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30 2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天是第七個烈士紀念日,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記住的日子。英烈的名字和功績,永遠銘刻在共和國的豐碑上,永遠刻印在人心深處。
9月30日是國家設立的烈士紀念日,當天下午,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攜手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融媒體中心在紀念館三樓會議室舉辦《亞太戰爭審判》觀眾見面會,通過紀錄片片段播映、嘉賓訪談、觀眾互動等形式,重溫那段艱苦而波瀾壯闊的歷史,緬懷那些為國家獻身的烈士們。
這部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承制的中宣部重大項目八集系列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是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戰後各同盟國對日本BC(乙丙)級戰犯審判的大型紀錄片,講述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犯下的暴行以及戰後國際社會以法理精神懲治戰爭罪行的歷史,填補了該領域內的影視空白。
謝晉元將軍次子謝繼民、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長馬幼炯、SMG紀錄片中心主任李逸、SMG紀錄片中心副主任朱宏、《亞太戰爭審判》總導演陳亦楠、《亞太戰爭審判》分集導演俞潔出席活動。
活動由紀實人文頻道主持人張穎主持
SMG紀錄片中心主任李逸發言
《亞太戰爭審判》總導演陳亦楠介紹紀錄片創作背景
活動首次公開高清庭審影像,並播放了部分「四行倉庫保衛戰」影像片段。在嘉賓訪談環節中,謝晉元將軍次子謝繼民為大家講述了你所不知道的「八百壯士」和四行倉庫背後的故事。
活動設置了觀眾互動提問環節,謝繼民先生和馬幼炯館長為大家解答了如:「八百壯士」從四行倉庫撤離以後被租界拘押在了「孤軍營」, 為什麼一直沒有突圍離開?四行倉庫原來是存放什麼的?它是什麼來頭?為何會選擇此處和日軍進行交戰?等觀眾非常關心的問題。
俞潔為大家介紹拍攝過程
「八百壯士」最後的去向也是大家關注的問題。當年,「八百壯士」中的57人和其他1500名被關押在南京江蘇省第一監獄的中國軍人,被日軍集結在上海吳淞碼頭登船,開始了他們的「地獄航船」之旅。在海上漂泊了40多天,他們才抵達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拉包爾,在當地修建軍事工程。「八百壯士」中的一員,田有收在回憶錄中描述了這段不堪回首的苦役生涯:
在「勤勞隊」服苦役的日子裡,我們簡直是過著非人生活。勞動十分繁重,生活極其艱苦,天不亮起床上工,天黑下工,一天要幹10多個小時的笨重勞動,如挖防空壕、修公路、砍伐樹木、搬運石頭等。
拉包爾氣候炎熱潮溼,瘧疾等熱帶病橫行,戰俘和勞工們一旦染病,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加悲慘的命運。歷經三年苦役,當年從上海出發的一千五百多名中國戰俘,剩下一半不到,「八百壯士」中的57人只存活了36名。在那些無比艱難的日子裡,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的身份,成為支撐他們活下去的最大信念。為此,俞潔導演還為大家介紹了拍攝中遇到的獨特經歷。
《亞太戰爭審判》自播出以來,也獲得了良好的成績,不少紀錄片相關短視頻片段也成為了網民熱傳、熱議的話題。
原標題:《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觀眾見面會在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舉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