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中日合拍了一部電影,當時轟動了整個日本

2020-11-19 騰訊網

上世紀80年代,有個日本團隊,前後兩次深入中國西北部,這一呆便是五年...

他們按古籍復原中國軍兵戰陣、服飾甲冑、刀槍劍戟...還花了2700萬,建了一座敦煌古城。

1988年,這部中國題材的日本電影在日本公映,斬獲80億日元票房...

並在有「日本奧斯卡」之稱的日本電影金像獎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指導、最佳照明、最佳錄音、最佳剪輯...8個大獎。

這部電影就是:《敦煌》

公元1027年,北宋天聖五年。

這一年,大宋國的官員們,都在為如何對付西夏國吵得不可開交。

西夏國,是塞外突然崛起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成為了大宋的心腹大患。

每一年,大宋邊關都要受到西夏軍隊的騷擾蹂躪。

這年正月的某個凌晨,發生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一個叫趙行德的落榜舉人,帶著一匹瘦馬,跟在回鶻商隊,從大宋邊陲小鎮靈州出關,踏上前往西夏國都的遊途。

他並沒有回頭多看故國一眼,因為按他的計劃,自己不過只是去看看神秘的西夏國,過幾年就回來...

沒想到,這一走,竟然再也踏不上歸途…

說起來,這個趙行德運氣太爛了。

還沒到甘州,商隊就遭遇了西夏兵,被強充了壯丁。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竟然要開始刀頭舐血的生活...

然而,因為趙行德能識字寫文,被提拔為隨行文官,被送到國都學習西夏文,幾年後又被派到敦煌翻譯經書...

此時的敦煌,就像一顆孤零零懸掛在宇宙中的星球。

宋、西夏、回鶻等勢力,都對敦煌虎視眈眈,暗流湧動、危機四伏...

敦煌的掌權人,叫曹賢順。在他的官邸裡,藏了一個圖書館:來自大宋、吐蕃、回鶻、西夏、波斯…

各式各樣的書,上至宗教經典,下到民俗小曲,什麼都有。各國的古籍堆疊至屋頂,塞滿了幾個四合院…

在這裡,趙行德迎來了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沒有性命之危,沒有衣食之憂,每天只要帶人翻譯抄經,閒暇之餘可以騎駱駝,去鳴沙山看人鑿窟、看畫師一筆筆在石壁上作畫…

直到有一天,西夏軍突然向敦煌城發起進攻。黑煙籠罩著敦煌城的上空,遮住了僅有的一點夕陽餘輝。

趙行德,帶著二十匹駱駝,在烈火間搶救著即將成被燒為灰燼的經典…

這部《敦煌》,豆瓣評分8.3。

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批向外國人開放腹地的拍攝項目之一,中國政府甚至罕見的動用了駐西北解放軍部隊數千軍人,和800多匹戰馬配合拍攝。

有人說:日本人拍出了「大漠孤煙直」的境界,拍出了「黃沙百戰穿金甲」的氣勢,拍出了中國幾千年的味道。它的價值,不遜色於貝託魯奇的《末代皇帝》。

還有人說:日本人有多愛中國文化,看這部電影就知道了。

在導演出色的掌控力下,電影真實還原了中國冷兵器時代戰爭的恢弘大氣:飛矢鳴鏑,戰馬嘶鳴,黃沙飛揚,但見刀光劍影,只聞殺聲鼎沸。

當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或許戰爭戲還不夠精彩,但在上世紀80年代,這可是世界級的戰爭場面...

電影裡的甘州之戰,回鶻對戰西夏騎兵,回鶻軍隊先以投石器破陣,再用強弩壓制騎兵的衝鋒,最後以散兵線對抗騎兵衝鋒…

由於散兵線間隔大,宜攻宜守,最大限度的彌補了步兵對抗騎兵的劣勢…每一步都有考慮,有邏輯。

製作團隊的用心,還體現在諸多細節上。

比如,士兵的金屬盔甲厚重而飽經風霜,讓人相信,這真的是一支在沙漠裡被折磨多日的兵隊。

比如,士兵大多用的是勁弩,而不是視覺效果華麗的弓箭。原因正是當時的戰爭,弩的實用性更強…

電影裡的服裝、打光,也都儘量還原了宋代生活。

軟腳幞頭、白色寬袍,是當時士人日常服裝。室內沒有增設額外光源,純靠自然光,更接近缺乏照明的古代…

值得一提的是,《敦煌》裡有這樣一個情節,李元昊下令攻打甘州,是用西夏語發號施令的。

這是世界電影史上,首次出現西夏語對白,由西夏語學者西田龍雄負責翻譯。

電影改編自日本文壇巨匠、芥川龍之介獎得主井上靖的同名獲獎小說《敦煌》。

據說,電影製片人、吉卜力工作室總裁德間康快在小說連載期間,便已經深受故事的震撼,一心想要把《敦煌》搬上大銀幕。

為了拿到小說的改編版權,德間康快親自拜訪了井上靖,送上的見面禮是自己家傳武士刀中,最珍貴的一把名刀。

井上靖

井上靖一生痴迷中國文化,孩提時期就嚮往西域,嚮往敦煌。

他不僅訪問中國27次,還創作了多部以中國歷史為背景的文學作品。據說至今,還有很多外國遊人,捧著井上靖的西域小說,走上去往敦煌的漫長旅程。

1984年,冰心和日本作家井上靖

1977年,71歲的井上靖,終於如願以償,親自踏上了敦煌的土地。遊歷完後,他說:敦煌跟我想像中如此相似。

據說,兩年後當他申請重新再次遊歷敦煌,不被批准,他當眾跪下,老淚縱橫…

曾有歷史學者說:日本人對於敦煌的認識,無異於歐洲人看待古希臘,如同文化故土。

在東方文化史上,歷經千年的敦煌無異於一個活生生的標本。日本對敦煌的痴迷,近似於一種對自身文化的溯源好奇。

日本前首相竹下登說過:我們日本人一聽到絲綢之路、敦煌、長安這些詞就激動不已,因為這種文化至今仍強有力地活在日本人的心中。

就連「敦煌學」一詞,都是日本學者石濱純太郎在1925年提出的。

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的敦煌研究一直都是世界頂尖水平,他們曾出過一套專研敦煌的巨作《講座敦煌》,洋洋灑灑幾百萬字,寫足了日本人在敦煌學的學術成就…

這種對敦煌的狂熱痴迷,不僅僅局限於學術界,還推動了日本民間對敦煌保護工作的支持。

紀錄片《敦煌莫高窟》

有資料顯示,在敦煌壁畫的修復研究過程中,來自日本的捐款位列外國第一。

日本成立了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出錢為壁畫修建玻璃罩,還有人千裡迢迢趕到鳴沙山義務植樹。

1997年10月,日本人青山慶示將8件敦煌遺書歸還給中國,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有外國人送回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

相關焦點

  • 三十年前,中日合拍了一部電影,當時轟動了整個日本
    1988年,這部中國題材的日本電影在日本公映,斬獲80億日元票房...並在有「日本奧斯卡」之稱的日本電影金像獎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指導、最佳照明、最佳錄音、最佳剪輯...8個大獎。
  • 中日合拍大片《妖貓傳》,中日合拍電影原來有辣麼多!
    沒錯這張乍一看很眼熟仔細看嚇一跳的圖片就是中日合拍電影《妖貓傳》的劇照,圖片上的人物正是會在電影中飾演重要角色的染谷將太,然而之所以會嚇一跳大概是因為小編上一次見到染谷將太的時候他還是這樣的↓ 對於很多日影愛好者來說,比起這部電影本身,更讓人在意的,是它中日合拍的背景。畢竟在連日本電影都引進得很少的大天朝,一部中日合拍、有日本演員擔任主要角色、並且陣容強大投資手筆還不小的電影實在是不多見。
  • 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出席中日合拍電影《空海》新聞發布會
    2016年10月28日,中日合拍電影《空海》新聞發布會在東京舉行。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萩生田光一、角川株式會社董事長角川歷彥、東寶株式會社董事長島谷能成、日本著名作家夢枕獏、著名演員松坂慶子以及東京國際電影節等相關機構和媒體人員出席該發布會。
  • 回顧一部發人深思中日合拍的老電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部中日合拍的電影在中國和日本同時上映,引起了兩國人民的關注和深思。這部電影就是《一盤沒有下完的棋》。1978年,李洪洲、葛康同以旅日圍棋大師吳清源為原型創作了這部電影劇本,中國電影藝術家趙丹訪日時倡議由中日雙方合拍這部影片,得到日本同行的積極響應,最後拍板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和東光德間株式會社合作拍攝。影片於1981年1月在日本神奈川縣開機拍攝,於1982年9月中日建交10周年之際與兩國觀眾見面。
  • 中日合拍《王者天下》真人電影 作者原泰久繪圖祝賀
    封面新聞訊(記者 楊帆)日本動漫真人電影化的勢頭愈演愈烈,曾在少年jump雜誌發表的超人氣漫畫《王者天下》確定將拍攝真人版電影,影片將由中日兩國合拍,這是中日兩國首次合拍真人動漫。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獲悉,該項目也出現在上個月廣電總局公示名單之中。
  • 被流量「絞殺」的中日合拍劇
    另外,或許也與日本明星還未形成如韓星一般的衝擊力和流量有關,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境外明星必須有極高的熱度和知名度,才能為劇集帶來流量。實際上,日本影視產業在不斷發展中擁有一條較為發達的產業鏈,甚至在配樂、道具等細節方面都能提供專業支持。引進日本電影數量穩步上升,以及不斷增加的翻拍日劇數量,就可證明其的發達。從這些方面來說,中日合拍劇在產業層面仍有需求和空間。
  • 這些電影居然都是中日合拍!?
    中日兩國在影視領域上的合作歷史,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已初見端倪。近期春節檔更是有好幾部中日合拍的好作品。今天就讓小編來給大家盤點一下中日合拍過的影視佳作,看看有哪部是你喜歡的吧。【日文名】真夜中の五分前|まよなかのごふんまえ【導演】行定勳【主演】劉詩詩 / 三浦春馬【上映時間】2014【內 容簡介】電影改編自日本流行小說家本多孝好的同名小說,描寫了一對同卵雙胞胎姐妹愛上同一個男人。而一個靠一隻慢了5分鐘的表生活的表匠則因為一個浪漫的意外被妹妹所吸引。電影中程,兩姐妹在海外度假中遭遇車禍,只有一人倖存。
  • 四十年前的日本電影《追捕》在當時的中國到底有多火?
    1978年,改革開放的第一年,中國向外國敞開大門,引進了第一批外國電影,其中有一部名字叫做《追捕》。這部日本電影一夜之間在中國火了起來,男女老少都爭相去觀看。如今的80後90後對當年《追捕》在中國的「盛況」已經很難想像。
  • 《人證》《追捕》導演佐藤純彌:日本年輕人不知中日戰爭
    《追捕》在中國上映之時,中日正處於一個即將到來的蜜月期,1979年中日友好條約籤訂,以《追捕》為代表的日本電影大規模進入中國,正是這些電影,為戰後中國人對日本的正面形象奠定了基礎。1978年,中國著名電影藝術家趙丹訪日時倡議由雙方合拍這部影片,得到日本同行的積極響應,最終確定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和東光德間株式會社合作拍攝。這部電影以錯綜曲折的矛盾衝突,講述了兩個家庭的不同命運,表現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給中日兩國人民帶來的不幸,以及兩國人民之間淵遠流長的友誼。孫道臨主演。
  • 獨家 《追捕》導演佐藤純彌:日本年輕人不知中日戰爭
    那時,他才知道,原來電影是一個可超越語言、文化,是可以促進交流的工具,也是可以跨越國界的,有讓大家超越一切障礙,加深了解作用的」。《追捕》在中國上映之時,中日正處於一個即將到來的蜜月期,1979年中日友好條約籤訂,以《追捕》為代表的日本電影大規模進入中國,正是這些電影,為戰後中國人對日本的正面形象奠定了基礎。1978年以後,《追捕》在中國已經不是一部電影。
  • 腦洞新奇,還有顏值擔當,一部由高鐵故事展開的中日合拍劇
    吉田修一以一個剛硬冰冷的載體,運輸了中日之間矛盾的歷史情感,以及中日友好交流的明亮前景。《路~臺灣特快~》可以看成是日劇,也可以是臺劇。也許因為導演是日本人,日劇特色的運鏡和光線讓本劇有如上了大和濾鏡的臺灣眾生圖譜。
  • 中日合拍的「混血兒」《藏獒多吉》
    (《藏獒》小說作者楊志軍評)這部電影的造型設計是我們動漫界大名鼎鼎的浦澤大神,所以一開始我就很看好這部電影。雖然他沒有好萊塢動畫那麼炫,但是卻有很多打動人心的東西,所以這也是一部很精彩的電影。(漫畫家顏開評)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這部電影的話,一是樸實,二就是精彩,絕對可以說是中國動畫電影的一部裡程碑式作品。(好萊塢動畫電影製作人李洪評)
  • 《王者天下》真人電影預告公開 中日合拍陣容豪華
    日本非常經典的少年漫畫《王者天下》之前宣布將拍攝真人版電影,並且還在中國國內備案,為中日合拍。
  • 《拾又之國》: 中日合拍兩開花?
    還有就是漫畫中對於聖洲大陸的設定,也留下了很多懸念,整個漫畫第一章也僅僅涉及到了聖洲外圍的幾個分區。,不少國漫都選擇中日合拍,然而這個模式似乎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反而拖累了一些作品的質量和口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從前有座靈劍山》和《一人之下》第一季。
  • 中日合拍的動畫片,《快把我哥帶走》為何如此成功?
    在國漫圈子有一句俗話:"中日合拍都是坑",《從前有座靈劍山》、《拾又之國》和《銀之守墓人》等等動漫,以血淋淋的事實向我們證明了這個道理。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中日合拍的動畫片裡,有一部口碑穩住了,豆瓣評分和原版差不多,遠高於真人版。這部動畫就是《快把我哥帶走》。為何《快把我哥帶走》沒有陷入中日合拍的怪圈呢?
  • 中日合拍電影《冰峰暴》講什麼故事 演員表劇情介紹
    中日合拍電影《冰峰暴》講什麼故事 演員表劇情介紹  由余非執導,金牌製作人張家振監製,張靜初、役所廣司、林柏宏主演的中日合拍電影《冰峰暴》發布日版預告。  預告片中,在險象環生的喜馬拉雅山脈裡,飛機墜毀,雪崩突發,「翼小隊」命懸一線,殊死一搏。預告片充斥著緊張感和壓迫感,讓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氣。
  • 中日合拍電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1982)》
    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 中國大陸語言: 日語 /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1982-09-15(中國大陸)片長: 123 分鐘又名: 未完的對局 / 未完的對弈 / The Unfinished Chess Game   劇情簡介:  1920年代,北平。
  • 《靈劍山》第二季引發大量爭議,「中日合拍」動畫還有未來嗎?
    對於推進這些跨國合作的中國資本而言,與日本動畫企業的深入合作,不僅是打造一個動畫IP的最優選項,也更能以此來保持其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這些中國資本也能在這些跨國合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本優勢,在日本這類發展較為成熟的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 《追捕》導演佐藤純彌 用電影搭建中日溝通的橋梁
    甚至有評論家毫不留情地批評它破綻百出的情節和不合情理的人物形象,以至於某些參與後期製作的人員多年後都記不起還曾經拍過這麼一部不起眼的作品。然而,時代的浪潮將這部註定成為傳奇的電影推上了歷史的舞臺。1978年10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為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籤訂儀式訪問日本。為了祝賀訪日圓滿成功,促進中日友好,當年年底在中國的八個城市舉辦了「日本電影周」。
  • 孟烈作品∣1984 立體電影《俠女十三妹》中日合拍 丁嵐主演
    黑龍江省哈爾濱歷史文化研究會顧問,原為畫家,1980年開始從事影視創作。其作品有電影《冰景奇觀》、《俠女十三妹》、《雄魂》,電視連續劇《雪城》、《湖南和平起義》、《黃克誠》,電視系列片《中國影星》,長篇小說《乒壇風雲錄》、《哈埠諜事密聞》等。其作品曾多次在全國獲獎,2006年獲黑龍江省文藝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