兒童觀變遷與古詩中的兒童形象》《激發孩子的內在力量》《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等理論和實踐兼具的育兒課件,在江蘇省婦聯Women+「在你身邊」雲平臺開闢了「王主編說」欄目。
來源:莫愁小作家
原標題:《這幾部紀錄片,幫孩子把手機時間變成紀錄片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