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略這段音頻!點開之後微信公眾號也能變成視聽盛宴!
特別提示:本文最後還有一段精彩視頻在恭候著你!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電影也學會了標題黨那一套。第一次看到《六人晚餐》這部電影的名字,我禁不住想入非非,甚至我的聯想多少有些齷齪。這讓我險些錯過這部絕對不該錯過的電影。
但是,有些時候,我必須承認,電影是有生命的,它和我們之間,有時候也存在著一種緣分。我的和《六人晚餐》的緣分還有一個媒人——這部電影原聲音樂的作曲者周佼佼。
同樣出生於80年代初的那批嬰兒潮,同樣彰顯著我們這代人身上共通的直接、簡單,談話的時候,我們沒有那麼多裝蒜的形容詞,也沒有假惺惺的客套。究竟,是什麼樣的一部影片能讓我眼前這個同齡的女孩能寫出那樣深情的旋律?究竟是什麼樣的情節,讓我在聽過整張原聲專輯之後,讓我對電影內容的無端揣測感到羞愧難當?
一個人,從我自己的公眾微信號用了一個購票紅包買了一張打折的電影票。這是我人生中,時隔近30年第一次一個人走進電影院。之前的那次,還是我小時候,在我媽放電影的電影院裡,自己一個人走進觀影廳,在我媽的眼皮底下乖乖的看電影。說來可笑,這是電影音樂之聲公眾微信號賣出的第一張電影票。所有這些都值得我自己永遠銘記。然而更值得我銘記的,是當我自己一個人在上午11點坐進CBD萬達影院的1號放映廳的那一刻!當豎琴在高把位撥擊出那動人的旋律的時候,我的眼眶溼了。
「六人晚餐」其實是歐美人發明的一種社交形式。6個陌生男女,剛剛好,在陌生人中尋找自己的朋友,沒準也可能發生點什麼都市中的浪漫故事——我想,你能理解,我在看到《六人晚餐》這個標題的時候想到什麼了吧?當時,我想的或許這是在一個燈紅酒綠的夜晚,6個血氣方剛的人,在欲望都市裡發生的一部天雷勾動地火的庸俗故事。然而事實是,這是發生在西南邊陲重工業基地裡兩代中國普通人關於人生和愛情的詠嘆。
教室、工廠、鐵道、廢銅爛鐵;男孩、女孩、單車、琥珀項鍊;男人、女人、臥室、組合家庭。12個關鍵詞的排練組合,就像是一首說不盡道不完的詩,勾勒出那個時代、這個民族已被載入史冊的時代畫卷。
我的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在我面前感嘆:我們歐洲從蒙昧進化到文明足足用了300年,可你們中國人,太牛逼!你們只用了30年!是啊,誰能想像,一個人在他年幼時或許還在羨慕鄰居家能吃上糖拌西紅柿,在他40歲的時候,可能卻已經不滿足於一套價值500W普通公寓和一位逐漸老去的糟糠之妻。
我們的時代腳步太快,快的就像丁伯剛會在30分鐘之內變成老年痴呆,林曉藍會在15分鐘內從單車後座上的少女變成開著帕薩特的白領,200斤開外的林曉白能在5分鐘後變成長著兩條羊腿的俞灝明!
這樣的變化也絕不僅僅只存在於電影裡!轉瞬間,命苦的單親媽媽董明珠能變成叱吒風雲的鐵娘子董小姐!無人問津的屌絲創業者馬雲能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面!孤單寂寞的留守少年餘建軍能讓幾億人忘記FM調頻轉而選擇他的音頻客戶端!
但是,你注意到了嗎?在這快的幾乎令人窒息的演變裡,在一片角落裡,在那團熊熊燃燒的爐火邊有一個依舊留著寸頭,穿著90年代的白背心,掛著一個玻璃琥珀的男人,在那間易碎的玻璃房子裡,守護著那份只屬於那個時代的真情!
其實,我們誰沒有真情?只不過,我們好像總是習慣必須要遵循那條約定俗成的生命軌跡:年幼時,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活。青春期了,為了學業活。上班了,為工作活。30了,為,父母活。40了,為孩子活。頭髮白了,為孫子活。再後來,想為自己活——老年痴呆了。
中國人,是一個神奇的民族,我們有5000年的文明。我們可以忍受最暴政的封建皇帝。我們可以創造其他民族無法企及的燦爛文明。我們可以用30年完成其他民族300年的任務。我們,我們難道卻要千篇一律的遵循一種模式化的生活軌跡。我們,的確應該多關照一下原本平凡的自己!
好在,影片給了我們一個美妙的結局。林曉蘭在人生的公路上踩下了逆轉人生的那腳剎車,她義無反顧的找到了那間易碎的玻璃房子,不再遵從上輩人為別人活的宿命,從此決定,用尚未消失的青春去守護和丁成功的永不消失的愛情!
當然,我明白,一個人,永遠不會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萬事萬物都在發展變化,想要人為地去刻意改變某種規律其實是不太可能的。這就好像是竇驍在《六人晚餐》中的出演終於走出了《山楂樹之戀》裡天真爛漫。他不再純的傻兮兮,他也進化了那種王朔小說裡才能找到那種痞子的眼睛,也學會了《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夏雨對寧靜的那股一根筋追到底,還練出了如今網紅們必備的肌肉神器。
但是你發現了嗎?他在影片裡,還學會了整理自己的房間,讓自己活了舒心;看到父親做的金屬盔甲,會流下動情的眼淚;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脈搏,市場化經營,讓玻璃房子與時俱進——時代造就了我們每個人每一副多姿多彩面孔,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處處隨和,沒準他暗藏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