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中國人結婚到底要花多少錢」喜提微博熱搜,從彩禮、嫁妝備婚到婚宴酒席,中國人結婚就像一場花錢馬拉松。
無論是來自一二線,還是三四線,甚至是十八線城市的結婚新人,說辦一場婚禮要十萬元起步的人不在少數。 根據《2020 年中國結婚消費趨勢洞察》,2019 年平均中國每對新人結婚消費高達22.3 萬元。
錢到底花在哪兒了呢?中國人結婚為什麼這麼費錢?有網友說,除了婚禮酒席,房子、車子,彩禮,哪一樣不花錢?從籌備婚禮開始,分分鐘都是在檢驗人性.
尤其是收不收彩禮,如果收的話收多少彩禮才合適,更是觸碰到了人們敏感的神經。
在最新一期《奇葩說》上,選手們從不同角度和不同維度去拆解這個話題,用辯論過程給人帶來啟發。
然而好不容易,當馬拉松式的備婚終於結束,新人終於辦完了婚禮,卻很有可能發現,自己雖然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卻並沒有得到一場歡歡喜喜的婚禮。這樣的婚禮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終於,「結婚」這個詞在越來越成為當代年輕人們的痛點。當我們把視線轉向歐洲,德國人結婚也和我們一樣嗎?他們有沒有彩禮呢?籌辦婚禮需要花多少錢呢?
根據Statista研究所2019年調查數據顯示,在德國,約有31%的被調查者認為婚禮的費用應在2,001歐元至5,000歐元之間(約16000人民幣至40000人民幣)。
這還不是最低,調查報告中還有16%有結婚意願的德國人只願支付1000到2000歐元不等。
婚禮舉行當天,不少新娘會身上會出現舊的、新的、借來的和藍色的東西。"舊的"代表新娘迄今為止的生活,一般會是件祖傳的首飾。"新的"寓意著即將開始的幸福婚姻生活,通常就是新娘的婚紗。"借來的"是從母親或已結婚的閨蜜那得到的沾有喜氣的東西。"藍色"則代表忠誠。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七條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可是在德國,雖然一級親屬和二級親屬(親兄弟姐妹、叔、伯、姑、舅、姨等)之間是禁止結婚的,但可以與表兄妹或堂兄妹等三級親屬結婚。
在德國,由於文化和社會環境的不同,導致他們對於成家的概念和我們不一樣。
一半以上的德國人不買房!就算結婚了也不買!
究其原因,竟然是租房太方便了!還有一部分人確實是因為買不起房,不過這並不能成為不結婚的理由。
德國是一個「租房文化」盛行的國家,德國只有45%的家庭,擁有自己的房子,剩下的55%選擇長期租房。其實,這裡面有一個很現實的因素來源,政府的政策保障。
德國的租房制度,受到政府完善的控管:不僅有充足房源供應保障,給予貸款、津貼、稅收等各方面的優惠;法律方面也多重保障租賃雙方的權益,無論是房東,還是房客,都依法納稅,不受產權限制;政府更是嚴加控制炒房,有著十分嚴謹的房產稅,將房價穩定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雖然在德國,要租到一個合適的房子比較麻煩,甚至有的房東還要經過面試,考察租客的人品和付租能力。不過一旦雙方籤了租賃合同,租客就像大爺,因為租客的利益在德國租房市場上被保護得太好了。
據最新的一項問卷調查,94%的德國人結婚認為結婚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相愛,12%的人是覺得結婚可以避免高額的稅率。
現今德國早已沒有彩禮和嫁妝一說,年輕人也不再專門為了結婚買房買車。沒錢沒關係,「裸婚」很正常,畢竟在他們的心裡,愛情比較重要!德國人甚至不太苟同「門當戶對」,單親媽媽在婚戀市場同樣很受歡迎。
另外,由於德國年輕人早在高中或大學時期就離開父母單獨生活,因此很少有長輩幹涉他們的戀愛自由和婚姻選擇,德國人談戀愛、結婚,是真正兩個人的決定,不過相對應的,婚後「啃老」的現象在德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近些年,中國有一部分人崇尚「簡婚主義」,他們不希望為了結婚,花掉父母一輩子的積蓄,甚至舉債幾十萬。畢竟,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大部分年輕人也是工薪階層,不可能一夜暴富。
不管哪種國家的文化,婚姻都是一段感情的另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相比較婚禮場面有多氣派,彩禮有多豐厚,房子有多貴,鑽戒有大,最重要的是,兩個人的結合是因為彼此相愛,願意堅守在一起。
你更喜歡哪種文化下的婚戀觀?
你認為結婚應該花多少錢?
你覺得「門當戶對」對於婚姻很重要嗎?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
翻譯整理:vivi愛吃肉
校對審核:紅豆
資料來源:
https://www.welt.de/icon/partnerschaft/article182910888/Hochzeitsbudget-Wie-viel-kostet-eine-Hochzeit-wirklic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