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學生更期待放暑假的,莫過於旅遊從業者了。高考結束,旅遊業者衝擊2020年暑期旅遊的第一場戰役也就此打響。
受疫情影響,上半年,我國旅遊業經歷最寒冷的冬季。旅遊從業人員被迫休假,一個做旅遊規劃的妹子,朋友圈被各種水果廣告霸佔超過4個月。不過,最近又開始發旅行海報,小編不禁感嘆,好親切啊!只是這個頻率,難道是即將到來的暑期旅遊要火了嗎?
1
今年,旅遊業的暑假涼颼颼!
從業者皆知的是,今年暑期旅遊大概率不會呈現過往傳統旺季那般熱鬧的景象:一是多地中小學今年暑假時間相比往年減少了15-30天;二是疫後旅遊需求釋放緩慢,疫情陰影仍需要時間消除。
疫情重壓半年後,不管是OTA還是傳統旅行社,還是酒店、景區和航司等,對今年的暑假都只有一個期待:儘快並且儘可能地復甦吧!
今年暑期旅遊市場,預訂服務主體們呈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從各大主流OTA平臺釋放的信號來看,今年暑期預訂趨勢環比今年1-6月呈現明顯上漲的狀態;而從一些傳統旅行社得到的反饋則是「訂單極少」「不太理想」等回復。
這固然有產品不同導致的預訂趨勢差異,前者以機票、酒店或機酒、酒景套餐為主;而後者則高度依賴於線路產品,在跨省遊還未明確被開放、出入境遊遙遙無期的當下,多數旅行社只能售賣周邊遊、省內遊等價格較低的產品。
這或許也印證了Airbnb創始人兼CEO Brian Chesky早前接受CNBC採訪時的論斷:「由於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我們所熟悉的旅遊業已經終結,這不意味著旅遊業本身已經結束,而是我們所熟悉的行業運作方式,已經不復存在。」
今年暑期旅遊是涼涼還是復甦在望?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更貼進市場需求?或許一線從業者有更多的觀察和思考。
2
超八成旅客傾向於自由行,跟團遊失寵
攜程發布的《下半年旅遊意願調查報告》顯示從組織形式來看,單獨出行、親子遊和朋友結伴出行佔比較高,其中有單獨旅遊出行計劃的旅客佔比最高,達40%。
成都小學已經放暑假,一位媽媽表示,今年暑假帶孩子出遊必不可少,不過多是周邊遊或參加暑期夏令營活動,暫時不會考慮省外遊。
從旅行方式來看,自由行成為熱門出行方式,佔比高達80%;其次是自駕出行,有34%旅客選擇;僅有6%的旅客有跟團遊計劃。
暑期騎行西藏是近年來的熱門項目,今年也不例外。家住318國道旁的小雪表示,每年騎行進藏的有3-5萬人,一般集中在6月和7月上半個月,今年受疫情影響,騎行人數應該有所下降,但318國道上每天都能看到騎行的人,結伴和獨行的都不少。
某旅行社工作人員告訴小編,他們旅行社至今沒有完全復工,而是採用輪班制。長線旅遊寥寥無幾,省內遊只恢復了不到10%,接待的外來旅行團也很少。暑期訂單肯定會有增長,但幅度不會很大。
由此可見,即使暑期旅遊業有所回升,但主要做跟團遊的旅行社要想恢復元氣還需要時間。
3
暑假不存在旅遊復甦高峰
暑假旅遊不存在所謂的「旅遊復甦高峰」,幾乎沒有一個理由支持這個說法。
暑假旅遊存在的客觀阻礙因素極多:防疫形勢依然不會放鬆,核酸檢測以及目的地和出發地之間對於防疫監測的要求,會增加極高的時間成本,導致很多目的地幾乎無法成行;消費者收入預期悲觀,會影響當下的消費行為
;旅遊業在全面停頓6個月後,供應鏈已經受到嚴重損傷,資金的結算以及服務人員配備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遠距離交通成本的高昂,使得有利潤的複雜產品幾乎無法保持市場可以接受的價格。
不過,周邊遊數據好是可能的,畢竟消費者不出遊時間這麼久,總有出行需求需要釋放。但是周邊遊數字就是一個數字而已,本地人的消費永遠存在,但是對於旅行社來說是一個基本不需要服務也沒有利潤的板塊,商業價值不大。
不僅是這個暑假,未來小型團隊(家庭和朋友為主)、自駕出遊是主流。即使遠距離目的地,也是抵達之後租車自駕為主,基本不願意和陌生遊客一起出遊。疫情消失後,跨省遊可以開放,之前份額比較大的組團遊和目的地成團產品也將因防疫安全考慮而急劇萎縮。今後旅遊出行的趨勢必然是團隊小型化、線路個性化、時間短期化、目的地周邊化。
夏令營、遊學產品本身價格昂貴,沒有疫情之前,如果不是申請海外名校(有些產品可以作為社會實踐的加分項),或者學校組織的寓教於遊的產品,家長本身買單意願不是很強。疫情之下,學校對於返校學生的假期行蹤非常關注,所以今年暑假遊學品類會受到很大影響。
4
今年暑期旅遊產品性價比超高
從市場需求結構來看,暑期旅遊市場總體形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小學生的暑假是否正常。目前來看,全國各地中小學校基本確定會在7月中旬陸續開始放暑假,這對於暑期旅遊市場而言是一個好消息。
與往年相比,今年中小學生可用於旅遊消費的暑假時間實際上並未受很大的影響。按照往年的需求規律,暑期旅遊市場的尖峰時段一般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持續40天左右,這樣看來今年暑假延遲放假對暑期市場的影響有限。
另外,從市場信心來看,行業對於暑期市場的判斷較為樂觀,大部分旅行社、OTA平臺已經啟動了暑期的市場推廣,並針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約束對產品形態做出了針對性調整。結合五一和端午的市場恢復情況,隨著供求雙方信心的恢復,暑期整體上將延續復甦的趨勢,並有放量反彈的可能性。
雖然行業在穩定復甦中,但是否是沿著疫情之前的發展軌跡恢復還有待觀察。短期來看,在疫情影響之下,今年的暑期旅遊市場在供給和需求兩端都會有一些變化。
從細分市場來看,夏令營、研學、避暑、親水等依然會是非常核心的需求熱點,但具體的產品形態可能會有一些改變,例如往年特別受歡迎的歐美研學旅行今年肯定不會有了,國內高校比較集中的城市有望對往年的境外熱門目的地形成部分替代。
另外,受當前的防控政策限制,暑期的度假產品也將發生很多變化,出境遊目前還看不到顯著復甦的窗口,國內遊原來的客源地組團模式將會有所萎縮,自由行套餐將成為長線產品的主流。本地跟團的線路預計將以小型團為主,以往大團模式不再受歡迎。
最後,受整體市場行情影響,今年的暑期旅遊產品性價比會非常高,據目前的觀察大部分熱門目的地的酒店以及旅行社的暑期套餐報價水平都遠低於往年。
轉自:旅大師
—End—
版權說明:本文僅供交流學習,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若來源標註錯誤,轉載涉及以及版權等問題,煩請告知,後臺將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