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遊結束了,旅行社還要堅持開下去嗎?

2021-01-18 界面新聞

文|執惠旅遊

暑期遊高峰期已結束,只有恢復性消費,沒有報復性消費。疫情下,旅行社已是「困獸之鬥」,留給它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旅行社要成為夕陽產業被淘汰了麼?

有人離開,有人堅守,堅持的活路在哪裡?疫情會結束,但我們無法回到從前,怎麼辦?

上一篇文章《後疫情時代,我們還需要旅行社嗎?》發出後,收到了很多同業的讀後感,本文希望把相關信息進行梳理後再次輸出,繼續探討旅行社疫後生存之道。

探討前,請先思考幾個核心問題:

1.旅行社真的活不下去了嗎?

2.旅遊行業有哪些硬傷?

3.疫情下,旅行社如何轉型升級?

先釐清一些概念

上一篇文章發表後,同業朋友們除了叫好,也提出一些不同看法,認為我的「旅行社」定義不準,其實很多同業早已創新求變,在差異化的道路上走出了一番新天地。

旅行社到底是什麼

沒錯,前文中對「旅行社」的定義是狹義的,旅行社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整個旅遊產業的業態非常複雜,任何細分領域都可以作為法定的「旅行社」這類機構的生存空間,我們先來看下面2家「旅行社」。

這家旅行社的母公司是ClubMed,是為了方便運營某些業務註冊的,它實際是資源方的角色。

這家旅行社的母公司是阿斯蘭航服,是阿里在飛豬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去銷售機票的經營主體,它更接近於平臺方的角色。

區別於以上這2類「旅行社」,我們討論的是非資源方和非平臺方身份的旅行社,傳統產業鏈上分為組團社、批發商、地接社3類;電商2.0時代,像我們自己這樣的旅行社在OTA平臺包攬了前面3種角色。

再比如下面這家「三隻熊」,它雖是旅行社身份,其實已經在研學領域深耕了很久,更類似一家教培機構(它也有教育機構牌照)。

(以上截圖均來自天眼查)

因此,正在困境中煎熬的、我們希望通過交流找到生存機會的,主要針對的是組團社、批發商、地接社和平臺上的運營商這四類角色的「旅行社」,它們是這場疫情受傷最深的人。

為何言必稱OTA

筆者是電商專業出身,多年來一直在OTA上經營,但這不是我的文章裡言必稱OTA的原因。

有一些長期在海外的地接社朋友,覺得我好像把OTA在行業的地位誇大了,海外地接to B的業務模式,不需要直接獲客,對國內消費者不敏感,要是小眾產品,更不需要依靠OTA攬客。

但在整個行業而言,獲客渠道中OTA仍是首選,也是當前最大的流量入口。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旅遊市場基本情況》顯示,2019年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易觀有分析數據表明,2019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規模穩步增長,線上全年交易規模突破萬億元;另據攜程2019年財報,攜程2019年全年總交易額(GMV)達到8650億元,同比增長19%。

圖片來源:易觀分析報告《中國在線旅遊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20》

綜合多份數據,雖然統計口徑不一有所偏差,但2019年旅遊產業總產值6萬億,其中在線旅遊過萬億,是屬實的。攜程2019年GMV8650億(來自攜程2019年財報)這個數字,應該包括線下門店營業額,它佔據在線旅遊的過半市場份額,是比較公認的事實,再加上飛豬和美團產生了新的OTA三國殺,其餘如途牛、同程藝龍、驢媽媽等則被三家「神仙打架」導致其市場份額進一步縮水。

再注意2個數據,一個是滲透率,另一個是增速比,滲透率就是Online部分佔市場總額的比重,近年來一直在增加,2019年已經達到17%(美國是在線旅遊最發達的國家滲透率50%,日韓也在20%以上),還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攜程2019年19%的增速比也遠大於整個產業的11%。OTA雖然已經受到新物種的流量切割,當下而言,仍是旅遊產業中最值得觀察、研究、學習的對象。

同業反饋整體堪憂

已經放棄的

一位前同行提出了旅遊業的幾個行業硬傷——低頻、低毛利、長鏈條、長周期、重服務、耗時間。逐一拆解,個人認為低頻、長周期、重服務這幾個,單獨看不算硬傷,房產中介和月子中心更低頻,to B的行業都是長周期,第三產業不「重服務」都無法生存,耗時間實際是重服務的另一種描述。

『長鏈條』是傳統旅遊產業鏈的特色,現在正在快速被重構優化,未來的鏈條會更短。誰能參與重構產業鏈並保留自己的位置,就能很好的生存。

個人認為低毛利、低門檻和淡旺季,是所有旅行社同業無法繞開的硬傷。至於人工太高、惡意競爭等各行各業都在面臨的問題,就不展開了。

低門檻

旅行社的「低門檻」表現在哪?我有個旅遊管理科班出身的中學同學,畢業後幹了10年旅遊,在某大社做到部門經理後果斷轉行去做房地產,他說:旅行社門檻太低了,時刻都有人衝進來,我現在的行業至少5000萬起步,還得有政府關係。

國內旅行社註冊資金只要30萬,實際繳足20萬質保金,其餘的中介都可以代辦。開分社、營業部就更低了,在平均房價過8萬的深圳,只要不到1平米房價的投入,就可以開始幹旅遊了。

新人進來後怎麼做呢?很容易地可以拿到一些信息不對稱的目的地資源,瞄準做得好的同行複製產品,拼一輪價格。OTA最歡迎這一點,最好一直有新店鋪只賺好評不賺錢。

淡旺季

其它行業也有淡旺季,比如餐飲的火鍋和冷飲,服裝的泳衣和羽絨服,但旅遊業的淡旺季,是無法攻克的世界難題。

比如西藏,一年只有6、7、8三個月可以旅行,商家必須在3個月內把一年的錢賺出來,否則另外9個月一定撐不下去。

再比如桂林,旺季月份從4月到10月,但其餘5個月,就連名氣最大的《印象劉三姐》葉門可羅雀,景區索性關門歇業。

作為創業者,我們要思考的是,公司可以歇業5個月,員工要不要依法發薪,辦公場地租金要不要交,最關鍵的是,人一旦閒下來5個月,而不是休一個合理假期,旺季再次到來時,有沒有繼續投入的鬥志?

我們研究出用同時做不同氣候的目的地,來錯峰淡旺季的辦法,讓團隊儘量可持續發展。結果發現,如果要把目的地做專業,學習成本真的很高;如果要一年都是旺季的全目的地覆蓋,那只能是到處倒手的二道販子,毫無競爭力。

低毛利

任何公司不論使用績效考核、股權激勵還是阿米巴、單元合夥哪一種HR領域已經成熟的機制,始終逃不出一個根本,就是公司要有足夠利潤,沒有哪個企業家會從家裡拿錢給員工升職加薪分紅。

旅行社的低毛利,只能帶來從業人員總體素質不高、旅行社就是老闆強這樣的弊端。

不能像華為用「人工費最高時成本最低」的理念來正激勵的旅行社,怎麼可能留住優秀人才,走向欣欣向榮的發展道路呢?

疫情期間,一些同行選擇轉行離開,更多的同行選擇了軟著陸,即不完全放棄旅行社,但把成本儘量壓縮到最低,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別處,他們微信名片上「行攝世界,西班牙葡萄酒」、「海外國旅+直播+抖音短視頻」這樣多面手的定位,讓人不得不唏噓,曾經的朝陽行業就這樣沒落了嗎?

積極應對的舉措

有放棄的,也有積極應對的,我從私聊反饋中挑選一些有價值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秀山水旅行創始人崔連波:

旅行社跨界自救樣本:

1.C端用戶行為發生改變後怎麼應對?產品整合升級;

2.旅行社向上做資源還是向下做私域流量?自建輕奢營地案例;

3.旅遊+最重要是行業人才培訓,靠校企合作。

溫州小眾創意旅行大路:

旅行社的未來,我的看法是去產品主題化,營銷圈層化。

網際網路在急速分散群聚功能的同時,也在急速擴大群聚需求,消費者需要通過活動來尋找到他們喜歡的群聚方式,所以愛好會成為他們旅遊的新需求點,文化社交會成為未來旅行社經營的方向,那種簡單的酒店與景點的組合將越來越不受歡迎,取之而起的旅行團更像是一次文化交流的活動,表現為也許是一次攝影愛好者的旅拍,也許是一次美食愛好者的尋食,又或許是歷史地理愛好者的一次探秘…

無論哪種活動,背後都會是專業和創意,所以我覺得未來旅行社應該具有很強的協作意識,與不同行業的專業者同行。

青海新大陸戶外楊雪:

做IP做主題這是我們一貫的做法,旅遊一定要做+,旅行+主題,單純做旅遊很容易被自由行替代,只有+了之後才會有壁壘。降低對公共資源的依賴,旅行社才會有議價空間,主題和IP這些能轉移對公共資源的依賴度,否則咱們都是給景區酒店車輛這些資源打工了。

深圳康輝百合分公司彭峰

看到過一些同業群堅持了一陣就放棄了,同行群尤其是出境主題的基本上很少發聲了。

有個日本專線一路東瀛,他們老闆是我好朋友,還有堅持在分享日本的風土人情,印象深刻。疫情之初看過吳志祥直播時講到創業者就要振作,自己在疫情期間也有頗多波折,迷失,有些搞笑的經歷,也有當斷則斷的慶幸。

真正的轉型是到了4月初,當自己定下心來決定做一件事情之後就沒那麼痛苦了,只要每天都有在學習在做,人就沒那麼焦慮和難熬。

希望大家日後不管是否繼續堅持旅遊為主,或者旅遊+,或者其他+旅遊,早點找準方向,出發吧~

許多轉型的失敗,是因為沒有堅持在陽光燦爛的時候修屋頂,現在旅行社們已經屋漏偏逢連夜雨,如果還不趕最後一班車立刻出發,那麼最後一扇門也將緩緩關上,之後只剩無盡的黑夜。

大佬們關注的

上了規模的集團大社應該暫時不會倒下,那他們的決策者在關注什麼呢?

7月15日國家旅業組織召開了《跨省遊恢復線上座談會》,會上,驢媽媽董事長王小松表示,跨省遊開放前一直在堅守自救,他們也做了土特產直播和好貨節(原來大家為了生存都在帶貨),開放後他最關心的是上海教委對家長和學生的出行約束。

廣東中旅(深圳)總經理鄒峰提到,國家倡導金融機構對企業的紓困扶持並未落到實處,旅遊業因疫情帶來的資金鍊斷裂、三角債非常嚴重,又無法從金融機構拿到錢。另外,景區對防疫措施的監管細則不一,尤其是對旅行社的客人重複檢疫,降低了旅遊團效率和客戶的體驗度。

山東嘉華董事長張明認為,旅行社要轉型升級,即使沒有疫情,如果不轉型升級也是癌症晚期,早死和晚死的問題。

怎麼轉型?要跟上遊資源去整合,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最好的做法,是要從旅行商轉型為旅遊生活服務商,這跟「旅遊+」的概念是類似的。

堅持的活路在哪?

如果選擇了堅持,那活路在哪?

忘掉「旅行社」

完全屬於第三方身份(不管是批發、地接、組團還是平臺商家)的旅行社就不必多言了,我們應該忘掉存在了近30年的這個身份,往上遊或下遊去找到自己生存的價值點。

營銷公司

我多次提到要主動跟上遊資源方深度捆綁,實際上就是在轉型新身份,做資源方的「營銷部」,綜合性景區、大型度假村和高端民宿,它非常需要有人依據其硬體基礎,從第三方角度跟周邊配套進行資源整合和策劃產品,並能從市場端運營足夠多的流量來銷售,這其實就是一個合格旅行社最拿手的活。

只要資源本身不差,能實現排他性合作,這樣還活不下去只有兩種可能,一個是疫情全面再來一次,另一個就是沒有足夠的本事。

「旅遊+」

『旅遊+』的概念大家已經不陌生,具體怎麼落地呢?旅遊去+什麼才有更多的溢價空間,才能有足夠差異化的護城河?

某三峽遊輪航司的負責人曾向筆者表示,該公司之前主要靠會銷、保健品公司等傳統同業渠道收客,疫情後此渠道已經大大弱化,剛剛復航的他們,明年10萬個以上的艙位待售,卻不知道客人在哪裡。

我提了一些我的看法。首先,《中餐廳》本季節目包船在長江三峽流域航行,這樣的大IP會拉動不少關注三峽遊輪的流量,關鍵是如何做出差異擺脫同質化競爭,如果只能解決觀光+住宿+餐飲的問題,除了拼價格我想不到第二個方法;

其次,不少航司已經投入巨資在升級硬體,這就跟民宿競爭一樣,硬體大家都上去了以後,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同質化競爭的問題;怎麼辦呢?作為國學的重度愛好者,我大膽開一個腦洞。

《中餐廳》做了很好的示範,在此之前沒有人想過一條江輪也可以成為餐廳,除了餐廳還能做什麼?怎麼跟三峽流域固有IP結合起來?三峽流域留下的古詩詞非常多,國學人文的研學旅行也一直都是國家倡導的方向,江輪能做餐廳,為何不能做課堂?把國學人文的研學場地放到江輪上,一路上的美好河山,加上「李白」們當年在此創作的詩句,再配置合適的師資,這樣的產品在暑假對家長和孩子會帶有較強的吸引力。

旅遊+就是要跳出老的旅遊6要素「吃住行遊購娛」,往新的6要素「商養學閒情奇」去靠攏,好產品=差異化+有需求。

剛說了「學」,而「養」代表的康養旅遊產業,在中國加速老齡化的社會結構中有無數機會,就看誰能整合出好產品了。

社群運營

在今年7月初以前還沒開放跨省遊時,仍然能夠不受疫情影響較好生存下來的旅行社,都運營著強大的社群,持續輸出對客群有價值的高質量內容,潛在客戶對品牌忠誠度非常高,由內容細分的特定屬性(比如攝影)也很精準。

社群運營得好的企業,推什麼客戶就買什麼,已經提前邁入了3.0電商時代的網紅模式。

蹲下來先活著

半轉行也好,徹底轉行也好,活著才是所有企業的硬道理。

筆者曾這樣評價過梁建章: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能夠豁得出去,懂得放下包袱,放下面子去賺錢。Cosplay算啥,直播帶來的7個億現金流才是王道。

結束語

暑假即將結束,今年還有最後一個假期國慶節,這8天應該是2020年旅行社最後一次賺錢的機會了。

如果你從本文中受到了啟發,忘掉「旅行社」三個字重新上路,也許你的致富之路,才剛剛開始。

種一棵果樹,最好的時機,是10年前;第二好的,是現在。

相關焦點

  • 暑期出去旅遊的心愈發騷動,旅行社卻涼颼颼!
    高考結束,旅遊業者衝擊2020年暑期旅遊的第一場戰役也就此打響。 受疫情影響,上半年,我國旅遊業經歷最寒冷的冬季。旅遊從業人員被迫休假,一個做旅遊規劃的妹子,朋友圈被各種水果廣告霸佔超過4個月。不過,最近又開始發旅行海報,小編不禁感嘆,好親切啊!只是這個頻率,難道是即將到來的暑期旅遊要火了嗎?
  • 雲南旅行社抓住「跨省遊開放」機遇乘勢而上
    雲南網訊(記者 段建鑫)「今年暑期,我們推出了青海深度自駕遊、甘肅青海深度大環線遊及房車遊等產品。這些旅遊目的地人員聚集量相對較小,且旅遊消費較低。目前,希望各地認真執行『跨省遊開放』政策,在防疫的同時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地幫助旅行社恢復國內跨省旅遊業務的正常運營。」
  • 暑期旅遊季開場!佛山各大景點、旅行社趁機推出特色產品
    隨著高考結束、中小學生暑假開啟,出遊旺季也將隨之到來。佛山日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暑期旅遊產品預訂持續走高,不少景點、旅行社緊抓暑期「親子遊、畢業遊」等熱門主題,推出更為豐富、獨特的旅遊產品吸引遊客。
  • 跨省遊恢復開放 西安市內多家旅行社起跑開出「首發團」
    暫停172天後,國內跨省遊終於恢復開放。伴隨著暑期的到來,國內遊客的旅遊意願被迅速激活。隨著政策「發令槍」打響,西安市內多家旅行社起跑開出「首發團」。7月19日,陝西中國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從西安首個發往外地的旅行團向著「詩與遠方」啟程出發。
  • 2020年:旅行社的「萬曆十五年」
    為了能再多堅持一段時間,她已經選擇賣掉了自家的代步車,並且停掉了孩子的輔導班花費,只為能多籌到一些資金。即便如此,她也僅僅只能再堅持三個月,如果不是等來了跨省遊重開,她很難再繼續堅持下去。而對於這段時間行業的恢復,孫茜坦言:「本地遊開放對於旅行社來說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短途產品客單價一百出頭,人均毛利個位數。
  • 暑期團隊遊小團或成主流 預計8月上旬現旅遊高峰
    記者昨日走訪福州旅遊市場了解到,目前福州旅行社正在積極準備暑期跨省團隊遊產品。「7月底之前國內團將陸續啟動,暑期大都是親子團。預計暑期旅遊高峰出現在8月上旬。」省中旅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疫情防控的要求,目前國內所有景區都需要預約。相較於大型團隊遊來說,儘管跨省團隊遊政策放開,但是小型定製團將更受歡迎。」
  • 2020年經營一家旅行社怎麼樣?除了必要的條件還要知道這些事情
    這一次也是檢驗旅行社經營者和旅遊公司實力的一次,很多旅遊從業人員已經有不少改變了行業。在等待著旅遊行業的復甦回暖,但是現在不少的省市已經開始逐步恢復省內和周邊遊,這對旅遊從業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當然還要有房租、電腦設備、列印架及人員工資、水電費、牌匾和裝修費用等等。
  • 多地開放跨省遊:暑期出遊市場旺盛 文旅企業緩慢恢復「元氣」
    來源:中國經營報多地開放跨省遊:暑期出遊市場旺盛 文旅企業緩慢恢復「元氣」本報記者/馮穎禕/童海華/北京報導「跨省遊放開之後,我們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在加班。」春秋旅遊副總經理周衛紅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 「暑期遊·貴州攻略」|爽爽貴陽惹人醉 暑期旅遊正當時
    7月18日,由中國國旅(貴州)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組織的廣東地區100名遊客,乘坐貴廣高鐵抵達爽爽貴陽。這也是疫情後貴陽市接待的跨省旅遊首發團隊,標誌著貴陽全面恢復跨省旅遊接待。身著苗族服飾的姑娘正在車站外用貴州獨特的禮節「攔門酒」來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受疫情影響,跨省遊從今年1月24日起暫停。
  • 6人遊旅行網發布2016暑期定製遊分析報告
    近日,在線定製旅遊網站6人遊旅行網聯合問卷網發起2016暑期定製旅遊分析調研。  該調查報告是對暑期出遊的家庭用戶進行分析調研,並發布2016暑期熱門目的地。報告顯示,暑期出遊已經成為常態,今年90%以上的家庭都安排了出遊計劃,這也成為整個旅遊市場一年當中最為重要的旅遊促銷旺季。此次調查用戶畫像清晰,他們都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本科以上佔比最高。
  • 旅行社行業發起跨省「安心遊」自律倡議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王媚)在全國各地逐步開放跨省組團旅遊之際,為了做好防疫工作、有序復工復產,在產品和服務上提升旅遊者信心,7月21日,國內旅行社行業集體發起跨省「安心跟團遊」自律公約和倡議書,4000多家旅行社響應,聯合攜程上線超過10萬條安心遊、新跟團產品。全行業以安心遊為主題主動求新求變,合力「讓跟團遊更美好」。
  • 暑期遊:12天英國遊學僅1天參觀劍橋 價格比跟團遊貴50%
    據《勞動報》報導,暑期來臨,除了補習班、出國旅遊必不可少。而在所有類型的旅遊中,「旅遊+教育」雙結合的遊學產品日益受到歡迎。記者走訪滬上旅行社了解到,目前,暑期遊學的價格水漲船高,歐美線路平均售價已達到3.5萬至4萬元。市場異常火爆,但坑也不少。其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只遊不學、價格虛高、缺乏監管等問題最為突出。
  • 開旅行社需要什麼條件?深圳如何註冊旅遊公司
    開一個旅行社,做一個有經驗的導遊,帶遊客走遍名山大川是很快樂的事。但是如果旅行社沒有合法資質可是犯法的哦,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開旅行社需要什麼條件吧!
  • 杭州旅行社很忙!但有...
    沈經理說,旅行社從四五月份開始就開始做準備,等待恢復團隊遊的通知。現在有遊客想要跨省跟團遊的,已經可以向旅行社預約報名了。浙江新世界國際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從5月中旬開始,也一直在準備暑假跨省跟團遊產品。工作人員說,「這幾個月大家近乎開了十幾次的跟團遊籌備會。」看到文旅部通知後,旅行社上線了20多個跨省跟團旅遊產品,目的地均為往年暑假熱門、成熟的旅遊線路,比如新疆、青海、甘肅、廣東、海南、貴州等,強調了戶外遊、生態遊、海島遊、親子遊。去哪兒網也更新了5500餘條跟團遊產品,待相關省市審核後啟動售賣。
  • 北京國際遊旅行社公司手續代辦【新曙光企服】尚義可辦理
    北京國際遊旅行社公司手續代辦【新曙光企服】尚義可辦理,直到今年還是沒有任何回復,等今年結束全面放開旅遊後會出現井噴式的增長,所以想要有出境遊業務現在只能收購一家現成的出境遊旅行社,
  • 佛山市旅行社重啟省內跟團遊
    5月17日,佛山廣之旅啟動省內遊首團,35名遊客開啟為期1天的「英德自然風光遊」,這也標誌著因疫情停擺多時的廣東省內跟團遊正式恢復!今天一早,在佛山廣之旅集合現場,廣之旅導遊為遊客作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包括複查「粵康碼」、測量體溫以及使用消毒洗手液等,並在車上準備好口罩等防疫物資。
  • 老人出國遊 杜拜衝沙腰受傷 旅行社被判賠4萬元
    其後,因為和旅行社就賠償問題產生矛盾,遂訴至法院。近日,西陵區法院審結一起旅遊糾紛案件,旅行社被判賠4萬元。王老太今年72歲,為豐富晚年生活,決定和老伴出國旅遊。兩人選擇了宜昌城區A旅行社推出的「杜拜七日遊」項目,每人繳納了5800元團費。在杜拜的第3天,王老太遊玩了當地的特色項目「沙漠衝沙」。
  • 中國旅行社協會指導美團、國旅、中旅及中青旅發布《跟團遊防疫...
    近日,海南、雲南、貴州、陝西等多個省市相繼部署旅行社在省域內有序恢復經營事宜,指導逐漸恢復省內跟團遊業務。為幫行業同仁更好地迎接旅遊市場的復甦,3月31日,在中國旅行社協會指導下,美團點評聯合中國旅遊集團旅行服務有限公司、中青旅遨遊國際旅遊有限公司共同發布《跟團遊防疫自律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對跟團遊服務提出細緻化的防疫安全指導。
  • 暑期結束旅遊價格大跳水:9月去哪玩更省錢?「抄底」攻略來了
    今年暑期,國內遊呈現出哪些新特點?暑期之後,去哪兒玩更省錢?中秋國慶長假,怎麼「薅羊毛」最划算?  旅遊價格影響的主要類別為機票價格、旅行社收費、景區門票。去哪兒大數據顯示,暑期杭州的進出港機票預定量比去年同期高8%,但機票均價為457元。近兩周以來,隨著假期收官,機票價格也出現明顯回落。
  • 全國旅行社團隊遊暫停,行程取消該不該全額退款?
    ,1月24日起,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產品,對於部分出境團隊,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27日之前還可以繼續出行,但27日之後包括出境團隊在內的所有團隊遊業務和機加酒服務將全部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