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文章來源:《電影》雜誌社2015年7月
▲第一套比基尼:脫衣舞女米查爾•伯娜蒂妮身穿第一套比基尼,在一家遊泳池邊,讓記者照相。
▲碧姬•芭鐸:碧姬•芭鐸讓比基尼風靡,「性感女神」從此也成了比基尼最堅定的擁護者。
▲瑪麗蓮·夢露:比基尼泳裝因為與夢露的名字聯繫起來而迅速紅遍全球。
▲瑪麗蓮·夢露帶動了比基尼在美國的流行
▲拉蔻兒•薇芝:「選美小姐」出身的拉蔻兒•薇芝憑藉這身米黃色獸皮比基尼成為當時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封面女郎。
▲烏蘇拉·安德絲:身穿白色比基尼,哼著小曲破水而出的第一代「邦女郎」奠定了此後「邦女郎」的形象,你知道嗎,據說這身比基尼是她和導演一起設計的。
▲哈麗·貝瑞:哈麗·貝瑞在《擇日而亡》中的鏡頭更多地是向第一任「邦女郎」經典致敬,但也讓亮色系比基尼流行了起來。
▲卡梅隆·迪亞茲:《霹靂嬌娃2》中的白色比基尼被放到了最不顯眼的地位,成了卡梅隆·迪亞茲展示身材的附屬品。
▲傑西卡·阿爾巴:《碧海追蹤》裡的傑西卡·阿爾巴是得益於比基尼的最後一個ICON偶像。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扮演性感女郎見長的塔斯黛·韋爾德,高腰比基尼也穿得風情萬種
比基尼是時尚史上最具衝擊力的創舉。1946年,美國在太平洋一個叫比基尼(bikini)的小島進行原子彈試驗,18天以後,一位名叫路易斯•裡爾德(Louis Reard)的法國人推出了由3塊布和4根帶子組成、揉成團可裝入一隻火柴盒的泳衣,可想而知,這套胸衣樣式的上衣和三角褲組成的泳衣該有多「清涼」,甚至沒有模特敢穿。最後,裡爾德找了一位跳脫衣舞的姑娘,在一個露天遊泳池旁舉行了展示會,尖叫聲此起彼伏,甚至有人當場暈倒。這件布料不到70釐米的新式泳裝,設計師以比基尼島的名字為它命名,因為它爆發的能量不亞於那顆在小島上空爆炸的原子彈,影響了全球人民60多年來的審美潮流。但比基尼真正被人們接受且流行起來,電影,居功甚偉。
碧姬•芭鐸、瑪麗蓮•夢露和烏蘇拉·安德絲造就了風起雲湧的五六十年代
比基尼誕生在1946年,然而在1952年,當一部名叫《比基尼女郎》(The Girl in the Bikini)的法國電影上映後,18歲的女主角碧姬•芭鐸(Brigitte Bardot)立刻被梵蒂岡教廷視為惡魔,更引發了很多保守人士的憤怒。但也虧了這部電影,比基尼才迅速流行起來。
比基尼最該感謝的女星就是碧姬•芭鐸,她讓這三塊布開始成為時尚。但碧姬•芭鐸也應該感謝比基尼,是它奠定了自己性感女神的地位。那一年,她才18歲,穿著無肩帶比基尼出盡了風頭。儘管在1958年,梵蒂岡還展出她的照片(並非身著比基尼的)作為魔鬼的象徵,但這不能阻止比基尼的迅速蔓延。而「性感小貓」碧姬•芭鐸也從此成為最堅定的比基尼擁護者。
芭鐸讓比基尼風靡歐洲,瑪麗蓮·夢露則把它擴散到全球。在比基尼發明出來的十多年後的1962年,夢露在她僅有37分鐘長的遺作《瀕於崩潰》(Something's Got to Give)中身著絲綢比基尼登場。完美的體型、自然彎曲的睫毛、潔白無瑕的牙齒和偶爾挑逗的動作,依然散發出肉慾成熟、美豔性感的氣息。那時沒人從她眼神裡看出迷茫軟弱與錯亂。所以當8月4日早晨,人們還看見夢露臉龐鮮豔,誰也沒有料到這卻是她臨終前最後的光彩。但夢露身穿比基尼泳裝的電影畫面和藝術照片出現在各種時尚雜誌上時,人們對比基尼第一次另眼相看,比基尼泳裝也因為與夢露的名字聯繫起來而迅速紅遍全球。
同樣是1962年,一身白色比基尼的瑞士美女烏蘇拉·安德絲(Ursula Andress)奠定了此後四十多年「邦女郎」們的基調,那就是必須擁有天使的容顏和魔鬼身材。作為第一部「007」電影,《諾博士》(Dr. No)裡的哈麗·萊特一出現便與邦德並肩作戰,被認為是真正的第一任邦女郎。扮演哈麗·萊特的就是烏蘇拉·安德絲,她的出場靈感來自維納斯從海中誕生的故事,在加勒比海岸,烏蘇拉·安德絲別著腰刀,穿一身系腰帶的白色比基尼,哼著小曲破水而出。健康的蜜色皮膚和高挑硬朗的身材富有原始美感。儘管「007」系列已經拍到了第24部,但對這位「邦女郎」的評價向來是所有「邦女郎」中最高的,所有關於「007」的紀念性文章都會提到這位哼著小調從海裡冒出來的天使,性感與力量的象徵。而安德絲在以後的任何一部影片都沒有象第一部邦德片這樣引起大的反響。在觀眾眼中,她是永遠的「邦女郎」。
安德絲打破了麗塔·海華絲、瑪麗蓮·夢露、碧姬•芭鐸這些「比基尼」前輩女郎們嬌滴滴的形象,讓這種本來就屬於沙灘的服裝擁有了沙灘氣質。據說,在《諾博士》裡,白色比基尼加上一條腰帶是她與導演楊共同設計的,這在當時還是如今看來都是創舉,哈麗·貝瑞在《擇日而亡》中大大地模仿了一把。
1966年的《公元前一百萬年》(OneMillion Years B.C.)給比基尼帶來了新的材質。這是部有點無釐頭的電影,描述元前一百萬年遠古時代的故事,卻又以比基尼美女造型吸引眼球。「選美小姐」出身的拉蔻兒•薇芝(Raquel Welch)憑藉片中身著米黃色獸皮比基尼、野性十足的萊奧娜姑娘,一躍升成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封面女郎。雖然仿動物毛皮做成的比基尼看起來好像與那個時代不太相符,但絲毫不妨礙觀眾們欣賞「選美小姐」的噴血造型與狂放不羈。這種審美直到1995年都仍未改變,在那年英國《帝國》雜誌評出的「百名銀幕女神」榜上,拉蔻兒•薇芝還被排在第18的位置。
哈麗·貝瑞、卡梅隆·迪亞茲和傑西卡·阿爾巴新世紀後的比基尼致敬遠多於創新
經過五六十年代女星的洗禮,到了1969年,美國《生活》雜誌已經出專題介紹比基尼泳裝,此時比基尼的負面形象已經消失。但令人驚奇的是,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間,反倒少有經典的比基尼形象在銀幕上出現。
如果從比基尼本身的發展史解釋,可能是因為70年代和80年代創造的那些無結構的泳裝。這些泳裝除了下身以外,幾乎都沒有什麼遮蓋。不穿上衣遊泳及裸泳開始出現,儘管敢於這樣遊泳的人仍是少數,但從電影中一窺女性身軀以及滿足幻想的需求似乎大大削弱了。到20世紀90年代,泳裝的風格重新趨向「謹慎」,它們覆蓋了較多的身體面積,並重新採用了一些原來的縫合方式和調節體態的方式。在銀幕上一展女星的嬌美身材有了必要,只是這之後的比基尼再難重現五六十年代的輝煌,更多的是致敬再致敬。
2002年,在007系列《擇日而亡》(Die Another Day)中,皮爾斯•布魯斯南的搭檔哈麗•貝瑞(Halle Berry)穿著一身橘黃色比基尼,面露微笑從海中出現。儘管沒人會否認那是個經典鏡頭,蔚藍色的大海和性感的橘黃色把哈麗•貝瑞淺棕色的皮膚襯託得熠熠生輝,而她略微昂起頭露齒微笑的神情也著實迷人,但也沒人否認,這與第一代「邦女郎」烏蘇拉·安德絲的出場極為相似。而哈麗·貝瑞唯一的貢獻是,讓亮色系比基尼流行起來。
在2003年的《霹靂嬌娃2》(Charlie'sAngels: Full Throttle)中,卡梅隆·迪亞茲(Cameron Diaz)一身性感的白色比基尼泳衣吸引了無數目光,也成為這部續集電影最大的票房保障。雖然這是導演特意安排,為了不浪費迪亞茲的身材,讓金髮撩人、雙眸深情迷魂的迪亞茲在海上衝浪時,身體曲線隨著海水起伏,優美而又夢幻。但比基尼已經被放到了最不顯眼的地位,毫無設計感,簡單的白色,成了迪亞茲展示身材的附屬品。
「沒人記住這部電影,」媒體這麼評論2005年的《碧海追蹤》(Into the Blue),但所有人卻都記住了傑西卡•阿爾芭(Jessica Alba),記住了那件藍色比基尼。然而電影和比基尼攜手的輝煌時代也過去,或許是因為比基尼早已成為尋常百姓的沙灘必備,沒了禁忌和新鮮,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再難找到與比基尼契合而又能帶來新風尚的ICON。雖然如今的銀幕上仍然不斷湧現著身穿比基尼的性感女星,但不誇張地說,傑西卡•阿爾芭是比基尼成就的最後一個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