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浙江海寧大尖山滑翔基地,一名滑翔傘愛好者周先生在飛行時意外從空中掉進湖裡,最終不幸遇難。他不僅擁有中國航協頒發的飛行證書,還有超過三百個小時的飛行經驗,算得上是專業級玩家。
自由翱翔天空是人類亙古不變的追求,滑翔傘、翼裝飛行等航空運動因此應運而生。在中國,安全性相對較高的滑翔傘飛行也日漸成為普通大眾喜愛的戶外運動。
但這項運動同樣伴隨著風險。近日,在浙江海寧大尖山滑翔基地,一名滑翔傘愛好者周先生在飛行時意外從空中掉進湖裡,最終不幸遇難。
那麼,早已風靡歐美、日本等地多年的滑翔傘運動真的不安全嗎?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這項運動還需要有更完善的行業規範,愛好者們也應嚴格遵守規定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事故現場
悲劇緣於飛行者操作不當?
大年初五,一場悲劇從天而降。
在浙江省海寧的大尖山滑翔基地,一位45歲的上海籍男子在玩滑翔傘的過程中偏離航線,不幸墜入附近的湖中遇難。
據《都市快報》報導,這位遇難的男子姓周,不僅擁有中國航協頒發的《滑翔傘的飛行證書》,還有超過三百個小時的飛行經驗,算得上是專業級玩家。
既然是一位滑翔傘界的「老司機」,那麼怎麼會釀成如此慘劇?有目擊者稱周先生可能在玩花式表演時操作不當,也有業內人士分析周先生可能遭遇到了亂流。
事故現場
而在大尖山滑翔基地負責人徐先生看來,主要原因還是周先生自己判斷失誤。他在接受《都市快報》時表示遇難者是「老鳥」,而且基地沒有收任何費用,「我們信任他。」
澎湃新聞記者也聯繫採訪到了浙江的另一家滑翔傘基地——杭州富陽永安山滑翔傘基地的相關負責人,對於事故的原因,她同樣認為可能與周先生的操作不當有關。
據這位負責人了解,當時在飛行時是有教練通過對講機對他進行指導的,可能當時他沒有聽到,或者聽到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十分遺憾,他本來是可以自救的。」
「海寧基地還是比較簡單、安全的,他其實有很多選擇,比如掉頭回去、棄傘不要,或是選擇別的路徑進場,但他當時可能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操作。」
2016年2月,四川飛人衣瑞龍駕滑翔機墜湖身亡。(資料圖)
「整個行業需要提高安全意識」
對於這起事故,海寧海豹救援隊水上分隊隊長顧雲鋒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大尖山滑翔傘基地有不完善的地方。
「新運動員到這邊如果想玩的話,應該由這邊資深的運動員帶飛,或者自己試飛來了解當地地形。」顧雲鋒在接受嘉興電視臺的採訪時說道。
正如他所說,遇難者周先生是第一次來到此地,在出發來這裡的前一天,他的朋友也僅僅是和基地負責人徐先生打了聲招呼。
「周某是自己過來的,沒有經過我們組織。事發前一天,寧波的一個傘友聯繫我,說想過來飛,我看天氣適合飛翔就答應了。這個人我認識,來過我們這裡好幾次。」
另外,顧雲鋒還認為基地在救援方面也存在問題。
「他們可能只有陸地上的保護,但是卻忽略了水域這一塊。如果有一搜衝鋒艇和兩名救援人員,不到一分鐘就可以過去(救援)。」
幾名愛好者拿著滑翔傘飛行考核證書(資料圖)
在永安山滑翔傘基地的另一位負責人趙先生看來,這起事故其實折射了滑翔傘整個行業長久以來的問題。
在接受《都市快報》的採訪時,趙先生表示這一行由於沒有前人的經驗,只能靠自己摸索,存在人員培訓、風險控制等大量問題,整個行業也亟待提高管理和安全意識。
國內對於滑翔傘基地的管理也存在漏洞,甚至出現了許多所謂的「黑飛」——即未通過工商註冊的滑翔傘基地。一旦在這些地方出了事,受害者恐怕更難維護自身權利。
滑翔傘是極限運動還是休閒運動?
既然問題已被暴露在陽光下,這項在我國方興未艾的戶外運動真的安全嗎?
永安山基地的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周先生這樣的情況只是少數,滑翔傘這麼多年能夠在中國推廣的如此之快,正是因為其有一定的安全性。
「在極限運動(危險性)排名中它排在第47位,在越野自行車之後。」這位負責人認為滑翔傘並不屬於極限運動,「它應該屬於休閒運動,這和潛水的道理是一樣的」。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滑翔傘世界盃總冠軍馬強的印證。他曾在知乎中提到滑翔傘是一種很休閒的航空運動,並不屬於完全意義上的極限運動,它只是有一部分「極限」玩兒法而已。
「就像開汽車一樣,大部分人都遵照交通規則在公路上開,這很輕鬆很休閒;但也有一少部分人喜歡開車去玩漂移、越野等等各種挑戰,那開汽車也就變成『極限』了。」
滑翔傘運動分為休閒飛行和競賽飛行,執照從A到E有五個級別,其中A和B是娛樂級別,而從C開始則屬於競賽級別,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極限運動。
「在正確的操控下,起飛和降落的感受如同上下樓梯一樣輕鬆簡單。」馬強認為無動力滑翔傘是慢速地漂浮在空中,是人們在閒暇時消磨時光的方式之一。
由於對風力和風向的要求嚴格,滑翔愛好者在飛行前要隨時監測風速尋找起飛時機
保障安全,我們該如何做?
那麼對於喜愛滑翔傘的朋友,如何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呢?永安山基地的負責人給出了她的建議。
對於沒有證書的普通市民而言,飛行時必須由專業教練帶去體驗。對於想要自主飛行的滑翔傘愛好者則必須經過嚴格培訓,並考取《滑翔傘的飛行證書》。
「找專業的教練去學習,在還沒有達到成熟水平的時候,可以在教練的陪同下進行。如果在其他場地飛,最好聽從本場其他飛行員的建議和指揮。」
作為國家體育總局授權的中國滑翔傘隊訓練基地,永安山也有著一套嚴格的培訓流程,「先進行理論、空中模擬,以及地面控傘等專業技術的學習,基礎打牢後才會讓學員單獨飛行。」
該負責人還強調,即便是單獨飛行或到其他場地飛行,教練員也會一直跟著,直到他們有自主飛行的能力了,基地才會讓他們去各個場地飛。
除了謹遵教練的指示外,滑翔傘愛好者自己也要注意保護自身權益。
在事故發生後,大尖山基地的負責人徐先生就認為基地不應該承擔任何責任,理由是按照圈內的「潛規則」,飛行者每次飛行必須對自己的飛行後果負責。
就此問題,澎湃新聞記者採訪到了資深律師方正宇。在他看來,這件事要從兩個角度來看,一是看雙方有沒有籤訂合同,二是看基地有沒有管理責任。
方律師認為,事故的主要責任還要看周先生自己的駕駛或是設備是否出現了問題,比較有爭議的則是滑翔傘基地需不需要承擔一部分責任,「現在判定起來會有一些難度。」
(此視頻與原文內容無關,僅供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