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業內人士冒冷汗的紀錄片, 告訴你為什麼孩子會掉進手機的陷阱

2021-02-21 酷橙校園

孩子對手機上癮了該怎麼辦?上月由Netflix推出的紀錄片《智能陷阱》,利用數個網際網路龍頭行業的技術人員的口吻告訴你:孩子之所以上癮,是因為他們早就被設計了進去。且針對被設計的原理高管們也提出了相應的科學解決辦法,望家長參謀。來源:毛媽Carol(id:maomcarol)。她是英文繪本推廣人,親子閱讀踐行者。長期在公眾號撰寫原創文章,分享適合0-12歲孩子的親子閱讀方法和經驗。

先回答一個所有父母關心的問題:意志力強的孩子是不是不那麼容易手機上癮?

不是的,沉迷手機和意志力沒什麼太大關係。

Netfilx上個月推出了一部紀錄片《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目前豆瓣評分8.6分。

紀錄片看完後,讓我對「沉迷手機」這件事有了深一層的了解,明白到這不是孩子愛不愛學習或者靠意志力就能抵禦的事情。

紀錄片採訪了眾多網際網路龍頭行業的前高管或者核心技術人員,有位受訪者為此和律師周旋了八個月。

他們無一例外都對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的發展感到擔心和憂慮。

幾乎我認識的所有父母都為孩子使用手機的問題頭疼過。可除了說意志力不夠無法控制自己外,有沒有想過這種令人「上癮」的感覺從哪裡來?

人道技術中心創始人Tristan Harris總結技術公司每天都在做這三件事:

1、推薦足夠多的視頻和內容,保證用戶滑動屏幕,花在手機軟體裡的時間更久一點;2、策劃不同的活動,吸引新的用戶,同時讓老用戶邀請更多的朋友,實現用戶的增長;3、有了足夠的數據,就可以在廣告上賺錢,大到開屏的廣告,小到每個用戶的精準廣告投放,還有自己的廣告。

同時,紀錄片還提到了一門所有的矽谷人才都上過的課:勸服性技術。它就像是網際網路時代的魔術教程。讓用戶在還沒有意識到在做什麼的時候,他們已經能引誘用戶接下來的動作了。

換句話說,大多數手機軟體刷新方式是相似的,往下拉,最上面就是新的內容。再往下再刷新,又是新的,每次都是,這在心理學上稱為「正積極強化」。

Tristan形容道,就像賭城裡的老虎機。看起來出現什麼是偶然的,你過去按一下就會有東西出來,但你不知道會是什麼。

實際上,這些都是設計好的手段。

所有的受訪者也都表示自己作為一個設計人員和程式設計師,即使知道背後運作的所有原理,也還是會忍不住每20分鐘拿起手機看一看。

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增長了萬億倍,我們身邊沒有任何東西的創造翻新速率能夠與之相比。

我們的大腦,我們的生理機制也已經很久沒有進化了,人們會被手機深深吸引住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它就是奔著我們的注意力而來。

你幾乎能在所有的手機軟體上看到社交的影子,無論這款手機軟體初始設計的功能是什麼,它最後都會添加上社交、交友、評論的功能。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貼心的設計,讓我們可以交流心聲,聽到更多的聲音和意見。但同時它也是在利用人的社交本能。

史丹福大學的Anna Lembke教授解釋道,和別人聯繫,直接影響著獎賞通路中的多巴胺釋放。這是我們幾百年來進化的機制,我們需要通過聯繫形成群居,建立關係。

社交媒體的出現優化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這種聯繫不斷地刺激著我們去刺激我們的多巴胺釋放。

同時,Anna教授也表示即便自己擁有再多的理論和經驗,也還是和我們普通父母一樣,每天在提醒孩子們愉悅和痛苦的平衡,多巴胺短缺的狀態和手機上癮的風險。

這種無處可逃的社交媒體也讓大多數人變得更在意別人的看法。

毫無疑問,我們是需要在意別人看法的,但是我們需要在意一萬個人怎麼看我們的嗎?需要每隔五分鐘就獲得一次社交認可嗎?

社交媒體上的愛心、點讚、大拇指出現,最初是為了傳播愛設定的,但很多人因此變得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獲得完美感上。

無法再公平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最終導致了心態的失衡。

2011年2013年裡一個增長數據的出現,引起了所有研究人員注意。

每10萬名少女中每年因為割腕或者自殘進醫院接受治療的數據,在2011年前都是處於平穩的狀態。在那之後,直線上升。

年齡再大一點的女孩,增加了62%。進入青春期後的人數增加了189%,幾乎是以前的三倍之多。

更可怕的是,自殺的人數也呈現出相同的趨勢。

0-14歲的女孩,最開始的比率非常低,現在增加了151%。

15-19歲自殺的女孩與本世紀初相比增加了70%。

這個增加點指向了社交媒體,那些第一代從初中就開始使用社交媒體的孩子們。

除此以外,很多父母是不是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孩子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難溝通,是不是在網上學壞了?

YouTube前工程師Guillaume Chaslot,視頻推薦算法的設計人員之一。他表示所有我們看到的相關視頻、感興趣的內容,靠的都是算法推薦,但這算法並不如我們想像得那麼友好。

它是在幾個兔子洞當中,找到哪一個兔子洞最貼近你的興趣。然後,當你開始觀看其中一個視頻,它就會不停地給你推薦下一個。

這個做法大大地增加了人們觀看視頻在線的時間,但與此同時也讓所有的觀點面臨前所未有的分化局面。

推薦視頻的算法讓每個人都在重複看同一個觀點,在觀看的過程中不斷地強化自己的觀點,給人一種全世界都和自己一樣的感覺。但是當我們打開自己朋友,或者身邊人的抖音就會發現,各自的推薦內容差別是很大的。

網際網路的出現讓大家陷入了自己的「兔子洞」當中,不同的聲音和意見越來越難聽得見,也更難有機會學著與不同的聲音相處。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把把手機等的電子產品當成洪水猛獸,我們可以學著怎麼更好地使用它們。片尾處導演讓受訪者們給出一些自己的建議:

這是所有受訪者都提到的一點建議。在我親身試驗了一下後發現,確實能很大程度地減少手機對我們的影響。

在關閉了手機和iPad的視頻、遊戲、新聞、讀書、兒歌等軟體的消息提醒後,沒有了振動、聲音、亮屏打斷我的工作,我能很好地集中安排自己的時間,不讓注意力不斷分散。

同時,也能讓手機回歸到工具上,我們有需要才拿起來使用。

這個有點難,你很難判斷哪些軟體是要的和不要的。

我是把所有的手機軟體進行了一個分類,每天都要用到的日常軟體放在主頁。其他不經常用到的手機軟體分功能集合起來,或者就不放出來主頁。

這就保證我打開只會用到有用的軟體,減少無用信息的幹擾。

 

讓孩子不要對手機上癮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擁有豐富的個人生活。

孩子如果除了上課就是學習,除了手機沒有其他娛樂項目,那麼孩子會沉迷手機我一點都不意外。我們可以試著引導孩子有更多豐富的生活,比如看書、畫畫、下棋、玩具、外出走走。

父母以身作則,不僅是我們要少也玩一些手機,還要多點和孩子一起互動,讓我們和孩子一起的時間儘量是讓以親子間的互動為主。

第一個原則:在每晚的固定時間,所有設備不能進入臥室,不管是什麼時間(比如,睡前半個小時所有設備需要拿出去)

第二個原則:有專家認為應該在16歲之前禁止使用社交媒體,我們家是微信qq聯繫工具可以有,其他的也是在高中前不允許。畢竟很多網際網路的大佬是連電子產品都不給孩子用的。

第三個原則:和你孩子研究出一個時間預算,如果你和他們聊「你每天想在你的設備上花多少時間,你覺得合適的時長是多少。」大多數會說出一個合理的數字。

一開始我並沒有打算推薦這部紀錄片,因為看過的朋友都知道,裡面提到的內容非常硬核。

但是後來我發現不僅父母,很多孩子也會把喜歡玩手機歸咎在自己意志力不足上,讓他們覺得自己很差勁。其實這對我們減少沉迷手機毫無幫助,還增加孩子自暴自棄的可能。

我們需要做的是不要掉進固定型思維當中,明白我們是有能力改變現狀的。然後,想要做出改變就要先了解背後的原理。就像治病,想要藥到病除就要先治本。

明白這不是孩子有足夠意志力就能做到的事情,用新的角度和身份重新認識手機,或許會對我們改變和預防孩子的沉迷問題更有幫助。

不少讀者反映7:30沒有收到我們的推文

其實小橙子每天都在準時推送

只是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

建議大家將「酷橙校園」設為星標

就不會錯過我們的消息啦

文章不錯,點在看吧

相關焦點

  • 讓業內人士冒冷汗的紀錄片,告訴你為什麼孩子會掉進手機的陷阱
    先回答一個所有父母關心的問題,意志力強的孩子是不是不那麼容易手機上癮? 不是的,沉迷手機和意志力沒什麼太大關係。 Netfilx上個月推出了一部紀錄片《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目前豆瓣評分8.6分。
  • 讓業內人冒冷汗的紀錄片,告訴你為什麼孩子會掉進手機的陷阱
    博雅小學堂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文 | 毛媽團隊來源 | 毛媽Carol (ID: maomcarol)網際網路時代,家長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就是:孩子對手機上癮了該怎麼辦?上月由Netflix推出的紀錄片《智能陷阱》,揭示了孩子上癮背後的設計機制。怎樣幫孩子走出呢?
  • 讓業內人士冒冷汗的紀錄片:為什麼大人孩子都容易掉進手機的陷阱?
    不是的,沉迷手機和意志力沒什麼太大關係。 Netfilx推出了一部紀錄片《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目前豆瓣評分8.6分。 大多數手機軟體刷新方式是相似的,往下拉,最上面就是新的內容。再往下再刷新,又是新的,每次都是,這在心理學上稱為「正積極強化」。 Tristan形容道,就像賭城裡的老虎機。 看起來出現什麼是偶然的,你過去按一下就會有東西出來,但你不知道會是什麼。
  • 讓業內人士冒冷汗的紀錄片,告訴你為什麼孩子容易沉迷手機(以及解決方法)
    Netfilx上個月推出了一部紀錄片《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目前豆瓣評分8.6分。看完讓我對「沉迷手機」這件事有了深一層的了解,明白到這不是孩子愛不愛學習或者靠意志力就能抵禦的事情。紀錄片採訪了眾多網際網路龍頭行業的前高管或者核心技術人員,有位受訪者為此和律師周旋了八個月。
  • 看完這部讓行內人也冒冷汗的紀錄片,我終於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掉進「手機陷阱」
    先回答一個所有父母關心的問題,意志力強的孩子是不是不那麼容易手機上癮?不是的,沉迷手機和意志力沒什麼太大關係。Netfilx上個月推出了一部紀錄片《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目前豆瓣評分8.7分。該紀錄片採訪了眾多網際網路龍頭行業的前高管或者核心技術人員。
  • 心悸心慌冒冷汗 突然心悸心慌冒冷汗四肢發麻
    突然心悸心慌冒冷汗生活中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都喜歡飲酒,酒甚至已經成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但是一些人在酒後往往是昏昏欲睡,多數人認為這是喝醉了。但是經過專家的調查顯示,酒後昏睡可能是與低血糖有關係,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吧。
  • 這幾部紀錄片,幫孩子把手機時間變成紀錄片時間 ​
    孩子宅在家裡,除了讀書學習,是否常常捧著手機看視頻,或痴迷遊戲?不要責怪孩子。孩子之所以這樣,一方面父母該反思是不是自己沒有帶好頭,另一方面,父母是否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的精神世界變得豐富呢?宅在家,不妨和孩子一起看看紀錄片,讓孩子的手機時間變成紀錄片時間吧。
  • 蘋果手機上門換電池,小心掉進維修陷阱
    蘋果手機上門換電池!蘋果手機因為流暢的iOS系統讓很多年輕人都非常喜歡,有的甚至每年9月發布會一開,只要是上了新的手機產品,就會立馬入手。之前開車經過三裡屯辦事兒,看到蘋果專賣店排隊的人像一條長龍似的,都是在等著買新iPhone的。
  • 暴力、被虐視頻,孩子如何掉進網絡陷阱?
    很多人歸咎於YouTube的演算法制度讓有心人士有機可趁,簡單來說,當你看過幾則影片後,YouTube會推測喜歡A影片的人,同時還可能喜歡B影片,就是如此簡單的原因,導致惡質影片被大量的推薦給兒童。 事件發展成這樣,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現在看來也許有些荒謬和諷刺,因為艾莎門事件陷入恐慌,事件到現在都還無法完全杜絕,想像一下,只要孩子的小手輕輕在YouTube點個幾下,相關的影片就都又冒出來了!這麼防不甚防,有如滔滔江水般綿延不絕,最終還是要有家長的涉入與陪伴才能確保孩子是在安全的環境下成長。
  • 媽媽檢查兒子作業,翻開一看直冒冷汗:輔導孩子寫作業真難
    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們最多能夠想得到的是家長的怒氣和孩子的怨氣,俗話說「虎毒不吃子」,家長無論再怎麼生氣,都不會真心會傷害到孩子,但是孩子在生氣的時候會不會也這麼想呢?媽媽檢查兒子作業,翻開後背後直冒冷汗前陣子,一位媽媽們在網上分享了自家兒子的作業,有的網友看了以後說被笑的岔氣了,但也有的網友說看到了以後覺得頭皮發麻。不知情的人還以後孩子是不是又拿了一個大零分回來,沒想到一點開視頻,作業本上的幾個「媽媽我要打死你」的打字赫然映入眼帘。
  • 看完冒冷汗!第一部新冠病毒紀錄片,日本拍了
    一場關於世界人民的戰役打響了……值此之際,日本人民趕在中國前頭,拍攝了第一部新冠病毒專題紀錄片。迷叔看完之後,直冒冷汗。無論是從認知度和全面度來說都令人汗顏。他們總是在第一時間拍攝一些中肯的紀錄片。客觀的描述現象,不摻雜一些額外的立場。這部紀錄片發布於2月9日,當時在日本的鑽石公主號上已經爆發了疫情。而在這之前,日本國內也陸陸續續增加確診人數。
  • 《抱怨的藝術》——當心掉進自我實現預言的陷阱
    皮格馬利翁效應的損害性在於:被認為沒有天賦的學生經常會將這一關於他們潛能的負面信息內化。他們會慢慢相信對他們的較低期望是有道理的,同時會做出相應的表現。皮格馬利翁效應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可持續六年之久。所以,最終,並不是老師放棄了那些「壞學生」而是因為他們從內心認定了老師對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他們放棄了自己。
  • 羅織經:狄仁傑看了直冒冷汗,武則天看了自嘆弗如!
    羅織經:狄仁傑看了直冒冷汗,武則天看了自嘆弗如每個人的一生,都是追求理想,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生。在人生的追求中,要達到彼岸,將會面臨困難重重。既有自身能力的不足,不善划船,在汪洋中迷路,無法到彼岸。如果你想從明處攻擊敵人,就拼命的讚美他,被捧殺的人會處於危險的境地而不知不覺。如果你想用陰招攻擊敵人,那麼就要從別人最隱私最忌諱的地方下手,這樣才能保全自己。原文二:假天用事,名之順也。自絕於天,敵之罪也。
  • 浙江杭州發生一起事件,女子掉進消費陷阱,令人無語又氣憤
    如今,一些不良商品為了售賣商品都會不擇手段,顧客不明真相的時候,有時會遇到虛假宣傳,有的會掉進消費陷阱,結果造成錢財方面的損失。最近,一位來自杭州蕭山的女子鄭某就在理髮店遭遇了消費陷阱,場面令人無語又氣憤近日,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的20歲女子鄭某去一家美容美髮店理髮,在理髮過程中被該店店員說服,體驗了50塊一次的面部祛斑服務。令她始料不及的是,50元一次的祛斑項目在體驗後付錢時,居然變成了50元祛一個斑,見此情景,鄭某立刻就慌了。
  • 馬未都:古董圈裡最狠的局,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渾身直冒冷汗!
    馬未都:古董圈裡最狠的局,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渾身直冒冷汗!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會說組個「飯局」,在這裡,「局」代表著聚會,但是在古董圈裡,「局」可就不是那麼簡單的意思了,因為在這裡,「局」可就是騙局的意思,浸淫古董圈這麼多年,馬未都自然也見過大大小小的「局」。
  • 關於手機輻射的危害,這部紀錄片告訴你真相
    「微波輻射就是終極汙染源,你看不見它,聞不到它,也聽不到她,但你確實能夠感覺到它。」一位電敏感「患者」說道。無線設備的電磁輻射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也是獨立紀錄片《眩暈一代(Generation Zapped)》試圖去探索和向觀眾呈現的主題。
  • 全身多處燙傷 還在危險期丨黑龍江又有孩子掉進熱鍋!他只有八個月大······為什麼受傷的又是孩子?
    又有孩子掉進熱鍋了,這次是一個只有8個月大的嬰兒!(建議在WiFi下觀看視頻)臉部、頸部、全身多處燙傷,現在還沒有度過危險期,住在重症監護室······孩子叫石鐵帥,只有八個月大,家在寧安市沙蘭鎮雞蛋石村。帥帥的爸爸說,意外發生在1月9日。是在炕上和小哥哥玩的時候,意外掉進剛做完早飯、正在燒水的鍋裡的。當天,在家的還有孩子的媽媽和奶奶。
  • 為什麼老虎吃了人之後要被殺掉?專家的解釋讓人直冒冷汗
    為什麼老虎吃了人之後要被殺掉?專家的解釋讓人直冒冷汗想必大家對老虎這種動物肯定不陌生,各種動物園中都會有老虎的身影,老虎也一直以百獸之王的姿態存在在我們心中。老虎是憑實力當上百獸之王,老虎和豹子正在搏鬥,貓科動物中,老虎和豹子都是獨居動物,戰鬥力非常強,所以高手過招肯定會有死傷,不一會兒老虎叼著包子,從森林中走了出來。雖然有些疲憊,但是足以證明老虎的實力有多強悍。不過現在野外的老虎越來越少,動物園中老虎的數量開始直線上升,在動物園中有一條規定,如果老虎傷人致命,那麼就會將它擊斃。
  • 冒冷汗!惠州一小車後窗居然躺著一個小孩子……
    原帖連結馬安高級中學路口自己看圖昨天,西柚@JCAKKEN在西子圈發帖稱,經過馬安高級中學路口時,前面一輛車的後窗裡居然躺著一個小孩子,看到自己都冒冷汗了很可能就是成人脫手,孩子衝向前擋風玻璃,甚至飛出車外!所以兒童安全座椅很重要。家長在開啟天窗通風時,千萬不能讓孩子把頭伸出天窗外玩耍。如果路途上遇到一些障礙物或亂飛的硬物,容易讓孩子受到嚴重的傷害;另外天窗本身的開閉可能會夾傷孩子頭部。
  • 《超人》書俊刮傷李秉憲兒子臉 李輝才冒冷汗:怎麼辦
    所幸李秉憲夫妻心胸寬大,但他卻因此嚇到冒冷汗。▲李輝才曾經跟李秉憲夫妻當過短暫鄰居,小孩之間也會有來往。(圖/翻攝自TV朝鮮)李輝才現身為實境秀《妻子的味道》固定主持人,聽聞班底鹹素媛的女兒近期發生2次咬人事件,他心有戚戚焉分享自己親身經歷,「我們家曾經跟李秉憲夫妻倆當過短暫的鄰居,剛好他們也是生兒子,在書言書俊小時候的時候,常常會互相拜訪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