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守望者:一個國粹尷尬時代的選擇

2021-03-02 風起中文

世界上有三種古老的戲劇:一種是古希臘的悲劇與喜劇,另一種是印度的梵劇,第三種就是中國的戲曲。戲曲是以歌舞表演故事的藝術,而中國的京劇正是諸多劇種中的典型代表。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上至玉皇觀音、帝王將相下至布衣百姓、販夫走卒,歷史與倫理、革命與愛情、現實和神話、戰爭和陰謀,在京劇中都可以化為大街小巷中平頭百姓嘴邊傳唱的西皮二黃。雖然京劇既沒有崑曲那樣古老,也遠不如秦腔的歷史悠久,但是京劇在近兩百年的歲月裡,汲取各個地方劇種之所長,把如此眾多的藝術形式完美地綜合在一起,綻放著巨大的藝術魅力,它集優美的唱腔、精彩的對白,考究的表演、驚險的武打於一身,曾經是中國人最為喜愛的娛樂形式。

然而在今天,京劇,這一演繹了幾百年的傳統文化,面對日益絢爛、喧擾的今天,似乎越發地跟不上時代的節拍,它頭戴「國粹」的光環,卻不得不遭受被冷落的尷尬境地——

人們更多喜歡接受富有激情、朝氣十足、另類個性的文化氛圍,而不願耐心地接受京劇那拉著長音的唱腔,也很難感受戲臺上京劇演員那一顰一笑、眉宇間流淌著的情感,更難領悟京劇所傳承的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除此之外,觀眾席中寥寥無幾的聽眾,同樣註定了京劇演員前途的渺茫。一名具備先天條件的兒童需要接受6~10年的嚴格訓練才能成為一名普通的京劇演員,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能依靠表演京劇養活自己。很多中、青年京劇演員只能在失業與改行之間做出艱難的選擇。

在這樣一個國粹藝術遭遇尷尬的時代:觀眾減少、隊伍萎縮、資金缺乏等問題使京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並非絕境。京劇的獨特魅力在一部分擁躉心中愈久彌香,依然有這麼一群人,願意用自己的熱愛和堅持做一名京劇藝術的守望者。

始建於1905年的北洋大戲院,無數名角曾在此登臺。如今這裡已經改建成一家電影院,是濟南很少幾個上演京劇的地方。

今晚,五十七歲的田家裡將在演出的《秦香蓮》中飾演太監。由於缺乏經費,劇院設施已經多年沒有進行必要的維修。

這場演出的戲票從一周前就開始售賣了,價格也只有區區十塊錢,但還是有很多票沒有賣出去。賣票的桌椅用的是今晚演出《秦香蓮》的道具。

開演之後,劇院的經理在門口數地上散落的票根,以此估計本場演出的收入。可以容納四五百人的劇場只賣出了不到一百五十張票。

由於平時演出較少,劇院大部分時間用來放電影,勉強保障基本的運轉費用。

京劇演員的付出並不因觀眾的稀缺而打折扣。67歲的吳麗珠在紀念自己舞臺生涯五十周年的演出中不慎扭傷了右腳。為了不耽誤接下來的表演,她利用演出間隙在化妝間打封閉。

一場武戲《小商河》下來,48歲的主演董玉傑背上用來止痛的膏藥已經被汗水浸透。他的傷是在一個月前排演時留下的。

趙蘭英老師在看著自己剛剛獲得全國大獎的學生劉珊珊化妝。培養一名優秀的年輕京劇演員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

為了趕場,曾獲得過全國的十大票友稱號的吳春華趕在化妝的間隙,匆匆吃幾口盒飯。

魯藝劇院後臺。《西廂記》演出結束,為臺灣票友張雅君捧花的女演員。

為了適應觀眾的口味,京劇演員有時還得客串歌舞等綜藝節目。

春節,劇院在一所大型商店演出,裝有水龍頭和鏡子的廁所被演員們用作臨時化妝間。李鵬在廁所裡幫實習學員化妝。

畢業三個月的武生演員郝振在宿舍裡看動畫片。他年輕又茫然。有的學員畢業後兩年仍然沒有被劇院正式錄用,只能按實習生的標準,領取每月460元的補助。

小原已經唱了四年戲,但是她的嗓子出了問題,日後要改行作文秘。她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老一輩演員仍在堅守。77歲的李幼麟老先生七歲練功、九歲學戲、十歲登臺,曾獨創繞舞臺一周連續十個前空翻。退休後,他用退休金錄製了一千多盤京劇錄像帶,希望捐獻給北洋劇院,在錄像廳循環放映,但被劇院經理婉言拒絕了。因為即使滾動播放影視大片都很難贏利,更何況觀眾寥寥的京劇。

臺灣男旦馬文候酷愛京劇,辭掉工作專程來北京學戲,卻因疲勞過度罹患面癱。患病期間他將自己反鎖在北京的寓所中,封閉式練功。他期待病癒後重返舞臺,實現自己的京劇夢想——將荀派和筱派合理地融為一體,成立自己的京劇工作室,將很多在大陸已經失傳的傳統劇目和表演技法陸續搬上舞臺。

為了湊齊排演《李清照》的經費,李青一家把原有一百多平米的住房出售,一家三口擠在一套三十多平米的房子裡面。戲排成了,屢獲大獎,卻總共只演出了不到十場。排戲投入的近兩百萬元收回無望。

出生於1978年的餘(叔巖)派傳人王佩瑜是著名女老生,曾經為電影《梅蘭芳》中的「冬皇」孟小冬配唱。她對於自己的表演有著「絕對自律」的要求,拒絕為了豐厚收入而去搭班做商業表演,拒絕為不懂京劇、對演員要求不高的觀眾表演。她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當英雄沒有用武之地的時候,寧可選擇毀滅。所幸的是,我們都心懷信念和理想,並且願意為之守候。即便讓我在寂寞中等待一生,只要給我希望,我就得守著自己的舞臺。」

校園中,山東藝術學院二○○四級京劇表演專業的學員正在基功課上「拿頂」。訓練大廳的牆上懸掛著京劇大師譚鑫培和梅蘭芳的畫像。相比畢業之後,這幾年的學員時光是美好而單純的。他們憑著對京劇藝術的熱愛而苦練,生存的殘酷對他們來說還是鏡花水月。

《京劇守望者》是作者寧舟浩於2004—2007年間拍攝的紀實性攝影專題。此專題主要以濟南京劇院為視角,細膩而深入地記錄了中國京劇的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困境,以此折射中國傳統文化所遭遇的危機。



寧舟浩,紀實攝影師。1975年出生於山東肥城。祖籍湖南省隆回縣。高中期間開始自學攝影,1996年畢業於西安統計學院。大學期間在《陝西日報》首次發表攝影作品。工作後業餘時間學習攝影。現居住於山東省濟南市。

相關焦點

  • 中戲聘請12位京劇名師傳承國粹
    原標題:中戲聘請12位京劇名師傳承國粹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尚長榮、寇春華、孫毓敏、朱世慧、陳少雲、于魁智、李勝素、王蓉蓉等京劇名家來到中央戲劇學院昌平校區。
  • 陳維昭:國粹與當代性——從京劇歷史談起
    提到京劇,「啊呀!依孤看來,今日是你我分別之日了~」(《霸王別姬》)也許是我們最熟悉的唱段,這是因為張國榮演繹的電影和歌曲的流傳。但是,除此以外,我們對這門國粹似乎不甚了了。對許多人來說,京劇成了流行歌裡的一段插曲,電影的一個片段,甚至只是春晚的一個節目。然而,正是憑藉了這些形式,逐漸小眾化的京劇,竟然從未離開我們的視野,只是它由一種戲劇,一種生活方式,變成了一個文化符號。
  • 【愛上國粹】北京亮相天樂園,全球首家國粹京劇體驗館,分分鐘愛上京劇
    總面積近5000平米的天樂園,亮相文化的進駐,打造了京城文化地標 一站式京劇主題體驗館京劇博物館、亮相時尚京劇演出京劇主題攝影、國風生活館等200位有效座席同樣的國粹別樣的京劇《關公開臺》《霸王別姬》《貴妃醉酒》《京劇風雲》《挑滑車》……一段段經典戲劇的呈現,卻讓所有觀眾看到了全新的演繹,天樂園全息劇場體驗融入了當下熱門的技術手段,通過VR、數位化應用實現戲曲作品的靜態展示和人屏交互
  • 「國粹」京劇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京劇顧名思義,是以北京為中心流傳至全國各地的,京劇是我國的國劇,也是我國的國粹。清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京,與來湖北的藝人合作,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的曲藝,經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分為生、旦、淨、醜等角色,形成了唱、念、做、打一整套表演程式。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曲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京劇油畫,美到心底,國粹京劇超寫實油畫第一人薛海濤作品欣賞
    京劇宛若一位待字香閨的古典佳人,伴著唐風宋韻的高嘆低吟,沿著傳統戲曲的歷史軌跡,一路蓮步輕移,在傳統文化的燭照濡染下,成為中國傳統藝術寶庫的一顆璀璨明珠,被稱為我國的「國粹」藝術。今日推薦:一支勾勒眉角的筆,一襲染盡紅塵的衣,一段花腔婉轉的唱詞,一篇死別生離的曲藝……這就是京劇魅力,在外國人眼裡,京劇更是中國幾千年古老文明的代表,京劇臉譜、京劇唱腔、京劇表演五彩紛呈,絕妙新奇;京劇演員服裝美、身材美、伴奏美、唱腔美,美不勝收。
  • 陌陌直播間秀京劇絕活 四功五法盡顯國粹風華
    12月15日的安徽會館大戲樓裡,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廣京劇國粹藝術為主題的「京彩薈萃」戲曲直播季,第二場直播準時拉開帷幕。本場直播裡,京劇表演裡難得一見的椅子功、蹺功、吃火等代表性絕活驚豔亮相。
  • 【國粹傳承】京劇小票友——陳佳琪
    「京劇」二字,對陳佳琪來說是一個富有魅力的字眼,猶如五光十色的鑽石,璀璨而神秘。圖為陳佳琪穿戴好戲服正在照鏡子。 在學習京劇中,陳佳琪只顧追求唱腔而忽略了京劇內容的故事背景以及人物所表現的情感,這也讓她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事不能只看表面,要從本質上做起,只有這樣才能做得更好。」
  • 國粹生香 | 京劇藝術的介紹
    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曲調經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 裸體京劇遭吐槽 「裸體路線」不是國粹的出路
    國粹京劇也被惡搞?最近網絡盛傳的一組關於京劇的攝影作品讓人瞠目結舌:照片中的人物以京劇造型出鏡,但多數袒胸露乳。這引發網友對國粹、藝術等問題的思考和討論。(10月26日新華網)  作為國粹,京劇在日益發展的今天,他的生存空間日益被各種流行音樂、電影、電視等所佔據,人們對京劇的理解,許多都停留在「伊呀呀呀」和「咚咚鏘鏘」上,對他的關注日益稀少。  這樣的京劇是需要發展的空間,也需要創新,需要能抓住人們的「眼球」。
  • 生旦淨醜名家薈萃 陌陌直播間上演國粹京劇
    12月10日的安徽會館裡,好戲正在上演,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廣京劇國粹藝術為主題的「京彩薈萃」戲曲直播季,給北京的冬日帶來一場傳統文化的視聽盛宴。據介紹,這場由北京網絡文化協會指導,陌陌科技主辦的戲曲直播大戲為期一個月,將為網友帶來4場別開生面的京劇藝術直播,從名家唱段到絕活揭秘,從唱念做打到妝發知識,帶領網友深入了解京劇藝術的國粹之美。專業演出通俗科普,網絡票友直播間點讚名家名段藝術欣賞有門檻,藝術推廣更有門檻。
  • 國粹新街口之京劇小課堂 :京劇臉譜您知多少?
    您了解京劇臉譜嗎哪怕不了解,這首歌你大概聽過「藍臉的竇爾墩 盜御馬紅臉的關公 戰長沙黃臉的典韋 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 叫喳喳」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臉譜是這門國粹藝術中最鮮豔的標誌鮮豔的色彩,豐富多彩的圖案
  • 生旦淨醜名家薈萃,陌陌直播間上演國粹京劇
    12月10日的安徽會館裡,好戲正在上演,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廣京劇國粹藝術為主題的「京彩薈萃」戲曲直播季,給北京的冬日帶來一場傳統文化的視聽盛宴。直播於北京安徽會館戲樓舉行,此處是北京現存的四座民間大戲樓之一。
  • 《拜見小師父》京劇小師父傳承國粹受好評(圖)
    除此之外,京劇小師父褚天舒也引起了熱議,小小年紀便一身傲骨,盡心盡力傳承國粹,贏得大批網友紛紛點讚。  拜師寶典「失效」  大張偉成「二師弟」面臨「肄業」危機  在第一期的拜師環節中,大張偉以幽默的語言風格和「不按常理出牌」的方法深得小師父喜愛,在眾徒弟中首先拜得海日小師父。
  • 首創國粹京劇融入大美山河 為了更好的傳承
    把國粹京劇融入到大美山河,這是左卿侯老師提出的一個全新攝影概念。在中國這是第一次有人提出,也是第一個人把這種概念化為現實。過去京劇屬於舞臺,人們只有在特有的場景中,才能見識到京劇。把國粹走出來,融合到中國美麗山河之中,讓更多人見識,了解,才能得到更好的繼承與發揚。
  • 太一電音探索傳承國粹京劇,作出「無法判定」的音樂
    第一次被打動,是無意中聽到了他那首《負重一萬斤長大》,講述的是「幼童性侵」,一個大多數藝人都不敢輕易觸碰的話題。這一次,他繼續打破邊界,探索傳承國粹京劇,創作出「無法判定」的音樂。在太一看來,音樂本身就不應該被定性,這是一個沒有束縛本該多元的領域,音樂本身也不應該被判定。《君定軍山》也確實是這樣一首作品,無法判定!
  • 讀《京劇史照(增訂版)》,品國粹傳承,細數京劇點滴
    作者:徐淳 李晶《京劇史照》開卷有益,因人而異閱讀這本厚重的大書,我們正確的打開方式是什麼呢?不懂京劇的人可以拿這本書當畫看。文字在這個時代已不如圖像更具誘惑力和直觀性。照片的視覺衝擊力會讓不懂京劇的人對京劇一見鍾情。
  • 遇見國粹丨唱京戲,扮京相兒,傳承國粹文化,感受國粹魅力,我是小小傳承人——京劇體驗一日營
    )參觀北戴河梨園小院,講述這座梨園背後的故事;北戴河志宏京劇團的團長王志宏老師帶領孩子們走進京劇國粹藝術,了解京劇文化;基本功練習,學習運用舞蹈化的形體動作,展示人物性格、年齡、身份特點;編排精彩的京劇小段進行演繹教學。
  • 張玫、楊赤在美弘揚國粹京劇花絮
    這位曾在大連舉辦過四屆國際京劇票友節的知名票友,於本月開啟了京劇知識講座美國巡講的序幕。正在美國率團演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大連京劇院院長楊赤應邀擔任嘉賓,隨行的三位演員為臺下的學子們做了表演。推動中國京劇在海外傳播是張玫在海外高校舉辦京劇講座的初衷。明年,張玫還將應邀赴史丹福大學等美國高校舉辦講座。紐約有四個京劇票社,票友200多人。波士頓等多個美國城市均有中國京劇票社,並且非常活躍。在海外,有許多華裔及外國友人十分熱愛京劇,張玫希望通過不懈努力推動京劇在海外的傳播。張玫出生於梨園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對國粹藝術情有獨鍾。
  • 郵票上的國粹——京劇「生旦淨醜」齊聚方寸
    京劇的角色——生角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藝術,素有「國劇」之稱。京劇行當分生、旦、淨、醜四門,生角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門行當,其中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等。2007年3月10日,國家郵政局發行的2007-5《京劇生角》郵票一套6枚,票圖分別為代表老生的「藺相如」、「宋士傑」,代表小生的「周瑜」、「許仙」,代表武生的「高寵」、「任堂惠」。
  • 讓國粹走進校園《青春京劇社》推廣京劇挺「靠譜」!
    由優酷出品的原創京劇元素互動推廣綜藝《青春京劇社》開播至今,依靠特有的「年輕態語境」引發了一場不小的京劇熱潮。節目不僅普及了京劇知識,推廣了京劇文化,也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到了京劇的潮派精氣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