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的出現讓網友們大呼「親情劇的春天要來了!」
但電視劇的高開低走,難免讓人唏噓。
國產親情劇的輝煌難道止步於《家有兒女》了嗎?
「原生家庭」一詞的出現。
讓大眾把目光焦點集中在那些被原生家庭影響一生的人們。
影視劇也不例外。
1
從《歡樂頌》裡壓榨女兒樊勝美補貼兒子的樊爸樊媽。
到《都挺好》中把個人情緒全部發洩在女兒蘇明玉身上的趙美蘭。
再到《以家人之名》中埋怨兒子害死女兒的陳婷、一走就是多年不回的賀梅……
這幾年影視劇可謂是將媽媽「黑」得體無完膚。
一回憶起近幾年的影視劇,似乎主角們都沒有一對「正常」的爸媽了。
影視對話題的關注使得劇情內容趨於狹隘狗血。、
「原生家庭」這一詞淪落到與「車禍」、「失憶」、「出軌」等同的狗血素材。
誠然,影視的創作來源於生活。
但生活也並非是非黑即白。
童話故事《白雪公主》讓無數人的童年被貫徹了同一個概念。
「後媽是壞的」。
但《家有兒女》在故事的前幾集就展開了後媽劉梅面對繼女夏雪時的小心翼翼、體貼呵護。
這其中縱然有夏雪本身就很優秀的原因,但也確確實實展現出了四個字。
後媽難當。
2
《最好的我們》中的齊阿姨也是如此。
主角耿耿性格活潑,擁有父母雙方的妥帖對待。
即便如此,在面臨父母離婚,父親再婚後,她也曾忐忑不安。
類似的感覺齊阿姨也有。
在耿耿感覺到父親被奪走,家庭被佔據的時候,齊阿姨也細心敏感地察覺到繼女的情緒變化。
《以家人之名》和《最好的我們》都是由譚松韻所主演。
但兩部劇的家庭構成卻天差地別。
相比較前者的母親集體缺位現象。
《最好的我們》中的家庭平淡簡單。
在耿耿班級開家長會時,耿耿的父母都忙於工作無法前來。
耿耿擔心在後媽齊阿姨面前丟臉,又是換座位,又是兩人在教學樓前尬聊。
但齊阿姨在耿耿向別人介紹她時,主動稱自己只是耿耿爸爸的同事,巧妙的避免了有可能發生的難堪。
在耿耿與父親吵架的時候,後媽齊阿姨是他們的潤滑油。
在耿耿生日的時候,她送上了耿耿心儀的禮物。
而這期間,耿耿的親生母親也沒有因為離婚就對孩子不管不顧了。
兩個女人用自己的方式展現著對孩子的關心愛護。
哪怕沒有血緣。
3
飾演齊阿姨的演員李佳蔚也因為這個角色被觀眾熟知。
在《最好的我們》播出之時,李佳蔚還拍攝了一部電影《石獅往事之擲茭情緣》。
這部電影如今正在優酷熱播。
在影片中李佳蔚飾演的女主香蘭不僅是一位妻子,更是一個孩子的母親。
電影講述了解放時期,無數老兵被迫遷往臺灣。
親人守望著他們的歸來,香蘭便是其中之一。
她獨自一個人撫養兒子長大,卻迎來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命運。
那種悲傷,即便只是想想都讓人心痛難忍。
在《石獅往事之擲茭情緣》中,李佳蔚飾演的香蘭較之此前的齊阿姨更加平凡普通。
演員的演技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一個平凡母親獨自養大孩子的艱辛,喪子之痛讓看客都為之沉默。
這,只是位普通的母親。
除此之外,李佳蔚還曾在《延禧攻略》中飾演太后身邊的劉姑姑。
被彈幕大軍親切的稱呼她為「齊阿姨」,可見這位「後媽」的人格魅力。
劉姑姑這個角色也與一般清宮戲裡的嬤嬤大不相同,有網友將其對號入座到《甄嬛傳》中的槿汐。
可誰又能忘記《還珠格格》中容嬤嬤拿針扎人時的恐怖呢?
劉姑姑同樣板正,但對著女主魏瓔珞,仍有一絲溫情。
而容嬤嬤,對著皇后也是一腔赤誠。
這是人物的魅力所在,也是人性的複雜。
「原生家庭」的出現讓大家開始關注家庭教育,討伐那些不配為人父母的人們。
與此同時,父母也正在被「妖魔化」。
反麵塑造越來越多,以至於《以家人之名》中賀梅的澄清都可以被視作「洗白」。
父母的愛開始沒有說服力。
國產劇中的母親形象有趙美蘭、有賀梅,也有劉梅、齊阿姨、香蘭……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母親,不該被輕易的歸類為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