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將總部遷至上海,是三盛控股全國化的布局,那「雙千億」目標則將其追逐規模的「野心」顯露無遺。
誠如三盛地產集團總裁馮勁義所言,「沒有千億,未來在這個行業裡沒法坐在這兒。」
和旭輝、陽光城、正榮等幾家將總部遷至上海的「閩系房企」相比,三盛控股雖然看似一家「全國性房企」,但從城市布局和銷售規模來看,已經被頭部房企遠遠甩在了後面。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追逐規模的同時,三盛控股的速度與安全、品質與規模開始失衡,不僅債務風險逐漸顯現,而且全國多個項目頻繁出現違規現象。
「雙千億目標」:規模增長停滯
作為一家「閩系房企」,三盛集團成立於1988年,最初深耕於華南一帶。2008年開啟全國化布局,但長期以來,異地複製表現不溫不火。
隨著越來越多「閩系房企」完成全國化布局,並且躋身千億房企陣容,三盛控股提出了「三年雙千億」的目標。
2019年年初,三盛集團董事長林榮濱一改以往求穩的風格,提出要讓三盛集團地產板塊三年實現資產與銷售千億元。
當年9月,三盛控股將總部搬到上海,實行「福州上海雙總部」的戰略。
如今,「三年之約」已過大半,三盛控股的規模和增速都不盡如人意。今年上半年,三盛控股銷售額為146.1億元,同比增長0.55%;2019年銷售額361.2億元,同比增長3.2%。
據克而瑞數據顯示,三盛集團1-11月全口徑銷售金額為400.7億元,和去年同期341.3億相比,增長17.4%;權益金額為303.5億元,幾乎和去年持平。
顯然,林榮濱過於樂觀地預估了房地產行業的走勢。實際上,隨著房地產「黃金時代」的結束,衝擊千億的難度大大增加。
正如馮勁義所言,2014年大概10萬億元的市場衝到2019年16萬億元,只用了差不多5~6年時間,這也讓增長型的企業隨著市場在往上走。因此,他將「千億」稱為「理想目標」而非「軍令狀」。
三盛控股表示,下半年將通過運營效率、周轉速度的提升,奠定公司衝千億的保障,助推公司實現擴張衝規模的目標。
「三道紅線」壓身:債務風險凸顯
房地產行業進入下半場後,已經鮮有房企仍將規模放在第一位。如果有的話,三盛控股絕對在列。
不過,三盛控股表示,即使公司把規模優先放在第一位,但保證安全尤其是現金流也同樣重要。
馮勁義對外指出,對於正處擴張期的三盛控股,規模與財務安全並非選擇題,而是必須兩邊平衡的必做題。
自2017年借殼「利福地產」登陸港股以來,三盛控股連年處於虧損的狀態。可以說是,規模尚未擴張,財務卻始終不怎麼安全。
2018年,三盛控股虧損急劇擴大,年內虧損同比2017年擴大2500倍至1.86億元。2019年上半年,三盛控股再度出現虧損,期內虧損約5339萬元,去年同期則為1951萬元。
得益於集團的資產注入,三盛控股2019年實現扭虧轉盈。財報顯示,2019年,三盛控股毛利約7.5億元,同比增長97%;淨利0.31億元,同比增長118.5%;每股基本盈利為15.70分,而2018年則為經重列每股基本虧損33.08分。
不過其債務壓力並沒有降低。Wind數據顯示,2017-2020年6月,三盛控股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5.64%、87.58%、93.58%、94.58%;淨負債率分別為128.07%、382.86%、492%、60.9%。
值得注意的是,橫亙在三盛控股頭上的難題不僅有業績和債務壓力,還有剛剛出臺的「三道紅線」。其中,「三道紅線」被稱為房企的金融「緊箍咒」。
依據 「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將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檔的標準。三盛控股的現金短債比已經「觸線」。
今年上半年,三盛控股的借款中,一年內到期的借款72.91億元,一年後到期的借款40.84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包括定期存款及受限制存款)19.46億元,現金短債比僅約為0.27。
在「三道紅線」的調控基調下,過往房企以槓桿撬動規模的擴張模式必然受限。上半年,三盛控股融資成本高達10.83%,同比增長1.03%,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高周轉的隱患:多項目涉嫌違規
和其他「閩系房企」如出一轍,為了追求速度與規模,三盛控股走上了高周轉的道路。
馮勁義曾多次強調周轉效率的重要性:「運營效率、周轉速度,是三盛未來能夠衝上千億非常大的一個保障,我們必須要走上高周轉的道路。」
在這樣的策略下,三盛控股開始「蒙眼狂奔」,多個項目各類違規現象層出不窮。
今年7月,濟南三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因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擅自以意向金及首付款的方式收取預訂款性質的費用被處罰。
在此之前,今年3月,三盛控股位於南京江寧濱江板塊的三盛&中北G54地塊因為違規施工被主管部門要求停工整改。
除了上述南京項目,三盛旗下的青島項目三盛國際海岸,日前也因物業費每平方米3.6元、垃圾卻堆成山被當地監管部門約談小區物業。此外,該項目還被業主投訴涉嫌虛假宣傳而引發關注。
實際上,三盛旗下項目此前更是接連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住建部等通報,引發市場關注。
2019年12月底,三盛控股旗下公司福州盛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因發布違法廣告案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報,項目福州市璞悅灣區因違法違規被住建部點名,成為該批次通報中唯一的房地產類案例。
除了項目頻繁出現違規和投訴情況,更令三盛控股尷尬的是,雖然去年將總部遷至上海,但截至目前上海市場仍是空白。
如此來看,無論是全國化布局,還是規模增長,三盛控股已經被其他「閩系房企」甩出了一條街。「三道紅線」之下,恐怕保障債務安全和項目品質才是林榮濱和三盛控股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