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夢妍
11月23日晚6點半,市府會議廳熱鬧非凡,全市191個鎮街的基層「帶頭人」準時赴約,一場交流盛會如期展開。
來自東新街道、採荷街道、和睦街道、翠苑街道、西興街道、河上鎮、五常街道、太湖源鎮、莪山畲族鄉、汾口鎮的10位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就數位化變革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城市大腦賦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升發展能級推進改革創新、村社換屆等作了主題交流發言。
短短幾分鐘的發言,鄉鎮書記作為一線指揮員,以「趕考」心態登臺亮相,通過視頻連線談經驗、學樣板,展示特色亮點,乾貨滿滿。
數字賦能治理 實現智能轉型
心中有「數」,治理有「方」。東新街道黨工委書記王卉把數字驅動提升治理效能的下城做法歸結為:「向數據要依據,向算力要治理,開闢數字治理新天地。」 她舉例全省首家街道級物業綜合管理工作站,藉助「智慧物管」系統,使物管類投訴同比下降68%的建設成果,強調信息併網、行政並聯、政企並進,疏通堵點,並表示未來街道將更加注重系統規劃,突出場景實效,積極輸送「東新經驗」。
「五常經濟因數字而『富』,人文因數字而『美』,基層治理也要因數字而『活』。」餘杭區五常街道黨工委書記斯建剛則從「數字賦能推動基層治理風險防範現代化」切入,分享了街道開發小區智慧共治平臺,實現業主在家「一鍵解憂」的賦能成效。今年,更「智慧」的五常已推動1150餘個物業類信訪問題在基層一線妥善解決。
江幹區採荷街道毗鄰錢江新城核心區,屬於典型的城區老街,醫療配套齊全、名校資源集聚。街道黨工委書記範國良介紹,在謀求發展轉型,增添未來動能的道路上,採荷街道一方面加快省重點項目荷花塘未來社區建設,提前完成市場、農居、企業4.36萬平方米徵遷清零,「插花式」以舊帶新,為建設打開空間;一方面聚焦邵逸夫醫院區域停車難題,主動融入城市大腦,達成工作日高峰延誤指數下降19%的好成績。
高新人才和科技型初創企業集聚,是西湖區翠苑街道的區域特色。如何緊抓全區老樓宇、老商圈改造契機,讓老樓重煥青春?黨工委書記徐峻匯報了目前商圈及樓宇的提升改造情況,給出了翠苑答案:「我們和轄區企業共同開發了智慧樓宇管理服務平臺,已接入55幢125萬平方米樓宇,入駐企業3000餘家。」如果你到華星時代廣場就會發現,從房租水電費收取到安防巡檢、從入樓身份識別到金融風險企業排查,均已實現在線辦理和數據集成運用。
創造美好環境 締造幸福生活
打造「數字信用社」,28項業務雲上辦……心懷亞運主場意識,濱江區西興街道探索構建居民日常生活文明行為信用體系,破解居民亂停車、垃圾分類、樓道堆積物等熱點焦點問題,成功入選第三批省級城鄉社會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夜談時黨工委書記丁昌鈺亮出了「國際濱」覺悟——「守正創新、實幹至上,當好新時代答卷人」。
和睦街道是拱墅區的袖珍型街道,地方雖小,街道班子服務民生的決心卻很大。針對老齡化、老小區基礎設施缺損,配套功能缺失等問題,和睦街道共投入1000餘萬元用於改善養老、託幼等設施。改造後,基層治理的參與率、支持率、滿意率空前高漲。夜談會上,街道黨工委書記饒文玖著重講述了服務一老一小的「陽光老人家」新體系和「陽光小伢兒」新品牌,表明要將「一老一小」作為樣板來打造:「下一步我們會一心一意做好民生服務,盡最大努力去滿足居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盼。」
一月前,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熱播,杭州人驚喜地發現,攝製組取景地之一竟在淳安縣汾口鎮的文創街。經汾口鎮黨委書記餘順明揭秘,原來這條街整合挖掘了4處省級文保單位和省市縣3類非遺資源,集文化休閒、古玩貿易、藝術展示於一體,已作為汾口新地標成功入選「杭州市文化創意街區」。他說:「美好環境不僅需要創造,更要講好故事,放大文化,彰顯人文美。」
做精「山水文章」 釋放鄉村活力
今年以來,杭州各地村社換屆如火如荼,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蕭山區河上鎮借著換屆契機,堅持「換好是基礎、幹好是關鍵」原則,探索起了「一肩挑」 下的基層治理,試出了河上精彩——充分發揮村監會、監委幹部專項作用,設立村民議事廳等實體化監督場所,結合「善治河上」App開闢網上監督渠道,營造風清氣正良好氛圍;通過「美麗攻堅」「項目衝刺」等載體,把新班子的工作激情帶入行動,促使全鎮59個重點項目有效推進。
而臨安區太湖源鎮黨委書記王學超將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農業大鎮、旅遊名鎮、工業強鎮的太湖源最大的民生。他將鎮上的中心工作概括為孵大「一支筍」、 賦能「 一間房」、盤活「一塊地」三方面,即圍繞雷筍資源全力構建「挖竹筍、品竹宴、遊竹鄉、購竹品」全產業鏈,降層民房,優化村貌,做精民宿文旅「山水文章」,以及向存量要空間的區塊轉化。
「打好民族牌,走好特色路,念好團結經。」對於全市唯一少數民族鄉桐廬縣莪山畲族鄉來說,綠水青山就是最靚的底色,畲族文化就是最美的景色。畲族鄉持續推進汙水、垃圾、廁所、庭院四場革命,成為全省農汙治理先進典型和第六屆全國文明鄉鎮。黨委書記李春龍表示,畲族鄉已實現5G網絡全覆蓋,並成功引進浙大團隊,開發「稻漁共生」數字駕駛艙,實現「一畝田、百尾魚、千斤糧、萬元錢」的好收益。此外,「雲上三月三」「雲遊畲鄉」 等系列活動也幫助民宿「回暖」,畲民收入穩定。
編輯 倪宇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