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關於臺灣,閉上眼睛可以想起哪些?
A:我先來說說我的,說起臺灣的音樂/電影/偶像劇/綜藝,都有說不完的話。因為騎著機車送便當的陳意涵,開咖啡館的桂綸鎂,還是凌晨在城市朦朦亮站在街心路口收音的陳綺貞...
最初看的偶像劇是《流星花園》,它的電視原聲帶現在還在聽,依舊經典。《薰衣草》,《王子變青蛙》,《我在墾丁天氣晴》,《惡作劇之吻》。大學後認識白鹿,她還時不時會看湘琴和直樹。後來去九份,在airbnb找到有露臺的房子,像是《王子變青蛙》裡,明道失憶住到的鄉下房子。
買的第一張唱片是,周杰倫。從《範特西》開始,一路喜歡到《葉惠美》。去了淡水,在淡水河畔聽著他的音樂。後來開始聽臺灣獨立音樂,陳珊妮陳綺貞 蘇打綠 張懸 自然卷...
喜歡的第一個綜藝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那時候阿雅還是諧星和吳宗憲搭檔,是我最初的綜藝時間。當然還有最下飯的《康熙來了》。
不得不提的是臺灣電影。看了那麼多李安,侯孝賢,楊德昌的電影,也要去看看那片土地。看了《悲情城市》專程去了九份。
所以,此次臺灣行也算去和童年的自己匯合吧!
上海 ---✈️--- 臺北
【鐵路便當】
從桃園到臺北的功夫天徹底黑下來,剛到臺北飢腸滾滾,大俠迫不及待買了個鐵路便當,挺豐盛,兩人站在路邊吃的很香。
臺北車站🚉
【西門町】
前往住處,不管是有趣的招牌還是穿制服的放學女同學,一路風景可愛。
公車到站的logo很喜感,像🐷又像nain是🐘。
【寧夏夜市】
說起寧夏夜市,是我在臺灣時最喜歡的夜市。小小的一條街,來回走了三遍。遍地的小吃卻是好食材和創新結合的味道。我上一次逛夜市可能是20年前的小時候,在寧波北侖的老街。那時候還有逛的樂趣,現在取而代之的是喧鬧的俗氣音樂和千篇一律且粗燥的工業製品。所以看到這樣傳統甚至被人詬病有些「落後」的商業區,我卻逛得異常滿足。我最最喜歡的是小碗的雞肉飯。人民幣5元左右,是整個臺灣行我最念念不忘的食物!
左1⃣️我認真吃米粉的背影
⬇️簡單的加了蒜茸的炒米粉,竟然停不下來。
就是上圖這碗雞肉飯,魂牽夢縈啊(滷肉飯也不錯,但是我更愛雞肉飯!)
滿手的小吃,不是說吃不下了麼,又買了這個。
怕甜沒敢吃,大俠說很好吃不怕騙你,一吃,很很優秀的味道。
到底多優秀呢,就像自己在家創意了新甜點,用料講究,符合本人口味!
【街景小故事】
吃完消食散步回西門町,路上花木美麗。
但是,
被突然綠燈路邊呼嘯而過的機車群嚇到。。。
NO.777
路過一個醫院,窗上飄著🌈旗,樓下空地有年輕人在彈唱。
西門町街邊的犬中貴婦,儀態100分。💃
買到蠟筆小心襪子,這個襪子攤主能在城管到來前一分鐘之內收掉攤位,手速之快嘆為觀止。
看完一場晚場的「躲城管記」,互相道別。
在青田街的日料店吃了晚飯,某人剛吃完又打包了一份燒鳥飯,買了瓶啤酒在街心公園吃起來。
買了新包,開開心心。
文創店「小日子」裡,木塊也有生命。
在住處附近吃早餐,永和豆漿第一店。飯糰太棒了吧。
【松山文創園】
看了一些展覽和設計,環保的主題做的很透徹。你不會知道一雙簡單的帆布鞋有多少種組建完成,它們被廢棄又要去向哪裡。如果環境無法直接消化,需要多少步驟去分類分解,然後變成再生資源。更何況這世上有更多複雜的服飾和設計。
塑料/金屬/紙張/舊衣服被打散重組,壓縮在櫥窗裡變成一個新的呈現,給人很多新的思考。我們對於使用紙張/金屬/塑料的態度,以及該有為何使用過度的反思。
文創店裡的植物布置真的太喜歡了,很自然,很美。
碰巧趕上小丸子的展覽,我童年以及現在最愛的動畫,買了小小紀念品。
園內自然樸實的環境,植被茂密。
【陳綺貞,漫漫長夜】
17歲開始聽陳老師的歌,漫步目的也毫不了解。說來神奇,有一次在淮海路的iapm逛街,碰巧陳老師有《不在他方》的籤售。有過一次一對一的眼神接觸。很真誠很有靈氣,難以形容。然後在上海一次音樂節上看了場live,大俠和我都被深深打動。
喜歡就是這樣吧,有回應,且持續欣賞。就可以把這樣緣分一直延續下去。找臺灣的朋友幫忙買了票,說走就走。因此也去了九份,臺北,花蓮,臺南,淡水。
演唱會散場,意猶未盡。
街頭都是騎單車的少年,大家或成群或獨自,包上揣著海報,
發動著機車,呼嘯而走。
然後又在「陳記涼麵」宵夜,碰到好多剛看完演唱會的歌迷。令人會心一笑的臺北的夜啊。
【女巫店】📍臺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
來了臺北肯定要去女巫店,這個全臺灣最早的livehouse,陳老師最初唱歌的地方,張懸,吳青峰,自然卷,陳珊妮等獨立音樂人也曾長期在這駐唱。椅背上依舊掛著bra,如果你把胸罩脫掉掛在椅背上,可得到一杯特調,基於本來就不愛穿,我也就沒法脫。
【臺北故宮博物院】
當天不巧,翠玉白菜和東坡肉恰好「出差」了,苦笑不得。
【青田街】
我說想去有咖啡館,有好逛小店,街道適合閒適散步的地方,就到了青田街。
一家古燈具,像不像到了上海淮海路那一帶的老店,我記得也有這麼一家。
一家咖啡館,一眼就看到了牆上貼的陳老師的新專輯海報。
臨近春節,家家戶戶門後的對聯。各有創意。
書店招牌上的字。
夜幕四合,白鹿也買了心愛的手工植鞣皮包。
【冬季到臺北來看書】
去東區吃芋圓的那天晚上下雨了,(此處有興趣可自行播放孟庭葦版的《冬季到臺北來看雨》)。夜晚的蔦屋書店,還有很多閱讀者。在臺北的幾天裡,看到最多的是書店,雖然有滿大街的誠品了,但還是有各種不同風格和類型的書店。這樣的城市真讓人安心。
女書店很酷哦,完全是在我認知外的存在。
蔦屋書店裡,不同類型書籍邊隨處可見的一些提示句。讓人思考。
比如,
時尚,更接近個性。
我們忙碌,但是關於工作的意義,我想我們都一樣在學習。
空間是,為了裝進陽光。簡單是為了豐盛內在。
應該沒有人會跟我一樣,把遊記脫了整整兩年才寫出來...
後續再寫九份和花蓮,美食寫不下了,下回單獨寫。
敬請期待。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