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晉中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大型晉劇古裝戲《王家大院》將於2018年9月20日、21日亮相首都北京,在國家大劇院進行演出。這也是晉劇首次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
《王家大院》由晉中市晉劇和民間藝術研究院、晉中市演藝有限公司創作編排。戲劇取材於靈石縣王家大院厚重的文化遺存和靈石王家歷經六個世紀、鼎盛四百餘年的治家精華。該劇獨闢蹊徑,繞開晉商誠信題材,從晉商治家報國角度入手,以修身齊家、家規家風等為切入點,講述了王家長子、戶部郎中崇仁嚴家訓、正家風以及毀家紓難的事跡,通過「比豆腐」「當扁擔」「正家風」「抵大院」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激烈的人性衝突,揭示了「歷覽前賢與國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家國一理」的真理,展現了王家從嚴治家、尚儉立德的治家理念和家國一體的社會擔當意識,以治家之小,見治國之大,弘揚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題思想。
全劇與當前全面從嚴治黨、抓好自身修行、管好家人,培育和建設良好家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要求相吻合,具有以古鑑今、引領社會風尚的積極作用。《王家大院》的家族故事,印證了傳承好家風、建設家庭文明的重要性、緊迫性,對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有積極的引領作用。
山西靈石王家大院之靜升王氏家族,自元代遷居靜升以來,迄今已有700年的家族史。靜升王氏之所以能史歷經久,人才繁茂,其重要根源在於代代堅守著王氏家族的家訓格言。這些家訓是靜升王氏家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對王氏族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傳承王家這種治家精神和家國思想,以藝術作品引導社會培育和建設良好家風,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3年晉中市委、政府高度重視,決定在充分挖掘王家大院治家思想理念的基礎上,以發源於晉中的傳統戲曲——晉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精心創作展示。經過5年多的精心打磨,新編晉劇《王家大院》已日臻完善,至今已演出120餘場,受到業內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該劇2015年獲國家藝術基金重點項目扶持,2016年獲山西省第11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2017年獲首屆山西省藝術節優秀展演劇目獎。該劇2015年2月在山西大劇院專場匯報演出;2017年4月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演出,首次亮相京城並獲得了巨大成功。原山西省人大副主任、時任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胡蘇平同志觀演後,對該劇給予了高度評價:《王家大院》這部戲編劇編得好、導演導得好、演員演得好、舞臺設計舞美組織得好,可以說是一部「四好」劇目。同時,該劇也是一部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三性合一」的好戲,也是一部具有創新、接地氣、能夠浸潤心靈、傳播正能量的藝術佳作。
全劇唱腔音樂設計融合地方戲曲、民間藝術元素,採用樸實的表現手法,將傳統晉劇音樂與地方藝術元素融合在一起,從而充分展現晉劇唱腔原有的地方風味。舞臺呈現,也極具王家大院的古典風格和獨有人文特色,處處滲透著山西文化、晉商大院文化特點。從導演、演員到舞美、燈光設計等,整個舞臺表現得專業、大氣。全劇以小見大,從治家到報國,揭示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大主題,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新編大型晉劇《王家大院》的成功打造有著很強的社會價值和時代意義。一是王家大院是晉商文化的縮影,晉中又是山西傳統戲劇---晉劇的發源地,讓優秀的傳統藝術與歷史文化融合,更能彰顯「本土文化的人文內涵、地方瑰寶的藝術韻味」。二是全劇充滿強烈的反思精神、危機意識、誠信觀念、擔當意識等儒家精神,具有很強的社會價值和時代意義,對於每一個年齡段的觀眾都是一次中國傳統儒商道德的精神洗禮,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形象闡述。
第一場 開鎖明理
清朝末年,時任戶部郎中王崇仁告假歸裡,參加其子欣兒十二歲開鎖典禮,他力倡開鎖儀式要簡樸,並借「扁擔」寓意,教育王家長幼崇節儉、守信義、重擔當。正當全家準備祭扁擔時,胡耀宗一聲「買豆腐」的吆喝,打破了全家喜慶的氛圍。通過胡王兩家比豆腐,暴露出三弟王崇禮因嗜賭吸毒「當扁擔、押祠堂」的敗家毀業之舉。王崇仁深知「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決心戒毒治家,挽救家族危機。
第二場 戒毒治家
家以規制,以老為尊。王崇仁請來王家族長三太爺為其主持族規家法。依王家族規約法,三太爺欲將王崇禮族譜除名,逐出府門。王崇仁念及手足之情,自慚家規廢弛,力求三太爺開恩,並甘冒受連帶之罪,立字據擔保,決心協助其弟強制戒毒,共渡難關。
第三場 承祖家訓
王崇禮毒癮難熬,以「循序漸進」為由,已死威逼其妻碧蓮拿大煙吸食。王崇仁痛心疾首,以古勵今,泣述王家祖先篳路藍縷、寸累銖積的艱辛創業過程,闡述了創業難、守業更難,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的深刻哲理。通過王崇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使王崇禮在祖宗和王家人面前羞愧難當,決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第四場 捐院救國
聖旨到來,八國聯軍攻陷京城,西太后命王崇仁籌措糧餉,以救國難。國難當頭,王崇仁心急如焚,忙召集眾晉商會商籌糧捐款之法,而此時因夷匪入侵,王家各地商鋪票號經營慘澹、多數虧損。京津逃難士紳小民持銀票兌銀,危難之時,王崇仁以「寧虧王家、絕不虧民」的誠信擔當精神,開窖兌銀。併力排眾議用王家大院做抵押,率眾晉商籌款捐糧,共赴國難,彰顯了晉商「國為家本,民為國本」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