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禮記》版本新論

2021-02-19 人文思享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作者簡介:馬曉玲,女,鄭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生,鄭州  450001

來源:《中州學刊》(鄭州)2014年第4期 第154-158頁

內容提要:《大戴禮記》傳世版本以十三卷本為主,歷代史志目錄、公私書目均有記載。明代焦竑《國史·經籍志》著錄有「《大戴禮喬記》八卷,漢喬仁」,以此為突破口,可以考證出《大戴禮記》在東漢至南宋時期至少有八十五篇本、橋仁編選本、盧辯注本、十三卷本、十卷三十三篇本、十卷三十五篇本、十三卷四十篇本7種版本流傳。北周時盧辯以橋仁編選本作注並擬定篇卷,漢晉古注、唐宋經疏類書徵引的是原八十五篇本。韓元吉將隋唐以來流傳的十三卷抄本和盧辯注本合刻,其篇卷及目錄依據十三卷本,若其正文與盧辯本內容重合則以盧辯注本正文和注刊刻,其餘內容則依據十三卷本正文,韓元吉刻本是今十三卷本的源頭。

 《大戴禮記》傳世版本以十三卷本為主,歷代史志目錄、公私書目均有記載。關於《大戴禮記》十三卷本的由來,黃懷信先生認為《隋書經籍志》著錄的十三卷本即盧辯節選三十九篇注二十四篇本,隋唐傳本與今本不異,惟尚未分出《明堂》篇,今傳本即盧本之舊①;甘良勇先生則認為《大戴禮記》版本有三個系統:一是鄭玄《六藝論》中所載的八十五篇本,二是《隋書·經籍志》著錄的實際內容多於四十篇少於八十五篇的十三卷本,三是韓元吉刊刻的十三卷四十篇本。②《大戴禮記》十三卷刻本以前版本的實際情形仍需再探討。

  明代焦竑《國史·經籍志》中除《大戴禮記》十三卷的記載外,還著錄有「《大戴禮喬記》八卷,漢喬仁」,學界對《大戴禮喬記》關注不夠。若以《國史·經籍志》的著錄為突破口,從目錄學的角度,結合曆代書目和刻本序跋所載版本信息,則探索《大戴禮記》版本可另闢蹊徑。

  一、盧辯注八卷本與《大戴禮喬記》八卷關係考述

  1.《大戴禮喬記》八卷的著錄與真實性考辨

  焦竑《國史·經籍志·禮類·二戴禮》著錄有「《大戴禮記》十三卷,漢戴德撰」和「《大戴禮喬記》八卷,漢喬仁」③。清代學者對《大戴禮喬記》持懷疑態度,雷學淇曰:

  明人朱氏《授經圖》、焦氏《經籍志》皆有《大戴禮橋記》八卷,注云橋仁著。此因《橋玄傳》誤謂仁從同郡戴德學,故附會為此,實偽書也(漢以來書目不載)。季卿止從次君學,未嘗從延君學,《橋玄傳》「德」字乃「聖」之誤耳。④

  「喬」、「橋」音同,古人名字多以音同音近字代之。橋仁,字季卿。戴德,字延軍,號大戴;戴聖,字次君,號小戴。朱氏指朱睦,其《授經圖》不載《大戴禮喬記》,可能是雷氏誤記。雷氏評判《大戴禮喬記》偽書的依據有二:一是漢以來書目不載,二是橋仁只從戴聖學而不從戴德學。但這兩種評判依據均不能成立,書目不載而實有典籍多出,橋仁完全有可能在戴德亡故後改師戴聖。焦竑的著錄當屬可信,《大戴禮喬記》當非偽書。

  首先,我們結合焦氏仕宦、藏書經歷及學術品性判斷其記載可信。焦竑(1540-1620),字弱侯,號漪園,萬曆十七年(1589)會試狀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他一生博覽群書,對經史、詩賦、小說等無所不通。萬曆二十二年(1594)他被推薦纂修國史,從《藝文志》開始,耗時兩年十個月完成了《國史·經籍志》,後因主持天府鄉試被彈劾,辭官歸裡中止修史。《國史經籍志》最後由其門人陳汝元於萬曆三十年(1602)校刻刊印。《國史·經籍志》所著錄的宋前圖書主要以鄭樵《通志·藝文略》為基礎,元後圖書則參考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並參考明代前中期官方藏書及私家藏書,資料廣泛,著錄豐富。同時,焦竑身在史館,可以翻閱《明實錄》及禁中典籍,萬曆以前官修國史保存的資料也多能見到,他又極為重視其他資料,涉獵野史、文集、家譜、碑誌等300多部。此外,焦竑還是晚明最大的私人藏書家,與齊東戲曲家李開先有「北李南焦」之稱。其澹園藏書樓又名曰「五車樓」,取名源自《莊子·天下》篇「惠施多方,其書五車」,民間俗稱「焦狀元樓」。焦竑又編有《焦氏藏書目》二卷,以抄本和宋明刊本居多,惜不傳。焦竑對其收藏的書籍幾乎都親自校勘,並有「澹園焦氏珍藏」「子子孫孫永保」「弱侯讀書記」等印章。

  其次,我們可以結合橋仁的家世、經歷等判斷橋仁有著《大戴禮喬記》的可能性。《後漢書·橋玄傳》記載:「橋玄字公祖,梁國睢陽人也。七世祖仁,從同郡戴德學,著《禮記章句》四十九篇,號曰橋君學。」⑤《漢書·儒林傳》載:「小戴授梁人橋仁季卿、楊榮子孫。仁為大鴻臚,家世傳業。」⑥橋仁究竟是戴德弟子還是戴聖弟子?不少學者誤認為《後漢書·橋玄傳》中的「德」當為「聖」字之訛,如王鳴盛《蛾術編》卷六、黃以周《禮書通故》卷一、雷學淇《介庵經說》卷六、黃侃《禮學略說》等。孫顯君對此已有辨析:「戴德年長於戴聖,並先於戴聖而亡,因此橋仁很有可能先師戴德再師戴聖。」⑦孫氏的觀點令人信服,惜未深論。橋仁在元、成帝時師從戴德學禮,由於戴德亡故,大概在戴聖第二次擔任博士之際又師從戴聖,平帝元始二年(2)至四年擔任大鴻臚。西漢經學處於創立期,師法尚未趨於一尊,《漢書》中記載改換師法的現象比較常見。《大戴禮》至哀、平帝時期得立學官,並由弟子徐良擔任博士。橋仁從自身經歷出發,斟酌大小戴師法異同著《大戴禮喬記》是很有可能的,其具備編選的學術條件。可惜,由於《大戴禮記》的地位和影響遠不如《禮記》,《大戴禮喬記》更不會引起時人關注,淹沒不彰,直到明代焦竑時方見著錄。

  綜上所述,焦竑《國史·經籍志》的著錄當屬可信,《大戴禮喬記》並非偽書,而是橋仁編選的著作。

  2.盧辯注八卷本與《大戴禮喬記》關係蠡測

  北周時盧辯注《大戴禮記》有八卷二十四篇,又曾講解《夏小正》篇,故盧辯注本共二十五篇,因《夏小正》與《保傅》同為一卷並不影響八卷之數。盧注八卷本與《大戴禮喬記》八卷之間是一種巧合,還是具備因襲關係?解開這個謎團是探索《大戴禮記》版本的重要突破口。

  盧辯注本的由來無外乎兩個途徑,一是自己編選,二是使用前人編選本。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後者的可能性更大。南北朝時期戰亂不斷,朝代更迭頻繁,社會極不穩定。盧辯歷經西魏和北周,一生戎馬倥傯,兩過家門而不入,又積極參與朝廷制度改革,於繁忙之際註解《大戴禮記》已屬難得,自己編選的可能性不大,盧辯注本很有可能依據的是前人編選本。

  盧辯「累世儒學」,其父為太常丞,其兄研究《禮記》為當時碩儒,其家學具備濃厚的禮學研究氛圍。他曾任太子少傅、少師,或許與其對《大戴禮記》的研習有密切關係。盧辯研習《大戴禮記》的同時,對《禮記》也頗為熟悉,其經歷與橋仁相似,他應該能夠注意到《大戴禮喬記》。《大戴禮喬記》很可能是盧辯注選擇的底本,盧辯有可能對《大戴禮喬記》原篇分卷作註解形成了八卷本。也就是說,《大戴禮喬記》至少經歷了兩次編訂,即橋仁編選篇目(可能含原有篇次),盧辯分卷並作注。由於殘缺不全的篇次和注釋及《大戴禮記》本身的不受重視,歷代書目均不載《大戴禮喬記》。

  二、《大戴禮記》抄本的流傳

  孔穎達《禮記正義·敘》曰:「(鄭玄)《六藝論》云:『今禮行於世者,戴德、戴聖之學也。』又云:『戴德傳《記》八十五篇,則《大戴禮》是也。』」⑧鄭玄所見《大戴禮記》為八十五篇。陳邵《周禮論序》載「戴德刪古《禮》二百四篇為八十五篇,謂之《大戴禮》」⑨,仍稱八十五篇,可見八十五篇本至晚流傳到西晉。然而《隋書·經籍志》著錄的《大戴禮記》則為十三卷,我們結合文獻著錄方式由篇到卷的變化可以推測,八十五篇本至南北朝時可能散佚。南北朝之後,《大戴禮記》流傳的版本至少有十三卷本和前文所提八卷本,相對而言,流傳較廣的則為十三卷抄本。

  探討十三卷本之前,首先需要辨明的是另一種情況,即漢晉古注、唐宋經疏類書對八十五篇完本的徵引。雕版印刷術發明前,書籍靠傳抄流傳極為不易,古注引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從唐代開始,因典籍流傳不易盛行類書編纂,類書的一個重要取材範圍便是古代註疏,因而唐宋類書內容具備很強的因襲性。漢晉古注、唐宋經疏類書的徵引是《大戴禮記》潛在流傳的另外一種重要形式,而且很可能是最接近《大戴禮記》本來面貌的形式,可以稱之為八十五篇本的遺留。有學者依據唐代經疏類書徵引《大戴禮記》不見於韓元吉刻十三卷本判定韓元吉刻十三卷本非《隋書·經籍志》所著錄版本⑩,雖結論可信,但其論證方式卻有失偏頗。

  雕版印刷術發明之前《大戴禮記》以抄本流傳,直到元代至正十四年(1354)後,刻本才取代抄本佔據主要地位。《大戴禮記》抄本除了上文所言的八十五篇本、橋仁編本、盧辯注本外,至少還有十三卷本、十卷三十三篇本、十卷三十五篇本、十卷四十篇本4種抄本。

  《隋書·經籍志》著錄:「《大戴禮記》十三卷,漢信都王太傅戴德撰。《夏小正》一卷,戴德撰。」其禮類小序又云:「凡五種,合二百四篇。戴德刪其煩重,合而記之,為八十五篇,謂之《大戴記》。而戴聖又刪大戴之書,為四十六篇,謂之《小戴記》。」(11)《隋書·經籍志》著錄的《大戴禮記》十三卷與八十五篇之間的關係如何?十三卷本是八十五篇的完本,還是戴聖刪為四十六篇所餘下的三十九篇殘本?《隋書·經籍志》並未記載《大戴禮記》十三卷所包含的篇次,但我們仔細研讀上下文義,可以推測,十三卷本應該是戴聖所刪之三十九篇。同時期的司馬貞《史記索隱》言:「戴德撰《禮》,號曰《大戴禮》,合八十五篇,其四十七篇亡,見今存者有三十八篇。」(12)這裡記載的比《隋書·經籍志》少一篇,是因為《夏小正》篇單行。

  《崇文總目》著錄《大戴禮記》「十卷三十五篇,一本三十三篇」(13)兩個抄本。

  章如愚《群書考索前集》卷五載:「《大戴禮》今存四十篇,其篇始於二十九,篇次不倫,又一本止十卷三十三篇,第一至三十三,恐是後人改正(《館閣書目》)。」(14)前者應該是十三卷本,蓋「三」訛為「二」。《中興館閣書目》今已亡佚,章如愚引其載《大戴禮記》篇目,記載有兩種版本,一種是存四十篇本,另一種為十卷三十三篇本,其篇目自第一至第三十三。單就「禮記始末」一條,章如愚便3次徵引《中興館閣書目》。《中興館閣書目》雖然亡佚,但章如愚生活的時代距離該書編寫時代不遠,其所載《大戴禮記》當屬可信。十卷三十三篇本應是北宋時人抄寫時重新釐定的卷數篇次。

  「淳熙乙未歲(1175)後九月潁川韓元吉書序」載:「予家舊傳此書,嘗得範太史家一本,校之,篇卷悉同。」(15)範太史指範祖禹。範祖禹(1041-1098)字淳甫,一字夢得,成都華陽人。進士甲科,從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負責唐代部分,後司馬光薦為秘書省正字,後任給事中、國史院編修、侍講學士等職,著有《唐鑑》、《帝學》、《仁宗政典》、《範太史集》等。元祐(1086-1094)時任侍講,曾講《尚書》《論語》《禮記》。他講《禮記》時,「至『擬人必於其倫』,曰:『先儒謂擬君於君之倫,擬臣於臣之倫,特其位而已。如桀、紂,人君也,謂人為桀、紂,必不肯受。孔、顏,匹夫也,謂人為孔、顏,必不敢受。』東坡深嘆其得勸講之體」(16)。對於《禮記》,範祖禹主張節講:「臣等奉旨講《禮記》,伏緣《禮記》漢儒所集,非聖人全經,嘗有去取,欲乞《喪禮》十三篇不講外,如篇中有不須講者亦節講。」(17)北宋時《禮記》通論諸篇受到經筵講習的重視。從禮學淵源及侍講經歷來看,範祖禹藏《大戴禮記》抄本的可能性很大。範祖禹曾負責《資治通鑑》唐代部分的編寫,又任國史院編修,那麼,其所藏《大戴禮記》抄本很可能是《隋書經籍志》所載十三卷本。

  通過以上論述可知,《大戴禮記》抄本流傳有兩條路線。第一條路線是:西漢元、成帝時戴德《大戴禮記》八十五篇→平帝時橋仁《大戴禮喬記》(篇數不知)→北周盧辯注《大戴禮記》(喬仁編選本,擬定八卷二十五篇)。第二條路線是:西漢元成帝時戴德《大戴禮記》八十五篇→唐初《隋書經籍志》載十三卷(可能為三十九篇,無注)→唐玄宗開元時司馬貞《史記索隱》所稱三十八篇(《夏小正》篇單行,無注)→北宋慶曆(1041-1048)《崇文總目》載十卷三十五篇,一本三十三篇→北宋嘉祐元年(1063)後範祖禹藏本(抄本,十三卷四十篇)→南宋淳熙二年(1175)韓元吉十三卷四十篇(刻本,十三卷四十篇,有注兼無注)→淳熙五年(1178)陳騤《中興館閣書目》載十三卷四十篇,十卷三十三篇(第一至第三十三)→今十三卷刻本。

  北宋是《大戴禮記》版本流傳的重要時期,《大戴禮記》可能至少有4種抄本:《大戴禮》橋仁編、盧辯注八卷本,十卷三十五篇本,十卷三十三篇本,十三卷四十篇本。其中,十卷三十五篇本當亡於北宋末南宋初,而十卷三十三篇本則因淳熙五年韓元吉刻本的流傳而亡佚。韓元吉刊本與範祖禹家藏本篇卷相同,當時距慶曆僅約20年,範祖禹藏十三卷抄本是十三卷本流傳中的重要一環。

  三、《大戴禮記》今十三卷本生成過程蠡測

  韓元吉是刊刻《大戴禮記》的第一人,對《大戴禮記》文本的定型和傳播具有重大貢獻。韓元吉(1118-1187),字無咎,號南澗。幼年喪祜,「靖康之亂」後寓居信州僧寺,並師從尹焞、張九成研習經史,奠定儒學功底。他早年立志科考,卻均以落第告終。自紹興十二年(1142)為處州麗水縣屬官,始步入仕途。紹興二十八年(1158)為建安知縣,根據沿海產鹽的便利發起食鹽買賣為百姓造福。三年後以右通郎轉任司農寺主簿,後歷任司農寺丞、淮西宣諭參議、左司員外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等。乾道七年(1171)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出使金國賀金主生辰。兩年後任禮部侍郎,同年十二月除敷文閣待制出知婺州。淳熙元年(1174)遭浙東提刑按劾改知建寧府。他勤於政教,多次作勸農文,鼓勵百姓重視耕作。淳熙三年(1176)為吏部尚書,提出了整頓吏治的建議。淳熙十三年(1186)被孝宗封為潁川郡公,一年後卒於信州南澗。韓元吉平生交遊甚廣,與陸遊、朱熹、辛棄疾、陳亮等人有詩文唱和。著有《南澗甲乙稿》和《南澗詩餘》。《南澗甲乙稿》七十卷,已佚,今傳本是清人勞格從《永樂大典》輯錄而成,有文十五卷、詩賦六卷,詞一卷,其版本有《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第1979—1984冊)。

  序文稱:「乃刊置建安郡齋,庶可考焉。淳熙乙未歲(1175)後九月潁川韓元吉書。」(18)因被封為穎國公,故韓元吉自稱潁川人。從時間上講,淳熙二年乙未韓元吉尚在建寧府任上,刊刻《大戴禮記》與其政教思想、重視耕作有著密切關係。南宋時期教育興盛,刻書業發展迅速,地方官刻主要有公使庫刻書、各路使司刻書、各州刻書、州郡縣學刻書4種。州郡縣學刻書包含有州軍學本、郡齋本、郡庠本、郡府學本、縣齋學本、縣學本、學宮本、泮宮本、學舍刻本、書院刻本等多種形式。韓元吉選擇建安郡齋的形式刊刻《大戴禮記》,大概與其曾為建安知縣的經歷有關。

  韓元吉刻十三卷本是今十三卷本的源頭,序文只言其刻本與範祖禹家藏抄本篇卷悉同而未提其他,也就是說,範藏本與韓刻本除篇卷相同外,其他信息應該不同。韓刻本十三卷包含有注和無注兩部分,其中八卷二十四篇有注五卷十六篇無注。其刻十三卷本之所以會出現有注兼無注的情況,最大的原因可能是韓元吉刊刻時將範祖禹藏本與盧注本相結合。這裡有一個問題:盧注本篇次、卷次是否相連?橋仁編選《大戴禮喬記》包含有《大戴禮記》原有篇次,依據常理推測,盧辯依據橋仁本註解時很可能重新擬定卷次和篇次,即從卷一至卷八,第一篇至第二十五篇。那麼,我們可以這樣推測今十三卷本的生成過程:《隋書·經籍志》著錄十三卷本流傳至北宋範祖禹家藏抄本,韓元吉將隋唐以來流傳的十三卷抄本和盧辯注本合刻,其篇卷及目錄依據十三卷本,若十三卷本篇目有注則以盧辯注本正文刊刻,無注則依據原有正文刊刻。

  韓元吉刻本在元代的流傳不詳,明代則先後經歷了陸深、項元汴、高士奇、顧廣基等人收藏,到清代有金璠藏書。

  到了元代,《大戴禮記》十三卷本有了新刻本。鄭元祐《大戴禮卷後跋》載:

  海岱劉公庭幹以中朝貴官出為嘉興路總管。政平訟理,發其先府君御史公節齋先生所藏書,刊諸梓,置之學官,《大戴禮》其一也。遂昌某向嘗學於金華胡汲仲先生之門,每以諸生拜御史公,得聞緒論上下數千載,亹亹忘倦。而公不究德。故始發於嘉興公。公以某嘗承教於御史公也,故授某識之卷末雲。(19)

  鄭元祐(1293-1364),字明德,本遂昌人,後隨父遠徙錢塘,又流寓平江。著有《僑吳集》和《遂昌雜錄》。前者後人整理為《鄭元祐集》;後者多記錄宋末軼聞及元代高士名臣遺事,間有憂世之言,其言篤厚質實,非陶宗儀《輟耕錄》諸書捃拾冗雜可比。跋文所言胡汲仲,鄭元祐曾從其學。劉貞,字庭幹,鄭元祐稱為「嘉興公」,出任嘉興路總管時,以先父御史公劉節軒藏《大戴禮》刊刻。因鄭元祐師從胡汲仲時,胡與御史公過往甚密,元祐得聞御史公高論,故劉貞刊刻《大戴禮記》時,請鄭元祐為之作序。當時與《大戴禮記》一起刊刻的書籍還有《呂氏春秋》,其本事《呂氏春秋序》交代更詳,可參看:

  江南內附初,北方賢士大夫宦轍南邁者,往往嗜古績學,考索研稽,惟恐弗逮。元祐恨生晚,無以參侍諸大老若徐公子方父、暢公純父。劉公居敬父,號節軒先生,尚及以諸生拜之於諸老先生坐席間。久之,金華胡汲仲先生講道虎林山之僧舍,疏簷古屋之下,中設一末(筆者按:末疑當作木)榻,賓友終日相過從,其獲延致中坐與先生劇談古今南北士大夫不數人,而節軒先生則其一也。公疏秀而明潤,玉立而長身,時時與先生論先秦古書。以為秦自用商鞅,驅其民不戰則耕,禁絕先王之學,固不待李斯建言之時也。然呂不韋乃能招延四方辨博之士,成《呂覽》一書,其書雖醇疵相參,至於奇聞異見,有裨世教。若《月令》為書,《小戴》取之以記禮,先儒不為其不可也。顧其書板本不復刊,而讀者亦甚寡。元祐聞先生此言也,時年二十餘,今忽四十餘年矣。已而元祐飢驅東西漂,頗聞節軒先生不樂仕,僅以監察御史終位。不究德而始發於其子嘉興公,以文儒起家,揚歷朝箸,出為嘉興路總管。念其家所藏書皆節軒先生所手校,於是出其一二,俾以刊於嘉禾之學宮,與學者共,而《呂氏春秋》其一也。公念元祐嘗受學於胡先生之門,固以諸生拜御史公者矣。《呂覽》既刊版,乃俾元祐為之序。御史公,海岱人,諱克誠,字居敬,累贈至禮部尚書。嘉興公,名貞,字庭幹,由嘉興擢授海道都漕運萬戶雲。(20)

  劉節軒、劉貞父子的校刊促進了《大戴禮記》在元代的流傳。經過宋元兩代,《大戴禮記》十三卷刻本得以定型,並廣泛刊刻流傳至今。

  ①黃懷信:《〈大戴禮記〉傳本源流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05年第1期。

  ②⑩甘良勇:《南宋韓元吉刊刻〈大戴禮記〉非〈隋書·經籍志〉所著錄考》,《孔子研究》2012年第3期。

  ③(明)焦竑:《國史·經籍志·附錄(一)》卷二,《叢書集成初編》第25冊,商務印書館據《粵雅堂叢書》本排印,1939年,第28頁。

  ④(清)雷學淇:《介庵經說》卷六「禮記」之「大小戴」,《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群經總義類第176冊,據浙江省圖書館藏清道光通州雷氏刻本影印,第157頁下。

  ⑤(漢)範曄:《後漢書》卷五十一《李陳龐陳橋列傳》,中華書局,1962年,第1695頁。

  ⑥(漢)班固:《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中華書局,1962年,第3615頁。

  ⑦孫顯君:《〈大戴禮記〉詮釋史考論·緒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10頁。

  ⑧(清)阮元:《十三經註疏》,中華書局,1983年,第1226頁。

  ⑨吳承仕:《經典釋文疏證(附經籍舊音二種)》,中華書局,2008年,第91頁。

  (11)(唐)長孫無忌等:《隋書·經籍志》,《叢書集成初編》第6冊,商務印書館據《八史經籍志》本排印,1936年,第15頁。

  (12)(漢)司馬遷:《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中華書局,1982年,第2187頁。

  (13)(宋)王堯臣等撰,錢東垣輯:《崇文總目附補遺(一)》卷一,《叢書集成初編》第21冊,商務印書館據《粵雅堂叢書本》排印,1936年,第9—10頁。

  (14)(宋)章如愚:《群書考索前集》卷之五《六經門》禮記類「禮記始末」,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建陽劉氏慎獨書齋刊本。

  (15)(18)(漢)戴德:《大戴禮記·後序》(二),《叢書集成初編》第1028冊,商務印書館,1937年,第1頁。

  (16)(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五,劉德權、李劍雄點校,中華書局,1997年,第39頁。

  (17)(宋)範祖禹:《範太史集》卷二四《乞節講〈禮記〉札子》,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20)(元)鄭元祐:《鄭元祐集》,徐永明校點,《浙江文獻集成》,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68、352—353頁。

相關焦點

  • 《大戴禮記》名言10句,學習古人智慧
    《禮記》是四書五經之一,現在流傳下來的,主要有兩個版本,《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分別是由西漢禮學家戴德和戴聖編撰,在漢朝時期並行而傳。
  • 【國學典藏】——大戴禮記
  • 《大戴禮記》有關五帝及彭祖身世的記載
    《大戴禮記》五帝德第六十二、帝系第六十三 ——《大戴禮記》對有關五帝及彭祖身世的記載《大戴禮記》,亦名《大戴禮》、《
  •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釋讀
    言: 《大戴禮記
  • 章太炎論《傷寒論》版本
    大柴胡湯方下云: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名大〈柴〉胡湯。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方下云:溫服一升, 本雲黃耳杯。去桂加白朮湯方下〈雲〉:附子三枚,恐多也。虛弱家及產婦宜減服之。桂枝二麻黃一湯方下云:本雲桂枝湯二分、麻黃湯一分,合為二升,分再服,今合為一方。
  • 魔獸世界各版本新增加職業對比
    風呼呼,雨嘯嘯,軍團再臨新氣到。不得不說,隨著7.0版本的開放,新職業惡魔獵手固然都是諸多魔獸玩家們的期待,先看看最近的搶先體驗吧,無論站場野外儘是DH的身影!回望裡,早期的魔獸世界只有9個職業,直到WLK版本死亡騎士的加入。  當然,早期的DK且是何等BT,筆者那會兒也玩過臺服,血DK野外幾乎都是無敵般的存在,競技場裡同樣不弱。
  • 滿江全新個人創作專輯《進化論》黑膠版本即將發布
    據悉,《進化論》黑膠版本也將於近期發布。12寸大封面、多樣化裝幀、全套插畫單頁、黑粉漸變彩膠,這些都讓音樂的視覺化多了更多可能。 從搖滾的《Mr.Man》到電子的《冬某日》,再到這張帶有復古色彩、以流行搖滾為基底加鮮明funk元素的《進化論》,滿先生連續的三張專輯,每張都是一次個性獨特且大膽的嘗試。
  • 《泰拉瑞亞》PC新版本彩蛋事件大集合
    導 讀 今天的主題是泰拉瑞亞PC新版本彩蛋事件大集合。歡迎來到泰拉瑞亞的世界,我是九遊的小編青椒君,由我和大家一起探索泰拉瑞亞的神奇世界。
  • 新版本大爆料!
    版本名稱:生化死神一、英雄級武器:M4A1-死神彈夾容量:36/108特殊屬性
  • 論「巧言令色」與「剛毅木訥」
    仁之具體意義為何,前人學者所論甚多,勝義屢見。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云:「《論語》中言仁處甚多,總而言之,仁者,即人之性情之真的及合禮的流露,而即本同情心以推己及人者也。」[1]清人阮元〈論語論仁篇〉論之甚詳,可供參考。阮氏云: 元竊謂詮解「仁」字,不必煩稱遠引,但舉《曾子‧制言篇》「人之相與也,譬如舟車,然相濟達也,人非人不濟,馬非馬不走,水非水不流」。
  • 淺談新版本A杖帶來的變化與影響!
    論天論地論遊戲!大家好!我是遊戲論。DOTA2就在7.23這個版本上不斷的更新與調整,許多玩家都對新版本有著或多或少的不適應。仔細回想下幾個版本的更新,許多元素被改來改去,例如新出的野區裝備剛放出來沒多久又被收回去了幾件。玩家手上的裝備還沒捂熱就沒了,許多玩家紛紛表示不滿。
  • 龍之谷:新巢穴來臨,光蘿莉技能重做!後續版本大爆料!
    龍之谷入駐Wegame之後可謂是又火了一次,每個月都會更新一個大版本,每一個大版本都有足夠的信息。相信各位玩家們都是非常關注遊戲的走向,近日進入官方也是公布了後續版本的一些爆料,包括銀色機甲師技能的煥新和新巢穴的相關信息
  • 【博古·鉤沉】《玉臺新詠》明以後版本略況
    可以關注微信號:guwan1998《玉臺新詠》自謂「選錄豔歌」,其實收錄了先秦至南朝的詩歌,選用的都是通俗易讀,喜聞樂見的詩歌作品,其中抒發男女情思的佔了相當大比例,目的是要「永對玩於書幃,長循環於縴手」。 成書以來,宋元間都有刻本,但至今最有明確記載的,最早是宋末陳玉父刻本。
  • 【1.16版本】新英雄&新皮膚&大亂鬥
    活動包含新發布的遊戲內容、賽事獎勵以及贏取雙倍聲望、三倍榮耀和傳說卡片的機會。  在擁有季節風光的海希安城中暢快遊戲,同時您還能眺望地圖遠處的雙層彩虹。  記得在設置中打開「雙指捏合進行縮放」選項,這樣您就能探索地圖中所有的春季驚喜內容!
  • 《新彈丸論破V3》繁體中文版將於9月26日正式發售.
    PS4及PSV遊戲《新彈丸論破V3 大家的自相殘殺新學期》(港版翻譯為新槍彈辯駁)將於2017年9月26日發售繁體中文版。
  • 新尋仙大版本《陰陽天劫》更新:新等級,新天劫,新坐騎,武器,裝備等
    版本更新寄語內容轉自:xx.qq.com親愛的仙友,我們預計在12月4日(周二)對全服進行停機更新,更新結束後,年終版本《陰陽天劫》即將如期與各位仙友見面。 本次版本迎來天劫現世——隨著壓制周天邪能的封印開始破碎,扭曲的裂口空間即將吞噬人間,仙友們又一次背負起修道者的使命,前往此陰陽劫內,嘗試化解神魔大軍纏鬥千年的恩怨,制止一場或將蔓延人間的浩劫。 本次更新的陰陽天劫,是繼五行劫後時隔三年的又一新天劫。
  • 手遊《一代宗師》2.9版本新玩法大盤點
    朝朝暮暮、攜手相愛,在一代宗師2.9版本裡,江湖兒女們正為即將到來的七夕情人節積極籌備。然而,孫尚香、小喬、趙飛燕、香香公主等四大美女突然被魔教擄走,震驚武林,一股邪惡陰謀正席捲而來,天下豪傑酒館聚義,決議攻打魔教,救出紅顏知己,讓我們隨俠客們一同去酒館聚義,看看手遊《一代宗師》2.9新版的眾多新玩法。
  • 戰雙新版本構造體強度排行 新版本構造體實用榜單
    戰雙新版本構造體強度排行 新版本構造體實用榜單 來源:網絡 作者:清樹無花 時間:2020-03-04 分享到: 戰雙帕彌什中有很多構造體,許多玩家在培養時不知道該用哪個好,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戰雙新版本構造體強度排行以及構造體實用榜單,告訴大家戰雙新版本最值得培養的構造體是哪些
  • 新《鹿鼎記》張一山爭議事小,「大瓜」是七個老婆
    亮劍3之《雷霆戰將》,已經被禁播,所有的槽點似乎一下子就堆到了新《鹿鼎記》上。而張一山的「猴式演技」被吐槽其實還不是最厲害的。更厲害的是這部張一山版《新鹿鼎記》,女主角容貌無法與老版本對比。例如張衛健版《鹿鼎記》裡面的阿珂,朱茵扮演的阿珂,更加有靈魂。演技一流先且不說,至少容貌氣質完虐新版裡面的阿珂。
  • 下定決心做虎狼,拿破崙的皇位說明書——《君主論》
    這本文集似乎成了波拿巴的政治隨記,根據他對書中章節的保留性選擇,我們可以一窺他在國家事務方面最不可告人的想法——讓人喜出望外的是,這份手稿不僅是《君主論》的新譯本,而且頁邊還標有出自波拿巴之手的評註,這些評註涵蓋了他擔任將軍、執政官、皇帝乃至被流放在厄爾巴島的多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