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生命智慧與健康管理研修班】的同學們迎來了第二次課。兩天的內容翔實精彩,理行並重,在這樣一個冬藏之際,我們的生命裡又打下了紮實厚重的基礎。繼柳長華教授之後,嚴蔚冰教授又為大家帶來了中醫導引學的經典一課。
嚴教授上課伊始就給大家打了一個精彩的比方,來說明人的疾病往往要通過兩種以上的方法才能真正的根除,正所謂聖人「雜合而治」。如同一棵樹從一處移植到另一處,為了幫助它能夠重新紮根,首先要幫助它扶正,扶正往往需要用杆子來支撐它,而且要用多根杆子,這樣可使它不偏於一個方向,在杆子的扶持下,立身中正地往下紮根,吸收水分和養分再次存活。對於人體來說,中醫導引是最重要的扶正方法,可以加強我們自身的生命力,像一顆茁壯的樹一樣,紮下堅實深長的根。
從導引的字看導引的涵義
導引的「導」,繁體字是「導」,上面是「道」,下面是「寸」,寸表示一個法度。古人好簡,有些中醫的古書上,「寸「會不寫,而出現「道引「,甚至光一個」引「字,都是指導引。當我們以後讀到《黃帝內經-素問》時,看到一個」引「,就可以把它理解成導引。
導引的「引「,繁體字簡體字都一樣,《說文解字》釋義,引,開弓也,所以」開弓式「是導引式裡非常經典的一個式。當你在做導引的時候,手上要像一張弓一樣的,這才叫導引。「引」還有「引伸」一義,在古代的「伸」為「申」,沒有單人旁的部首。《莊子·刻意》篇裡面寫道熊經鳥申,用的是」申「,實質上這個「申」是對的,它的涵義中間是個日,日為陽,一團火在這個地方,上下一申,行氣昇陽,謂之導引。
所以導引從它形成的那一天開始,它就有兩個作用,祛邪(治病療疾),扶正(回生健康)。它是一種醫學方法,它不是體育,也不是運動,它是一種醫療,為什麼?因為導引運而不動,它是在運氣血,所以千萬不要把導引醫學跟現代的運動醫學混為一談。
關於導引的「火候」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提出了「法於陰陽」,所有的法都不能違背陰陽,所以大家在煉的時候會發現,每一個動作都是有陰陽對應的,只有陽沒有陰,這不叫導引,只有陰沒有陽,這也不叫導引,必須在同時完成一陰一陽,一陰一陽的協調統一才是陰陽。有人說一男一女是陰陽,但實質上必須是夫妻雙方各安其位,各司其職才是陰陽。相互之間沒有這個關係的,就不能稱之為陰陽,謂之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陰陽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有關係的謂之陰陽,這就是法於陰陽。這裡面的程度也是有大小的,有很多人傳了法火候卻不傳。
如何理解導引的火候呢?首先是不要讓火熄掉。舉個例子,原來工廠裡都有一個大的鍋爐,鍋爐工最怕的是放假。一放假鍋爐就熄掉了,到了開工那一天,他要提早兩個小時到那裡去,千方百計地把爐膛燒熱,然後火再重新生起來。
所以以後你再忙,易筋經導引法的預備勢一定要練,預備勢就是添柴。吃飯的時候,在吃前收勢一定要練,這也是在添火。晚上睡覺之前,你做一下在床上兩手攀足的動作,這也是再添一點火。到了禮拜六、禮拜天你有空了,要補上去的,每一勢做七遍,這是最基本的。下午4:00太陽下山以前,再做一次就夠了,這就是傳火候。我們在教動作的時候叫傳法,而剛才我說的這一段話就叫傳火候。就這樣不要把火候斷掉,斷了以後火就接不上了。
「煉」導引是煉鋼煉鐵的「煉」,我們這一期易筋經導引法的學習和實踐才剛剛開始,我們上一期的學員,在1000天的時候,我把大家都聚在了一起,在這裡看著每個人都煉了一遍,他們剛剛由鐵變成了鋼,只不過鋼的標號比較低的。所以要掌握火候,火不要讓它熄掉,什麼叫火候熄掉了呢?一摸手是涼的,晚上睡覺腳冰涼的,睡覺也睡不好,吃飯沒有胃口,這就是火候熄掉了。要始終保持良好的胃口,一倒下去馬上睡著,這是大家可以檢驗自己的一個標準。
嚴蔚冰教授建議大家回去後要多讀《黃帝內經》的「寶命全形論」。學黃帝內經對普通人來說的最大用處就是在於寶命全形,這個寶是寶貝的寶,和「保」相通。保命非常重要,只有生命被保住了一切才有希望。「全形」的意思是說人體所有的零件都是原裝的好,父母先天給你的是最好的,輕易不要去換它,輕易不要去折騰它、折磨它。打個比方你已經工作了一天很辛苦了,還要去走2萬步,你就是在折磨它。所以在導引醫學裡面,明代的名醫萬全提出來「慎動」,謹慎的慎。不亂動,這項機能的壽命就得以保護;亂動,瞎折騰,容易導致消耗乃至損壞。因為人體所有的零件都是有使用壽命的,用的越多,那麼它壞的越快,如果你慢慢的用,那麼它的壽命就越長。
來源:廿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