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要從一個八卦說起。昨天傍晚看到這個八卦後,再次感到三觀被刷新,又覺得娛樂圈現在應該及時止損。
八卦新聞的主角是一個16歲的小愛豆,張銘浩。
(以下部分為事件詳細梳理,看過的朋友可以跳過這一部分,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吃一下這個瓜,甚是精彩。)
我去查了一下張銘浩的資料,2004年11月6日出生,組合YHBOYS成員。這一兩年開始在古裝劇中露臉,出演一些戲份不重的小角色。
然而這位還沒過16歲生日的孩子,在迎接大好前程之前,先陷入了負面新聞。
昨天有網友發了這麼一條微博,提煉一下重點:該博主的朋友和小愛豆張銘浩好上了,前兩天張銘浩說他要排練,誰知女方在OT抓了個現形。(估計很多人不知道OT是什麼意思,我去問了一下身邊朋友,才知道OT是一家酒吧的縮寫,全稱是one third,是的我老了。)
張銘浩見到女方假裝不認識,最終女方決定在朋友圈曝光他,這才讓張銘浩慌了神。
這博主也是介紹詳細,不僅說了兩個人鬧掰的導火索,還介紹了兩人的相識經過。
博主稱二人是在漫展上認識的,女方比男方大四歲。認識當天張銘浩送女孩子回家,半路上就提出了不當要求,在後續相處過程中也時不時有非分之想,好在每次都被女方搪塞了過去。
兩人雖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關係,但在網絡上確定了戀愛關係,確定關係之後,張銘浩三番五次向女方索要東西或者直接要錢。
之後該博主又發了一條兩人相識的詳細版本,從中可以看到張銘浩一開始向對方謊稱自己18歲,並且有能力獨立生活。
在張銘浩開始讓女方買鞋買手機之後,女方才察覺出不對勁,於是調查一番才知張銘浩還是個未成年,未滿16歲。
按照這個說法,合著女方一開始是被張銘浩騙著戀愛的……
這話一出當然有人質疑,這博主也不是吃素的,後來直接放出了張銘浩和她好友的聊天記錄。這聊天記錄一出可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估計絕大多數人在此之前都想不到,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能說出這樣的話。
約女方外出過夜:
說出的話不堪入目:
在聊天過程中會穿插一些索要信息,曬某手機的報價說「好便宜」:
讓女方給他買鞋,放大可以看到鞋子的價格是3749元:
以及女方給男方轉過錢:
更可怕的是,還沒等大家消化完這一通聊天記錄,新瓜又來了。
另一個女孩子轉發了那條萬轉微博,說自己也曾是張銘浩的約會對象,並且兩人在一起的時候張銘浩就有出去找別的女孩子。
「很心疼這個姐姐,也很心疼別的女孩子。」
事情進行到這一步,如果一切屬實,那可以說明張銘浩約會過女孩子不止一個。
事情在網上發酵後,最先曝料的博主說張銘浩已經向自己的好友道了歉,但她不會刪除那條微博,算是給這種不尊重女性的男生一點教訓。同時隔空喊話張銘浩的粉絲和團隊,如果再發詆毀她好友的言論,就會把手中的錄音發出來,說到做到。
OK,我們看完這位博主曬出的聊天記錄,需要再次複習一下,張銘浩生於2004年11月6日,還沒有過16歲生日。然而這一番操作,完全不像是十幾歲孩子能幹出的事情。
有一句話是說,「成年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其實現在可以改一改了,不妨說「生而為人,就必須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在事情愈演愈烈之時,網上的消息是所屬公司樂華娛樂讓張銘浩走人。
晚些時候,張銘浩全國後援會發文表示停止為其應援。
這麼一通鬧下來,可以很確定的一點是,張銘浩這個還不到16歲的男孩子,親手毀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在圍觀這件事的時候,我想起了另外幾檔子和小愛豆有關的新聞。來,我先帶著大家複習一下。
陳璽達,一個2004年出生的小愛豆。
2018年,當時只有14歲的他被曝「包養」,女方直接站出來曬出了諸多「證據」。
往小了說,女方自稱給陳璽達買過2000多塊錢的零食。
往大了說,女方自稱給陳璽達買過各種大牌,刷卡時眼都不眨一下。
女方還曬出了各種交易記錄,帳單被上至幾千塊下至幾百塊的遊戲購買記錄鋪滿。
女方同時曬出了兩個人的聊天記錄,截圖中的陳璽達是一口一個「姐」,然而叫完「姐」,就開始讓對方幫他訂民宿。
後來女方掏完錢才發現,她帶著陳璽達去五星酒店吃飯,陳璽達同時帶著另一姑娘開房。
一樣的道理,這姑娘忍無可忍之後選擇在網上曝光,陳璽達的未來同樣從一片光亮變成了灰灰暗暗。
無獨有偶,今年年初還有一檔子和愛豆有關的法治事件。
都還記得吧?一個名叫黃智博的愛豆在疫情期間倒賣口罩,前腳還在為武漢加油,後腳就因為倒賣口罩被抓了。
黃智博年紀也不大,1999年出生,今年21歲。這事兒一出,他幾乎沒有前程可言,更別說當什麼萬眾簇擁的愛豆了。
其實從這些新聞出發,我們不難看出現在娛樂圈的一大弊端——有越來越多的小愛豆入行,有些人還未成年,有些人還未建立一以貫之的價值觀。
就拿最先提到的張銘浩來說,資料上說他2015年就通過某節目出道,算一下他當時不過11歲。12歲出演了一部電影,13歲成為YHBOYS成員。
即便是「出名要趁早」,但這個年紀也確實是太早了,早到在其他孩子還在讀書接受價值觀建立的時候,他提前過上了社會人的生活。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足夠的涵養去支撐自己,後續鬧出了這些負面新聞。
這已經不是得不償失了,是親手葬送了自己的未來。
由此可見,經紀公司教他們唱歌跳舞之前,最應該教的是如何做人。不然這樣的小愛豆一旦大火,他會影響更多粉絲的價值觀。
寫到這裡不禁想到了馬伊琍的觀點。去年六月份,馬伊琍曾發過一條微博,說的話非常清晰客觀。
「學藝術若要走得更寬更遠更久,沒有紮實的文化基礎尤其文學理解能力,經不起長久競爭。」
如今馬伊琍這番話倒是可以說得再精準一些,那就是:一個明星倘若沒有紮實的文化基礎和正確的價值觀,不僅經不起長久的競爭,更會親手毀掉自己。
「愛豆」是日韓誕生出的一種說法,在不少人看來,日韓國家的愛豆產業已經足夠成熟,他們擁有標準流水線一般的造星流程,很多亞洲國家都在效仿。
但,這種造型模式真的夠成熟嗎?
這兩天發生的張銘浩事件便可以針對這一套流程提出不同意見,哪怕沒有張銘浩這檔子事,所謂「愛豆產業」也是有些問題的。
前段時間雪莉的紀錄片鬧得沸沸揚揚,其中很讓人心疼的一點是她年紀很小便離開了家離開了媽媽,想家的時候只能抱一個玩偶睡覺。
小小年紀就要學著獨立生活,剛過上集體生活的時候還不大會洗頭髮,只能一步一步自己慢慢學。後來雪莉媽媽提到這件事是淚流滿面,遺憾說到,「我連頭髮都沒好好給她洗過。」
不少已經在圈裡混出名的愛豆,會在某個時刻突然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誰。那個被粉絲呼喊著的名字,也許不是真實的自己,只是一個被包裝得很華麗的名字。
站在光芒萬丈的舞臺上,也會懷疑起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我為什麼會在這裡?我真的是因為喜歡才做這件事嗎?」
少年出道或是少年成名的愛豆,不僅有著價值觀上的缺失,更多的是人生的缺失。他們被包裝成一個「商品」,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會想不明白自己的價值,嚴重的時候也許會變得擰巴、想不通、走死胡同。
愛豆,一個聽起來充滿生命力、陽光和無限能量的詞,可是在這個詞的背後,藏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
年少出道的愛豆,有人不學好,有人成了一個賺錢機器,有人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迷失了自己。
雖然這幾年也有優秀的愛豆逐漸長成,但放眼整個中國,真正無黑料又具備良好價值觀的愛豆真的很多嗎?
這一兩年接連爆出的「愛豆負面新聞」,其實也是給經紀公司敲一個警鐘。跳得再好、唱得再好、長得再好,最終都要歸到一個「人」字上面。
做人是根本,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他所做的職業。
同時也想對那些剛出道還未大火的愛豆提個醒,讀書、涵養和一以貫之的價值觀尤其重要,這是一個愛豆能大火最最基本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