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傍晚6時,柳州市靜蘭橋北側的柳江江畔,新鋪砌的柏油路車少人稀,秋日下顯得格外顯眼,柳江迷離的風情令人心曠神怡,對蝸居鋼筋水泥建築的都市人來說,讓人眼前一亮。
一輛微型轎車遠處駛來,戴著「西部牛仔」草帽、已經62歲的老張,伸頭向記者熱情招呼,頗有一份灑脫,車內精心準備了自己烘焙的甜酒麵包,還有動力滑翔傘。
7年前,老張率先擁有柳州惟一的動力滑翔傘並開始飛翔,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構成老張生命的一部分。可2個月前的一次意外盆骨骨折,險些終止老張的飛行夢想,醫生宣布他不能跳躍、奔跑甚至下蹲,老張不甘心從此失去飛行「翅膀」,做夢都看見自己在飛,儼然化身為「柳州上空的鷹」。
藍天翱翔出險情
將車停靠路邊後,老張沒有馬上操起「傢伙」,而是架設起最為簡易、但卻實用的「氣象臺」,即1根細長金屬鋁條,恰好可以支在汽車尾部,鋁條最上端則掛著細線,被細線牽著的紅色筒狀風向標,隨風飄動。
「現在是下午5點多,風力太大,估計有3級以上,再過半小時風力就會減弱。」老張憑藉多年的飛行經驗,對風力的「脾氣習性」了如指掌,什麼時間、地點最適宜飛行可難不住他。
別看現在的老張很專業,之前他可出了幾次險。一次空中飛行時發動機突然熄火,老張不得不緊急迫降,診斷原因時老張哭笑不得,原來是發動機下方的火花塞滑落出來。老張用根細鐵絲纏住火花塞,順利消除這一安全隱患。
2008年10月9日晚,老張在市區柳江河段上方飛行時,準備降落在鐵橋旁的江岸空地,結果操作不當距離江面過近,發生墜江險情,老張迅速解開安全帶遊至岸邊逃生,動力滑翔傘也被及時趕到的水警撈起。「那年全國有3起動力傘事故,其他兩個都死了,就我活了下來。」4日下午,老張說起這事,語氣平靜,好像發生在別人身上似的。
自己動手改進滑翔傘
已經被拆分的動力滑翔傘,由滑翔傘和發動機兩部分組成,現場拼裝起來並不費力,甚至看起來像拼個大玩具。在眾人的新奇目光中,老張為二衝程發動機油箱添加優質汽油和進口機油,而所謂的油箱,其實就是嘉實多桶裝機油的塑料瓶!原裝的正規油箱要400多元,而老張的這個油箱幾乎不花一分錢。
「原來這個起落架是沒有的,當時廠家售價要4500元,重量有15公斤,這是我自己做的起落架,才花了400元,僅僅10公斤重,質量也比幾千元的好多了。」老張頗為自豪地說。
原來兩個月前,老張在陸地玩滑板時猛然摔倒,造成盆骨骨折,治療費用花去3萬多元,醫生為其植入「人工骨頭」,但囑咐老張不能跳躍、下蹲和奔跑,否則治療效果可能功虧一簣。
老張的動力滑翔傘沒有安起落架前,起降時需10多米的助跑,老張在手術休養期間,心裡最惦記的就是還能不能繼續飛!既然醫生交待不能奔跑,老張索性自製帶有軲轆的鋁合金起落架,問題迎刃而解。
或許執著樂觀的心態感染上天,「虛驚」一場過後,老張不但得以重返藍天,而且飛行裝備還因此舊貌換新顏,可謂喜事連連。
孤獨飛行渴望有同伴
多年來,柳州僅有老張獨自在「玩」飛行器,星星之火始終沒有燎原,這讓老張有些苦惱,幸福和喜悅沒有知音共同分享。
「他們不是沒有錢,就是怕死不敢玩。」老張點破其中玄機。據了解,動力滑翔傘在各類飛行器中,安全係數可謂最大,即使發動機在空中停車熄火,飛行員藉助滑翔傘也能安全返回地面,只要經過並不複雜的培訓,就可以輕鬆實現遨遊藍天的夢想,其操控並不比汽車駕駛難度高。
據老張介紹,柳州此前一直欠缺適合飛行的場地,極大制約航空運動開展,目前靜蘭橋附近正建設水上運動場地,廣西某地一名擁有私人飛機的市民,前來查看地形後認為非常難得,如果有關部門同意設置機庫,他寧願把自己的飛機飛到柳州,並改裝成水上起降的飛機。
老張說:「空中看到的風景實在太美了,人和藍天融合在一起,那感覺用語言難以表達,簡直飄飄欲仙。」廣西新聞網記者陳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