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練習太極功夫站樁的時候,要不要用意念導引》中我們提到了導引,有許多話沒有說,事實上徐文兵老師曾經講過:「導引術作為一種極好的養生治療方式,往往容易被人忽視。」
有拳友在文章後面留言說:「不過高手都是慢慢練出來的。」確實如此,高手需要長期的磨練,還需要有高人指點,不走或者少走彎路。
就拿站樁來說,先做到百日築基,而後開始借地之力,之後開始意守下丹田。進入中級功法,開始練中丹田,等等。
一步步,循序漸進,逐步開始接觸導引。
徐文兵老師講了自己的例子。徐老師剛工作時有很嚴重的抑鬱症,他那會兒不敢上太高的樓,心裡邊兒有個衝動就要往下跳。
後來,到美國碰到周稔(ren)豐老師為他點穴和做導引。徐老師感覺很奇妙,點完穴後,右腳湧泉那裡,第二天長紅疹。紅疹破了之後,流黃水兒。從無形到有形,這些東西被老先生導引出來了。後來就好了。
從那以後(97年),徐文兵老師承認了「氣」的存在。
從徐老師這裡,我明白三點:首先,「氣」存在,我是2020年練出了氣感;其次,導引很好,可以把病氣導出體外;第三,抑鬱症有人能夠治好。
那麼,啥是導引呢?
導氣令和,引體令柔。從胸腹往四肢為導,從四肢往回為引。太極拳,站樁,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等都是導引功法。
導引治哪些症狀呢?
《內經》中總結導引療法的適應症有「痿、厥、寒、熱」和「息積」。
為什麼說導引是極好的養生治療方式呢?
這個說來話就長了。首要的是先改變觀念。
生病了怎麼辦?5人中4個人會說「吃藥」。但是這個觀念不可取,因為「是藥三分毒。」藥(古人稱毒藥)可治病,也可致病。
那生病了不吃藥?別走極端,吃藥要適可而止,一旦病邪衰退就要換用其它方法。
不吃藥還能治病的方法有哪些?有針灸、推拿、導引等。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有,洞察先機,別生病。從飲食、起居、勞作、情緒方面著手,一舉一動皆可養生。
《孫子兵法》雲常勝之法:「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可不攻也。」不能指望疾病不來,而要做好充分準備迎頭痛擊;不能指望疾病講武德,而要讓它無處下手。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從前面提到的各個環節做好防範。練習導引之術就屬這個範疇。
善治者治皮毛。早期治療容易取得療效。《醫學源流論》中說「久而深入,則難治。」
平時對任何小毛病,積極治療,不要養虎為患。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這個時候靜坐和站樁,滋陰養陽的效果最好。
導引的最大優勢就在於不求人,不挑場地。練好導引站樁,使體內陽氣充足,就是健康長久之道。「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功夫練到一定境界了,就可以通過導和引,把你的氣血疏通了,疏暢了,而且呢,意到氣到。
需要注意,導引並非「練氣」,而是「鍛鍊運用意識」的功夫。形神合一,神排第一,形二,氣三,「氣」是溝通「形」與「神」之間關係的使者。
這裡的意思就是讓您重視意識的作用,放下千頭萬緒,可得渾身輕鬆。
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不要去捨本逐末,意圖表現自己,比如拿冠軍,表演求彩頭。
第三層意思就是,不要往身外找尋,依靠自己,而非藥物。
希望本文能增加善良的您對於太極和養生的了解,傳播健康知識,弘揚傳統文化,積累點滴善行。
喜歡您就分享出去。
善去善必歸,此為道。歡迎評論。