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若愚】
據新華社6月28日報導,中共中央印發《關於調整預備役部隊領導體制的決定》,明確自2020年7月1日零時起,預備役部隊全面納入軍隊領導指揮體系,由現行軍地雙重領導調整為黨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
預備役部隊領導體制改革,是2015年以來新一輪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最新進展,也是繼武警部隊改革之後繼續推進跨軍地改革的重要舉措,進一步把軍是軍、警是警、民是民的原則落到實處。
這也意味著,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強化,預備役部隊的建設管理也將得到全面加強,在支援保障現役部隊、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編設預備役部隊是世界通行做法
「民兵預備役」並列出現的頻率較高,因此人們常把「民兵組織」和「預備役部隊」相提並論,但實際上兩者有較大區別。
民兵組織設立於鄉鎮和企業事業單位,由基層武裝部負責管理,組織形式較為鬆散;人員包括退役軍人和普通工人、農民等,不脫離生產;武器裝備以輕武器為主,如81-1式半自動步槍,在現役部隊淘汰後轉給民兵使用。
07式預備役軍服與現役部隊基本一致,區別在胸標、臂章等標誌服飾(資料圖)
預備役部隊是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師團級單位有統一番號,頒授軍旗,編配相關武器裝備。從組織管理看,具有這麼幾個特徵:
一是預備役部隊的組織指揮以現役軍人為主,包括黨委領導、精幹機關人員和分隊的班排長。這就好比建房子,現役軍人組成了框架結構。此前還實行預備役部隊第一政委制度,由地方黨委、政府領導兼任,有的還授予相應的預備役軍官軍銜。比如,在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和省長期間,習近平兼任福建預備役高炮師第一政委長達7年。
二是預備役部隊的主體,是退出現役、轉服預備役的軍官、士兵。按照我國法律規定,現役軍人在退出現役時,一般轉服預備役,並授予預備役軍銜。他們曾接受部隊教育訓練管理,具有較好的軍事基礎,被編入預備役部隊後,平時正常上班工作,定期參加預備役部隊組織的訓練。這樣的人員構成,保證了預備役部隊能夠經短期訓練即具備一定作戰能力。
三是預備役部隊的訓練科目與現役部隊有所對接,訓練考核比民兵組織標準更高、要求更嚴。如2018年12月,北部戰區陸軍組織對所屬預備役部隊進行基礎訓練考核,採取考題現場隨機抽籤、考核成績當場公布、申訴即時處理的方式嚴格組織,成績反映部隊戰鬥力。
四是在戰時,預備役部隊根據國家發布的動員令轉為現役部隊,歸指定的戰區或軍兵種現役部隊指揮。
2019年國慶閱兵,預備役部隊方隊(圖/新華社)
除了常見的陸軍預備役部隊外,海、空軍都於2005年組建了預備役部隊,包括預備役偵察船大隊、預備役掃雷船大隊、預備役機動雷達觀通營,以及預備役地空飛彈部隊等。去年國慶大閱兵中,預備役部隊方隊是15個徒步方隊之一,人員涵蓋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的預備役部隊。
預備役部隊是平戰一體、寓軍於民的典型做法,可以用較少的投入來維持一支較大規模的後備力量,並且快速實現平戰轉換,讓國家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因此,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編配預備役部隊。
前段時間美國發生騷亂,多地州政府出動國民警衛隊予以鎮壓、維持秩序。國民警衛隊是地方武裝力量,性質有些類似預備役部隊。他們接受州和聯邦雙重領導,部隊長官和參謀人員是現役美軍軍人,隊員是兼職軍人,但其武器裝備和訓練水平甚至高於一般國家的正規軍。一旦進入緊急狀態或爆發戰爭,聯邦政府有權調動國民警衛隊服現役。
美國國民警衛隊參與鎮壓騷亂(圖/AP)
被阿拉伯國家包圍的以色列,之所以善打惡仗、履勝強敵,成為中東軍事大國,預備役制度發揮了極大作用。全國劃分14個徵兵區和動員區,每區編1至2個成建制的預備役旅,各旅編入所在軍區的戰鬥序列;男性預備役軍人每年要返回部隊服役14天至30天,直到55歲為止。這些措施,確保了預備役人員的軍事素質。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48小時內就動員了近30萬預備役人員補充至一線,最終逆轉了戰局。
預備役部隊改革「靴子落地」
預備役改革的消息時來已久。
2018年5月,為配合做好預備役部隊調整改革研究論證工作,徵集廣大官兵的意見建議,在部隊內部的強軍網開設「預備役部隊調整改革意見箱」。兩年多時間,預備役部隊改革的「靴子」終於落地,這體現改革決策深入紮實,也從側面說明現行的預備役制度存在一些矛盾問題亟待解決。
2018年5月,就預備役部隊調整改革廣泛徵求意見
一是進一步理順領導指揮關係。
武警部隊、預備役部隊此前都是實行軍地雙重領導制度,同時接受軍隊和地方的領導。
以預備役部隊為例,他們在接受部隊領導指揮以外,還接受所在地黨委、政府的領導,執行情況雙向通報、領導現場辦公、第一政委述職和預備役軍官雙向考評等制度,很多預備役部隊的營院建築、訓練場地、教學娛樂設施等由地方政府建設。同時,預備役部隊還擔負著一定的支援地方建設的任務,實現軍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同提高。
此次對預備役部隊領導體制改革,主要考慮是:
第一,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實現黨對人民解放軍和其他人民武裝力量的絕對領導,其中包括對預備役部隊的絕對領導;
第二,落實《憲法》有關規定,把中央軍委領導全國武裝力量、軍委實行主席負責制的要求落到實處;
第三,通過順暢領導指揮體制,推進預備役部隊與現役部隊一體建設和運用,一旦有事可更好實現平戰轉換。
二是進一步強化預備役部隊的「軍味」「戰味」。
相對於解放軍現役部隊,預備役部隊要「清閒」一些,平時的任務不是很多,主要是做好各類訓練計劃方案,協調地方政府搞好相應保障,定期組織預備役官兵訓練。預備役部隊的裝備也比較老舊,一般都是高射炮、防化裝備之類,技術含量不夠高,主要是為了在戰時配合做好城市要地防空、核生化洗消等任務,直接參與作戰的功能還不夠強。
此次改革,將預備役部隊全面納入軍隊領導指揮體系,將推動預備役部隊在建設質量上有極大的提升。
第一,從平戰一體的角度出發,必然要對預備役部隊的類型設置、武器裝備進行升級,減少陸軍傳統類型的部隊,增加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等高技術兵種的預備役部隊。
第二,預備役部隊的訓練強度和標準要求,將向現役部隊進一步靠攏,更好回歸姓軍為戰的根本屬性,更好符合支援保障現役部隊的要求。
第三,預備役部隊將更加注重挖掘退役軍人中的優秀分子,提高預備役官兵的整體能力素質,更加符合現代作戰需要。
哈爾濱某部預備役防化團進行防化演練(高永真等攝影報導)
三是進一步構建新型軍政軍民關係。
預備役部隊處於軍地結合部,與地方打交道多,且地方政府領導兼任第一政委。這些「便利條件」,導致一些預備役部隊把支援地方建設、協助維持治安等,作為重要工作來安排;一些軍官把到預備役部隊任職作為軍旅生涯的「末班車」,有的把精力用在了同地方跑關係、要經費來搞建設,有的為自己轉業以後的安置謀求出路。
此次改革,將對預備役部隊與地方的關係作進一步規範。《決定》要求,中央和國家機關、地方黨委和政府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履行國防建設責任,支持預備役部隊建設。
下一步,將相對剝離預備役部隊與所在地方的人員、經費往來,包括地方領導不再兼任預備役部隊領導職務,部隊建設經費由軍隊統一撥付,不再需要向地方爭取經費等。這有利於預備役部隊排除思想幹擾,集中精力投入到部隊建設之中。
四是進一步發揮預備役部隊的優勢特長。
與現役部隊相比,預備役部隊最大的特長、最有利的發展路徑在於軍民融合。隨著改革的推進,預備役部隊將更好挖掘地方資源,依託雄厚的科技力量,以信息化建設為突破口,不斷推進部隊創新發展。
預備役部隊紛紛成立無人機大隊等新型作戰力量分隊(圖/三秦網)
下一步,預備役部隊將加大建設新型作戰力量分隊,用好信息網絡、無人機、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逐步形成與現役部隊力量交錯、功能互補的發展模式、力量格局。
同時,做好所在地高科技企業的調查摸底工作,研究制定戰時科技動員預案,把社會散布型、先進型的力量,變成集約型、儲備型的力量,確保一旦需要能夠隨徵即用,實現國防潛力迅速向實戰能力轉換。預備役部隊的官兵也可以到地方高科技企業、院校和科研機構學習進修,不斷提高信息素養。
推進改革是軍地共同責任
改革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需要多方協助才能向縱深推進。在武警部隊領導指揮體制改革時,中央要求各地區各部門、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積極主動協調配合,做細做實相關工作,確保有序轉換、穩定運行。
此次推進預備役部隊改革,《決定》要求軍地有關單位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主動協調,密切協同配合,做細做實相關工作,確保預備役部隊領導體制平穩轉換、有序銜接。
當前,我國面臨的安全形勢極為複雜嚴峻,用群狼環伺來形容毫不為過。在東海,中美軍機同時出現在臺灣外圍空域漸成常態;在南海,中美兩軍的海空較量更趨激烈;在西部,中印邊境的緊張態勢雖然有所降溫,但雙方仍然在加強一線力量建設,依然存在擦槍走火的風險。伴隨著我國由大向強的發展步伐,這樣的安全壓力和挑戰必然會如影隨形,戰爭的風險也在不斷攀升。
可以說,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但和平並不是上天恩賜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維繫下去的。維護和平只有一條道路,那就是把武裝力量建設得更加強大,讓任何敵人都要仔細掂量發動戰爭可能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這樣才能足夠壓抑住對手的衝動。
預備役部隊組織訓練(圖/中國軍網)
此次推動預備役部隊領導體制改革,正是提高部隊整體打仗能力的重要一環,其核心在於充分挖掘蘊含在民間的軍事潛力,使之在特殊情況下能夠迅速演進為軍事實力。
推進這項改革,一方面需要地方黨政領導增強國防意識和國防觀念,加大對預備役部隊建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在科技擁軍方面採取更有力的舉措,取得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包括企事業單位支持預備役軍人參加訓練,退役軍人積極發揮才幹、為部隊建設建言獻策,以及高科技企業把科技能力轉化為軍事潛力等。
「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兵民始終是勝利之本。
參考資料:陳廣生、何美林:《以軍民融合助推預備役部隊建設》;解放軍報評論員:《堅決貫徹黨中央的重大政治決定》;一號哨位:《預備役部隊的改革,來了!》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