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諾在閨蜜群裡發了一條消息:「悄悄問一下大家,有誰用過衛生棉條嗎?感覺怎麼樣?」
群裡立馬炸開了鍋:
「我現在就在用,很舒服,幾乎感覺不到存在,基本上告別了衛生巾,也推薦你們用啊」
「我有幾次都被衛生巾悶爛了PP,也想試試呢,但聽說衛生棉條可能導致中毒性休克,嚴重的會死亡,外國就有這樣的案例,好可怕」
「額……那啥,衛生棉條要塞進身體內,未婚女孩不能用吧」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衛生棉條的是是非非。
衛生棉條,幫助女性減輕經期不適
衛生棉條,又叫衛生栓,是一種棉質的圓柱體,女性月經期可將其置入陰道吸收經血,由美國丹佛的Earle Hass醫生於1929年發明。
衛生棉條的材質主要是棉和人造纖維,附有棉線拉繩,有指入式、導管式兩種。綜合衛生程度、操作難易程度、使用感受等因素,導管式的衛生棉條更受女性歡迎。
在歐美國家,約有80%的女性在經期選擇使用衛生棉條,因為衛生棉條(以導管式為例)確實有不少顯著的優點:
放置過程中有導管輔助,可以避免棉條與外界接觸,不像衛生巾那樣,需要用手全部鋪開,可能造成汙染。
置入體內後,幾乎無感,穿緊身衣也OK,不會像衛生巾那樣,老感覺兩腿之間夾了一大片異物。
經血在體內被棉條吸收,不與空氣接觸,不容易滋生細菌,不悶熱、不黏膩,幾乎沒有異味。
延長了更換時間,衛生巾一般在白天要2小時或者更短時間換一次,衛生棉條可以延長至4~8小時。
衛生棉條和鋼筆差不多大,有獨立的包裝或者專門的收納盒,攜帶方便。
既然有這麼多優點,為什麼中國女性很少用?
在中國,僅有2%的女性使用過衛生棉條。拋開經濟因素(衛生棉條的價格比一般的衛生巾要貴),主要還是受社會觀念、性觀念、女性地位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女性對衛生棉條還處於認知、觀望階段。
2018年3月,《消費者報導》曾針對233名消費者做過有關衛生棉條的調查。結果顯示,約42.5%的女性不喜歡異物置入私處的感覺;約40%的女性比較擔心使用棉條會得婦科病,或棉條斷裂、拔不出。
就拿我自己來說,雖然是學醫的,但第一次使用時,也有明顯的心理顧慮。衛生棉條需要置入私處,會讓不少女生產生抗拒心理,會覺得這是「壞女孩」做的事,其實這是一種偏見。
至於衛生棉條的健康問題,下面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衛生棉條夠不夠衛生?
相比衛生巾複雜的製作材料(高分子聚合物、複合紙、無紡布、背膠等),衛生棉條的製作材料就簡單很多,主要是棉和人造纖維,造成過敏的可能性更小。
再者,獨立包裝的衛生棉條在置入體內時有導管輔助,整個過程受汙染的可能性更小,經血也是在體內就被吸收了,減少了與空氣接觸後滋生細菌的機會。
所以,只要是正規渠道購買、存儲得當(包裝無破損、沒有受潮發黴等情況)的衛生棉條,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並不會額外增加婦科病的危險。
衛生棉條會導致中毒性休克嗎?
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SS)是一種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此病症發病急,起初多可出現高燒(常達38.9℃以上)、嘔吐、腹瀉、頭暈、皮疹等症狀,如果能正確識別,完全可以治療。一旦治療延誤或處理措施不當,極易造成休克和多器官衰竭,最終致命[1]。
關於衛生棉條與TSS,有兩個比較轟動的新聞:2013年,一名14歲的英國少女在初次使用衛生棉條時,由於棉條吸附力太強,導致陰道環境過於乾燥而破裂,感染了TSS而致命。超模Laur Wasser也是因為使用衛生棉條感染了TSS,導致截肢。
因為TSS引發的後果太嚴重,所以案例給人的印象也特別深刻。事實上,經期發生TSS的概率很低,在美國的發生率是1.41/10萬人。
衛生棉條本身並不會引發TSS,但不正確的使用則可能誘發TSS。要避免發生TSS,就要牢記以下這些關鍵點:
1.拆開包裝前先洗淨雙手
衛生棉條有獨立的包裝,棉條被包裹在導管內,使用過程中也不會與手接觸。但本著「將汙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的原則,建議在拆包裝前,確保雙手潔淨。
2.不要選擇吸收量過大的棉條
和衛生巾一樣,根據吸收能力的不同,衛生棉條也有量少型、普通型、量大型、超大型之分。特別提醒,吸收量不是越大越好,女孩們千萬不要輕易嘗試超大型。
初次使用時,建議從量少型入手,在經量較多的第一天或第二天使用,比較容易置入,也不會有明顯的異物感。月經量很少的時候,陰道比較乾澀,可以改用衛生巾;非月經期,更不要把衛生棉條置入體內。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流鼻血時,如果出血量較多,塞紙團止血就比較合適;如果只有點滴出血,塞個紙團,鼻孔就會覺得不舒服;如果鼻子好好的,硬塞個紙團,那不是給鼻孔「添堵」嘛!
3.在體內放置的時間不要超過8小時
關於衛生棉條的更換時間,世界各國推薦的標準略有不同,一般建議4~8小時換一次,切記不要超過8小時。
量多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縮短更換時間。如果發現露在體外的棉線被染紅了,或者自覺有溼潤感、流出感,就要趕緊去換了,千萬別偷懶。
如果超過8小時未更換,會導致陰道環境發生改變,給金黃色葡萄球菌製造大量繁殖的機會,嚴重的會威脅生命。
如果擔心自己會忘記(畢竟棉條在體內真的無感),建議記錄棉條更換時間,設置鬧鐘提醒自己。夜間睡眠時間較長,建議改用衛生巾,或者安睡褲。
4.及時識別TSS症狀
如果在使用衛生棉條的過程中,莫名出現了上文提到的TSS症狀,要立刻取出棉條,並及時就診。
衛生棉條有可能斷裂、拔不出嗎?
可能性很小。
棉條的抗拉力超乎我們的想像,《消費者報導》曾對市面上常見的8個品牌的衛生棉條做過抗拉力測試,結果顯示,棉線抗拉力普遍在2.51~11.19kg之間[2]。只要不使出蠻力,一般是很難拔斷的。
另外,不同規格的棉條長度是差不多的,約5釐米,只是粗細不同。棉條放置的位置處於陰道中段,有陰道內壁的彈性固定作用和子宮頸的阻擋,也不必擔心會進入子宮內。
使用前,建議用手輕拉棉線,檢查是否牢固。如果萬一斷在了體內,一定要趕緊去醫院尋求專業幫助。
未婚女孩可以用嗎?
其實未婚女孩擔心的是:衛生棉條會不會損傷處女膜?
答案是不會。
首先,絕大多數女性的處女膜並不是完全封閉的,而是中間有開口,這個口一般是環形的,也有傘狀、鋸齒狀、篩狀等形狀,經血就是通過這裡流出的。
其次,處女膜孔的直徑約為1~1.5cm,且具有一定的彈性和延展性,而衛生棉條的直徑一般在1.5cm以內。
所以,只要放置手法正確,一般是不會損傷處女膜的。當然了,不排除個別女生的處女膜孔比較小,塞入衛生棉條時不適感較強烈,這個時候就不要硬塞了。年齡較小、沒有性經驗的女生,如果實在有心理障礙,不用衛生棉條也是完全可以的。
上廁所時需要拔掉衛生棉條嗎?
女孩們先認識一下自己的身體:小便的出口是尿道口,位置在上;經血的出口是陰道口,位置在中間;粑粑的出口是肛門,位置在最下方。三者並不衝突。
如果是小便,不需要每次更換,畢竟衛生棉條也不便宜。
如果是上大號,建議最好換一下。因為排便時,腹內壓增高,腸道活動可能導致棉條出現不同程度的移位,讓人感覺不舒服;而且露在體外的棉線被糞便汙染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使用衛生棉條期間,可以遊泳嗎?
可以。下水前後,建議更換新棉條。
我國女子遊泳運動員傅園慧在一次賽後採訪中,就坦言自己來例假了,沒發揮好。很多人納悶:來大姨媽,還能遊泳?其實,人家就是使用了衛生棉條。
不過考慮到很多女生在經期或多或少都有身體上的不適,如果不是特別需要(像傅園慧這樣趕上了比賽),建議還是多休息,尤其是量多的時候,可能有側漏,最好還是不要下水。
怎樣將衛生棉條置入體內?
產品包裝上都有詳細的使用說明,但只看說明往往是一頭霧水,需要實際操作。使用者不必拘泥於特定的姿勢,坐著、蹲著、站著都可以,怎麼舒服怎麼來。
放置成功後,一般不會有明顯的異物感;如果明顯不舒服,可能是位置過淺或者方法不對,建議多摸索幾遍。每次嘗試的棉條,都要換新的,切忌重複使用。如果不小心將棉條掉到地上,不能撿回來繼續用。雖然成本有點高,但相比棉條汙染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這個錢還是不能省的。
小結
說到底,衛生巾、衛生棉條都是個人護理類產品,自己感覺舒服最重要。這個舒服,包括身體上的舒服、心理上的舒服。
習慣用「大眾」的衛生巾,不意味著老土、過時,習慣用「小眾」的衛生棉條,不代表有多高級、多優越,也不是什麼「壞女孩」。
一句話,了解了衛生棉條的利弊,女孩們根據自身的需求和喜好,選擇合適的產品即可。
作者:忍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