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敢聽陳奕迅的歌?|張學友|周杰倫|與我常在_網易訂閱

2021-01-10 網易

  1995年,陳奕迅參加了一場歌唱比賽,他也是因為這場比賽正式出道的。

  那時候的陳奕迅看起來特別青澀,梳著一頭中分,長相也平平,很難在這個當時20出頭的小夥子身上找到什麼特別之處。

  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普普通通的男孩兒,在第14屆香港新秀大賽中一舉獲得冠軍,從那以後,陳奕迅便和華星唱片籤約。

  1996年的《陳奕迅》是他的第一張專輯,可能他已經做好了冷淡的預期,但是沒想到最終的冷淡程度超出他的想像。

  畢竟在那段時期,想要在香港歌壇立足,是極其困難的。

  有著四大天王和一些著名歌手坐鎮,作為新人的陳奕迅,到底該怎麼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呢?

  

  第一張專輯算是以失敗告終,陳奕迅也被公司派往臺灣,其實公司口頭上是讓他去開拓市場,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這是被公司流放了呀。

  這時候陳奕迅必須做出選擇,因為他自己也不傻。

  第一就是回去繼承父親陳裘大的衣缽,成為一名工程師,平淡的度過一生。

  第二就是堅持自己的音樂夢,即便這條路上充滿了障礙和嘲笑。

  有時候我們真的不能什麼時候都想著money,袁老爺子說過:「我們不能為了錢去奮鬥,而是要為了自己理想去奮鬥」。

  陳奕迅也選擇了堅持自己的理想,但是這條路真的不好走。

  陳奕迅曾經在《開講了》現場說過一段話:「早年間他去英國留學,英語水平太差,晚上想要上廁所,但是苦於無法表達,自己又找不到廁所,於是就這麼憋了一晚上」

  

  從那之後他就明白,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忍耐的,被公司流放之後,他並不是坐著等天上掉餡餅,而是尋找了另一條路。

  當時內地的音樂市場其實很寬闊,但是因為語言和其他種種原因,香港歌手遲遲沒來發展,於是陳奕迅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學習國語。

  之後便推出了他的第一張國語專輯《一滴眼淚》。同年他的粵語專輯《與我常在》也正式推出。

  這首《與我常在》也成了陳奕迅後來二十年時間裡,演唱會上都會唱的一首歌。

  這一年對於他來說非常的重要,唱這首歌也是他紀念這一年的方式吧。

  2000年,陳奕迅憑藉一首《K歌之王》很快在內地走紅,2003年陳奕迅獲得了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

  

  陳奕迅很喜歡張學友,這個事陳奕迅也多次提到過,出道的時候也是演唱的張學友的歌。

  所以陳奕迅有了名氣之後,人們就說陳奕迅可能會成為張學友的接班人。

  後來陳奕迅也說過:「當時公司的想法就是想讓自己成為張學友的接班人」。

  但是陳奕迅並不喜歡被人這樣說,即便自己唱的歌曲和張學友很相似,但陳奕迅就是陳奕迅,他只想做自己。

  

  2003年是陳奕迅事業小高潮,這一年他發行了那首特別經典的歌曲《十年》。

  這首歌有多經典也不用多說了吧,反正在KTV的必點榜單上,一定會出現這首歌。

  其實《十年》是陳奕迅和林夕合作的,當時很多人都在討論著一個問題。

  究竟是林夕成就了陳奕迅,還是陳奕迅成就了林夕?

  就像是周杰倫和方文山一樣,非要給他們找一個答案的話,那應該是是互相成就吧。

  只是在那時候,林夕寫懂了陳奕迅,而陳奕迅也唱出了林夕的所思所想。

  

  後來有些人為什麼不敢去聽陳奕迅的歌了呢?有人說,當我們聽懂他的歌的時候,付出的代價真的太大了。

  聽著陳奕迅的歌,就好像以前的種種都浮現在了眼前,那種似曾相識的畫面,是很多人都不願再去想起的。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這句話,是不是很像曾經自己的經歷?

  年少時我們聽著周杰倫,可是只有長大了,才能真正聽懂陳奕迅。

  憑藉著《十年》,陳奕迅大火了,可是就當陳奕迅在這時候準備大展身手,打造大好前途的時候,一場變故,徹底打亂了他的計劃。

  陳奕迅的父親陳裘大,因為某些事情被判,這個新聞當時也是在香港娛樂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而登上頭版頭條的,確是陳奕迅。

  

  他登上頭版頭條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在音樂道路上取得了什麼成就,而是因為他是陳裘大的兒子。

  2004年是陳奕迅最灰暗的一年,本以為能大展身手,卻因為自己的父親,束縛住了自己,整整一年的時間,他沒有出過一張專輯。

  好在一年的時間慢慢沉澱了之後,陳奕迅又打起精神,推出專輯《u87》,獲得了香港銷量榜冠軍。

  誰都沒有想到,一個事業巔峰時「消失」一年的陳奕迅,重出江湖時又掀起了一番巨浪。

  這要說陳奕迅沒實力,沒人會相信了吧。

  《浮誇》也是在這張專輯之中。

  那年陳奕迅也是拿獎拿到手軟,也成了香港流行音樂中的領軍人物。

  後來的陳奕迅也是順風順水,演唱會、綜藝以及各種活動接不停。

  即便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他還是保持著每年一張專輯。

  為什麼不敢聽陳奕迅的歌,那是因為我們害怕,很多往事不敢回憶。

  但是時隔多年,我們再次去聽陳奕迅的歌時,有的不僅是懷念,更是給出了一路走來的答案,也把孤單活出了勇敢。

  也希望接下來的時間裡,還能繼續聽著陳奕迅的歌,陪著他,直到把故事寫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敢聽陳奕迅的歌?
    當時內地的音樂市場其實很寬闊,但是因為語言和其他種種原因,香港歌手遲遲沒來發展,於是陳奕迅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學習國語。之後便推出了他的第一張國語專輯《一滴眼淚》。同年他的粵語專輯《與我常在》也正式推出。這首《與我常在》也成了陳奕迅後來二十年時間裡,演唱會上都會唱的一首歌。這一年對於他來說非常的重要,唱這首歌也是他紀念這一年的方式吧。
  • 男歌手在張學友之後聽誰的歌?是陳奕迅!鄭中基!還是張杰
    聽回鄭中基的歌,他的歌讓我很驚訝,他唱得很好,聲線和音色都很好,也聽不到換氣的聲音,當用張學友唱《左右為難》的時候,我覺得鄭中基不會在張學友面前失去色彩。「為何還喜歡我,我這種無賴, 是話你蠢還是很偉大, 在座每位都將我踩 ,口碑有多壞, 但你亦永遠不見怪......」我又聽了粵語版的鄭中基「暴龍哥」。回顧今天的香港音樂世界,它並不像以前那樣輝煌。
  • 陳奕迅是張學友師父?陳奕迅坦言:很想告訴張學友,唱歌要松一點
    音樂天王周杰倫更表示是聽張學友的歌長大的。高曉松表示張學友堪稱是華語樂壇「第一大唱將」,張學友是「四大天王」中毫無爭議的比其他三位唱的都好的人。「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對張學友直接兩個字評價:歌神。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對張學友的唱功表示認可。首當其衝的就是上世紀90年代叱吒歌壇的「浪子」王傑。他直言不諱的表示,張學友不是歌神,比張學友唱的好的人大有人在。王傑是個性格直爽的男人,他向來看不慣娛樂圈的歪風邪氣。
  • 張學友,周杰倫,陳奕迅,5566的《好久不見》,你pick誰的版本?
    很多歌手都唱過這首歌曲《好久不見》,除了張學友,周杰倫,陳奕迅,5566外,潘越雲,黃韻玲,陳楚生也唱過,武林外傳片頭曲也叫做《好久不見》,黃凱芹,梅豔芳還唱過粵語版的《好久不見》!雖然歌名相同,但是詞曲都不同,因此雖然是同名歌曲,但都是獨立的!
  • 張學友:陳奕迅是我師傅,陳奕迅:我不是批評張學友
    第一個是粵語歌曲的開山鼻祖——許冠傑,第二個是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他的歌的歌神——張學友,第三個就是香港主流樂壇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被外界譽為「張學友的接班人」——陳奕迅。第二第三代歌神都相互翻唱過對方的經典歌曲,但爭議最大的就是張學友在評價陳奕迅時,說陳奕迅是他的師傅。而陳奕迅在評價張學友時,卻說張學友有些地方唱得不太好,唱得很緊張,而且沒經過系統的聲樂培訓,一些唱歌的技巧都忘了!
  • 聽了陳奕迅這五首歌,我把歌單裡的《十年》刪了!不一樣的好聽
    關於陳奕迅,有些人總會覺得他既不那麼會作詞,也不那麼會作曲,為什麼會受那麼多人喜歡?有人說因為他有林夕和黃偉文…呀~因為他有澤日生和C.Y.Kong6…他們當然功不可沒,我看關鍵還是陳的音樂有自己的特色,大家最熟悉的《十年》、《浮誇》…等等都有著陳奕迅獨有的味道!
  • 金曲獎,陳奕迅正式接班張學友?
    ...歌王們站在「香腸攤」前這畫風...有些奇怪啊~眾所周知陳奕迅和張學友是香港樂壇兩個時代的代表人物,大家也都在想陳奕迅什麼時候可以接班,想必昨晚金曲獎應該是時候了,特別是他昨晚8分鐘的精彩串燒,翻唱了香港樂壇26首經典組曲,真是牛翻天!大家再來回顧一下視頻吧!
  • 繼周杰倫和張學友,孫燕姿和林俊傑之後,陳奕迅和蔡依林也合作了
    序言:2020年4月3日,陳奕迅、蔡依林合唱的英文抗疫公益歌曲《Fight as ONE》(《共同體的戰鬥》)MV發布。中國疫情基本上控制住了,但全世界的狀況卻不容樂觀,這首歌是為了警醒「地球村」每個成員,我們的命運是如此緊緊相連。
  • 又一年金曲獎 陳奕迅張惠妹張學友蔡依林周杰倫集體致敬經典
    第26屆臺灣金曲獎頒獎典禮昨晚在臺北落幕,連夜趕來的「歌神」張學友以及「吹神」陳奕迅、周杰倫、林憶蓮、張惠妹、蔡依林等樂壇天王天后雲集。陳奕迅憑藉《米。閃》拿下「歌王」,張惠妹憑藉《偏執面》成功「封后」,「歌神」張學友在臺下枯坐整晚與大獎擦肩而過,「準爸爸」周董則捧蛋顆粒無收。
  • 男歌手:從他們的歌裡聽到了什麼?陳奕迅、周杰倫
    這次我們來說說影響力較高的男歌手,陳奕迅,周杰倫。想必這兩個個歌手的歌基本都有聽過,他們都有過很多首在大街小巷都能聽到。陳奕迅陳奕迅(Eason Chan),1974年7月27日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流行樂男歌手、演員,畢業於英國金斯頓大學,如今45歲。
  • 陳奕迅:如何在四大天王的坐鎮下,闖出了自己的天地?
    這首《與我常在》也成了陳奕迅後來二十年時間裡,演唱會上都會唱的一首歌。這一年對於他來說非常的重要,唱這首歌也是他紀念這一年的方式吧。後來有些人為什麼不敢去聽陳奕迅的歌了呢?有人說,當我們聽懂他的歌的時候,付出的代價真的太大了。
  • 周杰倫為什麼我很少聽別人的歌是什麼梗 出處哪裡
    今天一大早一條「周杰倫為什麼我很少聽別人的歌」消息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們關注,那麼周杰倫為什麼我很少聽別人的歌是什麼梗?下面來看看。周杰倫為什麼我很少聽別人的歌是什麼梗  雖然我不是周杰倫的死忠粉,但是我認為能夠說出這句話必須是很有實力的人才可以,憑藉周杰倫這麼多年來在華語樂壇的成績這句話他完全可以配的上。
  • 歌手:張杰、王力宏、陳奕迅、周杰倫、薛之謙,真愛誰的歌
    難度高了就沒人唱了,成不了口水歌傳唱率低。像《這,就是愛》,《逆戰》,高音都非常高,好多歌手都達不到這個高度,所以沒人敢唱,太冒險了。其實不然,張杰的粉絲還是很多。王力宏王力宏,1976年5月17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羅切斯特,祖籍浙江義烏;華語流行樂男歌手、音樂製作人、演員、導演。
  • 為什麼張學友周杰倫比吳亦凡鹿晗火? 原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不比現如今的小鮮肉們,雖說吳亦凡鹿晗的粉絲很多,也確實有些名氣,但是在這些經典面前,他們卻不得不低頭,那為什麼這些經典能這麼久都不過氣呢?原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選秀節目出身!張學友:1984年,張學友憑藉一曲《大地恩情》獲得首屆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的冠軍,正式進入歌壇。張學友的影響力覆蓋全球華人社會以及東南亞。
  • 陳奕迅:張學友唱歌太緊,高音少了點什麼,學友:陳奕迅是我師父
    導語:陳奕迅:張學友唱歌太緊,高音少了點什麼,學友:陳奕迅是我師父 提及張學友,「歌神」的稱號不由自主脫口而出,歌神的稱號已成為張學友的另一代名詞。從第一代「歌神」許冠傑,到二代「歌神」張學友,再到三代「歌神」陳奕迅,他們跨時代的三代人風格截然不同,各自特點領域著一段時空,影響者幾代人。
  • 原教旨主義周杰倫|周杰倫|八度空間|歌曲|方文山_網易訂閱
    而在周杰倫橫空出世之前,沒人會覺得這麼一個高中學歷、每天睡在公司、出身普通家庭、不善於講話的孩子,能作出一番什麼大作為。  ,青年周杰倫得以在一堆被大牌退稿的作品垃圾桶中翻出10首歌發了一張專輯《JAY》。
  • 喜歡聽張學友歌的人,都有個忘不了的人
    範主輕易不敢聽張學友的慢歌。人活在世上,總是逃不出一個「情」字。你奮力想要忘記的人或事,總會毫無防備的在某個雨夜裡,在記憶中恣意蔓延。就像張學友的情歌,聲聲細膩入心,讓你清醒,讓你痛,痛到無力自拔。樂友A:十年一遇陳奕迅,百年難得張學友。樂友B:聽著歌就想起了九十年代人潮人海的感覺,男的穿牛仔褲風衣,梳大背頭。男女主人公隔很遠深情對望,那時的愛,很純淨。
  • 為什麼拒絕我是歌手?張學友謙虛,陳奕迅說出大實話,王傑不怕得罪人!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八卦一下「歌神」張學友、「歌王」陳奕迅為何都不來【我是歌手】,他們對此也都做過回應,但王傑所說的一段話更犀利真實。 首先看歌神張學友怎麼回應的,當年在一次節目中,主持人問道:學友會不會參加【我是歌手】? 歌神說的很謙虛:我不會哦,我甚至不想再比賽!是啊,我不是反對那些節目,只是我覺得我過不了我自己那關而已。
  • 當年打敗陳奕迅的歌神接班人,如今連綜藝都「不敢」上?
    可能會有人看不起鄭中基,說他是因為有個厲害的爹,所以有張學友的助陣才能一炮而紅,但是要知道一般的新人就和張學友對唱,是會被張學友的歌神氣場給秒殺的。很顯然鄭中基做到了,沒實力的人是不敢和張學友合唱的。鄭中基天生聲線好,屬於那種老天賞飯吃的類型。再加上其父在香港樂壇的勢力,好好唱歌,日後想混個天王可能真的不難。
  • 拒絕接班張學友,戀人未滿楊千嬅,出道25年,陳奕迅如今怎樣了?
    「我把所有寫人生的詞都給了他。」林夕這樣說。前兩天在聽歌的時候,偶然播放了陳奕迅的《十年》,但由於版權問題,只能聽60秒便自動切歌了。在切到下一首歌的時候,竟有些失落,好像某種情緒剛剛被醞釀起來,還沒等細細品味,就被無情的打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