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幸福能力的孩子,背後都是什麼樣的家庭?

2020-12-23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文|慢熱的喜(富書專欄作者)

看到一則暖心新聞:

山東省聊城市冠縣實驗高級中學發布了一條女兒跟爸爸對話的視頻。

學校舉辦高考備戰200天活動,在最後的感恩父母環節,一位女生哭著在臺上講述了爸爸的不易。

並對著爸爸大喊三聲「我愛你」。

擁有這樣的小棉襖,爸爸應該很幸福吧。作為爸爸的孩子,女兒也同樣是幸福的。

幸福,是一個我們常常會討論的話題,我們總會被問到,你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幸福嗎?

關於幸福,有網友這樣詮釋:

幸福是一種抽象的存在,與婚禮、生日派對等人為製造的時刻截然不同,那些只是東拼西湊起來的短暫歡樂,這註定了它不可能唾手可得。

幸福大概是一種感覺,有幸福能力的孩子,他們是幸運的,能感知到幸福的存在,無疑這是幸福的。

有人問,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有幸福能力的孩子?

我覺得,首先這個家庭必須善良有溫度。

《圓桌派》中有一期談到了「善良」這個話題,李玫瑾教授提起了2003年的黃勇案。

貌不驚人的黃勇,在家用麵條軋機自製了「智能木馬」,3年的時間裡,誘騙了17名青少年到家中並殘忍殺害。

在遇到第18個孩子的時候最終沒有下毒手,放走了他。

也正是因為放走的這個孩子最後報案,黃勇才終於落網。

冷血的殺人狂魔為什麼願意放走最後這個孩子呢?李玫瑾教授說這個孩子秉性非常善良。

被黃勇抓了之後,即使被凌虐卻一直沒有放棄求生的念頭,一直跟黃勇訴說家裡還有爸爸媽媽,還有殘疾的大伯自己年邁的奶奶都在家等著他去照顧。

如果他死了家人該怎麼辦?

他還反問黃勇,就就好比如果你的爸爸媽媽找不到你該有多傷心。

黃勇聽到這句話崩潰大哭,他說他的爸媽才不會管他的死活。

孩子脫口而出說,如果你不嫌棄就把我認乾兒子吧,你老了我可以把你接過來,我為你養老。

這番話讓從小缺愛的黃勇內心突然被日光射了一下,那一刻決定放過這個孩子。

李玫瑾教授一直強調:善良的人心裡會裝著別人,不會只有自己,所以有時候善良反而是能救命的東西。

人生在世,可以不優秀,可以不必賺到萬貫家財,可以不必建立偉大的功業,但一定要善良。

如麥家所說的:忠貞的人,永遠會得到忠貞;勇敢的人,最後也是用勇敢來結束。

我覺得善良也是如此,善良的人也會經常遇到這世上的善良。

善良的父母,不可能不愛自己的孩子,

他們和孩子會相信人性本善,相信去扑打在身上的海浪並無善惡。

存善心,說好話,做善事,善良可以幫助他們交到好運。

他們有溫度,對身邊的一草一木一蔬一飯,都能感知到幸福的所在。

有人說,「家風和涵養」,是一個家庭最珍貴的不動產,有教養的父母都擁有兩種能力:好好說話和情緒穩定。

美國作家羅伯·懷特曾說: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內心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情緒,是操控在自己手上的。

生活中,那些越成功的人,越能合理掌控自己的情緒。

自2018年12月1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被加拿大非法拘禁,距今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年還多。

面對美國的一系列壓制和對女兒的人生侮辱,任正非泰然自若,盡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絕對自信。

孟晚舟雖身處困境,但每一次公開露面都始終保持微笑和體面,時刻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世界的紛繁複雜。

他們不是沒有情緒,只是他們懂得如何不被情緒左右,這大概也是華為能在美國重壓下依然堅挺的原因吧。

一個真正優秀的人,不是你有多少財富,事業有多成功,而是你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

越是成熟的人,學會處理壞情緒,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合格的父母亦是如此。

雨果說:「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知道有人愛我。」

獨白劇《聽見她說》中,楊紫飾演的小雨,顯然是一個知道沒有人愛自己的人。

26歲生日的夜晚,小雨一邊錄著視頻,一邊對母親哭訴:「我到底做錯了什麼,你為什麼要這樣折磨我。」

這樣的疑問,在她心中其實由來已久。

去年,她在超市偶遇曾經不告而別的前男友。

小雨又悲又怒。

怒的是,丟下自己的對方居然已經結婚生子,還生活美滿。

悲的是,她終於知道了對方當初選擇離開她的原因。

「你媽媽找到我,說我配不上你,讓我離得越遠越好。」

類似的答案,小雨也不是第一次聽到了,畢竟媽媽也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事了。

上學時,小雨身邊的每一個朋友,都是媽媽收買的間諜,監視她的一舉一動。

晚上偷翻日記,白天一丁點小時都會對她破口大罵。

就連長大後,小雨也必須第一時間接媽媽隨時發來的電話,否則她認識的人就會被不斷的打擾。

失去愛情、沒有朋友,小雨從不知道幸福是什麼滋味。

像是一個逃不出媽媽手心的玩偶,每天都在羈絆中痛苦掙扎。

和父親離婚之後,20多年的時間裡,小雨的媽媽一直不願與過去和解,她對小雨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的世界只有你了。

可女兒清楚的知道,媽媽的世界裡只有仇恨。

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自己先開心,而不是要他讓你開心。

很多女人都認為,找到愛情以後,就會幸福了。其實大錯特錯,我們首先必須是個有幸福能力的女人,遇上一個男人,才會真正感受到幸福。

真的好的教育,就是能讓孩子善良且有溫度;而具備控制情緒的能力,有擁有幸福能力的父母才能讓孩子善良且有溫度。

我們都無法陪伴孩子一生,但如果能夠培養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讓他心裡永遠住著一個太陽,那麼將來無論他處於何種境地,都能引領自己走向光明。

作者簡介:慢熱的喜,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員,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努力自律,本文首發富書,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相關焦點

  • 王恆晉老師談心理: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擁有幸福的能力
    截止2019年1月,根據「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的《單親媽媽生活現狀與服務需求調查研究》顯示,全國共有2400萬單親家庭,約每20戶家庭中就有1戶單親家庭。根據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離婚率已連續16年上漲,當婚姻感情破裂,隨後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都需要認真面對和解決。
  • 讓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要這三方共同入手,齊心協力才最有效
    看著那些本該青春洋溢的孩子,不得不為自己的衝動付出終生的代價甚至是生命,總是忍不住的悲傷和唏噓。所以,教會孩子捕捉幸福的能力、擁有幸福的能力,格外重要。而這些,離不開學校老師、家長和孩子自身,這三方共同的努力。
  • 擁有愛的能力,與誰結婚都幸福
    幸福不是靠改變對方得到的,幸福是靠允許對方不完美、接納真實的對方、成長自己、學會跟真實的對方相處才有的。幸福不在別處,就在自己裡邊,向內找,才能找到它。正所謂「相愛容易相處難」,愛上一個人不難,難的是如何跟相愛的人相處。愛是一門學問,並非天生就會,而是需要後天學習。大多數人在原生家庭裡,並沒有學會如何去愛,父母用「自己的方式」愛孩子。孩子長大了用「自己的方式」愛他人。
  • 從悲慘的原生家庭到擁有幸福婚姻的女明星
    可惜風光的背後是一個不斷拖後腿的好賭母親,把她賺的錢幾乎都賭光了,逼著她一度和母親斷絕母女關係。風光的背後也是她人生低谷。也是那段時間她來內地發展認識了張晉,並且走入婚姻殿堂。在蔡少芬的經營下,張晉的事業蒸蒸日上,自己在內地也大火,兩個人還有了2個女兒1個兒子。可以說靠自己逆轉了人生,擁有了幸福。
  • 硬漢吳京與謝楠同車撒狗糧:幸福的家庭,孩子從來不是第一位
    ,養出的孩子大多是內向敏感,充滿自卑,情緒自控能力低下,像是一個矛盾體,很難與人建立良好和諧的親密關係。父母是作畫之人,孩子最後擁有什麼樣的顏色,關鍵在於父母。倘若孩子的童年,有體貼入微的父親,和母親相處融洽,孩子長大後不自覺地選擇與父母一樣擁有相同特質的對象,來延續自己童年的幸福。
  • 如何假裝擁有幸福家庭
    ▣ 公號:人類關懷計劃(ID:watchwhatwatch)他們說,原生家庭決定了孩子今後的人生。孩子長成一個內心篤定、溫和自信的大人,需要美滿的家庭氛圍。假裝成洗衣液廣告裡的媽媽。當孩子玩的衣服滿身汙泥回來時,要讚賞他的運動能力,而不是訓斥他。畢竟孩子成長只有一次。雖然你的周六也只有一次。
  • 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成為殺人兇手,冷漠的家庭只能讓孩子深懷恨意
    說到底,一個不愛孩子的父母,根本教不會一個懂愛的孩子;一個淡漠疏離的家庭,根本生不出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每個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將會影響他的一生。
  • 李亞鵬:養女當如李寶嫣,單親家庭孩子也能擁有自信和愛人的能力
    圖片是他擁女兒李嫣入懷,眼裡滿是寵溺神情很是幸福。都說「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對於小李嫣來說,最適合不過了。雖然她出生的時候和別的孩子不太一樣,但是她有深愛著她的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特殊性或異樣,他們把最好的愛給了小李嫣,讓她在友愛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 《以家人之名》:單親家庭的孩子,也能過得幸福又快樂
    那麼,孩子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呢?以下這三種家庭環境,將會影響孩子的成長1、 冷暴力的家庭環境現在很多家庭可以說是名存實亡,父母之間的感情已經破裂,但彼此依然為孩子苦苦支撐著,父母對彼此都很冷漠。
  • 什麼樣的家庭算是幸福的家庭?真的是心得體會!
    許多人都認為家庭應該是和諧美滿,身體健康,一家人歡歡樂樂地在一起生活,家裡的人彼此都應該相互關心和鼓勵。其實濤濤也是這麼認為的!這都是大家嚮往的生活,試問現在這樣的家庭會有幾家?我也希望我們每個人的家庭都會向我們想像的一樣,可事實總是不遂人意,每個家庭每天都會被生活瑣事而困擾,這可能就是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鹹吧……到底什麼樣的家庭才算是幸福的家庭?我認為幸福的家庭有兩種,一種是上面說的那種就是父母慈,兒女孝,尊老愛幼;一家人關係融洽,彼此間多一分諒解、多一分包容,遇事有商有量、家庭氣氛寬鬆;男人事業成功,女人善解人意;有車有房、衣食無憂。
  • 葉一茜擁有幸福家庭,卻對過早結婚生子略有不滿
    在明星中,葉一茜算是結婚生子比較早的人,23歲就和田亮共同組建一個幸福的家庭。在外人眼裡,葉一茜是一個非常幸福的女人。她有兒有女,還有一個很愛她的老公。在她自己眼裡,她是一個有點不幸的女人。她對過早結婚生子略有不滿。
  • 七大罪:女神族最強的四大天使 都擁有什麼樣的能力
    十誡的實力我們已經知曉,那麼能夠抗衡十誡的四大天使到底有什麼能力呢?小編來為大家盤點一點。流德雪爾擁有至高神賜予的閃光能力,速度是四大天使中最快的,實力也是最強的,平時一直都閉著眼睛,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對魔神族絲毫不留情,手段極其殘忍。曾對戰十誡戰鬥中爆發了恐怖的實力,一出手就碾壓了戴利愛麗、門斯匹特,使其合體變成殷杜拉。
  • 家庭幸福的句子,表達家庭幸福的句子
    7、手拉手看著大海,想念你背靠背,我很高興擁有你。16、白麵包兒童讀物獎,世界幻想文學大會獎17、無論是兒童讀物還是電影,共同的主題是告訴所有人: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沒有和諧幸福的家,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幸福。18、幸運的是,在查理的幫助下,旺卡與父親和解,並充分實現了家庭生活的幸福。
  • 等等說鄧超體質適合出差:什麼樣的家庭,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女人的生活重心,應該在家庭。當女人要出門工作,有自己興趣愛好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是,誰來照顧我,誰來照顧孩子?這樣的想法,也很容易導致家庭地位的不平等。女人變成了附屬品,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在不平等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也在潛移默化的被灌輸著"重男輕女"的思維。男孩子容易變得自負,盲目地自信,不懂得尊重女生。女孩子容易變得自卑,對自己極其不自信。原生家庭會影響我們的性格,也會影響我們對另一半的期望,影響我們對未來婚姻的看法。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師,看著原生家庭不幸福,孩子對自己婚姻,也不容易抱有樂觀的想法。
  • 什麼樣家庭的孩子適合出國留學?留學的價值究竟在哪裡?
    v 什麼樣的家庭的孩子適合出國留學?對於出國留學也會有適合與不適合的文章,存在幾個原因是;一是孩子本身的不努力、個人條件不行,比如孩子的學習能力差、適應生活能力差、個人獨立生活和生活自理能力。二是家庭經濟不給力,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無法支付昂貴的留學費用。當然,對於很多孩子是否真的適不適合出國留學,其實更多影響的一個因素是家庭。在孩子處於未成年時期,父母是有著相當大的一個決定權。
  • 父強母弱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家為什麼會傷人》一書中寫到:聲稱最重視孩子的中國父母,實際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 最糟糕的家庭關係,莫過於父強母弱,孩子被忽略。 知乎有個提問:父親太強勢,母親太懦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安妮·賽克頓說:爸爸是什麼樣的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心目中的爸爸是什麼樣的人。 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有的愛如春風,暖人心脾;有的愛如寒風,冷風刺骨。 多少強勢的爸爸,一句蠻不講理的「我覺得」,就可以否定孩子的情緒和感受,抹殺孩子的喜好和努力。
  •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寵愛媽媽,尊重爸爸,接納孩子.
    在英國,流傳著一個「女王敲門」的故事。愛默生·艾格裡奇博士是著名的婚姻問題專家,在30多年的婚姻諮詢工作中,愛默生發現了經營家庭和婚姻的真諦——愛與尊重。如果一個丈夫不愛妻子,妻子則不會尊重他,反過來,如果一個妻子不尊重丈夫,丈夫則不會愛妻子,於是婚姻就會陷入一個「瘋狂怪圈」。
  • 爸媽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7種家庭!!(老師和家長都讀讀)
    一行禪師曾說:我們有必要學習創造幸福的技術,如果小時候受到了爸爸媽媽在家創造幸福的影響,那我們自然就會知道如何做了。愛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分,在有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自然而然就學會了愛。一對恩愛的父母,一對相互尊重的父母,是這個孩子以後家庭關係的參照物,基本上也就是孩子新家庭的模板。懂得尊重的家庭尊重的前提是信任孩子,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千百種可能,而人生的選擇權,應該屬於自己。
  • 育兒 | 爸媽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7種家庭
    家人之間總有一種微妙的默契,雖然會有磕磕絆絆,但每天的形影不離早已把感情深入到骨髓裡,這種感情就叫愛……在有愛的家庭裡,愛妻子,愛丈夫,愛父母,愛孩子,愛兄弟姐妹,愛家裡的寵物,甚至愛家裡的盆栽,愛這個世界。我們有必要學習創造幸福的技術,如果小時候受到了爸爸媽媽在家創造幸福的影響,那我們自然就會知道如何做了。愛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分,在有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自然而然就學會了愛。
  • 再好的媽媽也保證不了家庭的幸福
    第四位媽媽林亦之​:袁玲的二女兒,在沒有做心理準備的時候,稀裡糊塗地懷了孩子。在結婚受阻的時候,又稀裡糊塗地想不要孩子​。是現在很常見的那種「少女媽媽」,但因為媽媽袁玲​重新燃起了當媽媽的鬥志。這幾種媽媽,也是現在生活中媽媽們的代表。不管什麼樣的媽媽​養育孩子都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