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龍蛇歌》引發的深度思考,喜歡鑽牛角尖的人都是什麼心態?

2020-12-22 公子小凡L

文‖張凡

鑽牛角尖是許多人都犯過的一個心理毛病,說的好聽一點是心態比較執著,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認死理。不過這種心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只是暫時性的,很少有人會一直困在裡面。但是在古代卻有這麼一位名人,他的執著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在鑽牛角尖的道路上走出了最高的境界。之後人們根據他的事跡,寫成了一首非常有深度的古詩,名字就叫做《龍蛇歌》。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由這首《龍蛇歌》引發的深度思考,看一看那些喜歡鑽牛角尖的人,都是什麼心態?

這首詩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也是一段真實的歷史往事。故事的主人公有六個人,他們分別是晉文公重耳和追隨他的趙衰、狐偃、賈佗、魏犨,以及介之推。而此詩的主要刻畫對象,正式歷來頗具爭議性的介之推。

《龍蛇歌》

先秦·佚名

有龍於飛,周遍天下。

五蛇從之,為之承輔。

龍返其鄉,得其處所。

四蛇從之,得其露雨。

一蛇羞之,橋死於中野。

這首詩用一種形象的比喻手法,站在一種頗為客觀的角度,對晉文公有理天下的故事,進行了一次大體的描述。比如第一句「有龍於飛,周遍天下」,指的正是晉文公當初在天下各國流亡的日子。據《史記》一書記載,重耳流亡,足跡遍及於狄、衛、齊、曹、宋、鄭、楚、秦等國。作為一國之君,曾經有過如此坎坷的經歷,屬實讓人唏噓感慨。

而在詩中也無疑對他進行了一些美化,認為他的流亡生涯是在龍行天下,而且還有五條「蛇」,也就是上文所說的五名賢臣在追隨著他。到後來晉文公曆盡坎坷艱辛,終於回到自己的國家,並且登上了王位,於是他對曾經追隨他的人進行了封賞——「四蛇從之,得其露雨」。

如此做法本來也是人之常情,畢竟這些人追隨他同生死共患難,如今他大權在握,自然要表示回饋。但是其中的介質推卻並不領情,他非但不願接受封賞,反而還控訴其他四人:「貪天之功以為己力!」

他認為晉文公能夠回到晉國登上王位,本來就是天意註定的事情,而這些人卻認為是自己的功勞,對此他表示應該感到非常羞愧。這個時候就凸顯出了他鑽牛角尖的心態,他拒絕了晉文公的封賞,帶著年邁的母親隱居山林。

然而晉文公為了表示自己沒有忘記曾經患難與共的兄弟,便一再讓人請他出山。最後為了將他逼出山林,甚至不惜放火燒山,結果介之推寧可活活燒死在身上,也不願意面見晉文公接受封賞,他認為那樣等同於在羞辱他的人格。

這也就是詩中所說的「一蛇羞之,橋死於中野」,在這個故事中,晉文公重耳和介之推無疑都扮演了鑽牛角尖的角色。他們一個執意拒絕,另一個卻不願放手,最終釀成了這場悲劇。

同時也讓人看出,其實鑽牛角尖的人,就是因為對於一件事情過分的執著,甚至不計後果地堅持自己的意願。如果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一種自私的行為。介之推一直都在顧及自己的顏面,認為接受封賞就等同於和那些人同流合汙,為了彰顯自己的「高尚」情操,甚至不惜讓母親與他一起燒死在山上。

而晉文公顧及的則是他自己的聲譽,擔心是人說他忘恩負義,冷落了曾經出生入死的兄弟。於是他才會不惜一切代價,想要把介之推繼續籠絡在自己身邊,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如此不盡人意,同時也給他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個抹不去的汙點。

由此可見鑽牛角尖的行為其實並不高尚,反而更加凸顯出了人性的自私。而生活中那些喜歡鑽牛角尖的人們,也應該加強注意,凡事都要把握一個尺度,不要過分的執著和堅持。

相關焦點

  • 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心態,不鑽牛角尖才是真正可怕的人
    其實很多事都是如此,任由自己的思想停留在一個角度裡,怎麼轉都轉不過彎來,明明也在努力找解決辦法,明明也在學著換位思考,可就是繞不回能走通的路。很多事都是如此,任由自己的思想停在一個角度裡,怎麼轉都轉不過彎來,明明也在努力找解決辦法,也在學著換位思考,可就是找不到能走通的路。
  • 性格壓抑,容易思考不清,愛鑽牛角尖的星座
    這種人,性格固執,即使別人給他們出了什麼意見,他們也很難接受,很固執,總以為自己是對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所以十二星座的這幾個人,他們性格壓抑,容易思考不清,又愛鑽牛角尖,腦子裡有根筋,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章魚心態:孩子鑽牛角尖、長期陷入負面情緒?四招幫你跳出來
    這樣的心態,都是「章魚心態」,是一種偏執心態,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在育兒過程中,我們要避免出現這種心態,更要在孩子出現這種心態的時候,及時引導,不要強化,更不要成為習慣。(一)章魚心態章魚是海洋裡最可怕的生物之一,身體柔軟是它的一個特點,卻也是它的弱點。
  • 一次吃瓜事件引發的深度思考
    所謂的瓜,只是有些人想讓你吃的而已,不想讓你吃,你連看都看不到。試想一下,如果這位女明星,也是某個大企業的小公主或者二公主什麼的,估計發帖速度肯定沒有刪帖速度快。     有人說 這個世界符合所謂的二八原則,即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剩下80%的人掌握其餘20%的財富,但現實情況是在今天這個時代,0.2%的人掌握著120%的財富,剩下99.8%的人負債20% 。
  • 為什麼說陳宮喜歡鑽牛角尖,他後來付出了什麼代價?
    為什麼說陳宮仇視曹操的行為是鑽牛角尖?02鑽牛角尖陳宮在曹操殺害邊讓這件事上,他只看到了自己的好友,小有名氣的邊讓活活地被曹操殺害了,也沒有多動動腦子思考思考,立馬給曹操扣上了曹操那是剛入主兗州,正是樹立自己威信的時候,這個時候邊讓一直在邊上吵吵嚷嚷地詆毀曹操,這就像一個老闆剛收購了一個不錯的公司,然而被收購的公司內有一個稍有名氣的小角色總是在上班的公共場合詆毀,辱罵老闆,老闆一氣之下就把這個人炒魷魚了,然而這個時候,老闆的手下的一個人正好和被開除的這個人是朋友,於是一氣之下也出走了。
  • 《聰明的人一定不要鑽牛角尖》
    有的人常常愛鑽牛角尖,用老百姓的話講就是認死理兒,一條道走到黑。       這一進一退似乎矛盾,但對象不同,目的相同,都是鼓勵人向善、向正。       如一個人遇到困難和挫折就後悔就倒退,他可能一生一事無成,所以要鼓勵他勇敢向前。而對於走上邪路的人執迷不悟,不能迷途知返最終可能會跌的粉身碎骨,我們就要勸他回頭。      鑽牛角尖的人往往錯了還要堅持「好馬不吃回頭草」;而方向對了卻還猶豫、彷徨。
  • 為什麼網上的人都很刻薄、戾氣、愛噴——鑽牛角尖、匿名性與善惡
    ——《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 (2012))提示:本文分多層談噴子問題,涉及:衝突與誤會的本質、鑽牛角尖、價值而非事實衝突、隨意性,非論證性,情緒性、匿名性與流氓心態、應對的措施和心態,文章主題循序漸進,全文共3700字,適合慢讀。
  • 由《傅雷家書》引發的,關於寫作的幾點思考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由趙本山和範偉表演的小品《紅高粱模特隊》,主要講述了氓牛屯紅高粱模特隊為了進京演出成功,領導特意從城裡給他們帶來一位專業的模特教練(範偉飾演)對模特隊進行集訓,而引發的一啼笑皆非的故事
  • 《馭風男孩》:擁有深度思考力的人,註定一生在成功的道路上
    我很喜歡一部電影《馭風男孩》,主角原型人物是威廉姆·卡姆萬巴,利用自己的知識幫助家人度過難關。在我看完這部電影後,一個很大的疑問出現在了我的腦海中,威廉是如何成功的呢?很顯然他和家人的思維都不一樣,他擁有一項很多人都缺的深度思考力。
  • 鑽牛角尖是抑鬱症焦慮症人的通病
    大家好  我是孤舟,咱們這期節目主要是為抑鬱症焦慮症心理疾病的朋友們聊一個鑽牛角尖,還有一個是老是問為什麼?還有一個是盤根問底!
  • 一篇作文引發的討論,是仔細認真還是鑽牛角尖,你怎麼看
    上面的圖是這兩天在朋友圈看到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圖,順手轉到了群裡,群裡瞬間炸窩,引發了一群人的熱烈討論,有讚揚的有批評的,還有一些呵呵笑的,歸結為三類,一些人認為是仔細認真,一些人認為是鑽牛角尖,還有一些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可能你會問,小編你是啥態度?
  • 別鑽牛角尖
    既然發生就發生了,不要去追問為什麼,很多事是難以理清是非的,所以不要鑽牛角尖,不要非爭出個青紅皂白不可,而要坦然面對現實和接納現實。 真正能看透生命的人,無論順境、逆境都能看得透徹,內心就如一片透明清淨的水晶,外境盡皆映照得分明,能一一地分析清楚進而突破,當然能夠衝過重重難關。
  • 十二星座誰最愛鑽牛角尖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親力親為,哪怕是交代他人的任務也要自己重新做一遍以確保沒有任何的錯誤。即使是再微小的事情,他們都會非常較真。 只要他們有閒暇的時間,有著旺盛求知慾和好學的他們就會不斷地學習和鍛鍊技能,喜歡內外兼修。在情感方面也同樣較真,無論大事小事都會牽扯他們的神經。而且不懂得讓步,總是讓對方遷就自己,當對方犯了錯誤的時候會咄咄逼人。
  • 《羅拉快跑》:由不停奔跑引發的人生思考
    鐘錶像一個尖牙利齒的小怪獸,表現歲月無情和對生命的吞噬;也是追求刺激熱鬧好玩的遊戲心態;時鐘的反覆出現還表現了主人公與時間賽跑,不屈服於命運安排的主題意蘊。十字路口象徵面臨選擇的艱難。黑壓壓的眾人表明人的膨脹和無目的性,眾人如鬼魅般機械湧動,人們匆匆去來如行屍走肉,表現世界的混亂。
  • 你什麼心態,就什麼命(深度)
    佛經中有云:「相由心生,命由己造。」其實人生的大多數痛苦,都源於人自身,只要擁有一份好心態,生活就會過得輕鬆自在。你什麼心態,就什麼命有一個故事,你肯定不陌生:從前有一個國王,某天晚上突然做夢,夢到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謝了。醒來後就十分惶恐,叫王后給自己解夢。
  • 深度思考,看透問題的本質:每個職場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
    相信每個職場人都遭遇過這樣的經歷,當你碰到一個職場難題的時候,分析了很多原因和可能性,但總是覺得自己在反反覆覆的兜圈子,始終不得要領。而對於公司來說,每一個崗位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設立的,我們對於公司的價值就在於能否有效的解決各種問題,所以,這對職場人來說就是一種折磨。
  • 比勤奮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拿這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發現對很多問題思考程度都很膚淺,想到一、兩層之後就很難再深入下去了。平時也喜歡看書,也買了不少書,但基本等於白看,僅僅記住幾個觀點沒深刻理解書中的體系結構,知識不成體系是沒多大價值的。看了沒真正消化,不試圖深入思考、理解、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本質上跟沒看是一樣的。
  • 一輩子,就為「鑽牛角尖」!
    鳳之都也曾繁華···也曾成功,亦不言敗! 適時間,「鑽牛角尖」一詞在他腦海之靈光乍現!方悟此才是其之終身事業...用心、用心、還是用心!當他全身心投入,傾其所有···鑽牛角尖亦漸入導遊心!無奈商海險惡,幾度沉浮!俱往矣!過去事亦不願提,也不再提!
  • 被摧毀的深度思考能力
    於是,你脫口而出就是善惡,就是正義與魔鬼,渣男與360度無死角的好男人,思維開始慢慢二元化,你會發現,你習慣於群體的亢奮之中,深度思考能力,就喪失了。一個人的深度思考能力,慢慢會從這四個方面被摧毀,然後徹底腐朽掉:泛正義感是泛道德主義的一種,泛道德主義,這個概念你常常能從類似《中國哲學史》之類的書中看到,它是用來形容中國傳統儒學的,某種程度上,是個弊端,意思是,喜歡把一切,都道德化。
  • 《擘雅講談-全球疫情引發的人文思考》公益課,來了!
    (原標題:《擘雅講談-全球疫情引發的人文思考》公益課,來了!)當下,中國抗擊「新冠」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當全民族靜下來的時候,是一個時代深度思考的開始: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人與自然、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應該如何相處?人類的未來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