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部僅14分鐘的法國微電影《調音師》問世,憑藉一個又一個的反轉和刺激的劇情,廣受好評。
假裝盲人的調音師,自以為這樣的偽裝可以瞞天過海,獲得更高的利益,結果他卻陷入了一場謀殺的漩渦,無法脫身,法國版的阿米卡什撞見了謀殺,電影就此戛然而止,
在2019年一部印度版的《調音師》上映,覺知法國原版微電影的緊湊劇情,該片更詳細的講述了這一個充滿反轉性的緊張故事。
盲人鋼琴家眼睛卻不盲
電影的一開頭,阿米卡什人公阿卡什,就精準無比的涉及到了路邊的一隻兔子,一開始就點明了,阿米卡什這個假盲人的身份,作為一名鋼琴家主人公,在影片中也提到自己假裝盲人是為了更專注,但這個說法令人存疑,更專注演奏鋼琴師,一方面可阿米卡什憑藉他的假盲人身份也獲得了更低價格的租房優惠和更高的演奏報酬。
目睹處理屍體全過程,阿米卡什捲入陰謀漩渦
阿米卡什作為一個「盲人」,他的才華被一位頗有地位的電影明星賞識,因此被邀請去其家中彈奏鋼琴,電影明星很愛他的妻子西米,邀請阿米卡什去他家演奏,也是為了慶祝他們的四周年結婚紀念日。
也就是這個邀請,埋下了之後悲劇的種子,一進電影明星的家門,阿卡什就看到了躺在地上的屍體,和地板上,猩紅的紅酒,阿米卡什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繼續裝瞎,緊張的阿米卡什進了廁所,更驚悚的是西米的姦夫就藏在廁所中,手裡捏著槍虎視眈眈的看著阿米卡什。
再這樣緊張的狀況下,阿米卡什更是大氣都不敢出。他的假盲人身份扮演的很成功,西米和她的情夫放下了戒心,,阿米卡什手下的鋼琴彈奏沒有斷過,阿米卡什就這樣在自己彈的鋼琴聲中,目睹了西米和她的姦夫處理屍體的全程。
印度版的《調音師》到這裡還不算結束,反轉也沒有到此停止,一開始正義的阿米卡什想要去報案,一抬頭看到接待自己的警察局長,赫然就是那個姦夫。
西米把看到自己姦夫進門的鄰居老太太推下樓,害阿米卡什這個假盲人變成了真盲人。
你以為在路上,就像你把你送進醫院的司機夫婦是好人,不,他們只是想挖走你的腎。你以為阿米卡什是個倒黴的可憐蟲,不,他最後選擇了謀財害命。
不斷的反轉,也是人性的不斷自我抉擇
希區柯克式的懸念設計,貫徹了整部影片,電影仿佛沒有結局,只有反轉和繼續反轉。
上一秒你以為的好人,下一秒就變臉成為劊子手,導演很會使用黑色幽默,不斷誘導著觀眾朝著未知的劇情看下去。
阿米卡什,西米和她的情夫,還有私人醫生一家三口這三方構成了電影後半段的反轉主角對名利的追求可以讓好人作惡,在事件發生後其實有著很多可以回頭的機會,但為了自身利益,這三方都選擇了一步一步走向更黑暗的深淵。
每一方都有掙扎,但是良心的掙扎終究逃不過利益的誘惑。
本來電影明星的死只是一個意外,如果西米及時收手坦白,也不會付出生命的代價,為了掩飾這個意外,保護自己的名聲,不惜將鄰居老太推下樓,成為一個真正的殺人犯。
醫生一夥本來要殺害,阿米卡什取走他兩個腎臟,因為阿米卡什的巧舌如簧,在封建迷信的迷惑中放下手術刀,但為了1000萬,又可以迅速與阿米卡什統一戰線,一起合謀敲詐西米。
這些人在整個經過中都有憐憫和猶豫,上帝也不斷給他們懸崖勒馬,改過自新的機會。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不敵那巨大的利益,利益,可以讓人放下那點良心,轉身選擇更大的惡。
電影名叫《調音師》,阿米卡什實則為一名鋼琴演奏家,這裡的調音不妨理解為人性的音軌,鋼琴的音軌可以被調音師矯正,人性的音軌卻只能靠著自己不斷糾正,回歸正途。
在影片中的這些角色都是自己人生的調音師,當他們看見了自己人性中的惡時,沒有選擇及時調整音軌 而是任其繼續偏離,將人生樂章徹底摧毀。
人心之所以複雜,是因為他沒有完全的好或壞,利益和良心總是互相牽制,在這種牽制之下,並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
西米處理完丈夫的屍體後,也會因自己的罪惡而在沙發上掩面痛哭,阿米卡什也會在和西米共同被關在倉庫的情況下提出想和西米共同去警察局自首,那個像多糟阿米卡什腎臟的醫生會因為阿米卡什救他一命,想給阿米卡什醫好眼睛。
影片結局繼續反轉,阿米卡什再次選擇欺騙
故事的結局也不像人們想的那樣簡單,仍然充滿了反轉。
結尾醫生想與阿米卡什合夥,把女主的肝臟取出,賣給一位酋長的女兒來獲得4000萬的報酬,同時阿米卡什也可以接受眼角膜移植重獲光明。
第一次醫生的車開過一顆形狀如同肝臟般的樹時,說了一句,什麼是生命取決於肝臟。在話音落後,阿米卡什陷入了一段長時間的沉默,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阿米卡什的訴說便是謊言。謊言中被綁在後備箱的西米成功反殺了下車給她打鎮定劑的醫生。
在經過內心的糾結掙扎之後,還是選擇將阿米卡什滅口,在車子高速駛向阿米卡什的那一剎那,一隻兔子衝向了車窗,車子喪失方向繼而爆炸。
謊言不過是用來博取蘇菲好感的工具。最後一幕阿米卡什又是無比精準的用拐杖踢開了地上的易拉罐,這也證明了他並沒有瞎。
細思極恐的是我們不知道阿米卡什的眼睛本身就沒有瞎,還是換上了西米的眼角膜,而在之前,阿米卡什也說過自己需要攢錢去倫敦,而現在他身處巴黎,已然完成了他的夢想,那麼這筆錢是從哪裡來的?我們不得而知。
到了最後,導演仍不忘給觀眾點明電影的主題——人性的複雜,也正因如此,人物的固有形象一直在被打破,也有了影片中一幕又一幕的反轉。
人性之惡讓人摒棄良心道德
人類所有的惡行只是為生存而不擇手段。
當人類社會止步不前的時候,生存受到極大的威脅。也就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最原始的「惡」開始滋生蔓延。當人類不再受自然威脅和食物威脅時,生存就演變為對利益的追求。
而道德文明,一定是建設在物質文明之上的,只有一個種族的溫飽得到基礎保障時,才能有剩餘的資源存留,才會有關愛弱勢群體的行為出現,這就演化成了所謂的道德文明。
而對於扶弱濟貧的道德感,也僅僅是建立在我們有充裕的資源的基礎上。而在現如今利益仿佛才是生存的籌碼,影片中的角色也印證了這一點,可以為了利益拋棄道德,不擇手段。
人性是不會有絕對的,而且人性也是可以隨著時間改變的,影片的開頭和結尾都出現了一隻兔子,這隻兔子只有一隻眼睛是瞎的,更像是一種隱喻,人可以自己選擇忙和不忙,眼只是身體上的缺陷,而心盲確是自我選擇。
往往心盲就在一念之間,因為利益對自己的良心視而不見。利益之下,所有人好像都是忙的眼中只有遺物格外清晰,那便是利益,剩下的良心道德皆可拋。
結語
道德也許只是一個空泛的美好品行,可實際的利益卻不會騙人。
當赤裸裸的人性擺在眼前時,你也許會驚嘆其醜惡,
但你的身邊對利益趨之若鶩的人不在少數,
每個人都有可能有著兩幅面孔,在突然一剎那進行反轉。
電影,也反映出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