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詹宏志:火候足時味自美

2021-02-10 吳曉波頻道


成為會員▲收聽音頻

到公眾號回復「早茶」,領取每天精神食糧

二十多年後她第一次回到香港,聞到了巷子裡傳來蝦醬炒空心菜的味道,她確定這是她居住過的城市。


——《陽光、貓與火腿》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詹宏志決定訂最早一班飛機來杭州。

8點40分,五月清晨的杭州,空氣裡有太平洋潮溼的水汽。從臺北桃園機場飛來的B7510沐浴晨光,緩緩滑行。

詹宏志坐在飛機上,及肩的長髮紋絲不亂,時光為之染上菸灰色的塵埃,但未曾風化他那瀟灑與落拓的文青模樣,仿佛依稀可見其年輕時,與侯孝賢、楊德昌等人發起臺灣新電影運動的那股子風發的書生意氣。

左起:吳念真、楊德昌、侯孝賢、陳國富、詹宏志

這不是他第一次來杭州了,但必然不曾像今日這般百感交集、情深意長。

這一次,他不是臺灣最大網絡服務公司PChome Online的創始人,不是2016年度十佳圖書《讀書與旅行》的作者,不是為羅大佑策劃了臺灣第一場演唱會的企劃經理,不是最早創建臺灣版權代理機構博達的出版人……

這一次,他只是王宣一的丈夫。

我看到詹宏志的時候,他正蹲在地上,深灰色的襯衫袖子扣在手腕上,脖子上掛著一條洗舊的圍裙。

「這個我要26個。」他掂了掂一摞盤子,壘在一旁,「那個我也有用。」

「宣一宴」大小瑣事,詹宏志事必躬親

他把當晚「宣一宴」所需碗碟盡數挑選好,唯獨還剩下三個最重要的大盤子還沒有著落。盤子要足夠大,裝上燉得酥軟的「宣一牛肉」,滿滿足足盡夠一桌人享用,才是相得益彰。

這當然是宣一的主意。詹宏志以「書呆子」自稱,總結自己人生的唯一秘訣,就是從書裡尋找答案,而宣一,就是他最信任的一本書。

他承認自己有稍許「社交恐懼症」的症狀,如果有個假日,他寧願一星期宅在家裡不出門。「出去走走吧。」宣一常這樣對他說,然後就開著車,一腳油門就把詹宏志載到200公裡以外的某個小店去吃東西。 

2015年,宣一在義大利猝然離世後,他似乎也丟失了一部分在這個世界裡生存的法則,於是便捧著「宣一」這本書四處索驥。

我去過的地方,都是宣一帶我去的。所以這兩年她不在,其實我是很為難的,因為我只會去她帶我去的地方。可是以前好的地方,有的慢慢就變壞了,我就會把這個餐廳劃掉。

可是我又沒有再去尋找新餐廳的能力,於是名單就越來越短。也就是說我現在能去的餐廳越來越少了,可能再過一兩年,我就沒有飯吃了。 」

他希望並努力保留一些原來的樣子,例如在家宴客,又如花半年的時間,親手復刻出妻子的拿手菜餚。

詹宏志親手復刻「宣一宴」

以前宴客,他們常常分工合作,商量出主題菜單後,便「你做這三個我做那五個」地幹起來。兩人分別佔據廚房一隅,一邊做菜,一邊還可以跟對方講話,還可以開對方玩笑,或者可以隨時幫忙。而如今,只剩下他一個人,在廚房一站就是七八個小時,難免有些孤獨。

「但我很希望能夠保持原來的樣子。如今她不在了,我一個人得當兩個人用,所以我性格裡面需要長出一部分她的性格來,這樣我就感覺兩個人都在。

在家宴客,是宣一從母親處繼承來的重要家學。

宣一的母親是出身杭州名門望族的小姐,去到臺灣以後,也把世家宴客的菜餚與風貌一併帶去。自小跟隨母親「在廚房長大」的宣一,擁有極高的廚藝天賦,耳濡目染之下,更是功底深厚。

王宣一在廚房

年輕時,宏志與三位好友合租在一處,幾位女朋友前來探望,便免不了下廚改善一下夥食,也就是女學生會做的簡單菜餚。而宣一進了廚房,做的第一道菜便是香酥鴨,著實把包括詹宏志在內的幾個男學生嚇了一跳:怎麼會有人做這樣複雜的東西?

如若細究,這大概就是「宣一宴」最早的淵源。而兩人正式組建家庭後,由於詹宏志工作性質,家中常有談笑往來,宣一的功力也就徹底展現出來。

規模大者,如百餘人的「國宴」,宣一能操持得井井有條,忙而不慌;規模小者,如楊德昌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時,常在半夜收工後前來敲詹家家門,宣一也跑去廚房張羅,「總能有一碗香噴噴的湯麵加上幾個小菜,或者竟煮一鍋稀飯配上一桌子菜來。」


在這樣的宴席上,被動、自閉的詹宏志,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個有號召力的主人,主導著桌上話題的重心;而宣一的功能則是令宴會變得很開心、愉悅、舒適,她一定很周到地照顧到每個人的狀態和需求。

我問詹宏志一個有些「搞怪」的問題:假如要用一道菜餚來形容宣一,你會選擇哪一道呢?

而他思索沉吟再三,竟也回復了一個有些「直男」的答案:酸菜豬肉鍋。

「如果要用一個比喻的話,我覺得宣一應該是那種很豐盛的、分享型的菜餚,像阿爾薩斯的那種酸菜豬肉鍋,很大一個大盆,裡頭各種部位的豬肉跟香腸,大量的酸白菜,非常豐盛的樣子,可以照顧到所有人。」

這菜聽起來頗有些江湖氣,而詹宏志認為宣一就是這樣一個人:她身上有一種俠義心腸,好像見不得別人受苦、落單。

而江湖俠客身上那種有恩必報、一諾千金的守則,也同樣在發生。

James是宣一生前邀請吃飯的最後一位賓客。

他有張圓臉,留絡腮鬍,戴著圓圓的黑框眼鏡,身形微胖,一開口就是輕聲細語的臺灣腔,很像是《那些年》裡那個溫暖的郝劭文。

James來杭赴宴,講述「宣一宴」的發起

James在臺北開一家咖啡館,不知從幾時起,店裡多了一位常客,很是讚賞James用心製作的咖啡,但她並不張揚,來去默默。直到有一天,James 通過朋友介紹,才得知這位老主顧居然就是美食作家王宣一。更令他受寵若驚的,是王宣一對他發出的邀請:

「James,下次來我家吃個飯吧。」 

沒想到,就在一個星期後,James在報上讀到噩耗:知名美食作家、PChome Online創始人詹宏志的妻子王宣一在義大利不幸猝逝。

在一個緬懷宣一的茶會上,James第一次遇見了宣一的丈夫。當時,這個被梁文道評價為「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臺灣」的詹宏志站在臺上談及此事:

「我太太生前有個心願,想邀請FikaFika咖啡館老闆來我家吃飯。可是她現在不在了,沒有辦法完成這個心願,所以我會代替她完成這個心願。」

說罷,他用手指著James:

「James,你等著我。等我學會做她的菜,就邀你來我家吃飯。」 

詹宏志苦練的第一道菜,便是宣一招牌的「紅燒牛肉」,這道菜也是來源深遠,連宣一自己也在《國宴與家宴》中有所記錄:

「母親的紅燒牛肉,吃過的人都念念不忘。一位父親的摯友,住在臺中,每回一定要母親用紅燒牛肉才請得動他上臺北來。前兩年,這位伯父以九十多歲的高齡過世,過世前我們去看他,他在我們面前提到的還是母親拿手的紅燒牛肉。」

王宣一作品《國宴與家宴》

認真說起來,這道紅燒牛肉的做法其實並不艱奧,沒有神秘的調味,也沒有獨有的秘訣,甚至於在烹製的過程中,連料酒、蔥姜都不下鍋,只是放醬油和糖。但是想要做好這道菜,也並不簡單。

詹宏志來杭州辦「宣一宴」,提前四天趕最早班的飛機抵達,落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處理這道菜。而準備工作更是從大半個月前就開始——託人從內蒙古預訂的牛肉,必須是超過600天的牛,必須是牛前腿上的花腱肉,商販攢了幾天,才攢夠了6頭符合條件的牛。

汆燙去血水後,將牛肉和牛筋分離至兩鍋分煮,待煮滾後再燉30分鐘,靜置到完全涼透,再重新開火,煮滾後燉煮30分鐘,再次關火放涼……如此循環往復,足足八次後,才能將牛筋、牛肉混煮,加紅砂糖收汁。

這道菜的要義就是在放涼的過程中,以餘溫浸置,使牛肉在相對低溫的狀態下慢慢熟透、入味,從而減少膠質流失,避免口感變乾柴。因而這道菜真正耗費的,實際上是做菜人的精力和時間。

所以,對於尚且是「上班族」的詹宏志而言,復刻這道菜並不單單是廚藝上的難題。他花了大概半年的時間,反覆練習,一一找到那些嘗過宣一手藝的親朋好友確認,直到復刻出口味接近100%相似度的菜餚時,才將James邀請到了家中。

詹宏志親手烹煮的「宣一牛肉」

其實在宣一生前,並沒有「宣一宴」這樣的稱呼,人們所熟知的,是「詹府家宴」。宣一的成就和才能,就像是很多傳統女性的命運,被習以為常地掩藏在了丈夫的姓氏背後。

而這次,是為了替宣一履行承諾,詹宏志將之命名為「宣一宴」。

詹宏志說,這其實是「山寨版」的宣一宴,但對James而言,已是十足的美味。而當他真正來到詹家做客,才明白這宴席背後的含義。

「原來他們請客吃飯,不只炒幾道菜,做幾樣飯而已,他們要從一周前就開始準備。專門和特定的商戶訂購食材,每次請客,至少要跑三家不同的市場。即使看起來普通的菜色,即便是舟車勞頓,他們也要挑品質最好的市場買這一樣東西,很像是『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這樣的概念。」

這種來源於宣一母親世家的理念,通過宣一,變成了詹宏志的宴客之道,就像是那道「宣一牛肉」,也是由宣一母親從杭州帶去了臺灣,而今經由女婿詹宏志之手,回到宣一的故鄉。

「這道菜很奇特,如今我在兩岸三地的餐廳和家庭,包括杭州這邊,好像都很難看得到再有人用這樣的方式去烹煮牛肉。我想也許是它沒有辦法和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很好地配合。」

在杭州的讀者見面會上,詹宏志為100多位讀者呈上宣一牛肉時,說了這樣一段話,「當它回到故鄉,已經沾染了異鄉亞熱帶島嶼的溼潤,故鄉也已經變了。」

而這道算不上珍饈的食物,卻似乎擁有了一種經由人力所創造出的時差。經歷了數十年的漂泊,跨越海峽輾轉承襲,是一個遊子、一個女兒、一個丈夫,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去保存愛人的記憶,和那段已經逝去的時光,所創造出來的時間琥珀。

宣一在文章裡寫過,一個三歲就離開香港的女人,在長大後重新回到香港,聞到巷子裡飄來的蝦醬炒空心菜的香氣,確定這是她住過的城市。

之於詹宏志復刻宣一宴,或許也是一樣。當那些熟悉的香氣重新從廚房飄出,他確定,這裡曾經有一個深愛他的人。

「火候足時味自美」,世間最難得的,莫過於那份用心陪伴的心意,不需大火強攻,只有醬油和糖,只有時間,緩慢而自然的對待。

「宣一宴」上的青豆魚圓

就像當詹宏志回憶起「宣一的哪一道菜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時候,他說:

我們一起生活時間很長,在一塊將近40年。宣一會做的菜實在是太多,其實我印象深刻的,可能是一些更加日常的東西。

可能就是每天早上起來,她隨手做個餅,然後配一點豆子泥什麼的來吃,非常過癮。

那是我最享受的時候,不匆忙,沒有任何的壓力,只是品嘗她給我做的美味。

這些更加日常的小菜小點,給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本篇作者 | 鄭媛眉 當值編輯 馮迪

責任編輯 | 鄭媛眉 | 主編 | 魏丹荑 

除了手機,5G還有哪些應用值得關注,5G板塊的投資機會在哪?《52期精讀報告》第3期——掘金5G市場,幫你抓住5G投資新機遇。

點擊下圖收聽音頻

相關焦點

  • 詹宏志:勇敢前進的人生
    梁文道曾說過,「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大陸讀者明白:沒有詹宏志,就沒有今天的臺灣?」在這次的演講中,詹宏志第一次對大陸觀眾現場「坦白」:這四十年,我到底做了什麼?         在詹宏志看來,他所經歷的臺灣文化四十年,只是一場在「大探險家」帶領下心懷天真、簡單的悲願開啟的一場「冒險」。
  • 似是故人來,江浙女婿詹宏志的海派家宴
    ,於11月25日製作「一席自臺北回歸的海派家宴——宣一宴」,並於11月26日在衡山·和集美食圖書館召開新書媒體會,由令狐磊主持,詹宏志、沈宏非、小寶三位嘉賓將與媒體朋友分享「家的味道」 ,講述「宣一宴」背後的故事,本文來自現場整理。
  • 詹宏志:勇敢前行,不負人生
    而得到這份工作的經歷也很奇妙,因為當時他才上大一。為了掙錢貼補日常開銷,他為一個學生文藝營隊製作海報,而前來演講的《幼獅文藝》的主編瘂弦先生就在他的海報前停下了腳步。這位當時臺灣文壇上最重要的主編和詩人,非常欣賞詹宏志的美術天分,熱情邀請他去自己的雜誌社。後來正好當時負責美術編輯的阮義忠要離開,年紀輕輕的詹宏志便接替了他的位置。
  • 活動丨聽詹宏志談「編輯的思維」
    如果你曾被臺灣文藝浪潮所拍打浸潤,如果你曾經看過《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如果你親臨過羅大佑的演唱會,哪怕你沒聽過他的名字,也都有被詹宏志創意的火花點燃過。身為出版社編輯時,他就跨界操刀擔任《悲情城市》的監製,參與起草了「臺灣電影宣言」,網際網路到來之後,他早於阿里巴巴三年創辦了臺灣首家電商網站PCHome。
  • 徵文入選丨從詹宏志的《旅行與讀書》說開去
    一.談談詹宏志這個人梁文道曾如此評價詹宏志:沒有詹宏志,就沒有今天的臺灣。那麼詹宏志是何方人士呢?詹宏志,1956年出生於臺灣基隆,臺大經濟系畢業。詹宏志被認為是臺灣出版發展關鍵時期的先驅者。不論姐姐在當天多晚回家,詹宏志都會儘量強迫自己在一晚看完所有的書,不管十本、二十本„「就算有二十萬本,我都要在一夜間看完,因為你不看,第二天書就走了!」詹宏志常看到兩眼紅腫流淚,但他樂此不疲,也因此訓練出過人的閱讀能力。讀書學習是詹宏志畢業的愛好,臺灣領導人馬英九曾說詹宏志是「閱讀狂人,學習機器」。詹宏志家中藏書數萬冊,足可媲美圖書館。
  • 詹宏志:旅行即折磨 | 人物
    詹宏志:旅行即折磨 採訪 | 張天宇詹宏志的身份有些複雜,出版人、音樂人、傳媒人、電商、文學評論家以及「臺灣版馬雲」都可以套用在他身上,久而久之反倒讓人忘了他最初的身份,一個讀書人▼詹宏志臺灣著名作家、編輯、出版人及電影人著有《綠光往事》《人生一瞬》等出版電影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悲情城市》《南國再見,南國》等2016年8月,出版隨筆集《旅行與讀書》
  • 不同凡想 詹宏志:勇敢前行,看不一樣的風景
    「臺灣第一才子」詹宏志做客「全新一代君越﹒思想湃」,為你講述他的臺灣30年。人生一階段﹒文藝生涯起步家境貧寒的詹宏志在剛入大學時就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8歲的他偶然間敲開了文化界的大門,進入臺灣最有影響力的《幼獅文藝》做美術編輯。
  • 詹宏志「世界上最浪漫的一頓飯,是將記憶中妻子所做頓菜餚,一一再現」
    上海「宣一宴」嘉賓(自左到右)陳綿泰 徐滬生 莊祖宜 毛尖 蔡康永 曹可凡 楊光宗 詹宏志 金宇澄 馬家輝在文藝界和商界,參加詹宏志的家宴,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兒詹宏志曾自述有社交障礙,全靠王宣一招待朋友,他描述她熱愛生活、關心朋友,也關心不認得的人,很「陽光」,比起來,他反而很「黑暗陰險」。
  • 詹宏志:但願少年有知
    詹宏志搜索自己的生命經驗,企圖從靈光一閃的畫面中,建立起私密的個人史。在他的回憶錄中,父親是經常出現的角色,可見父親在他生命中佔據的重要位置。每一個父親都不相同,每一個父親又都那麼相似。也許我們應該趁著還有時間,去多多了解我們的父親,才不至於遺憾。
  • 詹宏志:旅行的意義
    詹宏志永不止步的前行者詹宏志,總是在閱讀,始終在路上。他的旅行多由讀書而起,十個推理小說般的精彩故事,猶如一場百科知識的腦內衝浪與日常哲思的馬拉松。被一本託斯卡納食譜指南引路的攤牌考驗;因盡信書而驚險萬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無力招架念誦著魯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在南非草叢中充滿生命體驗的薩伐旅;在災難過後的峇里島矛盾複雜的旅人心境十場夢幻旅,別樣新人生。
  • ​詹宏志 | 在書上,在路上勇敢前行
    在這個五一假期裡讀書和旅行,都是不錯的選擇,這裡分享臺灣作家詹宏志關於旅行與讀書的故事。故事裡有因盡信書而驚險萬分的瑞士登山之旅,也有在印度無力招架念誦著魯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還有在南非草叢中充滿生命體驗的薩伐旅……就讓我們跟隨詹宏志的腳步,開啟旅行與閱讀的新體驗吧!
  • 掌握火候的溫度計,能聽懂喵言汪語的翻譯器,這些CES產品有意思
    熟物之法,最重火候。火候是烹調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宋朝的蘇東坡就寫過這樣的打油詩,形象生動地顯示了火候對於食物的重要性。最終版的Lovot可以連接到一個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允許用戶自定義其外觀和交互方式,並跟蹤其行為。一旦Lovot「走遍」了足夠的距離,該應用程式還可以顯示Lovot的生活空間的粗略輪廓——也就是你的家。藉助這個功能,用戶可以遠程指示Lovot拍攝任何無障礙房間的照片。
  • 玄門修行秘寶:《修真內外火候全圖》
    這裡,我們要向大家推薦一幅玄門修行秘寶圖——《修真內外火候全圖》,並以此圖為線索,概括揭示一下金丹大道至秘的火候秘訣《修真內外火候全圖》(以下簡稱《火候圖》),是玄門內部準確完整揭示火候功程次第理論體系的一幅圖。它以圖文形式,囊括天人性命大道,詳細闡述了道家秘傳性命雙修金丹大道修行過程中的全部火候功程。
  • 好刀配好板,火候沙比利整木砧板:原木無拼接、簡潔易打理
    與菜刀一樣,砧板也是廚房裡的消耗品,用久了的砧板要麼破損、要麼發黴,不宜繼續使用,颼颼趁著前兩天換了新的火候鉻鉬鋼廚刀,也把家裡的舊砧板換成了火候沙比利整木砧板,它的價格不足200元,卻擁有非常高的品質,值得推薦~問題
  • 白話文:丹道中火候的意思
    青衫群聊到火候,我講一下火候。燒菜有火候,指大火小火的轉換時機和持續時間。做人有火候,指人際交往時進退的把控,多一步親近,少一步疏離,多得多愛,少得善己。做事有火候,觀事有火候。火候=時機的把握=心下分寸,所以說人老了盡完人道,可以更快地悟道,是因為他掌握了為人有為的火候,自然回過頭來修小小的丹法也更快理解無為的火候。從有為的人際到無為的心底,心息逐漸降伏,火候逐漸降小。
  • 詹宏志對話梁文道:嘲笑年輕人的「小確幸」,是小看了他們
  • 魷魚好吃,火候極難把握,掌握這1關鍵竅門,火候恰到十分
    輕輕一掐,火候剛剛好 魷魚好吃,火候極難把握,掌握這1關鍵竅門,火候恰到十分。魷魚這種食材對火候要求極其苛刻,少幾秒則不熟,過幾秒則老韌澀硬,根本嚼不動。分享給朋友們一個製作魷魚的關鍵小竅門:魷魚焯水的時候,大約焯水10秒之後,取出一根魷魚須,用手輕輕掐一掐。可以輕鬆掐斷,火候就恰到十分,立即撈出,移至水管下面衝涼,防止餘溫繼續給魷魚加熱。
  • 不要讓導引的火候熄掉
    關於導引的「火候」《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提出了「法於陰陽」,所有的法都不能違背陰陽,所以大家在煉的時候會發現,每一個動作都是有陰陽對應的,只有陽沒有陰,這不叫導引,只有陰沒有陽,這也不叫導引,必須在同時完成一陰一陽,一陰一陽的協調統一才是陰陽。
  • 缺點靈氣,差點火候,少了溫度
    缺點靈氣,差點火候,少了溫度。帥氣生活中的張九齡,帥氣瀟灑。說迷人有點誇大,但又個性,確實實話,個性是個好東西,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靈氣!靈氣表現在臉緣,臺上與觀眾的互動缺失,一副正兒八經的樣子,卻又孤芳自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