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捲簾人,卻道詩意依舊

2021-02-13 大樹空間

文字編輯 | 姜雁

攝影 | 李珏承

不久前,《知否知否》熱播,提及此劇,大家不禁想起千年前行走在汴京街道上,有著滿腹才情與巧思的易安居士李清照。她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的李格非的女兒,也是《金石錄》之主趙明誠的妻子,她有著傳奇的人生和巾幗不讓鬚眉的文氣,她更是提出了「別是一家」之說,在作詞上有極高的造詣。

2019年4月13日,正是春光極盛之時,大樹空間聯合建業生態新城、河南省文學院、鄭州大學文學院、許昌市作協,於藝文中心共同舉辦第一期大樹講堂——「宋詞與詩意的生活」。這樣溫潤的周末,駐足繁花似錦、綠樹成蔭的小鎮,放慢腳步,和到場的學者們、作家們一起,走進李清照,小品一番宋詞滋味,真是愜意難得。




伴隨著大樹小編傾情獻唱的應景曲目《知否知否》,本次活動正式拉開帷幕。首先,來自鄭州大學文學院的王建生教授為大家介紹了李清照的生平,並展示了李易安與趙明城之間令人豔羨的「伉儷深情」。兩人是靈魂共鳴的知己,更是琴瑟和鳴的夫妻,也正是這樣的美滿,才有了《金石錄後序》中「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之句。夫婦二人暢遊書海,互相切磋,共話桑麻,何等恣意悠然。

王教授在現場更是借李趙二人之情「撒了一把狗糧」——趙明誠曾在李清照三十一歲的畫像上題詞:「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勘偕隱。」奈何二人的甜蜜並未能持續一生,因為金兵入侵,加之「靖康之難」,付諸心血的金石古玩,以及兩人悠然自得的生活,都被打破了。隨著趙明誠的離開,志趣、恩愛、幸福,都成為了過往,易安心中的酸楚也只能用「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形容了!

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 王建生

易安的詞,有她清麗之風雅,也有文人士大夫之情懷,她之魂在宋詞中,宋詞之魄也在她內裡,內外兼修,包舉宇內,才有這樣的文採境界。這也難怪楊慎有「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的評價了。

何文錄老師在現場為大家朗誦了李清照的《一剪梅》和晏幾道的《玉階行》,在富有情感的誦讀中,大家的心又一次隨著易安波動起來,內心深處勾起陣陣漣漪。朗誦結束之後,張嬌請上了「特邀嘉賓」: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張鮮明老師和河南省詩歌學會副會長青青老師,他們與王建生教授同臺對坐,以「宋詞」為題,暢聊一二。

朗誦嘉賓 何文錄

主持人張嬌率先向王教授拋出「問題一個」——宋詞與宋朝人的生活之間是什麼關係,是否是一種普遍的交流方式呢?王老師笑稱,宋詞其實是很「接地氣」的,在宋代,這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學,它可以似歐陽修般文雅,也可如柳永般通俗,這是一股周旋在文人士大夫與民間庶人之間的「流行」。這樣看來,在宋代,宋詞也不是什麼「稀罕極了的物什」了,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是宋代的「流行音樂」。想當年,柳永在勾欄瓦巷和市井民間也是「吸粉無數」的,就是身在皇家的帝王,也會常常問詢身邊的侍從,柳永是否有新作。如此看來,宋詞在宋人的生活中可謂是無孔不入了!

主持人 張嬌

張鮮明老師在現場也說到,今日大家不只是奔著李清照而來的,更是奔著美好生活而來的。因為,「詩意地棲居在地球上」是每個人心中的理想生活方式。當然,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首詩,有詩意的人就有可能是詩人。可是,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他們就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書寫詩篇」。張鮮明老師給大家舉了個實例,他說,這個建業生態新城不就是設計師在大地上書寫的詩篇麼?詩歌可以充滿想像,生活難道不可以麼?從生活的細節裡同樣可以提取出精華。人的一生離不開詩意,也無法迴避詩性的潤澤,在擁有了好的物質條件之後,更需要寄情文思,在生活中尋找精神家園。

那麼,如何詩意的生活呢?首先,當然要選擇一個「好的地方」,然後再選擇一個「好的生活方式」,接著是優雅地生活,認真的體會,在擁有基本的修養後,寄情山水河川,有情行走,最後做好記錄與思考,這樣,生活的原貌和純粹便呈現出來,一切返璞歸真,歸於自然。

河南省作協副主席 張鮮明

談到生活,青青老師覺得,詩詞,是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命的。她說,唐詩宋詞中潛在著一股療愈人內心的力量。就像宋詞,它對宋朝人而言,是一種綿長的、持續的、溫潤的力量。到如今,大家熟知的瓊瑤女士,她筆下的小說題目有很多也是來源於宋詞的。這就是宋詞細膩的魅力,青青稱之為中國人血液中流淌著的「文化密碼」,是一種千古流傳的感同身受!

河南省詩歌學會副會長 青青

一位來自鄢陵的語文老師希望主講王建生教授用一句話形容李清照,王老師脫口而出「千古第一女詞人」,可見其喜愛。

到場的熱心觀眾興許是因著張鮮明老師的那句「大地上的詩篇」,對活動現場「藝文中心」產生了不小的興趣,大樹空間便請上建業生態新城社營商業總監董軍偉,對這個「小劇場」進行了現場解說:這個劇場的靈感源於「與鄰為善,以居為鄰」八字,它是建業打造的小鎮文化交流中心,更是大家「去陌生化」交流的「個性空間」。張鮮明老師也說,中國人有著自己獨特的宇宙觀,大家追求人與自然的雙贏、和諧,追求「物我一體」的境界,很多的中國建築也體現了這一點。

熱心觀眾

建業生態新城社營總監 董軍偉

說實話,生活與詩意應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以前,大眾的受教育程度有限,詩歌的普及率較低,現在,隨著教育的深入,「舊時王謝堂前燕」也可「飛入尋常百姓家」了。王教授說,長期以來,唐詩宋詞的講授主要集中在學院,以後我們可以嘗試用更通俗和更文藝、更貼近生活的方式呈現,使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禹州作協的苗見旭主席也感慨道,其實,詩意不就潛藏在不經意的生活片段中麼?

禹州作協主席 苗見旭

來自鄢陵作協的朋友在現場不忘向張鮮明老師「取經」,討教些寫詩的「絕招」?張鮮明老師說,就是堅持「真誠」二字,真誠地面對生活,真誠地面對自我,然後寫「真性情、真見解、真發現」,如此,便能獲得真境界!

鄢陵作協的朋友

 

宋詞,是一個紐帶,是我們了解過去的途徑,但詩歌不是曲高和寡,它是生活,正如《詩經》中的「國風、民風」那般,可以接近廟堂也可走入百姓。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現實的、真實的,但每個人的世界也都是唯美的、浪漫的,是有血有肉的,是有實有境的。我們追求詩與遠方,但也不迴避當下的苟且,只不過在現實之外,我們還希望有文情一種。如此一來,倒是「知否,知否,應是詩意依舊了!

傳承優秀文化,貼近日常生活,大樹講堂,期待您的加入!

-今日上架-

大樹歸鄉禮籃(作家故鄉的味道)

點擊圖片,了解產品背後的故事

-音樂&圖片-

音樂 | 鬱可唯 胡夏《知否知否》

圖片 | 大樹空間原創

長按關注,一家好吃的書店

讀書會 | 親子旅行 | 非遺文創

歡迎轉發,分享

相關焦點

  •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詩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 這些出自宋代《李清照詞》中的好聽名字,清新脫俗又文雅詩意
    溪暮「溪暮」是出自《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中,詩中寫出了日暮時分,溪邊的優美景色,所以,「溪暮」這個名字,有傍晚半天紅霞的感覺,很有詩意。並且,「溪」字可以形容孩子如溪水般純潔美好。因此,「溪暮」是一個適合女孩的名字。
  • 唐詩宋詞女孩起名,有詩意寓意好的女寶寶名字
    以下是五行閣分享的好聽、有詩意、寓意好的女寶寶名字,可供大家作為寶寶取名的參考。唐詩宋詞最唯美的名字女:01.海棠《如夢令》「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李清照是宋詞婉約派代表詞人之一,她的詩詞大多很悽美,讀她的詞仿佛能感受到她的美感和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