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眾都做好「看它樓起,看它樓塌的」的準備了。但新一期的明日之子通過多方的努力,還是回來了。
閆永強、哈拉木吉為什麼決定留下?
上一期,因為閆永強、哈拉木吉和馬田原拒絕留下,讓節目曾兩度停止錄製。
但在新的一期中,我們終於還是看到了兩位民族音樂的代表人物——閆永強和哈拉木吉。
小編原本打算如果強哥被淘汰就放棄《明日之子》的。但是節目組還是很有誠意的,也知道如果兩位學員退賽將對節目造成巨大的損失,所以我們強哥和木吉又回來了。
首先,作為閆永強
第一期他的嗩吶表演確實成為了節目的亮點,為節目吸睛不少,也為他打下了堅實的人氣基礎。
但是,因為賽制的問題及節目組的青春偶像情節,讓強哥不斷陷入被動。所以,在事與願違的情況下強哥選擇了放棄。
但當冷靜下來時,小編發現強哥還是熱愛著這個舞臺的。然後,張暘的走心遊說,他說優秀的其實是閆永強而不是嗩吶本身,這一點還是打動到了強哥。
這就是音樂和音樂人之間的關係,音樂人離不開音樂,音樂也離不開優秀的音樂人。其實,節目到這個階段更多的是學員和音樂之間的抗爭問題,是放棄還是堅持,結果只有學員自己內心知道。
第二,作為哈拉木吉
來自草原的王子,天生的樂感、音樂技巧上的才華橫溢以及堅定的人格,讓木吉成為了《明日之子》裡難得的寶藏男孩。
其實,木吉決定離開的態度比閆永強要強烈很多。那期看到楊英格離開後,木吉其實已經決定要離開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不想做違心的音樂也不想做違心的人。
但是,對舞臺的熱愛讓他猶疑了。
後來,在要走的瞬間他打電話給老師了,老師講的很好——身為民族音樂人的身份,很少有人能有這個機會,在這個舞臺上。放棄了有點不值。
最終,哈拉木吉還是決定留下了。
第三,作為《明日之子》
如果明日的舞臺容不下被觀眾喜愛的民族音樂,那麼《明日之子》就背離了自己的初心,而這個音樂IP也沒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明日之子》的舞臺是尋找真正熱愛音樂的年輕音樂人的舞臺,他尋找的是擁有才華和實力的華語樂壇新生力量。
一個好的平臺能讓年輕人發揮自己的才華,收穫自己的認同;同時只要平臺足夠好,那麼將會有越來越多優秀的年輕音樂人嚮往這個平臺,加入這個平臺。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但如果平臺失去了公平性和真實性,那麼循環將被打破,平臺也將失去價值。
而作為世界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中華傳統音樂文化,在經歷外來音樂將近一個世紀的洗禮後,已然走向頹勢。民樂之美其實是不應該被忽視的。民族樂器的音色和民樂的唱法、創作,其實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只是之前很多的音樂人沒有去發現、去重視、去挖掘而已。
從發展的角度來講,民族音樂其實非常需要這樣的舞臺,同時也非常需要像閆永強和哈拉木吉這樣有朝氣的年輕人去發揚它和改進它的。
最後,樂隊會是民族音樂發展的救命稻草嗎?
《明日之子》樂團季,也是誤打誤撞發現了嗩吶、馬頭琴、冬不拉、巴烏會被大眾接受。
大眾對傳統樂器的認識一直停留在獨奏上,但有關注傳統戲曲的人都知道,其實民族樂器跟西方樂器一樣,它只是伴奏,也需要配合的。
而作為玩音樂的樂隊,怎麼把某種音色的民族樂器很好的融入到現代音樂中去,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群或更多的人去投入心血、去勇敢探索、去融會貫通。
而《明日之子》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它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了民族音樂,進而走進民族音樂。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做民樂融合的樂隊出現,讓民樂成為現代流行音樂裡的重要組成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