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人工溼地水質淨化效果及其對浮遊植物的影響

2021-01-10 慧聰水工業網

浮遊植物是水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其群落結構對水體環境變化響應非常靈敏,能夠用來反映水體的水質特徵。通常認為,浮遊植物生長主要受到營養鹽、水溫、光照和水動力的影響,其群落結構更是會受到水體中各種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甚至是人工措施的影響。

人工溼地作為飲用水源地的淨化措施已有許多應用實例。目前,關於人工溼地的水質淨化效果和對浮遊植物影響的研究大多是在中小尺度的試驗控制下進行,但在工程應用中的大型人工溼地水源地的研究較少。

本研究以嘉興市水源地石臼漾溼地和貫涇港溼地兩個人工溼地為研究對象,分析溼地內的水質變化特徵和浮遊植物分布特徵,探究人工溼地淨化對浮遊植物生長和群落結構的影響,為人工溼地水源地的建設和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Part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區域概況

石臼漾溼地和貫涇港溼地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境內,均為人工溼地,是嘉興市的重要水源地。兩個人工溼地的淨化流程可分為4個功能區塊,即預處理區、溼地根孔淨化區、深度淨化區及引水區。

1.2 採樣點和採樣時間

2019年3月—5月,分別在溼地的進水處、根孔淨化區出水處和深度淨化區出水處設置採樣點。S1~S3為石臼漾溼地採樣點,如圖1(a)所示,其中,S1位於進水處,S2位於溼地根孔淨化區出水處,S3位於水廠取水處;G1和G2為貫涇港溼地採樣點,如圖1(b)所示,其中,G1位於溼地進水處,G2位於根孔淨化區出水處。水質採樣的時間為3月27日—5月27日,每周1次,共採樣10次。浮遊植物的採樣日期為3月27日、4月2日、4月17日和5月22日。

1.3 樣品採集與分析

渾濁度和葉綠素a使用YSI EXO多參數水質分析儀進行現場測定。總氮(TN)、氨氮NH4+-N硝酸鹽氮NO3--N、總磷(TP)、磷酸鹽PO43--P進行實驗室測定。TN根據HJ 636—2012測定,NH4+-N根據HJ 535—2009測定,NO3--N根據HJ/T 346—2007測定,TP根據GB/T 11893—1989測定,PO43--P根據GB/T 5750.5—2006測定。浮遊植物的測定指標包括豐度和群落結構。

Part 2 結果與分析

2.1 氮磷營養鹽濃度

兩個溼地各監測點的氮營養鹽濃度變化如圖2所示。總體而言,石臼漾溼地進出水TN濃度變化不大,TN的淨化效果不明顯。根孔淨化區對NH4+-N的去除效果明顯,但深度淨化區處理前後NH4+-N濃度基本不變。根孔淨化區和深度淨化區對NO3--N的去除效果均不明顯。

兩個溼地各監測點的磷營養鹽濃度變化如圖3所示。水流經過S1→S2→S3,TP濃度逐漸降低,根孔淨化區和深度淨化區均對TP有較好的去除效果。水流經過根孔淨化區和深度淨化區,鹽PO43--P濃度逐漸降低。

2.2 濁度

濁度是影響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光學指標,主要受到水中懸浮顆粒物、浮遊植物、浮遊動物等影響。由圖4可知,石臼漾溼地的進水濁度較高,經過人工溼地淨化後,濁度大幅度下降。水流經過S1→S2→S3,水體濁度逐步降低,根孔淨化區和深度淨化區均對濁度有較好的淨化效果。貫涇港溼地的進水濁度比石臼漾溼地低,經過溼地淨化後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2.3 葉綠素a

葉綠素a是表徵水體中浮遊植物數量的重要指標。如圖5所示,在貫涇港溼地中, 由於深度淨化區水域較小,G1和G2的葉綠素濃度相近。總體而言,兩個人工溼地的葉綠素a濃度呈現出「深度淨化區>根孔淨化區≈進水區」的特徵。

2.4 浮遊植物群落結構

在石臼漾溼地中共鑑定出藻類7門71屬,在貫涇港溼地中共鑑定出藻類7門62屬。兩個人工溼地的浮遊植物種屬構成基本一致。

兩個人工溼地的5個採樣點在4個採樣日期的藻類優勢種如表1所示。兩個人工溼地的優勢種屬基本一致,主要優勢種屬為隱藻屬(Cryptomonas sp.)、藍隱藻屬(Chroomonas sp.)、小環藻屬(Cyclotella sp.)、四星藻屬(Tetrastrum sp.)和衣藻屬(Chlamydomonas sp.)。經過人工溼地淨化,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發生了改變。

Part 3 討論

3.1 影響浮遊植物生長的水質因子

氮磷營養鹽是藻類生長的物質基礎,但營養鹽對藻類生長的促進作用有濃度上限,超過一定濃度後,藻類生長已有足夠的營養,營養鹽不再是藻類生長的限制條件。從營養鹽角度來看,經過人工溼地淨化後藻類的營養限制類型由「磷限制與不受磷限制間波動」轉變為「磷限制」。

兩個人工溼地的氮磷營養鹽濃度都是出水低於進水,而葉綠素a濃度卻呈現出「深度淨化區>根孔淨化區≈進水區」的特徵。現有研究表明,較長的水力停留時間有利於藻類生長。因此,人工溼地建設中應關注藻類增殖問題,合理控制水力停留時間。

3.2 浮遊植物群落對人工溼地水質處理的響應

兩個溼地的主要優勢種屬為隱藻、藍隱藻、小環藻、四星藻、衣藻。人工溼地淨化改變了水體生境,影響藻類群落結構,促使石臼漾溼地和貫涇港溼地的優勢種屬向藍隱藻和隱藻轉變。

Part 4 結論

(1)石臼漾溼地的TN進出水濃度基本不變,NH4+-N平均去除率為17.0%,NH3--N平均去除率為4.7%,TP平均去除率為45.3%,PO43--P平均去除率為52.7%,濁度平均去除率為57.0%;貫涇港溼地的TN平均去除率為10.9%,NH4+-N平均去除率為36.7%,淨化前後NH3--N濃度基本不變,TP平均去除率為21.4%,PO43--P平均去除率為13.6%,濁度平均去除率為22.5%。經人工溼地淨化後,氮磷營養鹽濃度和濁度降低,對磷營養鹽的淨化效果比氮好。

(2)經溼地淨化後,水體營養鹽濃度降低,但由於水體透明體提升,深度淨化區水流緩慢,水力停留時間長,出水處的葉綠素a濃度和藻類數量都明顯增加。因此,人工溼地建設中應關注藻類增殖問題,合理控制水力停留時間。

(3)從浮遊植物功能群的適宜生境來看,兩個溼地總體上為中、富營養狀態的低流速淺水水體。溼地進水區的浮遊植物群落易受到上遊來水的影響,但人工溼地淨化可改變水體生境,影響藻類群落結構,促使石臼漾和貫涇港溼地的優勢種屬向藍隱藻和隱藻轉變。

來源:淨水萬事屋

作者:葉之穎等

相關焦點

  • ...溼地系統中,關於植物淨化的5個關鍵問題(附人工溼地設計步驟PPT))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人工溼地是水體、基質、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的複合體,各要素相互之間通過一系列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的途徑相互作用,從而完成對汙染物的高效去除。作為人為構建的溼地生態系統,人工溼地具有淨化汙染物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等特點,已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汙水的處理。
  •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河岸帶溼地脫氮功能研究獲進展
    河岸帶溼地是河流水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帶,在截留面源汙染和改善河流水質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小東江流域彭村湖二期人工溼地汙水處理系統建成調試運行 計劃本...
    茂名網訊  昨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總投資2.1億多元的小東江流域彭村湖生態修復總體工程(彭村湖二期人工溼地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96%,即將進入運行調試階段,計劃於本月底建成投入使用。該項目建成後,出水氨氮、總磷等部分指標達到地表水III類,對於進一步改善小東江水質,助力茂名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 溼地蝶變之歌:湖南省退耕還林還溼試點工作開展紀略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溼地之美充滿著詩意,向來為人們所喜愛、欣賞、讚美。 溼地是「地球之腎」。溼地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調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蝕、調節氣候、維持碳循環等極為重要的生態功能,在維護區域生態平衡等方面有著其它系統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 廣西投入兩千多萬元整治桂林會仙溼地 「灕江之腎」重現水清景美
    桂林市臨桂區會仙國家溼地公園保護中心主任鄧志強表示,以前,由於溼地周邊農田過度施肥,再加上生活汙水流入,造成溼地水域的富營養化,加快了水葫蘆等有害生物的繁殖,限制了水體流動,湖中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受到阻礙,魚類繁殖空間被擠壓,從而影響鳥類在溼地域停留,嚴重破壞溼地生物多樣性發展。會仙溼地水質受汙染最嚴重時部分水域僅為V類水質標準。
  • 延慶區委書記穆鵬調研官廳水庫冬季水源保護及媯水河溼地工程
    本站訊 12月16日,延慶區委書記穆鵬帶隊調研官廳水庫媯水河庫區冬季水源保護和媯水河溼地工程。官廳水庫管理處、延慶區委辦公室、區水務局、區園林綠化局、屬地鄉鎮有關負責人參加調研。隨後,一行人來到正在建設中的官廳水庫媯水河入庫口水質淨化溼地工程現場,聽取了官廳水庫管理處關於工程進展情況的匯報,詳細了解了工藝處理流程、完工後效果等情況,並查看了現場施工情況。
  • 炎炎夏日,淇河國家溼地公園來吧!
    溼地生態系統受季節性降水和上遊盤石頭水庫排蓄洪運行規律影響顯著,枯水期待續時間長,水量小,流速慢,水位低,大部分河幔灘裸露,河流汊道多,水流散亂,主河道不明顯。受河床地形地勢及人工修建的溢流壩影響,在河床內相間分布著許多長短不一、大小不等的水潭或匯水區,潭內水面寬闊,水流平緩;豐水期持續時間短,水量大,流速快,水位高,多數河漫灘被淹沒。
  • 濱海溼地 連接海陸的生態屏障
    據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濱海溼地與海洋保護區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濱海溼地研究中心」)主任劉長安介紹,濱海溼地具有涵養水源、降解汙染、淨化水質、調節氣候、攔截陸源汙染、固碳、護岸減災、提供生物棲息地、維持生態平衡等功能。海陸交錯的地理特徵使濱海溼地浮遊植物、底棲生物、植被、鳥類、哺乳動物等物種豐富。
  • 銅梁區高樓鎮:種植水生植物淨化涪江水質
    一張張生態浮床首尾相連,被繩索牢牢地固定在江河的兩岸。涪江高樓鎮段水面上的一處生態浮床「保護長江母親河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最近,我們在這一段涪江內河放置了生態浮床,面積有3000多平方米,栽種了梭魚草、鳶尾、菖蒲、美人蕉等6種水生植物。這些植物的根系發達,生長速度快。
  • 野草青青 鳥鳴啾啾——我省溼地保護見聞
    經過多年保護,陝西溼地總面積達到30.85萬公頃,溼地類型佔全國溼地類型的80.00%。溼地在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蓄洪抗旱、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野生動植物的家園七星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扶風縣中部,由七星河、美陽河和小韋河3條河流交匯而成。
  • 陝西溼地:看野草青青 聽鳥鳴啾啾
    陝西大荔朝邑國家溼地公園一角 溼地是「地球之腎」,與森林和海洋一起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經過多年保護,陝西溼地總面積達到30.85萬公頃,溼地類型佔全國溼地類型的80.00%。溼地在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蓄洪抗旱、調節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
  • 市水務局張禮衛局長聽取埔地嚇水質淨化廠三期工程等項目景觀方案...
    6月8日下午,張禮衛局長在水源大廈15樓會議室主持召開會議,聽取埔地嚇水質淨化廠三期工程廠區景觀方案和深汕西部水源及供水工程建築及景觀設計成果匯報,組織參會各方進行討論。趙彬斌副局長參加會議。
  • 溼地建設,讓入澱河水清亮可掬——雄安新區重點項目探訪(一)
    如今,白洋澱深層次治理工程——府河、孝義河河口溼地水質淨化工程已經全面鋪開,該工程被省委、省政府列為第一批啟動實施的白洋澱治理和保護重點工作,計劃在6月份完工。屆時,入澱河口將蛻變為水草豐茂、鷗鷺翩躚的生態溼地。3月27日,府河河口溼地水質淨化工程施工現場一派繁忙,一輛輛滿載石塊的貨車正運往現場,這些看似普通的石塊,將成為淨化水質的濾料。
  • 山水相映、蘆葦蕩漾——冬瞰泰安汶河溼地公園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薛瑞 徐智慧 12月19日下午,「文旅泰安之最……」系列推選尋訪活動,來到位於泰安市泰山區與岱嶽區交界處的汶河國家溼地公園。冬季的泰安汶河溼地公園,水流草美,各種樹木、蘆葦、花葉被季節浸染得美不勝收。
  • 水質肥瘦與施肥養魚:肥水與水肥,不瘦不肥才為最好!
    水體施肥是人工促進水中餌料生物增長從而提高魚產量的有效措施,雖然魚池施肥在養魚生產中已被廣泛採用,但施肥的品種和投肥方式並不是都有足夠的依據和恰當的尺度,需要我們認真分析,讓水肥不矯枉過正,恰到好處地有益於水產養殖。本文就魚塘肥水的相關事項作簡要淺析,供交流參考!
  • 貴州娘娘山國家溼地公園——山頂上的神奇溼地景觀
    娘娘山溼地水源其次,娘娘山溼地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娘娘山以泥炭蘚、金髮蘚為代表的沼澤溼地的大面積分布,溼地生態系統小生境的多樣性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類群。共記錄到植物465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2種(南方紅豆杉和光葉珙桐);Ⅱ級保護植物6種(金蕎麥、香樟、 香果樹、 西康玉蘭、 喜樹、傘花木);貴州省省級保護種6種(三尖杉、川桂、 檫木、刺楸、銀鵲樹、領春木)。動物207種,其中國家Ⅱ級保護鳥類9種,國家Ⅰ級保護獸類1種,II級保護獸類4種。是動植物的天堂。
  • 福建永春桃溪溼地公園試點建設穩步推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泉州市訊(記者郭紅燕) 福建省泉州市正在進一步完善國家溼地公園永春桃溪溼地公園建設和保護管理,全力把桃溪國家溼地公園建設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意空間。他們的做法有,一是強化有效管護,持續開展受損溼地修復,重點做好棲息地修復,建立健全溼地公園長效管護機制,落實管護責任,加強日常巡查與督導檢查,提升管理水平。
  • 濮陽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成了網紅打卡地
    濮陽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南環路以南,東起106國道濮陽縣清河頭桃園村。西至濮陽縣城關鎮南堤村,東西長約10.07公裡,總面積724.97公頃,其中,溼地面積約490.3公頃,溼地率6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