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時楚相封申地,今日天使援江城。申江並肩敗瘟神,櫻花開時話恩情。」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三科四(C4)病區內,由仁濟醫院樂葉護士牽頭開設的「敘事坊」平臺剛上線第一天,就收到了一首詩,專門送給遠道而來的上海白衣天使。
自2月23日病區投入運行以來,由仁濟醫院負責的C4病區已陸續接收了39位新冠肺炎患者。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仁濟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奚慧琴介紹,在特殊的隔離病房,患者可能有著對疾病的擔憂和治療的焦慮;缺少家人好友的陪伴,患者又會感到孤獨和不安;穿著厚重防護服的醫護人員與相對閉塞的病室環境,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情感交流。所以,仁濟醫院決定在病區裡開設「敘事坊」平臺,並且藉助仁濟醫院醫療隊隨隊心理科醫生倪開濟的專業優勢,緩解患者心理上的壓力。
C4病區護士長樂葉說,平臺通過微信或郵箱接收患者的故事,醫護人員在獲知患者的心理狀態後,先由護士開導,如果有必要,隨隊心理科醫生還會給予專業疏導。「敘事坊」開設當天,就收到了首封來信。患者韓先生是一位建築工人,23日入住病區。韓先生對新冠肺炎充滿恐懼,他認為自己治癒的希望非常渺茫。C4病區醫護人員看他十分消沉,第一時間對他進行開導,告訴他最新的治療方案,還鼓勵他通過「敘事坊」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在得知病區都是來自上海的醫護團隊,韓先生逐漸有了戰勝病魔的信心。「我知道上海的醫療水平很高,謝謝你們來啊!」經過2天的治療,患者病情穩定。他坦言,現在心情好多了,也更有信心了。昨天,他通過「敘事坊」平臺給病區醫護人員「寄」出了信。
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麗塔·卡倫創立的敘事醫學,通過文字的書寫和交流,在被分裂的醫患之間架立了橋梁。敘事護理同樣注重通過「吸收、解釋、回應患者的故事和困境」來提供充滿尊重、共情和生機的醫療照護,實現情景再現和意義建構。仁濟醫院護理部主任楊豔最早在乳腺外科開設了「敘事坊」,積累了一定經驗後拓展至多個試點病區,並不斷豐富和完善「敘事坊」的活動形式和內容。這次,由仁濟援鄂護理部副主任奚慧琴和C4病區護士長樂葉把「仁濟經驗」帶到了雷神山。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通訊員 葉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