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勇敢前行,不負人生

2021-02-08 思想湃


臺灣第一才子、資深媒體人、資深音樂人、大牌電影製片人、臺灣網絡教父……在見到詹宏志之前,很容易被他身邊圍繞著的這麼多光環所震撼:這得是多眩目的一個人,他是有三頭六臂,還是能騰雲駕霧?


8月17日19:45,在東方藝術中心的演奏廳裡,思想湃準時開場。我在這裡見到的詹宏志,一頭灰白長發,一副玳瑁框架眼鏡,一件仔細扣好的條紋休閒西裝,一雙黑白色運動鞋——這位大師給我的第一印象跟之前聽到的所有抬頭都無關,最直觀的身份標籤似乎只有一個:讀書人。




聽詹宏志的演講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體驗,因為這就是是一位非常謙虛又非常有趣的前輩,在跟你講他這麼多年來的故事。他的故事的大標題就像之前的宣傳一樣,叫做「勇敢前進的人生」,但是小標題卻似乎更讓人感興趣,叫做「臺灣冒險記1974-2005」。


站上講臺的詹宏志,還特地解釋了一下這個小標題:「因為講自己故事總是有點難為情,感覺像自吹自擂……不過我想,如果我退的遠一點,就不要光講我自己的故事吧,就把我的這個,這個生活經歷當做是這個臺灣的某一個時期的一種社會景觀,一種文化氛圍。」


有人帶我發現新的河流

在2012年的時候,詹宏志在南方一個城市演講,學生給他出了一個題目,叫做臺灣文化30年。意思是說他在臺灣30年,那個文化活動裡他好像都恰巧都在現場。一開始詹宏志嚇了一跳,「有這麼久嗎?有三十年嗎?」然後他仔細一算,發現這個學生算錯了——不是30年,其實是40年。


詹宏志第一個工作開始於1974年,在《幼獅文藝》雜誌做美術編輯。而得到這份工作的經歷也很奇妙,因為當時他才上大一。為了掙錢貼補日常開銷,他為一個學生文藝營隊製作海報,而前來演講的《幼獅文藝》的主編瘂弦先生就在他的海報前停下了腳步。這位當時臺灣文壇上最重要的主編和詩人,非常欣賞詹宏志的美術天分,熱情邀請他去自己的雜誌社。後來正好當時負責美術編輯的阮義忠要離開,年紀輕輕的詹宏志便接替了他的位置。


作為一個文藝愛好者,在詹宏志看來,這段經歷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奇妙的階段,曾經高高在上的文學聖地,自己如今卻居然身處其中,看著各路大作家在眼前進進出出,而且每一個人都會講黃色笑話,似乎自己被某種神秘力量,一下子就拖到了臺北的文壇核心地帶。


而提起這段經歷,詹宏志自己覺得很像英國旅行作家蓋文•楊的一部作品《回到沼澤地》中所記敘的一段故事。




蓋文•楊年輕的時候希望能夠做一個橫渡阿拉伯半島的沙漠旅行家。所以大學畢業後他就去伊拉克工作,在一個貿易商工作,一方面做準備,一方面練習他的阿拉伯文。有一天這個英國領事館的一個朋友跟他說,你不是很想去做沙漠旅行家嗎,那位知名的探險家塞西格即將要到這兒來,你要不跟他一起吃晚飯?這個年輕人太開心了,夢中的這個大旅行家,大探險家竟然可以面對面。結果到了晚上吃飯的時候,塞西格直接給他潑了冷水,說現在已經不可能了,因為沙烏地阿拉伯不會給你籤證。見到蓋文•楊失望的表情,塞西格大概覺得這樣對一個年輕人太殘忍了,於是他主動邀請楊跟他一起去沼澤地走一走。這個沼澤地其實就是兩河流域,兩河流域的出海口,這裡有一個非常大的沼澤地,塞西格後來寫了一本書叫做《沼澤阿拉伯人》,就是講這個地方,而在他的書出來之前,沒人知道這裡。這裡所有的人是在水上用藺草組成的房子,組成的帳篷居住的,每個人都有船的,是一個水鄉,這是一個水鄉的阿拉伯世界。


四個禮拜之後,蓋文•楊如約在一條水溝邊等著,突然就看到轉彎處出現了一條黑色獨木舟,全身阿拉伯打扮的塞西格帶著幾個划船的阿拉伯人來接他了。他上了船,然後這個船從那個水溝轉了一個彎,蓋文•楊就看到一個大堂,走進了一個令人無法想像的一個美麗的,與世隔絕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如果沒有塞西格帶著,蓋文•楊連在夢中都無法想像到。


一瓶Johnnie Walker下肚,換來古龍的稿子

在瘂弦先生手下辦《聯合報》的文藝副刊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古龍的《流星蝴蝶劍》等電影熱映,一時之間古龍的約稿不斷,一字千金。《聯合報》希望能繼續約古龍的稿子,但瘂弦先生卻頗感尷尬——因為以前他曾經把古龍的連載腰斬了。瘂弦不好意思自己出面,於是請詹宏志去約。詹宏志硬著頭皮打電話過去,古龍在那頭停了幾秒之後,叫他去一個餐廳找他。到了那裡之後,古龍跟幾個朋友,以及一大堆美女坐在那裡,看到詹宏志走來,就直接拿出一瓶黑牌的Johnnie Walker,說:年輕人喝完這瓶再說話。從不喝酒的詹宏志一杯接著一杯地把一瓶酒喝完了,古龍說你可以說話了,但那時他已經說不出來。或許是被他的誠意和勇氣感動,古龍親自用自己加長型的奔馳車送他回報社,並且答應了他的約稿要求。


而在古龍之外,詹宏志還「綁架」過金庸。在《中國時報》工作的時候,有一次金庸來臺灣,這也是他第一次到臺灣。詹宏志接受任務,去機場接金庸,「機場一出來就把他帶走,然後藏到一個地方。」詹宏志通過在機場的朋友進到裡頭,金庸一下飛機他們就帶著他從側門出去,直接送到了秘密地點。「金庸一共去了臺灣七天,我們整整關了他六天。所以到第七天才有其他的報紙可以接觸到他」,回憶這段往事,詹宏志還是覺得很好笑。


在說起這些陳年往事的時候,對每一件事,詹宏志都能準確描述出細節和過程,仿佛就是昨天發生的一樣。這些文壇大人物就這樣不斷地與他的生命發生交集,從而讓詹宏志逐漸成為一名真正的「文人。」


25歲就有四百萬罵我的文字,很榮幸

真正引起詹宏志的人生轉折的,是1980年代,臺灣文壇的一次大論戰,而那次論戰的風暴中心就是詹宏志。當時,他負責編寫《年度小說選》的時候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一個句子,大意是說,如今這麼多臺灣作家的書,看起來很多,以後都是邊疆文學。這句話其實並不是他說的,而是引述的朋友的話。但這句話就在臺灣捅了馬蜂窩,各種報紙雜誌,各路文藝界名人都群起而攻之,「每天打開報紙,打開一本書,就可以看到非常強烈地攻擊你的文字。」在現在的詹宏志看來,他覺得很榮幸,很感謝這些文字。但是對於當時25歲的詹宏志來講,這個壓力其實非常難以承受。


正好當時報社需要人去美國工作,於是詹宏志就去了美國。雖然在那邊的華人圈,很多人還是因為這次論戰而知道他,但畢竟遠離了風暴核心,他得以靜下心來研究文學。而在這裡,他最大的收穫就是電影。因為當時的臺灣還是還是很閉塞,很多電影都看不到。而在美國,有著各種鑽研舊片、老片的文藝戲院,每天兩部戲都是影史上的經典,輪迴又輪迴地放。一有空,詹宏志便扎到電影院裡,一部接一部地看,周末經常從早上一直看到晚上,一天看6部電影。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沒有四百萬罵他的文字,詹宏志可能就不會這麼有名,可能也就不會去美國,從而也不會研究電影。而這段經歷,卻又影響到了他未來的路程。

 

做音樂,做電影,都是機緣巧合

由於感覺到在美國,在紐約做中文報紙並沒有前途,所以詹宏志後來辭職回到了臺灣。學長段鍾潭知道他沒有工作,便來找他,問他願不願意做臺灣滾石的總經理?當時的滾石是個只有6個人的公司,詹宏志是唯一的大人,其他都是小孩子。然後在那裡,他接到的第一個案子,就是羅大佑。


在當時的音樂市場看來,羅大佑是那種沒有市場,唱片公司避之不及的歌手。他總是黑衣黑鏡,戴著黑眼鏡,穿著黑衣服,唱歌總是扯著嗓子,沒有一首歌的歌詞可以通過審查。所以羅大佑根本不能上電視,上電臺,原來唱片公司的推廣方法一概不能用。詹宏志以前是做書的,所以他就想,就用書的辦法來做音樂吧。於是他寫了上萬字來描述羅大佑的音樂,他說那些文字可以「讓所有記者拿到的時候都手腳發軟。」然後他又根據美國看到的經驗,想要為羅大佑辦一個演唱會——rock concerts,臺灣從來沒有這樣的東西,只有音樂晚會,每個歌手上來唱兩首歌,中間還穿插魔術和歌舞表演的那種。而專為一個歌手開的演唱會,羅大佑是第一個。


然後很意外地,羅大佑的這種「重口味」音樂,就刺激了整個臺灣音樂界,並迅速流行起來。臺灣滾石因此而變成了大公司,而這時候詹宏志卻想到了離開。他又回去做了一段時間的編輯,然後又去了另一家唱片公司叫做波麗佳音Pony Canyon,在那裡他撞上了臺灣第二個重要的音樂運動——臺客搖滾,並且跟伍佰和張震嶽開始了合作。


而後來認識楊德昌,是在他開的一家咖啡店裡。他們一起拍了一個電影,叫做《1905年的冬天》。這部電影預算很少,所以大部分演員都是幾個朋友臨時來幫忙:楊德昌是編劇,詹宏志,李宗盛和徐克都在裡面出鏡。再後來,他看到了侯孝賢的電影,很受震動,覺得臺灣有一種新的創作力量跑出來。那時候沒有人願意為侯孝賢那種文藝片投資,但詹宏志四處奔走為他籌錢,並寫了一篇文章叫《侯孝賢經濟學》,提出一個主張說投資侯孝賢比投資成龍安全,容易算,不是會賺大錢,是不太會賠錢,因為他們拍的電影錢很少,花的錢很少。他還利用業餘時間為電影做監製,半夜在他家裡開會,就這樣做了《悲情城市》,後來又做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現在看來,這些電影都成了影史上的經典,但在當時,詹宏志為之奔波的出發點只有一個:因為他覺得楊德昌、侯孝賢這些朋友都很有才氣,卻又這麼落魄,想拍電影卻沒有錢,他覺得自己有義務讓這些有才氣的人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本來是一個文藝青年,但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變成了另外一個模樣

談起他網際網路創業的經歷,詹宏志卻只用寥寥幾句,輕描淡寫地掠過。「今天我的工作已經跟我年輕的時候很不相同,我本來是一個文藝青年,但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變成了另外一個模樣。所以2005年我就離開了城邦,我也退出了出版了,我並不覺得我有改行,是我在的行就一點一滴的改了。我當然認識了一些新的力量,走入了電子商務,做了很多新的事,也從臺灣做網站做到美國,做到泰國,做到其他國家。我把它總結一下就是說對我的人生遭遇比想像更離奇,不是我做了什麼努力,而是那個社會高速變遷時它的扭轉會帶動我們所在的位置,我當然有一個機會見識到了臺灣70、80、90各種風景,70是大家一無所知都開始在摸索,80年代看到社會力量的爆發,90年代開始向先進社會,意思就是說什麼都動不了了。這裡面當然有各種幻滅跟各種覺醒,當然我也要想,那我們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留給新的一代的朋友呢?」


詹宏志說,他現在不得不承認,他已經是一個「過去很多,未來卻很少」的人。這並不是說他的壽命將很少,而是指他雖然人生經歷了這麼多變革,但在未來的日子裡,變化卻會越來越少。所以,詹宏志現在的選擇是旅行,一邊旅行,一邊讀書,然後順便再把這些行程記錄下來。讀書是詹宏志從小到大最喜歡做的事,而旅行在他看來,則是另一種讀書。


勇敢前行,方能不負人生。




隸屬於澎湃新聞的思想交流平臺,

不僅僅是思想的澎湃,

它更關注社會、發展和未來。

讓思想改變人生,做最有價值的傳播。

明亮的對話,澎湃的思想

記錄這個澎湃的時代,記錄大師與這個時代的思想火花,

期待更好的我們。

相關焦點

  • 不同凡想 詹宏志:勇敢前行,看不一樣的風景
    每一次你以為他會就此止步時,他卻早已出發去尋找下一段人生不同的風景。「臺灣第一才子」詹宏志做客「全新一代君越﹒思想湃」,為你講述他的臺灣30年。人生一階段﹒文藝生涯起步家境貧寒的詹宏志在剛入大學時就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8歲的他偶然間敲開了文化界的大門,進入臺灣最有影響力的《幼獅文藝》做美術編輯。
  • 詹宏志:勇敢前進的人生
    上周,詹先生亮相上海書展,推廣他的新書《旅行與讀書》並做了一場名為「一段勇敢前行的人生:詹宏志臺灣冒險記(1974-2005)」的演講,對大陸讀者貢獻了精彩的「臺灣文化40年」的故事。中信大方的施宏俊說,詹先生確實在各個領域引導著臺灣社會前進的方向,「詹先生事實上是一個讀書狂,他每年購書大概兩千多本,他說他一小時讀書十萬字。」
  • ​詹宏志 | 在書上,在路上勇敢前行
    我們讀著讀著,找到了探尋未知旅途的方法,拾得了克服孤獨和恐懼的勇氣,能夠從容應對不斷轉變的人生角色。在這個五一假期裡讀書和旅行,都是不錯的選擇,這裡分享臺灣作家詹宏志關於旅行與讀書的故事。故事裡有因盡信書而驚險萬分的瑞士登山之旅,也有在印度無力招架念誦著魯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還有在南非草叢中充滿生命體驗的薩伐旅……就讓我們跟隨詹宏志的腳步,開啟旅行與閱讀的新體驗吧!
  • 不懼未來,勇敢前行
    一帆風順的人生叫人生,逆境多舛的人生也叫人生,只有趟過河才知深淺,只有經歷苦難才知人生艱難。每個人都在絞盡腦汁的如何不犯錯,當周圍的人都在說人生的意義應該把有限的生命付出在有價值的事情上,那時候的我會產生迷惑,難道那些我們做錯的事情就一點價值也沒有嗎?
  • 探嶽X 不負吾愛 篤定前行
    勇敢把握向上人生不負吾愛篤定前行先鋒Coupe風格高性能SUV 以X之名,迎接你的無限可能探嶽上市兩年多了,探嶽家族現在也越來越豐富
  • 徵文入選丨從詹宏志的《旅行與讀書》說開去
    不論姐姐在當天多晚回家,詹宏志都會儘量強迫自己在一晚看完所有的書,不管十本、二十本„「就算有二十萬本,我都要在一夜間看完,因為你不看,第二天書就走了!」詹宏志常看到兩眼紅腫流淚,但他樂此不疲,也因此訓練出過人的閱讀能力。讀書學習是詹宏志畢業的愛好,臺灣領導人馬英九曾說詹宏志是「閱讀狂人,學習機器」。詹宏志家中藏書數萬冊,足可媲美圖書館。
  • 活動丨聽詹宏志談「編輯的思維」
    這樣樸實無華書名必定站著一位深不可測的高人,有底氣讓自己的書不以名傳而以人傳。如果你曾被臺灣文藝浪潮所拍打浸潤,如果你曾經看過《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如果你親臨過羅大佑的演唱會,哪怕你沒聽過他的名字,也都有被詹宏志創意的火花點燃過。
  • 詹宏志:旅行即折磨 | 人物
    詹宏志:旅行即折磨 採訪 | 張天宇詹宏志的身份有些複雜,出版人、音樂人、傳媒人、電商、文學評論家以及「臺灣版馬雲」都可以套用在他身上,久而久之反倒讓人忘了他最初的身份,一個讀書人▼詹宏志臺灣著名作家、編輯、出版人及電影人著有《綠光往事》《人生一瞬》等出版電影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悲情城市》《南國再見,南國》等2016年8月,出版隨筆集《旅行與讀書》
  • 專訪詹宏志:火候足時味自美
    詹宏志以「書呆子」自稱,總結自己人生的唯一秘訣,就是從書裡尋找答案,而宣一,就是他最信任的一本書。他承認自己有稍許「社交恐懼症」的症狀,如果有個假日,他寧願一星期宅在家裡不出門。「出去走走吧。」宣一常這樣對他說,然後就開著車,一腳油門就把詹宏志載到200公裡以外的某個小店去吃東西。
  • 不負韶華,砥礪前行
    下班後張華萍護士長組織召開了2020年度腫瘤二護理工作總結,張華萍護士長講述了2020年開展的「敘事護理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闡述了敘事護理也是心理護理的一種方式,其中有敘事護理的概述、敘事護理的作用、敘事護理的五大理念:第一,人不等於疾病,疾病才是疾病第二,每個人是自己疾病的專家;第三,每個人都有資源和能力;第四,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作者;
  • 似是故人來,江浙女婿詹宏志的海派家宴
    沈爺本身也是《舌尖上的中國》和《風味人間》的美食顧問,我們非常期待從專業的角度來評判,您覺得詹宏志老師做的這頓飯是什麼水平。沈宏非:好的謝謝,我坐不了飛機,好在詹宏志老師可以坐飛機的,所以非常感謝詹宏志老師專門坐飛機到上海做了頓飯。
  • 長治市中醫醫院:不負時光 勇毅前行
    不負時光 勇毅前行——長治市中醫醫院2021年新年獻詞黨委書記田建軍 院長劉忠理流年似錦,健康是福。我們承載著守護人民健康的重任告別2020年,憧憬著幸福美好的未來邁向2021年。作為百年來全球發生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新冠疫情的突襲而至,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們每一個計劃、影響了我們每一個行動,卻也重新定義了我們堅定和勇敢的意義、展露出信念和團結的力量。回首我們一起走過的2020年,長治中醫人恪守白衣使命、大醫擔當,與國家同風雨、與民族共命運,在無悔攀登的歷程中,又寫下了無愧時代無愧自己的一筆。2020,我們堅守初心,用責任詮釋擔當。
  • 超勵志的句子,不負美好時光,不負青春夢想
    1、沒人知道你現在做的每一件事,未來會成為怎樣的故事,但唯一能肯定的,是現在的每一次探尋,每一次推開那些向你指點的手,每一次對跟風的不妥協,每一次帶著眼淚往前的奔跑,都一定會讓人生有一點點不同。歲月是慢性流浪,遠方仍然是遠方,如今與別人無關,謝謝自己夠勇敢。 ——《謝謝自己夠勇敢》2、抱怨深處黑暗,不如提燈前行。願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劉同《向著光亮那方》3、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經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你很少能贏,但有時也會。
  • 鬱可唯單曲《我行我素我愛你》上線 打破人生定義勇敢為愛前行
    今日,鬱可唯第七張個人音樂專輯首支先行單曲《我行我素我愛你》首發上線,歌曲由音樂人彭學斌聯合陳偉汐詞曲創作,鬱可唯將自己對於命運、年紀、信念、挑戰與愛的思考和態度通過歌曲表達出來,以「我行我素」的姿態,執著本心,鼓勵每個人自信、勇敢前行
  • 當你無路可退,只能勇敢前行
    當你已無路可退,只能勇敢前行!
  • 不負春光,逐夢前行,雙流中學高二啟程準備好了!
    願你們帶著最初的夢想和赤誠再次起航,不負春光,勇敢前行! 王璞: 寒冬去,春暖至,在這個蘊藏著無限希望和生機的季節裡,一切漸漸恢復如初。久違的校園,久違的你我,今日春之約定,我們期待了太久。「老師,我回來了」,「同學,送你一張奮進號的登機牌,加油!」
  • 詹宏志:旅行的意義
    只有一個人生是令人不滿足的,但我們誕生之際時空已定,這個人生也就跟著註定,還有什麼方式能讓我們擴大對實體世界與抽象世界的參與,在我看起來,也許只有「旅行
  • 六一發朋友圈的暖心句子,願我們永遠童心未泯,勇敢前行如戰士!
    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六一發朋友圈的暖心句子,願我們永遠童心未泯,勇敢前行如戰士!一、不管發生什麼,都不要放棄,堅持走下去,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風景。六一到了,願我們永遠童心未泯,勇敢前行如戰士!六一兒童節快樂!二、生活從不虧待每一個努力向上的人,未來的幸運都是過往努力的積攢。六一到了,願我們永遠童心未泯,勇敢前行如戰士!六一兒童節快樂!
  • 黑鈺顏料周鋒銳創業分享:砥礪前行,不負所望
    黑鈺顏料周鋒銳創業分享:砥礪前行,不負所望2018年11月,安微大學經濟學院學生骨幹培訓第三課在磬苑校區博學北樓A202教室舉行。培訓會最後,周鋒銳衷心表達了自己對同學們的期望:「希望每一位同學都可以不負所望,砥礪前行。」 他還勉勵同學們從現在開始,珍惜時間提升自我,為未來打好基礎。
  • 以榜樣為鏡,不負韶華砥礪前行——《青年的榜樣》讀後感
    以榜樣為鏡,不負韶華砥礪前行——《青年的榜樣》讀後感 2021-01-11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