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段時間,有個流行的標籤叫「八分青年」,他們的生活觀是這樣的:對生活的一切努力付出,但是不追求百分百的完美,而是做到八分就好,給自己留出一定的空間。
聽起來好像少了點年輕人該有的衝勁?但真正努力過的人都知道,要做每件事都達到八分還留有餘地,是件多麼難的事。
沈濤就是這樣一個標準的「八分青年」。
那個掌控全場的「隱形人」
走進化妝間時,沈濤一邊化妝一邊還在跟導演對現場的細節,聲音沉靜溫和,語速不急不緩,一如在臺上,你很少能看到他激動到破音的樣子,連聲音都是收著的。
時刻控制自己已經成了沈濤的主持習慣。作為一檔王牌節目的主持人,沈濤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把握那個看不見的度:身為節目流程和節奏的掌控者,他要在關鍵時刻站出來讓大家感受到主持人的存在,但同時為了讓觀眾喜歡的藝人們能有足夠的表現和發揮,他又要隱藏自己讓大家忽略他的存在。
「一開始的時候其實自己心裡也並不是很有底,可能隨著時間久了就對這個舞臺的掌控力會更強,其實還是那句話,主持人還得有磨練的機會。」《王牌對王牌》歷經四季的更迭,王牌MC換了又換,從最開始的謝娜、王祖藍、白百何到之後的王源、歐陽娜娜再到如今的沈騰、賈玲、華晨宇、關曉彤,只有沈濤始終站在舞臺上,親歷並見證了這些改變,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成長。
從第一季面對「人多嘴雜」的沒底,到第四季的遊刃有餘,沈濤始終做著那個控場的「隱形人」。無論是沈騰和賈玲的笑,還是關曉彤的美,亦或是華晨宇的音樂才能,沈濤總能在恰當的時機給到嘉賓們表現機會。
往往只有在總結情懷時,才是他話最多的時候,因為那是獨屬於他的表現時刻。在他看來,這些年雖然王牌家族、嘉賓甚至是節目風格都在悄然發生著一些改變,但節目迸發出的快樂能量和致敬情懷一直都是最「動人」的存在,「王牌舞臺上的經典重聚以及對作品、藝術家們的致敬是永恆的精彩。有的時候是笑中帶淚的,有的時候是笑中帶著思考的,有時候是笑中帶著回憶的,但無論是淚、思考或者回憶,其實都是非常美好的一部分。這就是一個傳遞快樂的舞臺,它承擔著更為重要的一份責任,就像我們原來說的有意思更有意義。」
儘管在這個有意思且有意義舞臺上,沈濤陪伴觀眾見識了無數的「王牌」,他們或是影視行業的精英,或是埋伏在民間「奇才」,但當問及他算不算「王牌」以及自己做到什麼水平才稱得上「王牌」時?他卻在靜默了幾秒後誠懇地答道:「我從未想過去做一個『王牌』。」
很難想像這是一位事業上升期主持人的言論,和那些恨不得站在金字塔頂端的追逐者不同,年僅36歲的沈濤在採訪中展現了一份與年齡不符的豁達。「我不是王牌,能把握好一個度讓觀眾覺得是一個合格的主持人我覺得就可以了。」從這種謙遜的心態中,不僅能看到電視從業者少有的風清雲淨,也能感受到沈濤看待問題的「通透性」。
走上主持這條路,本就是高中校長「忽悠」的結果。「被高中校長忽悠,說你適合這個專業,然後就盲目地嘗試了一下,沒想到一直盲目地走到了現在。」聽起來像是又一個「一不小心就走進娛樂圈」的故事,但在踏上這條漫漫長路後他其實比誰都更熱愛這份「盲目」的追求。過盡千帆後,如今的沈濤只求做好自己,獲得觀眾一句「我還看」的支持就心滿意足。
從業12年,沈濤始終要求自己能常年保持八分的水準,「有些人會說這個人好穩定好可怕,因為一直在這個水準上挺難的。」誰說不是呢?哪怕他從不認為自己是王牌,但在不少觀眾心裡,這個「但求無錯」的「八分青年」已然和王牌畫上了等號。
從2007年擔任新聞播報類節目《撥撥就靈》主持人正式開啟自己的主持生涯,到音樂互動類綜藝節目《愛唱才會贏》中的「經理人」,再到「承包」浙江衛視大大小小的主持工作。這些年沈濤隨著浙江衛視的發展在各種歷練中不斷成長,對於綜藝節目的把控變得越發純熟。
而2019年沈濤的事業關鍵詞更是集中在了「上升」和「忙碌」上,僅是開年他便在浙江衛視兩檔熱播綜藝《王牌對王牌4》《遇見你真好》中大展拳腳。令人意外的是,已經在綜藝節目中「混」得風生水起的沈濤並不想在這條康莊大道上一條路走到老。
在主持人的表殼之下,沈濤更像是一個熱愛思考的表達者。主持過好幾檔婚戀節目,見過幾千個相親男女後,沈濤甚至能從嘉賓婚戀觀的改變中看出時代的變遷,「我更願意把婚戀節目當成一個社會類的節目來感受,你把它放大了看,就讀懂了這個社會現在的人在想什麼,他們對於未來的渴望是什麼?他們過去經歷了什麼?」
隨著年紀的增長,沈濤已經開始考慮朝向人物訪談主持人的方向發展,他說:「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動物,你一切的輸出和導入也都是由人來完成的,讀一萬本書,都不如讀一個人來得更有意思。」
這個選擇也更符合他的另一個更長遠的目標——儘管早在「王牌」第二季的時候就已經瘦身成功,但沈濤的微博頭像始終都是那個舉著「我要一直主持到70歲」的傻笑的胖小夥。採訪中,他笑著用依舊平和的聲音說,那就是自己從業的「初心」,像在說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卻帶著令人信服的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