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原標題:華堂京城最後一店苦撐難久
距上一家門店關停僅幾個月,華堂商場再出關店消息。北京商報記者4月4日走訪華堂商場七裡莊店獲悉,該店將於5月中旬關停,後續將由首航接手。近幾年華堂商場陸續關停了北京多家門店,此次關停七裡莊店後,華堂商場在北京將僅剩北四環華堂商場亞運村店一家。隨著市場的變化,外資百貨陸續退出,本土百貨尷尬發展,華堂商場如果仍舊保持原有經營狀態,最後一家也難維持多久。
5月關店 儲值卡不退
4月4日仍在清明節假期中,華堂商場七裡莊店的消費者仍較多,尤其是在一樓的超市區,客流量相對樂觀,上面四層樓服飾鞋帽等區域則要稍微少一些。正值假期和夏裝上市季,不少品牌都在打折促銷,也有商戶直言,進行折扣是因為商場即將關店。在商場超市出口、店鋪周邊走廊等空曠區域,還有不少特賣區。
在隨機採訪中,不少消費者表示,並不清楚這家華堂商場即將關停,商場內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只知道關門大概將會在5月中下旬,並稱華堂商場目前並沒有發布正式的相關通知,只有一位工作人員清楚地給出了5月14日這一關店日期,並透露:「閉店後將由首航接手。」
隨後,華堂商場七裡莊店即將關店的信息在該門店辦卡處的工作人員口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核實。北京商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諮詢關店和退款情況,工作人員稱,目前關於儲值卡的處理方案只可使用不能退款,並建議消費者儘快使用完卡內的餘額。當問及為何不能將儲值卡退款時,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因目前在北京區域內,還有華堂商場亞運村店可使用該儲值卡。
北京商報記者就上述情況向華堂商場方面求證並詢問原因,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但在隨機採訪當中,有商場工作人員稱,「可能與這裡生意不大好有關係,一樓的超市人氣比較旺,但樓上的商鋪平時的狀況不過爾爾」。此外,也有工作人員透露,因為即將關店,還出現了另一種有意思的經營現象,不少商戶特意選在這個時候進商場做折扣銷售,「價格不一定更便宜,性價比也有待商榷,但消費者比較相信關店前『甩賣』的可信度」。
僅剩一店 百貨業持續關店潮
事實上,如果七裡莊店5月如期關停,這就是華堂商場近幾年在北京關停的第八家門店,從2014年開始,華堂商場在京門店陸續關停了7家,目前僅剩七裡莊店和亞運村店。待七裡莊店關停,亞運村店就成了華堂在京的獨苗。
值得注意的是,華堂商場亞運村店的經營也未必理想。北京商報記者在點評平臺上看到,最近的日期為4月1日的籤到點評中寫道,「偶爾來趟也是去超市買點吃的喝的,這家店也就是超市區人挺多,服裝鞋帽區等都沒什麼人」、「缺點就是餐飲品牌太少了,萬年的吉野家和面愛面」;也有消費者點評道,「經營方式還是有些過去式的感覺,也有些和時代脫節。地上服裝、生活用品為主,對年輕人吸引力不大,品牌也以中老年為主」。
北京商報記者實地走訪發現,情況也大致如此。記者就華堂商場亞運村店是否有閉店計劃詢問華堂相關工作人員,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
實際上,不僅是華堂商場,關店潮在整個百貨業中蔓延,就在4月1日,瑪莎中國上海南京西路店、淮海中路店、環球港店等正式關店,此前瑪莎百貨已經關停了上海其他門店,本月瑪莎百貨正式整體退出上海市場,就在3月中旬,瑪莎百貨北京僅有的一家門店世貿天階店閉店關門。去年11月,瑪莎百貨對外宣布,將退出中國在內的10個虧損的國際市場。去年10月百盛關停北京太陽宮店,公開資料顯示,這是百盛2016年在中國關閉的第四家店,也是百盛近年來在中國關閉的第12家店。根據首商股份和翠微股份的年報信息,兩家公司分別關停了西單商場十裡堡店和翠微百貨清河店。
特色不足 孤軍奮戰
業內人士指出,在新零售高歌和實體回歸的呼聲當中,百貨業關店潮仍在繼續,這是值得百貨行業反思的問題。
北商研究院特邀研究員、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北京財貿職業學院院長王成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新零售的確是實體商業發展的機遇,商業技術和商業資本驅動下,新零售對應的是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的體系,是一個雲平臺的概念,將實體零售和電商資源結合到一起。比如阿里和百聯的合作,就擺脫了單一電商的經營方式,通過商業智能技術便利消費,電商和實體共享利益。
在王成榮看來,華堂商場的關店,有激烈的市場競爭因素,華堂商場本身的特色也不明顯,自己既沒有形成一個智能商業體系也沒有融入到一個體系當中,孤軍奮戰就很難在商業智能化當中獨立成長,尤其是在如今電商衝擊的大環境之中,關店是必然的。不僅僅是華堂,當前不少傳統零售商仍是不積極,為以往的商業地位所惑,認為電商這兩年增速放緩是電商要不行了,實體回歸。實體回歸併非簡單回歸,未來這些傳統零售企業不能夠下大力氣變革,發展前景也很難說。記者 吳文治 郭白玉(完)
【 此內容為優化閱讀,進入原網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8610-87869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