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又一"邦交國"生變?這個太平洋島國將迎來大選

2021-01-13 網易新聞

又一個太平洋島國與臺灣的「邦交」「亮紅燈」?

據法新社17日報導,明日(18日),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群島將舉行大選。在競選過程中,親美的現任總統希爾達·海因(Hilda Heine),受到立場傾向支持大陸投資案的反對派領導人的挑戰。雙方在去年底形成僵局,在國會各有16席。

報導指出,倘若大選後席次有變,恐使馬紹爾群島與臺灣「邦交」生變。

報導截圖

在今年9月吉里巴斯和索羅門群島與臺灣「斷交」後,臺灣在太平洋的「邦交國」僅剩諾魯、帛琉、吐瓦魯、馬紹爾群島4個。

報導稱,在大選籌備過程中,馬紹爾群島總統希爾達·海因受到了反對派領導人的挑戰。去年11月的一項不信任投票中,希爾達·海因勉強過關。當時的爭議是,反對陣營想實施一項中國大陸支持的投資案,但希爾達·海因政府反對。

自這之後,該國國會陷入了僵局,執政黨和反對黨雙方各掌握16席國會議員。報導指出,明日(18日)大選即使只是國會席次的小變化,也可能會使馬紹爾群島與臺灣的「邦交」生變。

馬紹爾群島全國約有4.4萬名選民,但據估計有1.5萬名住在美國。此前該國有一項法律禁止郵寄投票,因此住在美國的選民無法參與投票。儘管上個月,馬紹爾群島最高法院宣布這項法律違憲,但本次大選中,最高法院的違憲裁決不會生效。

馬紹爾群島在一戰中曾被日本佔領,並在二戰中成為日本在太平洋的作戰基地。二戰之後,馬紹爾群島與其他的太平洋群島一同受美國治理的太平洋群島託管地管轄。直到1979年,馬紹爾群島實現自治,並於1986年和美國籤署《自由聯合協定》。

不過《自由聯合協定》中賦予美方控制馬紹爾群島的國防和安全的權力,藉此交換美方提供數十億或上百億美元援助,這些援助將在2023年到期。

報導稱,馬紹爾群島前總統顧問佩德羅(Pedro)表示,中美在太平洋地區的戰略競爭,給馬紹爾群島創造了「40年一遇的機會」,可以讓美國重新審視《自由聯合協定》,「我們上一次處於這樣的地位還是在上世紀80年代,正值冷戰時期」。

15日,馬紹爾群島外長席客(John Silk)表示,四年前美國「對延長協定不感興趣」。不過在今年7月,美國務卿蓬佩奧曾表示,將就協定進行討論,將協定延長至2023年以後。席客表示,「這是美方立場的一個重大轉變」。

佩德羅還表示,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對馬紹爾群島來說是件好事,為「我們調整和完善現有安排提供了機會」,現在是和美國討論核試驗遺留問題和其他問題的時候了。

曾在1946年到1958年期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和埃內韋塔克環礁(Enewetak)進行過67次的核武試驗。許多島民被迫從祖傳的土地上撤離,另有數千人因此受到放射性落塵的影響。

2012年,聯合國有毒廢物問題特別報告員曾發表報告說,美國有必要對馬紹爾群島提供額外的補償,以解決受到核影響的島民所提出的賠償要求。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 劉雨欣_NBJS7825

相關焦點

  • 臺灣這些年的那些「邦交國」
    )、尼加拉瓜共和國(1990)、多米尼加(1983)、宏都拉斯共和國(1965)、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1983)、聖露西亞(2007)非洲2國:布吉納法索(1994)、史瓦帝尼王國(1968)歐洲1國:教廷(梵蒂岡)(1942)這些國家雖分布在不同的洲際,卻有一些共同特點,大致可以用「一小二窮」來概括:大都比較貧窮落後,其中只有8個國家的面積超過了10萬平方公裡
  • 力挺臺灣加入WHA?臺灣與「友邦國」不得不說二三事
    常年利用「援外經費」 維繫「邦交國」友情,藉此在國際社會發聲。然而面對與「邦交國」彼此間脆弱的友情,連臺灣媒體都不得不評價說,研究一下臺灣當局與其為數不多的幾個「邦交國」的關係起伏史,就不難發現這樣一個過程:友邦放話斷交——雙方緊急磋商後澄清——臺灣掏錢擺平風波。
  • 《太平洋島國藍皮書:太平洋島國發展報告(2020)》發布
    中國網12月20日訊 19日,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共同發布《太平洋島國藍皮書:太平洋島國發展報告(2020)》。  藍皮書指出,總體來看,2019年太平洋島國地區政治、經濟、外交局勢保持平穩。2019年是太平洋島國選舉年,索羅門群島、吐瓦魯、吉里巴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諾魯、馬紹爾群島、新喀裡多尼亞(法)等國家和地區舉行大選,巴布亞紐幾內亞、湯加因政局變動進行了政府首腦選舉,布幹維爾地區則順利進行了公投。
  • 臺灣「零邦交國」風險有多大 索羅門群島和臺灣斷交
    臺灣官方則強調,「兩國互動正常」。臺灣此前在太平洋地區有6個邦交國,分別是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諾魯(諾魯)、帛琉(帛琉)、索羅門群島及吐瓦魯。他向記者分析,太平洋島國長年與美國、澳洲關係緊密,但是其經濟開發度低,近年受到全球化影響,政府希望加快建設,因此需要外資,而現在最有資金做海外投資的就是中國。他近一步表示,中國在南太平洋耕耘有成,在當地的軍事力量也正持續擴大,因此不排除有更多臺灣在該地區的友邦會與中國建交。
  • 臺灣「邦交國」倒向大陸的真正原因,蔡英文根本想不到
    兩岸關係不睦,兩岸「外交休兵」的氛圍自然也就不復存在,這一大背景決定了大陸有動機一步步爭取更多臺灣「邦交國」,但這絕不等於大陸就如蔡當局所想像的,或者刻意塑造的那樣,只會砸錢去利誘,這種思維既是對相關國家的極大不尊重,也是對當前大陸海外戰略布局的完全失察。
  • 吉里巴斯總統大選投票在即,選後將與臺灣當局「復交」?
    去年與臺灣當局斷交的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將於22日舉行總統選舉,尋求連任的總統馬茂先前已經在國會失去優勢席位,挑戰總統大位的吉里巴斯優先黨主席裴班努則揚言,若當選將檢討吉里巴斯與中國的關係。對此,臺當局涉外部門發言人歐江安今天聲稱,臺灣與吉里巴斯在2003年至2019年間維持「外交」關係,很遺憾看到馬茂政府接受中國(大陸)利誘,在去年驟然決定與臺灣「斷交」,有違其民主法治程序,更不符合吉里巴斯民眾期待,也引起了民間嚴厲批判。
  • 「邦交」關係生變?這一次,巴拉圭在世衛大會隻字不提臺灣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世界衛生大會(WHA)復會後,臺灣的民進黨當局大炒獲得「史無前例的支持」,美日及「友邦」共11國接力為臺發聲。但這些地區發言時兩度「卡畫面」,「邦交國」巴拉圭更是隻字不提臺灣,令民進黨當局相當尷尬。
  • 臺灣還剩下多少「邦交國」?
    蔣經國在深夜獲知這一消息,遂發表聲明,指責此舉「將對整個自由世界產生嚴重之影響。」④至此,臺灣「外交」大勢已去。在1992年、1998年,韓國和南非分別同臺灣「斷交」後,臺灣「邦交國」中再沒有地區性大國。
  • 撒了那麼多錢,臺灣當局為什麼被索羅門群島拋棄了?
    2「索羅門群島希望要的不是養豬養蜜蜂,而是現代化」臺灣當局一向為鞏固大洋洲「邦交國」不遺餘力,據香港媒體引述澳洲Lowy Institute製作的「太平洋援助地圖(Pacific Aid Map)」稱,從2011年至2017年年底,臺灣在太平洋島國總共投入2億2523萬美元,共452項計劃
  • 透視 | 臺灣「邦交國趨零」的背後,是怎樣一盤大棋?
    民進黨官員們甚至簡單地認為,大陸要用與這些「邦交國」建交,也得花得同樣多的錢、甚至要花更多錢,才能把臺灣的「邦交國」挖走。哦,對,他們可能看不見,布吉納法索之前雖然是臺灣「邦交國」,但該國與中國大陸的年貿易額是2億美元,與臺灣的貿易額只有區區800萬美元。剩下的這每年1億9千200萬美元誰出?臺灣當局給得起嗎?這還只是一個「邦交國」的價碼。
  • 【臺灣問題】2020年臺灣選舉中的美國因素分析
    一、美國在臺灣 「大選」中的角色 自1996年臺舉行 「大選」以來, 2020年選舉中的美國因素尤其顯著。它不僅表現在美支持特定政黨與候選人的策略使用上,更反映為美通過介入和影響島內政治推動國家安全戰略的考慮和布局。從蔡英文2016年5月執政起,美一直維護蔡執政地位,提升美臺實質合作。
  • 真逗,這小國救得了臺灣「邦交」?
    臺灣的未來如果能夠由一個遙遠小島國政客的一時表演來決定,這恐怕比用投幣來卜算未來還可笑。太平洋島國論壇年度峰會的東道國諾魯阻撓中國代表入境並在會上發言,平添了與這次會議毫無關係的噱頭。諾魯是臺灣的「邦交國」,而中國大陸是該論壇的對話夥伴,摩擦因此而生。
  • 臺灣「邦交國」跳出來招惹中國大陸,原來現場美國在撐腰
    再次奉勸臺灣當局:不要看到諾魯的此番表現,就以為臺灣「外交」仍可迴旋,有轉機值得爭取。臺灣的未來如果能夠由一個遙遠小島國政客的一時表演來決定,這恐怕比用投幣來卜算未來還可笑。第49屆太平洋島國論壇於3日開幕,東道主諾魯早前因「阻撓中方代表入境」,已經引發過一波眾怒。
  • 【時局】蔡英文傻眼:臺灣的所謂邦交國精神領袖被大陸收編!
    在臺灣現有22個「邦交國」中,只要我們願意,絕大多數都是可以爭取過來的,可先從哪些面積小、經濟弱,又急需大陸貿易支持的國家下手。但本編的預測這次犯了一個錯誤,本編絕沒想到,當今我們國家的戰略更高明,出手更果斷,會直接對臺灣邦交國的精神領袖——梵蒂岡下手,來了個釜底抽薪,這對臺灣的震撼肯定更大!
  • 臺灣又少一「邦交國」!中巴建交,看巴拿馬總統的「交情」!
    很多朋友或許不清楚,可能有的人知道有條巴拿馬運河,有的人看過電影《賭神》的可能記著這麼一句臺詞:「巴拿馬總統跟我也有一點交情」,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巴拿馬一直以來是臺灣的「邦交國」。消息一出,臺灣島內頓時輿論譁然,臺灣外事部門也一改過去「一切盡在掌握中」的狀態,對巴拿馬表示強烈不滿,更聲稱「瓦雷拉總統政府罔顧『兩國』人民多年休戚與共的情誼,無視臺灣長期協助巴國在不同領域推動合作助其國家整體發展,竟為經濟利益而『屈服』於北京當局,執意外交轉向,並以極不友好之做法,欺矇『中華民國政府』至最後一刻
  • 《太平洋島國發展報告(2020)》和《劍橋太平洋島民史》新書發布會...
    杜起文和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秘書處秘書長羅林對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在太平洋島國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表示祝賀。王昭風在致辭中指出,《太平洋島國藍皮書》的編纂,目的是反映出對太平洋島國問題的長時間段的觀察和思考,探索南太平洋島嶼地區發展的趨勢和規律。
  • 蔡英文再這麼「作」下去,臺灣就要「零邦交」了
    要不是16日的決定,所羅門這個南太平洋群島國家,恐怕不太有機會在14億人中「躥紅」。昨天,所執政黨團會議以27票支持、0票反對、6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與臺灣「斷交」、與中國建交的最終決定。同日,索羅門群島政府召開內閣會議通過上述決定。(圖:所羅門國會。)「字少事大」,對蔡英文也是如此。
  • 臺又一「友邦」斷交,他們討論集體接觸北京
    剛剛,臺灣又一「友邦」宣布與臺斷交。今天,索羅門群島總理蘇嘉瓦瑞召開內閣會議,決定中斷與臺灣的關係,臺「外交部長」吳釗燮剛剛也承認所羅門與臺斷交的消息。長安街知事注意到,這是蔡英文上臺後第6個與臺主動「斷交」的國家,前5個分別是從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米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目前,臺所謂「邦交國」僅剩16個。
  • 一波三折:郭臺銘退出臺灣2020大選
    李雯心9月12日,中秋節前一天,在國民黨31位大佬,包括榮譽主席連戰、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現任主席吳敦義等人,以親筆籤名的方式共同連署,呼籲郭臺銘與「總統」候選人、高雄市長韓國瑜進行合作的情況下,前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透過發言人表示國民黨將政黨利益置於臺灣地區利益之前,與其返回國民黨初衷背道而馳,即日退出國民黨,在月圓夜前與國民黨正式「分手」,為臺灣政壇重重投下了早有預料的震撼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