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6日,《八佰》上映6天,票房已經接近13億,創造了影院復工以來的多項票房紀錄。
但隨之而來的是,《八佰》的盜版資源也同樣火爆,各種槍版、搶先版、高清版在社交網絡上到處流傳。
《八佰》已然成為了國內電影市場的一面旗幟,呈現著影迷們的狂歡與淚水,也照射著市場的漏洞與隱疾。
從「槍版」到「高清版」,只是點映到上映的距離
事實上,早在點映期間,《八佰》就已經出現了盜版。《八佰》全片147分鐘,但點映期間的槍版《八佰》片長僅1小時02分,且畫質粗劣不堪,視聽體驗極差。
所謂「槍版」就是盜版商僱人帶攝影機或手機到電影院偷拍的影片,因為是偷拍,效果一般都比較差,畫面不太清晰,拍攝過程中經常出現不同程度的抖動,且聲音是由攝像機自帶的話筒錄製,有時甚至還混有現場觀眾走動的影子和聲音 。
點映期間的《八佰》盜版資源,很明顯就是用低端攝影器材或者手機在電影院偷錄而成。
但是在正式上線兩天後,8月23日,網絡上就出現了《八佰》的高清版資源,甚至有人以3元每部的價格在社交網絡上叫賣。
現在,在百度上隨便一搜,就能找到《八佰》槍版資源,而且可以直接在線觀看。
《八佰》高清版資源並不模糊,已經接近高清。但聲音和字幕依然能夠看出,並不是片源洩露,而是錄屏的效果。但作為錄屏產品,這樣的槍版已經跟正常的在線高清觀影沒有多大區別。
從網絡上部分用戶對盜版的態度來看,槍版因為畫質太差很多人選擇不看,但選擇高清版的網友卻大有人在。
該預防的都預防了,為什麼還是沒能防住?
《八佰》在盜版方面的預防措施,不可為不嚴格。
首先,因為小影院是偷票房、出盜版、槍版的重災區,所以《八佰》實施了新的發行方案。
《八佰》最初的點映僅限年票房1000萬元以上的影院參與,後放寬到部分票房在200萬元以上的影院,但每個影院只能放映1-2場。在正式上映時,也對年票房在200萬元以下的影城或在上年度因截留票房等被處罰過的影院,設置了一定的發行門檻。
但即便這樣,似乎依然無濟於事,盜版照樣來得迅速而猛烈,甚至比以往更加猖獗。
不僅如此,《八佰》還被國家版權局列入了「2020年第四批重點作品版權保護預警名單」,通過國家部門和刑事手段進行嚴厲打擊。
8月22日,魏晨工作室也在微博上呼籲影迷不要攝屏盜錄。
8月23日,《八佰》出品方華誼兄弟副董事長王中磊在出席北京國際電影節論壇時透露:「《八佰》剛上映3天,網際網路上就有了盜版,這3天,我們基本上有一個50人的團隊跟優酷、Youtube聯合起來,幾十個人24小時不停地查盜版。」
從設置發行門檻,到國家版權局出馬打擊,再到出品公司的反盜版團隊,該想的招都想過了,但《八佰》的盜版情況卻並未得到明顯遏制。
槍版為何屢禁不止?
中國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這十幾年,影視內容盜版與反盜版的鬥爭一直都在繼續。到現在,片源洩露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但槍版資源依然屢禁不止。
槍版資源猖獗,有時候並非源於盜版商的盜版影像,而是普通觀眾的「攝屏盜錄」。
在每一張電影票背面的觀影須知上都有這麼一條:未經許可,場內不得攝影、攝像和錄音。也就是說,在電影院,攝屏屬於明令禁止的行為,但對很多觀眾來講還是盲區,不被重視,不少觀眾甚至將攝屏內容發布在網絡公共空間到處傳播。
為防止盜錄,有些影院甚至會在檢票時要求觀眾寄存大包物件。但是,現在手機的像素越來越清晰,而手機為隨身物品,無法寄存,這就讓手機盜錄變得越來越難以防範。
對於「攝屏」行為,《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定義是「侵權行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第三章第三十一條定義的是此行為發生時,「電影院工作人員有權予以制止,並要求其刪除;對拒不聽從的,有權要求其離場。」
但事實是,對於盜錄,小影院基本上不聞不問。一些連鎖院線情況稍好,影廳內裝有監控設備,每一場還會有專員進行巡檢,一般專業攝影機盜錄的時候,機器前會有紅點,或者會支三腳架,遇到這種情況一般都會及時制止。但對於觀眾用手機攝屏拍照,卻很少會有人出面阻止。
2019年,平遙國際電影展還專門發布了《關於杜絕屏攝與盜版行為的聲明》,呼籲「電影放映過程中的拍攝、攝屏及盜錄是對電影版權的侵犯,我們將堅決杜絕上述行為。」
業內關於「攝屏」的相關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但亂象依舊,情況並未得到改觀。
這也就不難理解槍版資源的瘋狂傳播了,當手機盜錄司空見慣,盜版自然也就如影隨形。
(文章來源:網視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